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瘦肝
》
售價:NT$
454.0
《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
售價:NT$
254.0
《
秩序四千年:人类如何运用法律缔造文明
》
售價:NT$
704.0
《
民法典1000问
》
售價:NT$
454.0
《
国术健身 易筋经
》
售價:NT$
152.0
《
古罗马800年
》
售價:NT$
857.0
《
权力与相互依赖(第四版)(中译本修订版)
》
售價:NT$
658.0
《
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踏上疗愈之旅(修订版)(创意写作书系)
》
售價:NT$
301.0
|
內容簡介: |
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是我国科学普及领域的品牌学术会议,1991年由中国科普研究所发起,已连续举办27届,为我国科普理论创新和科普实践发展提供了重要学术交流支撑平台。第二十七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于2020年9月28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主题为“面向未来的科学素质建设”。为更广泛地传播本届会议学术成果,主办方将大会学术委员会遴选的42篇论文结集出版。此论文集的出版将推动研讨会成果深化利用,进一步促进学术分享和交流互鉴,更好地服务科普工作实践,服务公众科学素质建设。
|
關於作者: |
王京春,研究员,现任中国科普研究所副所长。1987年至1997年就读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其间于1996年3月至1997年3月在英国纽卡瑟尔大学化工系作访问学生一年。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至2015年10月,2015年11月至2018年12月就职中国科学技术馆网络科普部主任,2018年底调任中国科普研究所副所长。曾主持和参与了自然科学基金、863课题及其他课题等十余项,获省部级奖励2项,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参与翻译和编著教材两部。在中国科学技术馆期间负责中科馆信息化建设及中国数字科技馆运行与维护工作,完成各类项目数十项,主持改造科技与生活C展厅,参与科协科普部虚拟现实项目,并负责在全国科技馆范围内推广应用。
|
目錄:
|
应急科普现状浅析及能力建设研究 曾晓华/1
基于需求幅度理论的老年群体科普服务分析 陈洁 郑燕敏 金利芳/11
基于公共传播语境的科学传播话语研究——以气象科普为例 达月珍/23
科技辅导员创新能力现状及培养对策 刁国斌/37
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科普创作的实践与思考 范振翔/45
浅谈推进智慧场馆科普信息化建设 高雅/54
试析江苏省中小学生科技竞赛机制 葛璟璐/64
繁荣科学绘本创作刍议 郭子若/80
我国城市三级医院科普现状调查何海蓉 闫心语 张娜 李亦斌 蔡豪 马冠生/92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社区科普在行动
——苏州社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状况 何丽 杨智明/101
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研究 胡冀宁 白加德/110
关于航空科普服务供给的资源研究 胡鑫川/130
“弘扬科学精神”方法策略研究 季良纲/141
应急科普建设研究 李盛宽/154
人工智能时代下的科技教育新格局 李亦菲/163
地质公园增强科普教育功能的实践策略 刘海生 潘建红 胡俊平/174
科技馆展览教育在中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存在意义及问题探析 卢大山/187
基于CLIL理念的科学课程在校外的教学模式探索与研究 马洪梅/195
应急科普能力建设研究 莫瑞骏 苏海蛟 阮圣珊/206
未来新形势下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的策略探究 史博 刘志海 宋泓儒 金旭佳 薛彬/217
新冠肺炎疫情中利用移动通信媒体科普传播的实战与策略 田超然 乔爽益/227
跨学科教育视角下科普服务发展路径与实施策略探讨 王梦倩 崔鸿/237
学会组织科学素质国际化建设路径探索
——以中国公路学会为例 王娜 梅君/250
浅谈“智慧 科普”在提升公民科学素质中的经验及路径
——以天津科学技术馆智慧化支撑建设为例 王莹/261
移动网络背景下科普动画的传播趋势研究 王子倩 姜颖道/274
浅谈科学小品的思想性 吴双/286
浅议科技馆展品说明牌 向东海 金克军/295
天文科学课程教师发展
——天津科学技术馆天文科学课程教师培训案例分析 许文/304
关于新冠疫情防控中典型科普公众号平台的分析与建议 杨智明 郑念/313
从非典到新冠:网络应急科普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传播策略 弋玮玮/325
科普项目与高校专业实践融合模式研究 弋玮玮 李波/333
关于提升密云区中小学科技活动辅导教师培训实效性的研究 尹玉/341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
——以北京市科协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为例 张兰英/353
浅谈科技馆的科普教育发展 张丽霞 黄桂花/363
应急科普展览模式研究
——以广东科学中心新冠肺炎主题科普展览为例 张娜/372
从内容叙事到传播渠道:医学科普的传播策略探析
——以《宫颈癌和它的宿敌》为例 张煊 王珏 华克勤/383
线上科普教育活动直播与录播传播过程分析
——以武汉科学技术馆“云尚探究”活动为例 张娅菲/398
历史视角下的科普定义、特征和社会功能 张昀京/411
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北京市科技教育培训模式探究 赵茜/420
面向未来科学素质建设的自然博物馆教育 赵妍/430
科技馆应急科普研究现状及常态化发展思考 郑巍/441
日本应急科普机制分析及经验启示 朱海伦 姜雨朦/450
|
內容試閱:
|
序
当代经济社会已进入科技推动增长、创新驱动发展的阶段,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推动产业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经济增长的方式和模式,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变革,催生了信息经济、共享经济、数字经济等各种新经济形态。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交叉融合,正在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颠覆性创新正在创造新产业和新业态,并促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推动人类社会深刻变革。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不仅使科技创新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变得前所未有地重要,还使科学普及需求得到前所未有的增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如何推动新时代科普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发展,如何推进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化,如何为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科普支撑,科普工作应如何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提出的挑战,将是今后一个时期科普理论和实践工作者需要面对的时代大课题。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我们即将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2020年是我国全面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的收官之年,我们即将迎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21-2035年)”的全面实施。2020年也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全球经济、社会和人们的生活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也充分显示出科学知识的广泛普及和负责任传播变得前所未有地重要。科普事业如何面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普工作如何适应新时代对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科普实践如何面向新冠肺炎疫情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