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瘦肝
》
售價:NT$
454.0
《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
售價:NT$
254.0
《
秩序四千年:人类如何运用法律缔造文明
》
售價:NT$
704.0
《
民法典1000问
》
售價:NT$
454.0
《
国术健身 易筋经
》
售價:NT$
152.0
《
古罗马800年
》
售價:NT$
857.0
《
权力与相互依赖(第四版)(中译本修订版)
》
售價:NT$
658.0
《
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踏上疗愈之旅(修订版)(创意写作书系)
》
售價:NT$
301.0
|
編輯推薦: |
艺术对生存而言,绝不是必需品,甚至可以说:一文不值!
但论及生活质量,就定要为它买单。
艺术,就是这么一个昂贵的非必需的必须品。
厦门大学美术理论的教授,对艺术家生平如数家珍,理性、科学、辩证的艺术批评信手拈来,更能一眼参透迷惑的艺术现象。一起翻开书,看破这些伎俩与奥秘。
围观躲进原始岛屿却不得安宁的高更、前妻眼中令人抓狂的毕加索、创作出离奇画面的达利生活却如钟表般规律……
盘弄、拆解艺术观点——文人画代表雅、民间艺术代表俗?“似与不似”是“像”的境界?如何用“禅”来解读抽象画……
一起来讨论艺术乱象,何种古董该被归为艺术品?儿童涂画凭什么被成年人捧上天?既然当代艺术可以“自由”创作,传统美院的教育还有存在的价值吗?……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厦门大学美术理论教授在多年教学经验中,对艺术领域中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的小文章。
语言风格诙谐幽默,对问题切入角度犀利精准,读后启发性强、余韵绵长。
全书分为三部分。部分“艺术家”,趣谈13位现当代艺术家的生平轶事;第二部分“艺术观念”,用理性的艺术批评的方式重新复盘常见的艺术观点,推翻惯性思维造成的僵化认识;第三部分“艺术现象”,揭穿、挑明现今社会中令人混乱、迷惑的艺术现象。
|
關於作者: |
童焱,美术学博士。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副教授,美术理论教研室主任。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理论艺委会副主任,福建省文艺批评家协会常务理事。已出版三本著作,在杂志、报刊发表文章近百篇。
|
目錄:
|
目录
[艺术家]
是谁逼走了高更? / 002
短命的修拉为何会被载入史册? / 008
塞尚凭啥能当上这个“爸爸”? / 013
波德莱尔的阴影之美 / 020
毕加索的两面人生 / 024
疯达利说,我不是疯子 / 030
杜尚的鬼把戏 / 035
沃霍尔的琐屑记录 / 042
波洛克,死了 / 048
带罪的玫瑰——里芬施塔尔 / 053
巴尔蒂斯的情色 / 057
贾科梅蒂 —— 一个“不快乐”的艺术家 / 062
方力钧的“笑脸”/ 068
[艺术观点]
爱美、懂艺术,是人生之必须 / 074
“大俗大雅”和“雅俗共赏”/ 077
艺术表现与煽情 / 083
艺术模仿的实质与似与不似之间的创作理论 / 086
抽象画与禅画 / 091
历史与潮流 / 095
特色与风格 / 100
道徒与艺术家 / 104
气韵与神动 / 109
写意形式的文脉谱系 /113
不应被遗忘的悲剧 / 117
抽象主义艺术的死因 / 121
前卫和艺术 / 128
艺术与未来 / 134
商品、病人和现代诗人 / 141
美育与政治 / 144
[艺术现象]
是古董还是艺术品? / 148
缺美的艺术表现就是庸俗的 / 153
对无短裤主义的再批判 / 158
谁是鲁迅遗嘱中的“空头艺术家”? / 162
如今,上美院过时了吗? / 167
谁该多向贝多芬学习? / 172
儿童画审美情结因何而生? / 176
艺坛中的“大老粗”/ 179
艺术真的可以乱搞吗? /182
现在的艺术家会缺乏什么? / 189
视不如触,触不如味 / 193
对于味道审美的批评 / 198
|
內容試閱:
|
前言
这本书的文章,都是我这些年来写的杂谈和感想,涉及艺术批评、艺术理论和艺术现象观察这几个方面。严格地讲,它们是从我的诸多文章中挑选出来,奉献给读者的自选集。
大约是在两年前,我就有了想出这样一本书的念头。那时觉得,自己已经出版的著作《艺术学十讲》,虽然在写法上力求深入浅出,内容上希望切合实际,但是,毕竟这本书思路上还是往教材方向走的。所以从其整体感觉上看,还是比较严肃,高头讲章的味道依然很足。
对于这种表现,我心里总觉得是一个遗憾,总想去弥补一下,希望自己将来能够在此基础上,写一本活泼可爱点的理论书,让那些关于艺术的思想认识,可以更加自然地融入阅读这本书的每一个读者的心里,并产生诸多“化学反应”,对艺术实践和审美欣赏活动有些积极的理论指导作用。
因此,这部即将出版的书,在我看来,就是《艺术学十讲》的姊妹篇。如果读者能够将这两本书合起来读,一方面会看出我写这本书的用心,另一方面也可以借《艺术漫话》中的内容,理解、消化《艺术学十讲》中的那些比较生涩的概念和偏于逻辑性的表达。当然,也会对我的艺术观和艺术审美趣味倾向有一个更加明确的了解。
人文学者陈平原教授说:“读书人应学会在社会生活中作为普通人凭良知和道德‘表态’,而不过分追求‘发言’的姿态和效果。”这也正是我在选录本书文章时的一个原则。至于说,书中的文章是否达到这种“表态”的要求,这涉及本人的思想能力和写作水平,是读者需要加以批评指正和本人今后需要不断努力的发展方向。
本书出版了,心里的那点遗憾也就释然了。但愿读者们能分享我的快乐并从中受益。
2020年10月12日
厦大西村卜二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