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本书是根据教育部颁发的《高等理工科学校电工、电子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结合作者多年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实践经验编写而成的,具有“内容新、体系新”的特点。本书在介绍电工、 电子实验技术的实验理论和实验方法的同时,突出工程应用,注重新器件、新技术的介绍和应用。全书共分为八章。至第五章为电工、电子基本实验技能介绍,其主要由基本仪器一般使用、电子元器件、焊接工艺及整机组装实验技术构成;第六章为电工实验技术,其主要由电工基础实验技术、电力拖动实验技术两大部分构成;第七章为模拟电子实验技术;第八章为数字电子实验技术。本书所选实验实训项目均具有代表性、突出实用性,所选实验设备具有通用性,实验内容可根据各院校不同专业教学需要进行选择。 本书可作为师范院校物理学专业和电子相关专业“电工学”、“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的实验用书,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
目錄:
|
前言绪论 电工、电子实验技术须知 仪表选择及数据处理章 常用电子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 节 万用表 第二节 兆欧表的使用 第三节 钳形表的使用 第四节 YB1600系列函数信号发生器的使用 第五节 示波器 第六节 SX2172型交流毫伏表第二章 电子元器件 节 电阻器 第二节 电容器 第三节 电感器 第四节 开关和接插件 第五节 二极管 第六节 三极管 第七节 晶闸管 第八节 片式元器件 第九节 集成电路 第十节 传感器 第十一节 LED数码管和LCD液晶显示器第三章 基本焊接技术 节 电烙铁 第二节 焊接材料 第三节 焊接的操作要领 第四节 拆焊 第五节 片式元器件的手工焊接工艺步骤 第六节 印制电路的装连技术第四章 印制电路板 节 印制电路板的特点 第二节 印制电路板的制作第五章 调幅收音机的安装与调试实训第六章 电工实验技术 节 电路元器件伏安特性的测绘 第二节 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 第三节 叠加原理的验证 第四节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验证——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参数的测定 第五节 受控源VCVS、VCCS、CCVS、CCCS的实验研究 第六节 RC一阶电路的响应测试 第七节 二阶动态电路响应的研究 第八节 R、L、C元器件阻抗特性的测定 第九节 用三表法测量电路等效参数 第十节 正弦稳态交流电路相量的研究 第十一节 RC选频网络特性测试 第十二节 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研究 第十三节 二端口网络测试 第十四节 互感电路测试 第十五节 单相铁芯变压器特性的测试 第十六节 三相交流电路电压、电流的测量 第十七节 三相电路功率的测量 第十八节 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 第十九节 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点动和自锁控制 第二十节 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 第二十一节 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Y△降压起动控制 第二十二节 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的能耗制动控制 第二十三节 工作台往返自动控制 第二十四节 三相异步电动机起动顺序控制 第二十五节 C620车床电气控制第七章 模拟电子实验技术 节 三极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 第二节 负反馈放大器 第三节 射极跟随器 第四节 差动放大器 第五节 集成运算放大器指标测试 第六节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Ⅰ)——模拟运算电路 第七节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Ⅱ)——有源滤波器 第八节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Ⅲ)——波形发生器 第九节 RC正弦波振荡器 第十节 低频功率放大器——集成功率放大器 第十一节 直流稳压电源(Ⅰ)——串联型晶体管稳压电源 第十二节 直流稳压电源(Ⅱ)——集成稳压器 第十三节 应用实验——温度监测及控制电路第八章 数字电子实验技术 节 TTL集成逻辑门的逻辑功能与参数测试 第二节 CMOS集成逻辑门的逻辑功能与参数测试 第三节 集成逻辑电路的连接和驱动 第四节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与测试 第五节 译码器及其应用 第六节 数据选择器及其应用 第七节 触发器及其应用 第八节 计数器及其应用 第九节 移位寄存器及其应用 第十节 555时基电路及其应用 第十一节 D/A转换器与A/D转换器 第十二节 智力竞赛抢答装置 第十三节 数字频率计附录 常用数字集成电路引脚排列图主要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电工、电子实验技术”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实验课程,是师范类大学物理学专业和电子相关专业以及普通高等院校理工科相应专业的必修基础课,其目的是通过电工、电子基础实验技术的训练,训练学生科学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各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带动了电工、电子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不断更新,进而提高了实验技术和实验水平。近几年来,不少高校加大了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的力度,增加了许多智能化、数字化的新设备和新仪器。而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也是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成果的核心体现。教学内容应反映当代教育思想和高科技成果,实验教学方法和内容应改变过去的单一验证性模式,高校培养的学生应“基础扎实、视野开阔、动手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 “电工、电子实验技术”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电工、电子相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系统地掌握电工、电子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因此,从21世纪科技发展和对人才科学素质要求的角度考虑,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及其改革势在必行。 本书根据电工、电子基础教学要求,从培养21世纪创新人才的目标出发,重视传授知识与能力、提高素质、增强创新意识等并重,加强实验技能训练,经过作者反复的实验教学实践,在修改原有的“电路分析”、“电工学”、“模拟电路实验”、“数字电路实验”、“PLC实验”和“电子工艺”实验讲义的基础上编写而成。为了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电工、电子实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本书将电工、电子实验基础技术训练放在前面集中介绍,然后再对“电工实验技术”、“模拟电子实验技术”、“数字电子实验技术”作具体介绍。 本书在编写的过程中,首先注意到了在师范类物理学专业和电子相关专业独立设置“电工、电子实验技术”课程的必要性与教材体系的完整性。教材在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常规仪器使用训练的基础上,重新选择、组织和调整实验内容,增添综合性、设计性、具有延伸性的实验内容,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电工、电子实验技术”课程的学习,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① 接受基本实验理论和操作技能的训练,熟练掌握电工、电子基础实验技术,能合理选择与正确使用基本仪器,能正确运用电路分析方法并掌握基本的实验数据的测量方法,能对实验结果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② 用实验的方法去观察、研究电工、电子基础电路的实验现象、规律,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实验,从理论和实验的结合上加深、扩展对电工、电子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的认识,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和提高电路设计的能力。 ③ 充分理解每个电工、电子实验的构思、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仪器选用、实验步骤、测量技术、以及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判断等思想。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电工、电子基本技能实验技术”、“电工实验技术”、“模拟电子实验技术”、“数字电子实验技术”四大部分。 其次,本书编写严格遵循实验能力培养的规律性。本书对电工、电子实验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仪器和基本方法等部分力求介绍的详细,并按不同层次由易到难,逐步加强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的综合训练。 再次,注重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每个实验都编写了实验预习要求和思考题,促使学生实验前认真准备积极思考,加深理解实验目的、原理等内容。 后,注重了计算机在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对电路进行计算机仿真作了简要介绍。 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有代伟(章,第六章)、肖顺文(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谢春茂(第二章)、周文辉(第七章)、罗鹏(第八章)。全书由代伟负责策划和统稿。 由于电子电工技术的飞速发展及编者学识和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缺点和错误,恳请使用本书的师生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011年10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