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农业生产与气候关系密切。面对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的影响,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趋利避害,对气候变化风险予以科学有效的管理。由于不同地区气候、经济水平、生产模式等存在诸多差异,区域适应战略和关键技术需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需要根据区域特异性开展可操作性强的适应技术研发,以降低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挖掘有利因素潜力。 本书概述了在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式下,适应气候变化的研究方法和工具,构建了具有广泛借鉴性的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框架,并选择对气候变化反应敏感、管理体系相对复杂的农业生产系统,以我国粮食生产基地东北地区和水资源短缺的西北地区为重点,阐明了不同区域农业适应的关键问题和可行的适应技术,并进行了适应技术应用实践,评估了各种适应措施效果,阐明了适应程度和减损能力。本书的出版旨在提高中国适应气候变化实践能力,探索适应措施的实施方法和模式,推动气候变化适应的实践行动,以小的投人成本降低气候变化的影响,为适应领域国际合作和国内可操作的适应行动提供科学支持。 本书可为参与气候变化研究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技术推广部门、农业管理机构等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技术人员、教学人员以及研究生等提供参考。
|
目錄:
|
章气候变化适应内涵
节适应含义与类型
第二节适应的近似术语辨析
第三节敏感性和脆弱性解读
第四节适应气候变化与灾害风险管理
第二章气候变化适应发展现状和趋势
节气候公约相关适应行动
第二节国际适应的主要领域
第三节国内适应政策和趋势
第三章适应行动要素和风险管理
节适应行动要素及利益相关者
第二节适应能力评价指标
第三节气候评估指标
第四节适应行动的决策与风险管理
第四章气候变化适应行动实施框架
节适应行动实施流程
第二节关键步骤内容
第三节适应措施遴选及择优方法
第四节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分析工具
第五章气候变化特征殛风险预估
节已发生的气候变化特征
第二节未来区域气候变化趋势
第三节未来气候变化风险
第六章东北水稻适应气候变化技术实践
节气候变化特征及风险
第二节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第三节适应目标及战略
第四节农业适应技术措施策略
第五节适应技术及其效果评价
第六节适应技术效益核算
第七节适应技术趋势潜力
第七章西北黑河绿洲农业适应气候变化技术实践
节黑河流域地理区位
第二节黑河流域气候变化特征
第三节未来气候变化风险
第四节黑河绿洲农业适应技术遴选
第五节主要适应技术措施评价
第六节黑河绿洲农业适应策略
第八章华北冬小麦生产适应气候变化
节气候变化事实
第二节未来气候变化风险
第三节气候变化对冬小麦影响
第四节 “两晚种植”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第九章重庆适应气候变化个案实践
节气候变化特征
第二节旱涝灾害风险预估方法
第三节气候变化对重庆农业的影响
第四节重庆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
第十章适应气候变化存在的问题及障碍
节适应气候变化研究中的不确定性
第二节适应气候变化面临的科学问题
附录IPCC报告中的相关术语解译
参考文献
附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