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山西寺观艺术彩塑精编卷
》
售價:NT$
7650.0
《
积极心理学
》
售價:NT$
254.0
《
自由,不是放纵
》
售價:NT$
250.0
《
甲骨文丛书·消逝的光明:欧洲国际史,1919—1933年(套装全2册)
》
售價:NT$
1265.0
《
剑桥日本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NT$
918.0
《
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精品教材大系:材料的时尚表达??服装创意设计
》
售價:NT$
347.0
《
美丽与哀愁:第一次世界大战个人史
》
售價:NT$
653.0
《
国家豁免法的域外借鉴与实践建议
》
售價:NT$
857.0
|
編輯推薦: |
《清朝穿越指南1》编辑推荐
关于清朝,到底有多少误区?来,咱们掰着指头数一数:
正黄旗一定是皇族?NO!旗籍在上三旗的皇族可少可少了。
皇族=王爷贝勒?NO!有爵位的宗室可谓“百里挑一”。
皇阿玛、哀家、本宫?NO!这些叫法都不见记载。
宫女和太监搞对食?NO!在清代这是不可以的。
令妃戴着大拉翅?NO!大拉翅要到清末才有。
姓XXX的都是一家子?NO!黄磊和黄渤是一家吗?
门匾上写着“XX府”?NO!这种习惯到民国才有。
庶女嫁得差?NO!嫡庶(子女)婚嫁基本没差别。
小妾斗正室?NO!这……完全没有可比性啊。
贵族重养生,爱吃素?NO!(除了斋戒)吃素才跌份呢。
……
——手指头不够用了咋办?看书!这是一本上至皇亲下至旗丁;衣食住用行;清代生活全攻略
满街走的王爷贝勒、多不胜数的小主娘娘、净操心后宫事的皇帝不断在影视剧中卖力地展示着他们奢华的生活……这是真实的清朝吗?在《清朝穿越指南》中,我们已经通过怎么看户籍、怎么说话、怎么称呼别人、怎么吃喝玩乐、怎么买房、怎么招工、穿什么衣服、出行坐什么;宫里什么样,世家怎么样,怎么选秀怎么出嫁怎么长守家宅……一系列
|
內容簡介: |
清朝到底是个什么样?
作为离今天近的封建王朝,清朝可谓是人们熟悉的朝代——果真如此吗?泛滥的网络清穿文、屏幕上层出不穷的清宫剧,它们所打造出来的清朝概念,真的符合历史真相吗?
且看本书为您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清代人的生活。本书以清代中期社会生活形态为核心(兼及初期和晚期的变化),以首都北京城为代表,以宫廷宗室、中上层贵族、世家生活情态为主要介绍对象,内容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怎么看户籍、怎么说话、怎么称呼别人、怎么吃喝玩乐、怎么买房、怎么招工、穿什么衣服、出行坐什么;宫里什么样,世家怎么样,怎么选秀怎么出嫁怎么长守家宅……尤其专注于扫除一直以来民间想象中的概念误区,从史料出发,以极尽可能的严谨态度,用轻松活跃的语言,从时尚新鲜的角度,还原一个没有还珠格格也没有甄嬛,和珅并不胖四爷也没那么多情的真.清朝。
赶紧看吧,不然真穿了怎么办?
|
關於作者: |
橘玄雅,满族,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研究方向为清史、满学、北京史。曾任北京索伦珠满语班语法讲师,并于2014年在《紫禁城》杂志撰写《读档笔记》专栏与《满文的过去与满文书法》特稿,著有《清朝穿越指南》《喵王府的生活》《九王夺嫡》等作品。
|
目錄:
|
《清朝穿越指南1》目录
前言/1
壹.背景常识
清代的北京城是这个样子滴
—— 清代的北京城/2
请拿出您的身份证
—— 清代的民族与户籍/10
首都生活的语言,普通话,或某少数民族语言
—— 关于清代语言/15
我到底应该管他叫什么!
—— 关于清代称谓/24
贰.生活基础
钱钱钱!!!买买买!!!
—— 货币与商业/32
租房还是买房?买大房还是买小房?四合院到底怎么住?请来房屋
中介!
—— 住宅/44
轿子、车与马的抉择,这是一个问题
—— 交通工具/55
您在生活中是否需要帮手?您是否想要过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
活?人牙子欢迎您!
—— 奴仆与雇工/61
叁.八旗子弟
关于八旗和旗人的那些名词儿
——八旗与旗人/70
不要问我到底姓什么,请深情地唤我名字的首字吧!
——关于旗人的姓和名/80
铁杆庄稼,提笼架鸟,“理想的旗下大爷生活”?不,八旗兵丁甚
苦哇!
—— 当个普通的八旗旗人/88
正黄旗的皇族?王爷贝勒满街跑?有真正“铁杆庄稼”的皇族
——当个皇族/97
肆.后宫生活
条条大路通罗马
——后宫的等级与来源/108
常见的一条入宫道路
——外八旗选秀/117
逃不出去的牢笼
——后宫的生活/126
宫女生活不快乐
——宫女选秀与生活/134
关于一些书籍的问题/143
伍.服饰
如何才能穿对衣服
——服饰基础知识/148
朝服的冠与袍
——复杂的朝服 上/154
朝服的褂与配饰
——复杂的朝服 下/169
喜庆的服饰
—— 吉服篇/185
既有官方属性又有生活属性的服制
—— 常服与行服/199
日常的服饰其实挺简单
—— 便服/214
“凤冠霞帔”的汉装和服饰的其他知识
—— 汉装与其他知识/224
题目/231
题目答案/235
关于本章服饰部分/237
陆.婚姻家庭
满汉到底可否通婚?贵族男女几岁适婚?父母之命?门当户对?婚
姻的前提究竟是什么
—— 婚前须知 上/240
妻妾名分?嫡庶差别?继妻歧视?那些关于地位与身份的设定
—— 婚前须知 下/248
两定一礼、轿袄钿子,风光的排场与官气的严肃
—— 满式婚礼 上/258
两定一礼、轿袄钿子,风光的排场与官气的严肃
—— 满式婚礼 下/264
三书六礼、凤冠霞帔,详尽的礼仪和各种吉庆的喻意
—— 汉式婚礼/272
本府不需要计较绿豆汤钱的当家主妇
—— 主妇的生活 上/278
那妾室身份的金字塔与幻想中的宅斗
—— 主妇的生活 下/284
柒.饮食文化
清代人应该如何吃饭
——清代的饮食习惯/292
钟鸣鼎食,排场十足,清代宫廷与贵族的餐桌
——清代贵族的饮食/298
吃吃吃,永恒不变的话题,满汉全席快上来啊!
——席面与特色菜品/306
饮食之余的消遣,抽烟喝酒与吃茶
——烟酒茶/315
后记/323
《清朝穿越指南2》目录
目录
前言/1
壹 读书仕途
争做四民之首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3
“书山有路勤为径”
——清代人的读书生涯/9
“小试牛刀”
——考个生员当士人/22
“越战越勇”
——举人进士为出仕/36
“条条大路通罗马”
——武科与翻译科/48
凭文而取,按格而官
——古代的高考试卷是什么样的/56
长年备考,为何却做不好命题作文
——八股文的真容/61
贰 清代职官
除、补、转、改、升、调
——看懂复杂的清代职官/69
世袭罔替、按次承袭
——弄清清代的世爵与世职/81
衙门深似海,老百姓不知道的官场重地
——京官上.中枢与行政衙门/98
衙门深似海,老百姓不知道的官场重地
——京官下.皇室相关部门/128
鞍马骑射,清代武官的入仕途径
——八旗与绿营的武职系统/143
九品十八阶,老百姓的父母官是谁
——地方职官系统/157
同为官场人,命运大不同
——六位大员的官场晋升路/177
叁 官场生活
官俸之薄,亘古未有
——清代官员的收入/195
居无一宅,食无半亩
——清代官员的花费/205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论清代的陋规/214
辛劳与运气
——官场生活/221
肆 皇帝的生活
“为君难”
——清代皇帝的一天/235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祭祀与武备/242
“朝乾夕惕”
——朝政与召对/250
“允文允武”
——皇帝的私人生活/259
伍 宗族法律
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
——论清代的法律基础五刑与五服/269
罪与罚,说说封建伦理与法律冲突那些事儿
——清代法律的几个辅助点/277
聚族而居,民间自治
——论清代的宗族与宗法/283
一个腌菜缸引发的命案
——贝勒永珠殴妾案/288
|
內容試閱:
|
《清朝穿越指南1》序言
《清代穿越指南》终于顺利成书,与大家见面了。回想起来,还真是费了几番周折。
2012年底,好友森林鹿的《唐朝穿越指南》出版,微博上便有朋友@了我,并调侃道:“清穿指南啥时候出现嘞?”我敷衍着回答说“考虑考虑”,其实我当时并不确定之后会不会有这样一本《清代穿越指南》,甚至于我曾经想过以后真的有这样一本书,但是作者八成不会是我自己。
在森林鹿的《唐朝穿越指南》出版后,我曾经写过一篇读后感,名字叫《一本书、一群人、一件事》。所谓“一本书”,自然指的是开了“穿越指南”先河的《唐朝穿越指南》;“一群人”,指的是一群在微博等网络平台上进行历史知识科普的人;“一件事”,自然指的就是做历史科普这件事。
每位科普者都有着自己的风格,有的风格严肃,有的风格欢快。我的风格本身是偏向于严肃的,这也是我一开始并不打算写清代穿越指南的主要理由。但是2012 年底网上一句“考虑考虑”的笑谈,却引来了一些朋友很认真的“催文”,以至于我在2013 年1 月专门写了一个“清穿指南”的小短篇作为“彩蛋”,文中明言自己风格不适合写穿越指南这种题材,其实就是想要将这个事儿岔开的。
到了2014年上半年,对于写“清穿指南”这件事我依然想要推脱,但是那一年我在网络上连载了一个“Q&A”系列,可以说是对“轻松类”科普风格的一种尝试。现在回想起来,也说不清是出于什么想法,或是什么事件的促使,总之我是在2014 年9 月正式决定接下“清穿指南”的。
在决定了之后,9 月18 日,我在微博开了一个公开投票,列出了“后宫”、“官场”、“科举”等选项,希望通过征询网友们的意见,投出大家关心的内容。到投票结束的9 月27 日为止,共有405 位网友参与了投票,其中人气的几个选项,也就成了现在您看到的这本书的几个大章的主题。
不过在内容决定之后,我也并没有很快开始写作。直到2015 年初,一本仿照《唐朝穿越指南》风格的、以清代为内容的书籍出版。其内容,不仅有文抄公之嫌,更有很多错误讲解。这本书对我的“激励”尤其巨大,朋友们也借此提醒我说希望我赶紧“填坑”。当时我的确有了紧张感,便在微博上立了“字据”,说要在2015年写完《清穿指南》1。2015年5月,本书正文正式开写,9月时已经写完五大章,11月开始在网上发出8篇连载,12月在网上发出初拟目录,并在2016 年将图文稿件陆续交齐,这便是您现在看到的这本书的由来。
顺便一提,在本书出版的同时,续作《清代穿越指南》第二部也在写作当中。写第二部的原因,仅仅是因为部中有很多限于字数没有能介绍的知识,比如说朝廷以及职官等,这些内容都留到第二部进行补充。2016 年1 月,我在微博上进行了《清代穿越指南》第二部内容的投票,其结果大体偏向于朝廷、官场、读书这类主题,即所谓的“男性视角”。相比之下,您现在看到的这本写有后宫、内宅这类主题的部,则相对偏向“女性视角”。这倒是我本人在初没想到的事情。
再将我们的话题挪到历史科普上吧,毕竟这本《清代穿越指南》被我自定义为一本历史科普读物。
历史需要科普,这是因为很多人都自诩了解历史,但是由于来源的问题,他们了解的历史经常只是一种假象。
以清代为例,清代是距离我们近的封建王朝,许多人都从长辈那里听到过一些“故事”,也有很多以清代为背景的电视节目,网络上也有很多以清代为背景的小说、网文,这些是人们形成“清代”印象的主要渠道。而这些渠道所体现的信息,有些与历史事实不符,有些则是经过了一些特殊“渲染”的,有些解释的角度则很不客观。
更重要的是,现今的一些媒体早就失去了对历史的尊重。在八九十年代,一些电视剧以清代野史作为剧本来源,尚且注明“本故事纯属虚构”,而今天有些电视剧胡编乱造,甚至原作品都不是以清代为背景的,为了收视率,却大肆宣扬自己所拍摄的是“历史事实”。这些一面吹嘘“历史”又一面胡编乱造的作品,也对人们的历史知识摄取产生了相当恶劣的影响。
另一方面,历史需要科普,但是如何科普才能让读者们顺利地形成正确知识,这就是科普者需要思考的事情。而且,科普和学术虽然有联系,但是也有区别。学术的目的是搞清主题,而科普的目的是给人以搞清的欲望。所以,科普和学术都是历史,但是方式、目的却不大相同。
在《一本书、一群人、一件事》这篇文章中,我曾经提出过“科普的终目的”,当时我写道:
科普的终目的是尽可能地将正确的知识浓缩为一些富有趣味的小文,可以勾起读者兴趣继续阅读史料,并且又不至于被过度演绎的东西所蒙骗。换句话说,科普应该是通往史学的桥梁,如果只是当快餐吃吃,那么这次旅行估计也就在桥上结束。而真的当粮食吃下去,过桥的朋友估计也会越来越多。当然,科普者不能推着人过桥,更不能拿着刀逼着人过桥,我们能做的,就是多修桥,让人们挑选自己喜欢的桥,从而增加他们过桥的几率。
事到如今,我依然秉持这种想法。说到底,本书的“穿越”只不过是一种手段,甚至不妨说是一种时代“噱头”。我们通过“穿越”来进行科普,是为了让您了解历史与您幻想中的情况的差异,以改变您原本持有的错误认识,从而使您得以更理性地看待历史朝代以及历史本身。
如果您通过本书,对清代有了更深的了解,那么我会十分开心。
如果您通过本书,对之前脑中的很多“程式”有了修正,那么我会十分欣慰。
如果您通过本书,对历史、史料产生了兴趣,那么是我希望见到的。
如果您通过本书,越发地想要穿越回清朝了…… 那么我觉得您并没有读懂这本书……
《清朝穿越指南2》序言
前言
大家好,时隔三年之后,《清朝穿越指南》的第二部也跟大家见面了。
早在部的前言中,就曾经提及过创作第二部的计划。从早的出发点来讲,撰写第二部只是因为部字数有限,还有很多想写的东西没能呈现给大家。2016年1月,我在微博上进行了第二部内容的公开投票,投票结果基本偏向于朝廷、官场、读书这类内容。
在部的七篇之中,“背景常识”“生活基础”两篇,讲解的是如果我们穿越到清代北京城,必须要掌握的基础知识。“饮食文化”“八旗子弟”两篇,实际是针对网络文章里大量有关清代饮食和清代旗人的谣言进行梳清。“后宫生活”“婚姻家庭”两篇,是以女性作为主角,分别以宫廷和满汉贵族的情况作为例子,展现了古代女性的诸多面貌,同时也对一些所谓“宫斗”“宅斗”小说的内容进行纠正。至于“服饰”篇,则完全是清代服饰知识介绍,主要针对清宫戏里各种“混搭”的服饰问题,希望能让大家对清代服饰体系有一个基本了解。
第二部分为五篇,“读书仕途”“清代职官”“官场生活”三篇,讲解的是一个清代男子从读书进学到科举入仕的过程,让大家了解到清代男子读书和官场生活的情况。“皇帝的生活”篇,将视角从普通男性转为皇帝,展现了皇帝的日常生活,看看这位“万人之上”的存在,生活是否像民间想象的那么轻松。归根结底,上述几篇都是以男性作为主角,展现的是古代男性的生活。至于后的“法律宗法”篇,强调的是古今法律意识、宗族思维的不同,后以贝勒永珠殴妾案作为结尾,是希望通过一个真实的案件,让大家对清代生活有一个更加直观感受。
在部出版之后,承蒙读者厚爱,陆续得到各个方面的反馈。反馈的意见各种各样,亦众口难调,但大多认为我在书中为了“穿越”主题而加入了一些调侃词汇与行文风格和整体内容差异过大,显得十分不协调。关于这一点,我在部的前言中其实就已经提到过,加入这种调侃词汇,本身就与我自己的文风不太符合,是一种为缓解阅读压力而做的尝试。故而,在第二部之中,我将这种插科打诨的调侃进行了大幅的删减,基本改为问答的形式。当然,这可能会使得您在阅读时倦怠感有所上升,毕竟第二部的内容本身就比较“生硬”。
目前看来,《清朝穿越指南》暂时就将以两部的形式画上句号。作为作者,我偶尔翻看当初为撰写《清朝穿越指南》所做的构思笔记,发现自己原本还有很多想要讲述的东西,比如说想要讲述清代一个普通平民的生活境遇,想要讲述清代声色场所的情况,想要讲述清代“男色”之类的特殊审美,想要讲述清代人看似单纯简单的娱乐活动,想要讲述清末兴办女学的各种故事,也想要讲述旧时北京城的岁时和相关民俗活动,等等。但是,这些想法后来都因为各种原因被舍弃掉,只停留在构思笔记里。清代社会当然是立体、多面、复杂的,我初也希望展现当时各个阶层的生活情况,而从这个角度而言,应该说也是落空了,不免有些自责。不过,正所谓“来日方长”,希望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给大家科普历史。
回想起来,从部出版至今的三年之中,很多事情均发生了变化。对本书影响的,就是“穿越”这一概念逐渐褪去热度。在此背景下,很多人建议我修改书名,以脱离“穿越”这个已经不那么“热门”的词。在仔细思考之后,我终还是保留了“清朝穿越指南”。正如在部的前言之中所提及的,说到底,本书的“穿越”只不过是一种手段,甚至不妨说就是一种时代“噱头”。我们通过“穿越”来进行科普,是为了让您了解真实的清代历史情况与您想象之间的差异,以更正您本身持有的一些错误认识,从而使您得以更全面、更具体地看待清代历史。现在,穿越这个“噱头”可能已经有些过时,但是历史科普的根本出发点没有改变,而且“穿越”也依然是一种了解、体味历史的有趣方式。
本书“读书仕途”一章的科举部分,承蒙张一南老师指教,十分感激。封面和所配漫画,依然由燕王wf执笔,感谢他的生动描绘与各种新奇的灵感。与部一样,第二部在底稿阶段,也曾组建“试阅读小组”,其成员有:酱油狐狸、叶先生、七如、朵儿猫、RSVPGallery、游北君、襄言等人(以上均为微博id,不计先后),他们均对底稿进行“试毒”“挑刺”,这里对他们认真的反馈和无偿的吐槽表示感谢。另外,也要感谢本书的两位编辑,前前后后为本书提出颇多建议,又恰逢疫情这一特殊情况,甚为辛劳。
后,我还想以部前言中后的一段话作为结尾。
如果您通过本书,对清代有了更深的了解,那么这我会感到十分开心。
如果您通过本书,对之前脑中的很多“程式”有了修正,那么我会感到十分欣慰。
如果您通过本书,对历史、史料产生了兴趣,那么是我希望见到的。
如果您通过本书,愈发地想要穿越回清朝了……那么我觉得您并没有读懂这本书……
橘玄雅
2020年于北京 橘玄雅
《清朝穿越指南1》精彩书摘
逃不出去的牢笼
—— 后宫的生活
“历尽苦难”的您,无论是被选为皇后还是被选为其他主位,总之终于成为后宫的一员,可以开始您的后宫生活了。
作为一位后宫的成员,您将会有以下的物质待遇。
1. 自己的位分。
位分就是您自己的后宫等级。无论是皇后还是贵人,总之您都会有一个自己的位分。随着您在后宫表现的情况,位分也会随之增高或降低。一般来讲,提高位分的方式是为皇帝生育子女,特别是如果您生育的儿子继承了皇位,那真是一步登天。另外,在重大节庆,比如说帝后过整寿的时候,作为特恩增高位分,也是清后期的常见情况。当然,有升也有降,万一做错了什么事,您的位分也是说降就降,就算降到后一级也是有可能的。
2. 自己的住所。
无论您是什么位分,您都能获得自己的住所,只不过位分高的后宫住所更大更好,位分低的就差一点。清代给当朝皇帝后宫居住的区域,是故宫中的“东六宫”和“西六宫”,也就是民间俗称的“东西十二宫娘娘”,而很多清代帝王的后宫都是超过十二位的,这就需要通过位分来区分。清代官方制度规定,嫔一级以上的后宫才能独居一宫,嫔以下等级的后宫只能随高等后宫住在某一宫的厢房1 等处。虽然在执行上有一些出入或特例,不过基本上还是依照这个规定来进行的。
3. 自己的份例。
既然是要在宫廷中生活,各方面的物品自然都需要。从直接的金银、布匹、毛皮,到每天的肉类、菜蔬、米面,乃至于鸡蛋、豆腐等副食品,还有炭、蜡、油、茶等,您生活中需要的一切,宫廷都会供给您。不过根据位分的不同,所获得的生活用品数量也不同。但是无论如何,就算是定额的生活用品,也远超过宫外的小康人家。
4. 自己的一套仆役。
您既然是作为后宫被选入宫中,即是“主子”的身份,宫廷会配给您相应的奴仆。宫中的奴仆主要即是太监和宫女,其数量同样是根据位分的不同有所区分。比如说清代规定,皇后手下的宫女有十名,妃、嫔有六名,而贵人只有四名,等等,虽然在执行上和这个数字略有出入,但是位分越低奴仆越少这一点是肯定的。
有了这些相当不错的物质待遇,您就来好好体验一下后宫的生活吧。清代后宫的生活大致由两种日子组成,类是特殊日子,比如说庆典啊,过节啊,祭祀啊,您手下的仆人都会事先通知您应该做的准备,并且还会时不时地提醒您,一般来讲不至于犯错,但是这种特殊日子通常都会比较乏味,利益性质特别强,经常是在十分辛苦的行礼活动之后,以十分礼节性的宴席作为结束。另一类则是普通日子,也就是所谓“后宫的日常”,让我们来体验一把吧。
清晨,您手下的宫女太监叫您起床。您可别想赖床,除非您生了病,一般情况下作息时间都是固定的哦。(1)起来之后,手下宫女太监等先来请安,之后伺候您梳妆打扮一番,喝一点茶,吃一点点心、甜品,您就要准备去各处请安了。清代世家讲究晨昏定省,宫廷也不例外,若宫中有皇太后之类的大长辈在,早上便一定要去请安。若没有皇太后等长辈,则就要到皇后处去请安。(2)当然如果您已经成了宫廷大长辈的身份,坐等别人来给您请安就成了。“请安”虽然只有两个字,但是并不那么简单,不要想着几分钟就能完事儿。后宫生活本质上枯燥乏味,后宫们经常在上午请安的时候凑在一起闲谈玩笑几句,或是跟脾气相合的姐妹一起在后宫溜达溜达,时间也就差不多到中午了。
时间到了中午,要用“早膳”。实际上即是午餐。您用过了午餐,还会有果盒之类的,是水果、点心。再之后,您可以在后宫转一转,后花园什么的都是比较适合的去处,稍微溜达溜达,就回自己的住处歇午觉。午睡一两个钟头起来,再用点果盒,仆人跟着您从住所出去,再到皇太后、皇后那里请晚上的安,同时在皇帝那边儿,就要准备“递牌子”了。
关于清宫后宫的隐秘之事,民间有很多种说法,其中影响广的说法即是“脱光了用被子裹起来”,很多人信以为真。有关的专家特别批评过这种说法,还有的专家感慨过这种不近乎人情的形容,放到常人家里都知道不大可能,怎么就会有那么多人相信……
总之,您怀着忐忑的心情,跟其他后宫们一起到养心殿后殿的西耳房燕喜堂待命,这时皇帝正在养心殿准备用膳,太监端来一些木牌子,形状与您参加选秀时候那个绿头木牌一样,上面写着您的位分和封号。太监将这些绿头签放在膳桌上,皇帝思考了一下,将您的绿头签翻了过来,太监便到燕喜堂,说皇帝传了您,您便在太监的引领下,和皇帝一起进膳,之后省略若干字……
《清朝穿越指南2》精彩书摘
“书山有路勤为径” ——清代人的读书生涯
经过本社的热忱教导,您应该已经认识到了在清代努力读书的重要性。您可能会好奇,我们现在上学有各种公立、私立学校,有相对统一的教材,有正式聘请的老师,那在清代怎么读书上学呢?让我们来体验一下吧。
清代的学校
我们现代有各式各样的公立学校供青少年读书学习,而清代并没有这样的条件。清代虽然有自己官方的“官学”系统,但是这个“官学”和我们现在公立学校的定义是截然不同的。
一般来讲,清代“官学”有两个功能,个功能是主持考试,第二个功能是为“童生”提供“生员”阶级身份,让他们在获得了初级功名之后进而在“官学”里继续学习深造。这两个功能都不是面向“零功名”群体的。换句话说,清代官方的学校是“初级士人进修学院”兼“考试主管部门”,并不是负责基础教育的。
在清代,进行基础教育的场所,一般称之为“塾”。清代的“塾”主要有三类,即义塾、私塾以及家塾。
与我们现在的公立学校有些许类似的是义塾。清代的义塾,有的是由官方或者地方高官设立专门用于基础教育的,也有一些是整个村落一起出资共请一位老师来教本村愿意出少量学费的孩子的。不过从整体而言,清代义塾的数量在当时的“塾”中所占比例极小。如清末时,河南一省一共有“塾”30000余所,其中义塾只有828所,占比连3%都不到。另外,清代“塾”的水平,是家塾好,义塾差。所以去义塾读书的,经常是那种“家境稍欠”,以至于无法去私塾、家塾上学的孩子。
至于私塾和家塾,其实是以承办人的身份进行区分的。一位有功名的读书人,用自宅或者租赁的房屋开设学堂,自己充当老师进行授课,收取学生们的学费,即是私塾。一个家族或家庭,在自己家族或者家庭内设立学房,从外聘请有功名的读书人在自己家内的学房授课,即是家塾。私塾也好,家塾也罢,其教学水平都是直接受教师的功名和文化水平影响的。清代各地的“塾”中有各种各样的老师,一般差也要有生员的功名。不过,若塾中教师只是一名普通的生员,特别是一些所谓的“老秀才”,他自己都不曾考中更高的功名,如何教导学生考取举人、进士呢?甚至有一些偏远地区的所谓“塾师”,连《论语》都教不明白,只是教教基础的“杂字”而已。至于那些知名的塾师,可能教导出来过数位进士,乃至于状元、榜眼和探花,其开设的“塾”,自然也就成为人人追捧的“名校”了。
一般来讲,有财力建立家塾的都是官宦人家。他们既然有财力建立家塾,自然也不会吝惜钱财聘请优秀的老师。私塾本身是老师开设的,类似于老师自己的“买卖”。因为是公开招生,学生可能会很多。而家塾则以家族或家庭为单位雇佣老师,受教育的子弟,一般是族中或家中的年轻人,学生比私塾要少得多。更有很多官宦世家,尤其是注重教育的世家,则干脆设小家塾,只教育自己的子女,基本上是“一对一”或“一对二”形式的小班授课。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家塾的水平普遍高于私塾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