新書推薦:
《
鸣沙丛书·鼎革: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
售價:NT$
551.0
《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兼论宗教哲学(英国观念论名著译丛)
》
售價:NT$
275.0
《
突破不可能:用特工思维提升领导力
》
售價:NT$
352.0
《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精装典藏版)
》
售價:NT$
1010.0
《
失衡与重塑——百年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经济
》
售價:NT$
602.0
《
不被定义的年龄:积极年龄观让我们更快乐、健康、长寿
》
售價:NT$
352.0
《
南方谈话:邓小平在1992
》
售價:NT$
367.0
《
纷纭万端 : 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
售價:NT$
500.0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在第5版的基础上,根据《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改革计划》的有关文件精神,广泛采纳并吸取多年来各院校的使用反馈意见和使用经验,结合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成果,为适应当前教学改革发展再次修订而成的。
全书分两部分,共21章。第1部分为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第1~11章);第2部分为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常用标准和规范(第12~21章)。附录中给出了: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参考图例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参考题目。
本书的设计指导部分内容全面,重点突出,通俗易懂,插图清晰,常用标准和规范部分足够课程设计使用,全部采用现行的国家标准。附录中的参考图例齐全、典型,设计题目包括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和整机设计两大类,使用者可分层次、按设计学时进行选择。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机械类、近机械类和非机械类各专业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的教材,也可供成人高等工业学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使用,还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
目錄:
|
1992年11月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第6版目录目录第6版前言
第5版前言
第4版前言
第3版前言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1部分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
第1章概述2
11课程设计的目的2
12课程设计的题目和内容2
121课程设计的题目2
122课程设计的内容2
13课程设计的一般步骤3
14课程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4
第2章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6
21拟订传动方案6
211原动机的选择7
212传动机构类型的选择7
213各类传动机构在多级传动中的
布置8
22减速器的类型、特点及应用9
23电动机的选择12
231电动机类型和结构形式的选择12
232电动机容量的确定12
233电动机转速的选择13
24传动装置总传动比的确定及各级传
动比的分配14
241传动比分配的一般原则14
242传动比分配的参考公式15
25传动装置运动和动力参数的计算16
第3章传动件的设计计算和联轴器的
选择18
31传动件的设计计算18
311减速器外部传动件设计计算18
312减速器内部传动件设计计算19
32轴径初算和联轴器的选择20
321轴径初算20
322联轴器的选择20
第4章减速器的构造、润滑及装配图
设计概述21
41减速器的构造21
411轴系部件22
412箱体23
413附件26
42减速器的润滑26
421传动件的润滑26
422滚动轴承的润滑28
43减速器装配图设计概述28
第5章圆柱齿轮减速器设计31
51轴系部件设计——装配图设计
阶段31
511草图设计31
512键、轴承、轴的校核计算38
513轴承组合设计39
514圆柱齿轮结构设计41
52箱体及附件设计——装配图设计第
二阶段44
521箱体结构设计44
522附件的功用和结构设计48
第6章锥齿轮减速器设计54
61轴系部件设计——装配图设计
阶段54
611确定传动件的位置54
612确定箱壁位置及轴承座端面
位置55
613小锥齿轮轴系设计56
614确定支点位置,校核轴、键及
轴承59
62箱体及附件设计——装配图设计第二
阶段59
第7章圆柱蜗杆减速器设计61
71轴系部件设计——装配图设计
阶段61
711确定传动件的位置61
712确定箱壁及箱体轴承座位置62
713轴系设计63
714确定支点、受力点,校核轴、
键及轴承65
715细节结构设计66
72箱体及附件设计——装配图设计
第二阶段67
第8章装配图总成设计——装配
图设计第三阶段69
81检查和完善装配底图69
82装配图尺寸标注73
83技术特性与技术要求75
84零部件编号、明细栏和标题栏77
第9章零件图的设计79
91概述79
92轴类零件图的设计要点80
93齿轮类零件图的设计要点83
94箱体类零件图的设计要点84
第10章计算机辅助设计简介87
101概述87
1011计算机辅助计算87
1012计算机绘图及常用软件88
102三维造型设计88
1021机械零件的三维造型89
1022机械产品的三维装配91
103二维工程图的生成92
第11章设计计算说明书及答辩
准备93
111设计计算说明书的编写93
112答辩准备96
第2部分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常用标准和规范
第12章常用数据和一般标准100
121常用数据100
表121常用材料的弹性模量、切
变模量及泊松比100
表122常用材料的密度100
表123黑色金属硬度对照100
表124机械传动和轴承的效率(概
略值)101
122一般标准101
表125图纸幅面、图样比例102
表126标准尺寸102
表12760°中心孔103
表128有配合零件倒圆和倒角的推
荐值103
表129圆形零件自由表面过渡圆角半径
和过盈配合连接轴用倒角104
表1210回转面及端面砂轮越程槽104
表1211插齿空刀槽104
123铸件设计一般规范105
表1212铸件小壁厚105
表1213铸造内圆角105
表1214铸造外圆角105
表1215铸造斜度106
表1216铸造过渡斜度106
第13章常用材料107
131黑色金属材料107
表131钢的常用热处理方法及应用107
表132普通碳素钢108
表133优质碳素钢108
表134合金结构钢110
表135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111
表136灰铸铁112
表137球墨铸铁112
132有色金属材料112
表138铸造铜合金113
表139铸造轴承合金114
第14章连接件115
141螺纹115
表141普通螺纹115
表142梯形螺纹116
142普通螺纹零件的结构要素117
表143普通螺纹的收尾、肩距、退刀槽
和倒角117
表144紧固件的通孔及沉孔尺寸118
表145粗牙普通螺纹的余留长度、
钻孔余留深度119
表146扳手空间120
143螺栓120
表147六角头螺栓—A级和B级、六角头
螺栓—全螺纹—A级和B级121
表148六角头螺栓—C级、六角头
螺栓—全螺纹—C级121
表149六角头加强杆螺栓—A级
和B级122
144螺钉124
表1410内六角圆柱头螺钉124
表1411开槽圆柱头螺钉、开槽
盘头螺钉和开槽沉头螺钉124
表1412开槽锥端紧定螺钉、开槽平端
紧定螺钉和开槽长圆柱端紧定
螺钉126
145螺柱126
表1413双头螺柱bm=1d、bm=125d、
bm=15d和bm=2d127
146螺母128
|
內容試閱:
|
第6版前言到目前为止,该书被国内30余所高校作为《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的教材,深受广大师生好评。按照《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改革计划》的有关精神,编者广泛采纳并吸取各院校的使用反馈意见,结合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成果再次修订本书。本书的编写和内容安排具有以下特点:
1体系完整,语言精练,通俗易懂,图例典型
课程设计教材涉及的课程门数多、知识点多、图例多、标准多。本书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前后呼应、科学系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指导部分内容全面、语言精练、通俗易懂、重点突出;常用标准和规范满足课程设计的使用要求;参考图例齐全典型、优质适量、图例新颖,适应现代科技发展与人才素质、知识和能力培养的需求。
2融入新技术、新方法、新标准,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本书包括三维参数化设计、三维转二维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等非常规内容。
本书中的装配图、零件图和相关数据等,均采用现行国家标准。本次修订着重对轴的结构设计、说明书格式、传动比分配原则、蜗杆蜗轮的极限偏差、螺纹连接件、部分图例图表等进行了修改和更新。
本书内容突出实用性和实践性,注重加强学生结构设计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的培养。
3纸质教材与高质量教学资源有机结构,便于个性化学习
为深化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掌握机械设计的新技术、新手段,编者自行开发了与本书配套的轴系结构虚拟装拆试验,录制了轴的结构设计、强度计算等微视频,所有这些资源可供读者选择性地使用。
参加本书修订的有:华北理工大学冯立艳(第1~5章、轴系虚拟装拆实验的开发、微视频录制),蔡玉强(第6~9章),崔冰艳(第10、11、14章),周征(第12、13章),于玉真(第15~17章),张雪雁(第18~21章),李建功(附录A、附录B),李宗岩完成了常用减速器零部件的三维建模,华北理工大学迁安学院刘迎娟绘制了部分插图,公安海警学院卫静、河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周淑辉完成了轴系结构的方案设计工作。本书由冯立艳、李建功统稿。
本书承蒙清华大学吴宗泽教授仔细审阅,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机械工业出版社的编审人员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鉴于编者水平有限,且本书涉及的图例多,知识面广,书中难免存在不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不吝指正。
编者2021年3月第5版前言本书是在第4版的基础上,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广泛采纳几年来多所院校的使用反馈意见和经验,结合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成果再次修订而成的。
全书包括两个部分(共21章)和附录(A、B)。部分为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第二部分为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常用标准和规范。附录为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参考图例和参考题目。
本书的编写和内容安排具有以下特点:
1体系完整,特色鲜明,内容精练,宜教易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广泛的适应性
本书在内容编排、参考图例及插图、设计标准和参考题目上都进行了反复推敲和认真考虑。本书的设计指导部分内容全面,重点突出,通俗易懂,插图清晰;常用标准和规范能满足课程设计使用,并全部采用国家标准;参考图例齐全典型,优质适量;设计题目部分包括传动装置设计和整机设计两大类,使用者可依据学生层次、按课程设计学时进行选择。
2结合教学实践,整合、优化教材内容,确保准确无误
由于课程设计教材图例多,内容多,涉及的知识多,给学生的使用和教师的参考带来很多麻烦。为此,本书在编写时下了很大工夫,以期内容准确无误,精益求精。对常用标准参照新的国家标准逐一进行了核对更新,对图例亦做了相应修改。结合教学实践增加了一些新的图例,新增了三维造型设计章节。新增的课程设计参考题目9和10可供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综合课程设计使用。
参加本书修订的有:华北理工大学冯立艳(第1~5章)、蔡玉强(第6~9章)、崔冰艳(第10、11、14章)、周征(第12、13章)、于玉真(第15~17章)、张雪雁(第18~21章)、李建功(附录A、附录B)。华北理工大学迁安学院的刘迎娟完成了部分绘图工作,公安海警学院卫静完成了附录A的部分工作。本书由冯立艳、李建功、陆玉任主编,蔡玉强、张雪雁任副主编。
本书承蒙清华大学吴宗泽教授审阅,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机械工业出版社的编审人员在本书的出版过程中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所有这些对提高本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全体编者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第4版前言承蒙广大读者的厚爱,本书第3版自问世以来,历经12次重印,已成为许多院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教材。但因出版时间已久,有些内容已显陈旧,有必要再做修改。
本次修订在保持原书风格不变的情况下,参照新的国家标准对课程设计常用标准做了更新;参考图例亦做了相应修改,并结合教学实践增加了一些新的图例;引入了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理念;对书中存在的问题做了更正。
本书的特点是内容精炼、全面,语言阐述准确,由浅入深,易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