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锂电储能产品设计及案例详解
》
售價:NT$
505.0
《
首辅养成手册(全三册)(张晚意、任敏主演古装剧《锦绣安宁》原著小说)
》
售價:NT$
551.0
《
清洁
》
售價:NT$
296.0
《
组队:超级个体时代的协作方式
》
售價:NT$
352.0
《
第十三位陪审员
》
售價:NT$
245.0
《
微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NT$
709.0
《
Python贝叶斯深度学习
》
售價:NT$
407.0
《
文本的密码:社会语境中的宋代文学
》
售價:NT$
306.0
|
編輯推薦: |
正如作者所言,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上海的重要任务,是国家战略。对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政策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书资料非常丰富,有英文、有中文;有学术论述,也有报纸网站的新闻,正是建立在广泛的资料的基础上,作者才能做到立论有据,言之有理。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对公共政策研究多年,从政策的角度研究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有一定的新意。
|
內容簡介: |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视察工作时提出,上海要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2015年5月,“科创22条”的出台开启了上海全面推进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征程。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新一轮中长期及“十四五”科技创新工作的谋划之年。对上海几年来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政策进行回顾与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书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政策体系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发展、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政策图景;建立了政策体系的逻辑结构,从核心要素政策、主体要素政策、环境要素政策、区域与产业政策等五个方面,系统梳理相关的政策,分析政策实施的成效,并且针对若干细分的政策专题进行拓展研究;面向未来一段时期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发展的现实需求,提出完善政策体系的对策建议。
|
關於作者: |
郭俊华,女,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等多个纵向课题,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著作6部。主要研究兴趣: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公共政策、创新管理、电子政务。
|
目錄:
|
章 绪论
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1
第二章 国际视野: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发展
节 理论基础: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内涵、特征及要素
第二节 发展脉络: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演化路径
第三节 典型案例: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要模式
第四节 他山之石: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经验启示
第三章 顶层设计: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政策图景
节 理论基础:科技创新政策的内涵、特征及结构
第二节 创新思维: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总体定位
第三节 四梁八柱: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构筑维度
第四节 政策逻辑: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政策框架
第五节 五年回眸: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发展历程
第四章 核心要素: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人才政策
节 理论基础:科技创新人才政策的内涵及构成
第二节 引才用才: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人才政策概览
第三节 近悦远来: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人才政策实施的成效
第四节 人才竞争:京沪深三市创业人才政策比较研究
第五节 拓展研究:上海科技人才流动的影响因素研究
第五章 主体要素: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创新主体政策
节 多元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政策
第二节 基础支撑: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政策
第三节 主体激励:科技成果转化政策
第四节 拓展研究:基于事件史分析的科技创新券政策扩散
第六章 环境要素: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环境建设政策
节 深度融合:科技金融政策
第二节 新基建支撑:科技创新基础设施政策
第三节 智力成果权利:知识产权政策
第四节 科学素养提升:科普政策
第五节 引领示范:科技奖励政策
第七章 功能承载: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区域与产业政策
节 提质扩区: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政策
第二节 创新策源: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张江科学城建设政策
第三节 国际竞争力:临港新片区建设政策
第四节 区域联动:长三角一体化科技创新政策
第五节 强化引领:三大重点产业发展政策
第六节 拓展研究:政府补贴政策与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第三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
內容試閱:
|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视察工作时提出,希望上海努力在推进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走在全国前头,走到世界前列,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2015 年5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开启了上海全面推进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征程。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上海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基本体系的“交卷之年”,也是新一轮中长期及“十四五”科技创新工作的谋划之年。对上海几年来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政策进行回顾与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全书共分为八章。章是绪论,介绍全书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现状、研究内容与方法。第二章首先介绍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内涵、特征、要素等理论基础,再从国际视野,梳理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演化路径、典型案例,以及对上海的启示。第三章从顶层设计的角度,首先分析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政策图景,具体包括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总体定位、四梁八柱的构筑维度、政策逻辑及框架。其次,总结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发展历程及成就。第四章分析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核心要素政策,即人才政策。首先,分别介绍人才综合政策、人才引进与流动政策、人才扶持与培养政策、人才评价与激励政策、人才服务与管理政策,并且分析人才政策实施的成效。其次,从政策供给的角度,对京、沪、深三地的创业人才政策进行对比分析。第三,从政策需求的角度,实证分析影响科技人才流动的因素及其机理。第五章分析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体要素政策,具体包括:针对企业的财政科技投入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创新创业支持政策等相关政策及其实施的成效;针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政策及其实施的成效;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及其实施的成效。此外,以创新券政策为例,分析科技创新政策扩散的机理及影响因素。第六章分析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环境政策,具体包括:科技金融政策、科技创新基础设施政策、知识产权政策、科普政策、科技奖励政策,以及这些政策实施的成效。第七章分析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功能承载区政策及重点产业政策,具体包括: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张江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张江科学城、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等功能承载区政策,长三角一体化的科技创新政策,以及这些政策实施的成效;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重点产业的政策,以及政策实施的成效。第八章为结束语,对全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结论进行总结,提出完善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政策体系的建议,指出本研究的不足和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本书适合从事科技创新政策研究的专家学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实践者阅读,也可作为对此主题感兴趣的其他人员的参考读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