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中国金融科技创新:数字金融应用场景实战

書城自編碼: 3653440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管理金融/投资
作者: 刘勇
國際書號(ISBN): 9787521732702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08-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94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剑桥日本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剑桥日本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NT$ 918.0
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精品教材大系:材料的时尚表达??服装创意设计
《 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精品教材大系:材料的时尚表达??服装创意设计 》

售價:NT$ 347.0
美丽与哀愁:第一次世界大战个人史
《 美丽与哀愁:第一次世界大战个人史 》

售價:NT$ 653.0
国家豁免法的域外借鉴与实践建议
《 国家豁免法的域外借鉴与实践建议 》

售價:NT$ 857.0
大单元教学设计20讲
《 大单元教学设计20讲 》

售價:NT$ 347.0
儿童自我关怀练习册:做自己最好的朋友
《 儿童自我关怀练习册:做自己最好的朋友 》

售價:NT$ 316.0
高敏感女性的力量(意大利心理学家FSP博士重磅力作。高敏感是优势,更是力量)
《 高敏感女性的力量(意大利心理学家FSP博士重磅力作。高敏感是优势,更是力量) 》

售價:NT$ 286.0
元好问与他的时代(中华学术译丛)
《 元好问与他的时代(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NT$ 398.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516
《 科技金融系统理论与实践 》
+

NT$ 346
《 科技重塑金融:Fintech实践与展望 》
+

NT$ 259
《 美国金融危机的成因及教训研究:软预算约束角度 》
+

NT$ 162
《 农户贷款直通车(金色乡村.) 》
+

NT$ 391
《 灭火:美国金融危机及其教训 》
+

NT$ 408
《 千年金融史:金融如何塑造文明,从5000年前到21世纪 》
編輯推薦:
1.本书以中国的金融科技创新实践为主题,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也符合中国的国情,且目前中国的企业在这一领域处于地位,书中的内容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的金融科技发展都是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的。
2.全书聚焦于金融科技企业的实践案例,对于案例进行了深入的解析,比市面上多见的理论框架或普及类读物更具有实践指导性,真正将金融科技创新进行了落地和执行。
3.全书分成七个章节,涉及了银行、保险、证券、第三方支付、供应链金融、监管科技、数字普惠金融七个金融领域,涵盖范围广泛,体现了中国金融科技创新的全貌。
4.作者是业内知名人士,深耕金融科技创新领域多年,已有多本相关著作,本书是其研究成果汇集。
內容簡介:
2019年对于中国的金融科技发展来说是转折与深化推进的开始。在这个节点,需要的不光是产业、技术分析,还有以典型公司和出色的产品服务为对象,以小见大,梳理金融科技的发展脉络,为未来发展定标、为现在发展定准、为过去发展定锚。《金融科技应用场景与创新实践》一书以金融科技各行业创新前沿案例分析为主线,采用调查分析法、对比分析法、资料研判法等方法,全面系统揭示了中国的金融科技各行业的发展形势、发展特征及未来趋势。全书共分七章,从银行、保险、证券、第三方支付、供应链金融、监管科技、数字普惠金融这些方面,精选代表性案例,透析各个行业的发展态势,以小见大,以微见宏,揭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科技产业全貌,为“后疫情时代”金融科技企业的新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落地建议。
關於作者:
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关村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联盟秘书长、中国互联网金融三十人论坛(CIF30)秘书长、国培机构董事长,兼任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河北金融学院等院校校外导师和客座教授。先后参入主持多项金融科技与互联网金融专项课题研究工作:《北京市促进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8-2022年)》《小微企业融资环境评价报告》《中关村金融科技行业发展研究报告》《金融科技赋能金融服务科技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模式及政策研究》《亚洲金融合作协会金融科技实践报告》等。在《清华金融评论》《中国大学教学》《金融时报》《金融电子化》《中国农村金融》发表多篇文章。著有《金融科技十讲》《开放银行》《智能投顾》《保险科技》《区块链:重塑经济与世界》《互联网金融》《中国金融科技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报告》等专业图书,荣获第二届金融图书“金羊奖”。;.;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研究总监、北京市朝阳区国际高端商务人才。先后主持和参与“亚洲金融合作协会金融科技实践报告”“北京加快推进金科新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 “金融科技赋能金融服务科技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模式及政策研究”等十几项数字经济、金融科技相关的课题规划,编写《文创时代 :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创新》等书,在宏观研究、政策研判、产业分析等方面有独到见解。
目錄
章 银行 金融科技: 生态化发展的模式与路径  1
  银行数字化改革的正确姿势——光大科技  4
  打造破解数据“可用不可见”的武器——华控清交  19
  联接产业供应链, 助力金融机构实现可持续增长的数字化转型——科技  35
  通往未来银行的门票:开放银行  50
第二章 保险 金融科技: 如何全面发挥底层技术的“乘数效应”   53
  通过科技、数据驱动实现责任险产品保险平权价值——保准牛  56
  用底层技术推动精准营销的实现——中科软  75
  “技术 模式”重塑车险理赔——爱保科技  100
保险科技发展的“压舱石” 110
第三章 证券 金融科技:证券数字化改革的痛点和着力点  114
  风控的两大痛点如何解决———根网科技  117
  证券数字化转型中的五大领域十六大业务的转型措施  126
第四章 第三方支付:B 端支付的赋能战略  129
  助力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联动优势  132
  B 端支付的机会在哪里  147
第五章 供应链金融:产业与金融融合发展的落脚点  151
  直面数字身份认证痛点, 打造产业金融云服务——云趣数科  153
  打造产融数字化平台, 突围产业端金融——天星数科  165
供应链金融如何更好地做到产融结合  179
第六章 监管科技:监管端与合规端合力护航金融科技发展  183
  搭建面向监管科技的联盟链平台——博雅正链  186
  洗钱团伙识别解决方案——慧安金科  209
让数据“可用不滥用”   220
第七章 数字普惠金融: 瞄准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蓝海”市场  223
  “数据 电商 金融” 如何为农业发展“造血”——农信互联  226
  如何激活“三农” 要素, 焕发产业活力———神州信息  242
  深化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三大业务重点  251
內容試閱
前言
随着科技创新的力量不断迸发,以科技推动产业发展、加快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全球共识。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暴发,各国产业经济都受到一定冲击。而随着疫情在世界各地不断蔓延,中美贸易摩擦变数增多,给我国的金融科技产业发展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产生了三大重要影响。一是加快了金融科技发展变革和融合应用。疫情中,金融科技不断发挥自身优势,在推动金融线上服务、聚焦中小企业信贷需求、优化生活服务领域等方面加快了改革发展步伐。二是以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为主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突破逐渐成为国际竞争焦点,推动了金融科技发展模式创新。三是安全发展被摆在了一个更为突出的战略位置,金融科技监管和标准化工作进程加快。根据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的研究,我国的金融科技已经形成“双稳”(产业规模稳、单个企业融资规模稳) 结构,步入高质量发展、优结构运行的新阶段,发展稳定、后劲充足的特征已经显现。全球经济形势变化加速了我国金融科技“双稳”结构的成形和新阶段的塑造,“后疫情时代”已经到来。如何在全新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创新发展,是每一个金融科技企业必须面对的新问题、新课题。
通过研究金融科技的发展史可以看到,金融科技从1.0到4.0的发展都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不断扬弃创新发展道路上的各种经验,后实现新突破。在金融科技4.0阶段,金融科技企业要想进一步突破创新, 就必须遵从金融科技的演化路线, 结合国际国内发展大势, 逐渐形成自身独有的战略竞争力。新时代成长出一批优秀的金融科技企业,诞生了众多具有特色的产品和服务,它们成为金融科技演化路线图上的一颗颗明珠,揭示着金融科技发展的规律。只有不断研究、分析这些优秀的产品和服务,以小见大,借鉴宝贵经验,才能在时代的洪流中顺势而为,为自身发展定标、为现在发展定准、为过去发展定锚。因此,本书精选七大领域、14个金融科技企业案例,这些案例从每一个侧面反映出新时代金融科技发展的状态和新阶段金融科技的创新变化,揭示企业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维度的难点与痛点。本书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炼案例的业务“干货”、总结发展趋势,为“后疫情时代”金融科技企业的新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落地建议。
本书共有七章。章以光大科技、华控清交和科技为例,重点讲述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态势,系统阐述在金融科技大潮中前浪和后浪如何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第二章以保准牛、中科软和爱保科技为例,重点讲述保险科技企业如何铸就底层技术之剑,推动整个行业的创新发展。第三章以根网科技为例,重点阐述在证券与金融科技融合发展的过程中, 如何面对新形势,推动业务转型发展。第四章以联动优势为例,重点阐述第三方支付企业如何创新场景服务,探索机构端支付的机会。第五章以云趣数科和天星数科为例,重点阐述供应链金融如何更好地做到产融结合,构建“供应链金融即服务”新模式。第六章以博雅正链和慧安金科为例,重点阐述数字经济时代如何建设数字监管体系。第七章以农信互联和神州信息为例,重点阐述金融科技如何利用自身赋能能力全面改造“三农”,进而构建面向未来的数字普惠金融体系。
后,感谢中关村金融科技30 强企业及中关村“番钛客”金融科技国际创新大赛参赛企业提供的精彩案例,以及对本书写作的大力支持。本书如有不足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

前言
随着科技创新的力量不断迸发,以科技推动产业发展、加快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全球共识。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暴发,各国产业经济都受到一定冲击。而随着疫情在世界各地不断蔓延,中美贸易摩擦变数增多,给我国的金融科技产业发展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产生了三大重要影响。一是加快了金融科技发展变革和融合应用。疫情中,金融科技不断发挥自身优势,在推动金融线上服务、聚焦中小企业信贷需求、优化生活服务领域等方面加快了改革发展步伐。二是以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为主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突破逐渐成为国际竞争焦点,推动了金融科技发展模式创新。三是安全发展被摆在了一个更为突出的战略位置,金融科技监管和标准化工作进程加快。根据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的研究,我国的金融科技已经形成“双稳”(产业规模稳、单个企业融资规模稳) 结构,步入高质量发展、优结构运行的新阶段,发展稳定、后劲充足的特征已经显现。全球经济形势变化加速了我国金融科技“双稳”结构的成形和新阶段的塑造,“后疫情时代”已经到来。如何在全新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创新发展,是每一个金融科技企业必须面对的新问题、新课题。
通过研究金融科技的发展史可以看到,金融科技从1.0到4.0的发展都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不断扬弃创新发展道路上的各种经验,后实现新突破。在金融科技4.0阶段,金融科技企业要想进一步突破创新, 就必须遵从金融科技的演化路线, 结合国际国内发展大势, 逐渐形成自身独有的战略竞争力。新时代成长出一批优秀的金融科技企业,诞生了众多具有特色的产品和服务,它们成为金融科技演化路线图上的一颗颗明珠,揭示着金融科技发展的规律。只有不断研究、分析这些优秀的产品和服务,以小见大,借鉴宝贵经验,才能在时代的洪流中顺势而为,为自身发展定标、为现在发展定准、为过去发展定锚。因此,本书精选七大领域、14个金融科技企业案例,这些案例从每一个侧面反映出新时代金融科技发展的状态和新阶段金融科技的创新变化,揭示企业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维度的难点与痛点。本书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炼案例的业务“干货”、总结发展趋势,为“后疫情时代”金融科技企业的新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落地建议。
本书共有七章。章以光大科技、华控清交和科技为例,重点讲述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态势,系统阐述在金融科技大潮中前浪和后浪如何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第二章以保准牛、中科软和爱保科技为例,重点讲述保险科技企业如何铸就底层技术之剑,推动整个行业的创新发展。第三章以根网科技为例,重点阐述在证券与金融科技融合发展的过程中, 如何面对新形势,推动业务转型发展。第四章以联动优势为例,重点阐述第三方支付企业如何创新场景服务,探索机构端支付的机会。第五章以云趣数科和天星数科为例,重点阐述供应链金融如何更好地做到产融结合,构建“供应链金融即服务”新模式。第六章以博雅正链和慧安金科为例,重点阐述数字经济时代如何建设数字监管体系。第七章以农信互联和神州信息为例,重点阐述金融科技如何利用自身赋能能力全面改造“三农”,进而构建面向未来的数字普惠金融体系。
后,感谢中关村金融科技30 强企业及中关村“番钛客”金融科技国际创新大赛参赛企业提供的精彩案例,以及对本书写作的大力支持。本书如有不足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