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桑德拉销售原则 伍杰 [美]大卫·马特森
》
售價:NT$
440.0
《
理论的意义
》
售價:NT$
340.0
《
悬壶杂记:医林旧事
》
售價:NT$
240.0
《
谁之罪?(汉译世界文学5)
》
售價:NT$
240.0
《
民国词社沤社研究
》
售價:NT$
640.0
《
帕纳索传来的消息(文艺复兴译丛)
》
售價:NT$
495.0
《
DK威士忌大百科
》
售價:NT$
1340.0
《
小白学编织
》
售價:NT$
299.0
|
編輯推薦: |
关于海德格尔的前期作品,读者往往只了解《存在与时间》,但往往将其误解为“哲学人类学”。《康德与形而上学疑难》的出版正是为了矫正对《存在与时间》的表面化理解,借康德之口直指存在论的核心问题,可以视为通往理解《存在与时间》,乃至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的*重要的通道。
|
內容簡介: |
《康德与形而上学疑难》是20世纪德国哲学家马丁?德格尔的主要著作之一。本书主要是将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阐释成形而上学的一次奠基活动,其目的在于将形而上学疑难作为一种基础存在论的疑难问题展现出来。基础存在论就是对有限人的本质作存在论上的分析工作,是人的亲在的形而上学,它与所有的人类学,甚至与哲学的人类学都保持着根本性的区别。因此,出于何种意图和以怎样的方式对基础存在论的观念做阐释工作,在什么范围之内以及在什么样的前提条件之下提出“什么是人?”这一根本性问题,以及这一问题如何导向存在问题的重新发问,此乃本书探究和思考的主题。
|
關於作者: |
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德国著名哲学家,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
王庆节,男,南京大学学士,北京大学硕士,1994年获美国杜兰大学哲学博士。曾在美国蒙大拿州立大学历史哲学系任助理教授(93-95),奥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哲学系任助理教授,副教授(95-99),2000年起任职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有当代欧陆哲学,海德格尔哲学,解释学,知识论,东西方比较哲学,伦理学,德国哲学等等。
|
目錄:
|
简目:
第四版序言
版序言
第二版序言
第三版前言
导言:本书探究的主题及其章节
将《纯粹理性批判》阐释为形而上学的一次奠基活动,由此来展开一种基础存在论的理念
章 形而上学奠基的开端
第二章 形而上学奠基的进程
第三章 形而上学奠基活动的渊源
第四章 形而上学奠基的一次复返
附录
附录I 《康德书》札记
附录II 恩斯特·卡西尔:《符号形式的哲学》第2部:神话思维(柏林,1925年)
附录III 达沃斯讲座: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与一次形而上学奠基的任务
附录IV 达沃斯辩论:在恩斯特·卡西尔与马丁·海德格尔之间
附录V 关于奥德布雷西茨和卡西尔对《康德书》的批判
附录VI 自1866年以来的(马堡)哲学讲座教席的历史
说明
德文全集版编者后记
德-汉、拉-汉主要译名对照表
译后记
|
內容試閱:
|
德文版《海德格尔全集》于1975年启动,迄今已出版了80余卷(按计划将编成102卷)。已出版者包含了海德格尔著作(含讲座、手稿等)的基本部分(即全集第1-3部分),余下未出版者多为书信、札记等(全集第4部分,第82卷始)。随着德文版《海德格尔全集》出版工作的顺利推进,世界范围内的海德格尔翻译和研究已呈蓬勃之势,目前至少已有英、法、意、日四种文字的全集版翻译,据说西班牙文和阿拉伯文的全集版翻译也已经启动。相比之下,汉语的海德格尔翻译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甚至不能与亚洲邻居的日、韩两国比较,严肃的译著至今只有十几种而已。这种状况是令人羞愧的。
为让中文世界更完整、更深入地理解海德格尔思想,经反复酝酿,我们计划根据《海德格尔全集》版,编辑出版中文版《海德格尔文集》,收录海德格尔的代表性著作30卷,其中前16卷为海德格尔生前出版的全部著作(我们依然认为这一部分是《海德格尔全集》中值得关注的,包含了作者已经稳定下来的思想),而其余14卷为海德格尔的重要讲座稿和手稿。我们假定,这30卷属于海德格尔的“基本著作”,基本上已能呈现海德格尔思想的总体面貌。当然,我们也并不因此否认其他卷本(讲座稿和手稿)的意义,而且我们也愿意认为,中文世界对海德格尔思想的深入研究和完整理解,仍然要基于对《海德格尔全集》的系统译介。但我们选译的30卷至少已经走出了步,也或可为将来可能的中文版《海德格尔全集》的工作奠定一个基础。
所选30种著作中,约半数已有成熟的或比较成熟的中文译本,少数几种已经译出了初稿,其余约十余种则有待新译。已出版的译著在编入《海德格尔文集》时,将根据德文全集版重新校订,因为其中有几种原先只是根据单行本译出的,也有几种在译文品质上是稍有欠缺的。
由于是多人参与的多卷本(30卷)译事,又由于众所周知的海德格尔语文表达方面的奇异性,中文版《海德格尔文集》在译文风格上是难求统一的,甚至在基本词语的译名方面也不可能强行规范划一。这是令人遗憾的,不过也可能为进一步的义理辨析和讨论留下空间。我们唯希望能够尽量做到体例方面的统一,以便至少让人有一套书的整体感。
按照我们的计划,中文版《海德格尔文集》每年出版5种左右,约五六年内完成全部30卷的翻译和出版工作。我们希望藉此为中国的海德格尔研究事业提供一个基础性的讨论平台,也愿学术界有识之士为我们的工作提供批评、建议,帮助我们做好这项大型的学术翻译事业。
《海德格尔文集:康德与形而上学疑难》:
前面,我们从超越的内在的发生进程这一独特的角度出发,阐释了康德的关于纯粹知性概念的图式化的学说。但是,通过形而上学奠基,康德不仅仅在每一步上都追寻着不断更新的问题,而且,正是在次引导进入学说中关键性的部分时,他首先抓住可能被了解的叙述部分,而这样,就可以先行地导向问题之所在。于是,超越论的演绎就从传统形而上学中的法权行为人手来展开。法权行为由下面的证明来决定:如果观念要能够先天地规定经验上可以通达的存在物,那它们就必须是范畴,也就是说,依照其本质,它们是超越自身之中就有的东西。但是同时,“使用”这些概念的条件也就因此被固定住了。
概念的使用一般叫作:将它们运用到对象上面去,以及——若从对象的角度来看——将后者放到概念“下面”去。①用传统逻辑的话说,这种概念的使用就叫统摄。②将纯粹概念先天地作为时间的超越论规定来使用,即纯粹知识的运作,而这就意味着:图式化的发生。这样看来,图式化的问题实际上首先非常适合于作为讲解统摄时的入门向导。需要强调的只是:在存在论知识中所处理的从一开始就是存在论的概念,也就是某种特定的概念,即存在论的“统摄”。 前面,我们从超越的内在的发生进程这一独特的角度出发,阐释了康德的关于纯粹知性概念的图式化的学说。但是,通过形而上学奠基,康德不仅仅在每一步上都追寻着不断更新的问题,而且,正是在次引导进入学说中关键性的部分时,他首先抓住可能被了解的叙述部分,而这样,就可以先行地导向问题之所在。于是,超越论的演绎就从传统形而上学中的法权行为人手来展开。法权行为由下面的证明来决定:如果观念要能够先天地规定经验上可以通达的存在物,那它们就必须是范畴,也就是说,依照其本质,它们是超越自身之中就有的东西。但是同时,“使用”这些概念的条件也就因此被固定住了。
概念的使用一般叫作:将它们运用到对象上面去,以及——若从对象的角度来看——将后者放到概念“下面”去。①用传统逻辑的话说,这种概念的使用就叫统摄。②将纯粹概念先天地作为时间的超越论规定来使用,即纯粹知识的运作,而这就意味着:图式化的发生。这样看来,图式化的问题实际上首先非常适合于作为讲解统摄时的入门向导。需要强调的只是:在存在论知识中所处理的从一开始就是存在论的概念,也就是某种特定的概念,即存在论的“统摄”。 在已经首次标明了存在论知识的本质统一性的同时,康德的确也还没有忘记指出在“置于概念之下”(这涉及对象)与“付诸概念之上”(这里遇到的是超越论想象力的综合)之间的根本性区别。①在超越论图式化中发生的是纯粹综合的“付诸概念之上”。它将在观念中得到的表像的统一性“成象”为纯粹可观看的对象性的本质要素。②在超越论的图式化中,范畴首先作为范畴而自身成象。但如果这些是真正的“原概念”,那么,超越论的图式化就是源初的和本真的概念成象之一般。
因此,如果康德在图式化这一章的开头就指向统摄,那他是想借此引到作为中心问题的超越论统摄上面去,他的目的在于显明,正是在纯粹知识的本质结构中,询问源初的概念性之一般的内在可能性的问题才会得到突破。
经验概念从经验活动中产生,因此,它们与由它们所规定的存在物的实事内容是“同一类型的”。概念运用到对象上面,也就是说,概念的使用是毫无问题的。“但现在纯粹知性概念与经验性的(甚至完全感性的)直观相比则是完全异类的,他们绝不可能在任何直观中遇到。那么,将后者统摄到前者之下、从而把范畴运用于现像之上是如何可能的呢?因为毕竟没有人会说:这些范畴,例如因果性,也可以通过感官被直观,并且被包括在现像中”。③在对范畴使用的可能性的发问中,范畴特具的本质自身首先成为疑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