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本书从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国际比较出发,通过总结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印度、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等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经验教训,探寻房地产市场运行背后的深层次制度逻辑,科学评价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有效性和实施效果,进一步明晰政府和市场在供给侧和需求侧、总量性和结构性、新房市场与存量房市场、居住端与投资端的定位与作用,并以财税政策和金融政策为主体,客观评价和分析总结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一般运行规律,从而为我国房地产市场的长效机制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
關於作者: |
作者简介
闫坤,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城乡发展一体化智库副理事长,《财贸经济》副主编,中国财政学会和中国审计学会常务理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 近年来,多次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部委课题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已出版专著《中国县乡财政体制研究》等5部,英文专著1部,合著《公共支出理论前沿》等15部,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多项成果被《新华文摘》转载,多次受到中央领导批示,理论研究成果直接发挥了为中央宏观决策服务、为实际经济工作服务的重要作用。荣获全国第五次(2012年)财政理论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届和第十届优秀科研成果奖、2015年度邓子基财税学术论文一等奖等多种奖项。
|
目錄:
|
引 言 (1)
一 房地产市场运行与调控框架(5)
(一)房地产市场运行主体(6)
(二)房地产市场运行监测指标(10)
(三)房地产调控体系的基本框架(17)
二 欧美主要房地产市场发展与调控政策(22)
(一)美国(22)
(二)英国(25)
(三)法国(32)
(四)德国(34)
三 亚洲主要房地产市场发展与调控政策(40)
(一)日本(40)
(二)印度(44)
(三)新加坡(52)
(四)中国香港(58)
四 房地产调控模式国际比较与经验总结(83)
(一)英国和中国香港模式:供地不足和金融高杠杆(83)
(二)美国和日本模式:过度金融化加剧市场波动(87)
(三)德国和新加坡模式:保障房地产市场运行平稳(88)
(四)法国和印度模式:高度重视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91)
(五)国际经验的总结与启示(95)
五 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控模型探索与政策效应分析(102)
(一)调控的目标、原则与基本框架(103)
(二)房地产市场的主要监测指标(108)
(三)房地产市场调控体系的组织与运行(113)
(四)房地产调控模型构建与政策效应分析(118)
(五)未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总体走势判断(124)
六 完善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控体系的政策建议(132)
(一)构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总体框架(132)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房地产税收体系(135)
(三)坚持适度稳健的货币金融政策基调(139)
(四)进一步优化土地供给制度改革(140)
(五)逐步完善多渠道住房保障体系(142)
(六)大力推进“租购同权”和“租售并举”(144)
参考文献(147)
后 记(15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