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启微·狂骉年代:西洋赛马在中国
》
售價:NT$
357.0
《
有趣的中国古建筑
》
售價:NT$
305.0
《
十一年夏至
》
售價:NT$
347.0
《
如何打造成功的商业赛事
》
售價:NT$
408.0
《
万千教育学前·透视学前儿童的发展:解析幼儿教师常问的那些问题
》
售價:NT$
265.0
《
慈悲与玫瑰
》
售價:NT$
398.0
《
启蒙的辩证:哲学的片简(法兰克福学派哲学经典,批判理论重要文本)
》
售價:NT$
347.0
《
云中记
》
售價:NT$
347.0
|
編輯推薦: |
◆系列图书:之前已出版《我的本高情商入门》《我的本社会学入门》《我的本逻辑思考入门》
◆通俗易懂:撷取《资治通鉴》中的智慧精髓,一改原版文言文,白话文分析处世道理
◆精准定位:从青年入世的角度,分析阐述做人的智慧&做事的艺术
◆启迪心智:树立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
內容簡介: |
看似变幻无常的命途起伏,不过是历史规律的注脚,发现规律,遵循规律,才能趋利避害。
本书是一部论述《资治通鉴》中修身、处世、待人、接物的图书。从当下青年的需求点出发,撷取史例中做人做事的智慧精髓,以使读者理解现实生活。
唯有常持敬畏之心,才能在天地间自居其位,自由生长;正身洁己、谦退有礼的人,他们不仅在人际关系中很受欢迎,而且被领导重视;拥有大气、坦荡品格的人,才能气定神闲、举重若轻……本书对这些经典例子进行了分析阐述,总结了四个自律、五则心性、六项德行、八条人际交往等为人处世的法则,以期能为读者解决人生困惑,实现自我价值。
|
關於作者: |
研读经史、诸子等典籍二十多年,潜心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中华文化大智慧》(嘉言篇)、《中华文化大智慧》(善行篇)出版、《人鉴:<资治通鉴>的通识智慧》等书得以出版。
|
目錄:
|
章 交际:人际交往的八个行为准则
守初心∣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002
讲诚信∣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期 006
戒多言∣古之贤者慎言以修身 008
识礼数∣尊重别人、有礼貌是人类优良传承 014
懂谦逊∣谦逊是身体的良心 017
亲君子∣唐太宗 :近善人、远小人 020
长敬重∣唐太宗常持敬畏之心 024
有忍性∣张公艺以忍而九代共居 027
第二章 立身:为人处世的五个基本原则
孝为先∣汉文帝仁孝闻名天下 030
有忠义∣冼夫人、张安世教子忠厚 035
守廉洁∣杨震、张奂为政清廉留美誉 042
纳诤言∣谢晦、颜竣不听规劝祸难至 046
致良知∣王阳明心学主要思想 050
第三章 克己:保持长期自律的四个方法
慎独论∣独处,仍保持谨慎行事 058
持戒心∣激浊,摒弃坏的欲望 061
须自省∣自省,学会让思维成长 086
常修身∣修身,养成好的习惯 096
第四章 性情:修养自己心性的五条忠言
戒骄矜∣贤者以满盈自惧 102
禁贪黩∣刚愎、贪婪是修身两大暗礁 109
戒焦躁∣王昶诫子侄勿急于求成 115
戒嗔怒∣《易经 · 损卦》论“惩忿窒欲” 118
少安逸∣陶侃运砖不图安逸 120
第五章 学养:古代圣贤的五条学习之道
观古镜∣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126
观人镜∣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134
展史册∣培养智慧从学古训、读经书抓起 138
勤学之∣黄霸、杨溥、薛瑄狱中求道 140
慎愚浅∣霍光“不学无术”导致宗族覆灭 145
第六章 为善:修行善心的五个有效方法
持正念∣为善乐 156
羞恶心∣为恶遭唾弃 159
常自新∣迁善改过受大益 173
修善行∣从行小善、去小恶做起 176
积功德∣行善有功德 178
第七章 德性:好的德行,是人一生的课题
无德不兴∣自私自利是立人达人之障 184
重德讲信∣德行就是力量,让人散发强大魅力 190
反身修德∣了解德行内涵,做一个有德行的人 193
以德服人∣好的德行赢人心 202
以德传家∣圣人遗子孙以德 209
以德治国∣帝王兴起靠德 213
|
內容試閱:
|
讲诚信∣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期
所谓的虞人,就是管理山林的小官。《资治通鉴· 周纪一》载,魏文侯与群臣饮酒,正高兴的时候,下起了大雨,魏文侯却下令备车前往山野之中。左右陪同的臣子说:“今天饮酒正乐,外面又下着大雨,国君将要去哪里呢?”魏文侯说:“我与管理山林的小官约好了去打猎,虽然在这里很快乐,但也不能不遵守当初的约期!”于是前往山野之中,亲自告诉虞人取消打猎。
司马光记载了这样一件小事,表明魏文侯对普通的小人物很尊重。他不是派人去通知虞人,而是亲自去告诉他,并且是冒雨前去,说明魏文侯很守信用。
司马光还记载了一件事,表明魏文侯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也很讲诚信。《资治通鉴· 周纪一》载,韩国向魏国借兵以攻打赵国,魏文侯说:“寡人的国家与赵国,是兄弟之邦,不敢听命。”赵国也向魏国借兵以攻打韩国,魏文侯也是如此回答。两国都怒而离去,不久当他们得知魏文侯对待他们都是这样诚信友善、不两面三刀,便都前来朝拜魏国。魏国于是开始在三晋(魏、赵、韩)之中为大,各诸侯国都不能与它争锋。
司马光还在《资治通鉴· 周纪二》中针对秦孝公不废徙木之赏(即商鞅徙木立信)这个事件进行评论,专门提到四位君主守信用,其中就有“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期”。在这个评论中,司马光提出了“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的观点,讲明处于战斗攻伐不已的大争时代,天下都崇尚欺诈和武力,这四位君主尚且不敢忘记树立信用来教育百姓。由此可见,守信用是与人打交道时非常重要的一种品质。
禁贪黩∣刚愎、贪婪是修身两大暗礁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首次讲修身的事迹,便谈到刚愎、贪婪的危害,智瑶(智襄子)因刚愎、贪婪而将自己送进了坟墓。
智瑶是晋国执政大臣智宣子的儿子。智瑶有两个明显的特质:一个是刚愎,即自以为是,听不进身边人的劝说;一个是贪婪,即通过索要的方式贪图别人的土地,索要不成,就用武力解决。正是这两个特质使他终断送了自己的生命。
先说智瑶刚愎的特质。《资治通鉴· 周纪一》载,智宣子去世后,智瑶当政,他与韩康子、魏桓子在蓝台设宴。宴席中,智瑶戏弄韩康子并侮辱他的家臣段规。智瑶的家臣智国听说后进谏说:“主公您若不防备灾难,灾难就一定会到来!”智瑶说:“是否有灾难由我确定。我不带来灾难,谁敢作难呢?”智国回答说:“您这话不对。《夏书》中说:‘一个人屡次三番失误,难道结下的怨恨会在明处?应当在它没有显现时就防备。’因为君子能够谨慎对待小事,所以没有大的祸患。现在主公因为一次宴会就使别人的君相感到耻辱,又不防备,还说:‘别人不敢作难。’这恐怕不行吧!蚊子、蚂蚁、蜜蜂、蝎子都能害人,何况是君相呢?”智瑶不听。
如果他这次听取了智国的进谏,防患于未然,或许后来的事就不会发生。《资治通鉴· 周纪一》载,智瑶率韩康子、魏桓子攻打晋阳的赵襄子,在引水灌城时,一个名叫疵的谋士提醒智瑶说:“韩、魏两家一定会反叛。”但是,智瑶不仅没有听进疵的话,而且第二天还将疵的话告诉了韩康子、魏桓子,这简直是既刚愎又愚蠢。韩康子、魏桓子马上回答说是有人进谗言从中离间。疵再次提醒智瑶,但智瑶太刚愎自用了,对这么好的谋士的话不当回事。这个叫疵的谋士不想陪着死,于是请求出使齐国了。
……
观人镜∣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人镜的作用是什么呢?就是孔子所说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里仁》)唐太宗将魏徵作为自己的人镜,以此了解自己有哪些短板,哪些地方需要反省。
《资治通鉴· 唐纪八》载,武德九年(公元 626 年),唐太宗已即位,尚未改元。此时,“上厉精图治,数引魏徵入卧内,访以得失;徵知无不言,上皆欣然嘉纳。”也就是说,唐太宗励精图治,多次引魏徵进入卧室内,询问政治得失。魏徵知无不言,唐太宗均高兴地采纳。
《尚书》上讲“成王畏相”,意思是成就王道的君主畏惧宰相。唐太宗能成就王道的原因之一也在于他畏惧魏徵。
《贞观政要· 任贤》载,魏徵前后共进谏 200 多件事,唐太宗也从谏如流,采纳了不少魏徵的进言,使贞观时的大政方针少有错失,对“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起了很大作用。《谏太宗十思疏》更是历数唐太宗居安忘危十个方面的过失,这给渐渐自满起来的唐太宗以极大的震动,对唐太宗修身治国起了重要作用。唐太宗郑重地将它贴在屏风上,时时阅读以提醒自己,还命人将它抄送给史官,以留传于后世。《谏太宗十思疏》不仅在正史中有记载(《旧唐书》《资治通鉴》中都有),而且还被《古文观止》收录。
对魏徵这个“人镜”的功劳,唐太宗也多次肯定。比如贞观四年(公元 630 年),唐太宗对长孙无忌说:“贞观之初,上书的人都说君主必须大权独揽,不能把职权委任给臣下;又说应当耀兵扬武、震慑周边各族。唯有魏徵劝朕采取消弭战争,注意文化建设,对百姓普遍实行仁政,中原安定了,边远各族自然顺服。朕采纳了他的话。现在颉利可汗被擒拿,边远之处的少数民族酋长还到宫廷带刀宿卫,各部落都受到中原文化的熏陶,这都是魏徵之力。”(《资治通鉴· 唐纪九》)贞观十二年(公元 638 年),因为皇孙出生,唐太宗在东宫宴请五品以上官员。唐太宗说:“贞观以前,跟随朕夺取天下,以房玄龄的功劳。贞观以来,纠正朕的过失,以魏徵的功劳。”唐太宗都赐给他们佩刀。(《资治通鉴· 唐纪十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