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教育何用:重估教育的价值
》
售價:NT$
299.0
《
理想城市:环境与诗性
》
售價:NT$
390.0
《
逆风翻盘 危机时代的亿万赢家 在充满危机与风险的世界里,学会与之共舞并找到致富与生存之道
》
售價:NT$
625.0
《
工业互联网导论
》
售價:NT$
445.0
《
孤独传:一种现代情感的历史
》
售價:NT$
390.0
《
家、金钱和孩子
》
售價:NT$
295.0
《
形而上学与测量
》
售價:NT$
340.0
《
世界航母、舰载机图鉴 【日】坂本明
》
售價:NT$
340.0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海德格尔著作中值得重视的一部,法国的《读书》杂志甚至把本书选入“理想藏书·哲学类”(世界古今哲学)前十种,把它与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等哲学史上的经典相提并论了。
本书收集了十一篇文章,除一篇作于1936-1946年间,其余均为1950-1954年的作品。全书编为三组。组是对“存在历史”的“另一个转向”意义上的技术之本质、形而上学之终结问题的思考;第二组是对存在的“聚集”运作以及与之相应的本源性“思想”的思索;第三组的主题是早期希腊思想,是海德格尔对存在历史的“个开端”的探讨。
|
關於作者: |
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德国著名哲学家,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
孙周兴,现任同济大学哲学系教授,人文学院院长,《同济大学学报》主编等。主编《海德格尔选集》被评为1997年中国十大好书。
|
目錄:
|
前言
部
技术的追问(1953年)
科学与沉思(1953年)
形而上学之克服(1936-1946年)
谁是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1953年))
第二部
什么叫思想?(1952年)
筑·居·思(1951年)
物(1950年)
“……诗意地栖居……”(1951年)
第三部
逻各斯(赫拉克利特,残篇第五十) (1951年)
命运(巴门尼德残篇第八,第34-41行) (1952年)
无蔽(赫拉克利特,残篇第十六) (1954年)
说明
编者后记
人名对照表
译后记
修订译本后记
|
內容試閱:
|
德文版《海德格尔全集》于1975年启动,迄今已出版了80余卷(按计划将编成102卷)。已出版者包含了海德格尔著作(含讲座、手稿等)的基本部分(即全集第1-3部分),余下未出版者多为书信、札记等(全集第4部分,第82卷始)。随着德文版《海德格尔全集》出版工作的顺利推进,世界范围内的海德格尔翻译和研究已呈蓬勃之势,目前至少已有英、法、意、日四种文字的全集版翻译,据说西班牙文和阿拉伯文的全集版翻译也已经启动。相比之下,汉语的海德格尔翻译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甚至不能与亚洲邻居的日、韩两国比较,严肃的译著至今只有十几种而已。这种状况是令人羞愧的。
为让中文世界更完整、更深入地理解海德格尔思想,经反复酝酿,我们计划根据《海德格尔全集》版,编辑出版中文版《海德格尔文集》,收录海德格尔的代表性著作30卷,其中前16卷为海德格尔生前出版的全部著作(我们依然认为这一部分是《海德格尔全集》中值得关注的,包含了作者已经稳定下来的思想),而其余14卷为海德格尔的重要讲座稿和手稿。我们假定,这30卷属于海德格尔的“基本著作”,基本上已能呈现海德格尔思想的总体面貌。当然,我们也并不因此否认其他卷本(讲座稿和手稿)的意义,而且我们也愿意认为,中文世界对海德格尔思想的深入研究和完整理解,仍然要基于对《海德格尔全集》的系统译介。但我们选译的30卷至少已经走出了步,也或可为将来可能的中文版《海德格尔全集》的工作奠定一个基础。
所选30种著作中,约半数已有成熟的或比较成熟的中文译本,少数几种已经译出了初稿,其余约十余种则有待新译。已出版的译著在编入《海德格尔文集》时,将根据德文全集版重新校订,因为其中有几种原先只是根据单行本译出的,也有几种在译文品质上是稍有欠缺的。
由于是多人参与的多卷本(30卷)译事,又由于众所周知的海德格尔语文表达方面的奇异性,中文版《海德格尔文集》在译文风格上是难求统一的,甚至在基本词语的译名方面也不可能强行规范划一。这是令人遗憾的,不过也可能为进一步的义理辨析和讨论留下空间。我们唯希望能够尽量做到体例方面的统一,以便至少让人有一套书的整体感。
按照我们的计划,中文版《海德格尔文集》每年出版5种左右,约五六年内完成全部30卷的翻译和出版工作。我们希望藉此为中国的海德格尔研究事业提供一个基础性的讨论平台,也愿学术界有识之士为我们的工作提供批评、建议,帮助我们做好这项大型的学术翻译事业。
《海德格尔文集:演讲与论文集(修订译本)》:
在场者,诸如自然、人类、历史、语言,作为现实在其对置性中展现自身,与之一体地,科学变成理论,一种追踪现实并且在对置性方面确保现实的理论。这种情况对于中世纪的人们来说或许是稀奇古怪的,同样地,它一定会使希腊思想惊慌失措。
因此,作为关于现实的理论,现代科学决不是什么不言自明的东西。它既不是人类的一个制作品,也不是向现实强求而得的。恰恰相反,当在场在现实的对置性中展现自身之际,①科学的本质就为在场者之在场所需要。这一时际与所有这类时际一样,都是神秘兮兮的。不仅伟大的思想杳无声息地出现,而且尤其是一切在场者之在场的变化也总是在这时到来。②
理论向来把现实的某个区域确保为它的对象领域。对置性的领域特征③显示于:它先行把提问的可能性标画出来。任何一个在科学领域内出现的新现象都要受到加工,直到它适应理论的决定性的对象性联系④。这种对象性联系本身时而会变化。但对置性本身的基本特征是不变的。对于一个行为和行动的自始得到表象的规定基础,按照得到严格思考的概念来看就是所谓“目的”的本质。如果某物自身始终由一个目的来规定,那么这就是纯粹理论。它受由在场者之对置性来规定的。倘若这种对置性被放弃掉,则科学的本质也就会遭到摒弃。举例说来,这就是下列句子的意义所在:现代原子物理学绝不排除伽利略和牛顿的古典物理学,而只是联合制限制了后者的适用范围。不过,这种限制同时也证实了对于自然理论来说具有决定作用的对置性,自然就是依照这种对置性,作为一个时空的、以某种方式可预测的运动联系呈现给表象。
因为现代科学在上面所描绘的意义上是理论,所以在其所有观察活动(Be-trachten)中,它的追求(Trachten)方式,亦即有所追踪和有所确保的行动方式,也就是方法①,具有决定性的优先地位。马克斯·普朗克有一句话经常被人们引用,说的是:“现实的就是可测量的”。这话意思是说:对科学(在眼下情形下就是物理学)来说什么可以被视为可靠的认识,关键就在于在自然的对置性中被设定的可测量性,相应地也在于测量行为的可能性。但马克斯·普朗克这句话之所以是真实的,只是因为它表达了现代科学(不光是自然科学)的本质的某个内涵。一切关于现实的理论的有所追踪和有所确保的方法乃是一种测算(Berechnen)。诚然,我们不能在数字运算的狭隘意义上来理解“测算”这个名称。广义的、本质意义上的计算指的是:预计到某物,也即考虑到某物,指望某物,②也即期待③某物。以此方式,一切对现实的对象化都是一种计算,无论这种对象化是以因果说明的方式来追踪原因之结果,还是以形态学的方式来阐明对象,还是确保一种序列和秩序联系的基础。甚至数学也不是一种在数字运算意义上的为了确定数量结果的计算,恰恰相反,数学乃是这样一种计算,它往往通过方程式来期待秩序关系的平衡,并且因此先行“预计到”①一个对所有仅仅可能的秩序而言的基本方程式。
既然作为关于现实的理论的现代科学是以方法优先为基础的,那么,它作为对对象领域的确保就必须把这些领域相互划分开来,并且把划分开来的领域纳入到各个专门中,也就是要划分专门。关于现实的理论必然是专门科学。②
对一个对象领域的研究必须在其工作中深入探讨相关对象的各个特殊本性。这样一种对特殊事物的探讨使得专门科学的行动变成专业研究。因此,专业化决不是现代科学的一种盲目退化,甚或现代科学的一种衰亡征兆。专业化也不是一件完全不可避免的坏事。它是现代科学之本质的一个必然的和积极的结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