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血管腔内技术-腔内血管外科的导丝及导管技术(第4版)

書城自編碼: 3651045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教材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作者: [美]彼得·A.施奈德[Peter A.Schneider]
國際書號(ISBN): 9787302582083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06-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1327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吕著中国通史
《 吕著中国通史 》

售價:NT$ 286.0
爱琴海的光芒 : 千年古希腊文明
《 爱琴海的光芒 : 千年古希腊文明 》

售價:NT$ 908.0
不被他人左右:基于阿德勒心理学的无压力工作法
《 不被他人左右:基于阿德勒心理学的无压力工作法 》

售價:NT$ 301.0
SDGSAT-1卫星热红外影像图集
《 SDGSAT-1卫星热红外影像图集 》

售價:NT$ 2030.0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原书第11版)
《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原书第11版) 》

售價:NT$ 1010.0
汉匈战争全史
《 汉匈战争全史 》

售價:NT$ 454.0
恶的哲学研究(社会思想丛书)
《 恶的哲学研究(社会思想丛书) 》

售價:NT$ 500.0
当你沉默时(悬疑推理 反PUA 反家暴 女性独立小说,揭秘情感PUA的真相,女性自我救赎的文学典范)
《 当你沉默时(悬疑推理 反PUA 反家暴 女性独立小说,揭秘情感PUA的真相,女性自我救赎的文学典范) 》

售價:NT$ 255.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418
《 机械制图与AutoCAD绘图 》
+

NT$ 346
《 机械制图与AutoCAD绘图习题集 》
+

NT$ 259
《 大学生军事理论教程 》
+

NT$ 304
《 机械制图与AutoCAD绘图习题集 》
+

NT$ 411
《 美术基础培训教程 》
+

NT$ 227
《 普通心理学学习手册 》
編輯推薦:
该书从基础到临床,理论联系实际,大到流行病学、病理生理、手术室的装备和设计,小到各类导丝、导管及各种介入产品的适用范围及具体操作;从详细的解剖基础,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到具体的操作步骤、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由浅入深、全面叙述,系统而简明的图示更会使读者易于领会操作过程。既可作为初学者的入门教材,也可作为有一定介入手术经验者提高腔内技术能力。
內容簡介:
本书为国内**翻译的国际著名血管外科著作,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已经引进翻译出版两版,手受到热烈的行业反响。第4版针对血管腔内治疗做了详细的介绍,内容丰富,学术价值极高,对国内从事血管介入治疗的临床医师有很好的参考价值。该书从基础到临床,理论联系实际,大到流行病学、病理生理、手术室的装备和设计,小到各类导丝、导管及各种介入产品的适用范围及具体操作;从详细的解剖基础,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到具体的操作步骤、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由浅入深、全面叙述,系统而简明的图示更会使读者易于领会操作过程。既可作为初学者的入门教材,也可作为有一定介入手术经验者提高腔内技术能力的参考书。
關於作者:
李震,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郑州大学附属医院腔内血管外科科主任。河南省外周血管疾病医学重点实验室、河南省血管疾病防治创新型科技团队及河南血管疾病院士工作站负责人。
目錄
目 录
部分
第 1章 病例准备 // 3
1.1 腔内技能实践 // 3
1.2 重塑血管管理 // 3
1.3 为自己成功做好准备 // 3
1.4 病例 // 4
1.5 穿刺前 // 4
1.6 工作环境 // 4
1.7 设备 // 5
1.8 设施和房间设置 // 5
1.9 预处理历史和身体检查如何帮助计划治疗 // 5
1.10 预处理成像 // 6
第 2章 血管通路的安全性及选择策略 // 7
2.1 经皮通路概述 // 7
2.2 策略:经皮穿刺血管通路要遵循什么原则 // 7
2.3 选择你的方法 // 8
2.4 股动脉通路的解剖 // 8
2.5 超声引导下穿刺 // 9
2.6 微穿刺技术 // 10
2.7 经皮逆行穿刺股动脉 // 12
2.8 策略:如果导丝不能通过穿刺针怎么办 // 15
2.9 经皮顺行穿刺股动脉 // 16
2.10 技术:顺行性股动脉穿刺时如何进入股动脉近端 // 17
2.11 经皮穿刺无搏动的股动脉 // 18
2.12 技术:透视引导下股动脉入路 // 18
2.13 何时重新开始股动脉入路 // 19
2.14 近端血管通路 // 19
2.15 经皮穿刺肱动脉 // 20
2.16 可替代的下肢通路:股浅动脉、腘动脉、胫动脉和足背动脉 // 21
2.17 经皮穿刺人工血管 // 21
2.18 穿刺部位并发症 // 22
2.19 穿刺部位的选择和闭合策略总结 // 22
第 3章 基本导管鞘入路 // 24
3.1 引言 // 24
3.2 基本导管入路步骤 // 24
3.3 导管入路的保护措施 // 24
3.4 怎样放置鞘管 // 25
3.5 何时需要扩张器 // 28
3.6 基本尺寸问题 // 28
3.7 何时使用荧光透视 // 29
3.8 关于导管鞘 // 29
3.9 如何决定何时更换大的导管鞘 // 30
3.10 导管通路的取舍 // 30
3.11 腹股沟处入路的潜在风险 // 31
第 4章 导丝
-导管技术 // 32
4.1 前言 // 32
4.2 掌握导丝特点 // 32
4.3 导丝之间的差异是什么 // 33
4.4 实用导丝种类 // 34
4.5 何时需要更换导丝 // 40
4.6 慢性闭塞病变导丝技术 // 40
4.7 管理导丝 // 42
第 5章 小平台导丝和单轨系统 // 43
5.1 小平台导线和单轨系统的研究进展 // 43
5.2 单轨系统与同轴系统有何不同 // 44
5.3 单轨系统有哪些优、缺点 // 44
5.4 快速交换系统的使用原则 // 45
5.5 如何选择手术的平台 // 45
5.6 从哪个平台开始,何时切换平台 // 46
5.7 0.014in和
0.018in导丝操作 // 46
第 6章 导管操作 // 48
6.1 导管简介:交换、造影和选择导管 // 48
6.2 应该使用何种动脉造影导管 // 48
6.3 导管头部形状决定其功能 // 49
6.4 操控导管 // 53
第 7章 导丝和导管通路 // 56
7.1 手术目的决定导丝
-导管配合的过程 // 56
7.2 初的导管植入 // 56
7.3 透视下导管植入 // 57
7.4 导丝与导管的结合 // 57
7.5 导丝的自然行径 // 58
7.6 导丝通过病变血管 // 58
7.7 通过血管扭曲处 // 60
7.8 远端穿刺点 // 61
7.9 当尝试了所有努力,导管仍不能有效通过时,应如何改变计划 // 63
7.10 如果至靶病变的通路沿途存在需要处理的病变,应如何决定 // 63
第 8章 图像:成功的关键 // 68
8.1 影像与治疗紧密相连 // 68
8.2 图像质量 // 68
8.3 X线影像的产生 // 69
8.4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69
8.5 成像技术 // 71
8.6 路图:工作原理及使用时机 // 72
8.7 自动的高压注射器 // 72
8.8 高压注射器注射与手动推注的差别 // 73
8.9 造影剂 // 75
8.10 如何定位 // 76
8.11 放射安全和职业健康问题 // 76
8.12 X线影像设备 // 77
8.13 X线影像的技术条件 // 77
8.14 放射暴露与防护 // 78
第 9章 选择性插管 // 79
9.1 太多选择 // 79
9.2 头臂动脉的选择性插管 // 81
9.3 内脏及肾动脉的选择性插管 // 87
9.4 主髂动脉的选择性插管 // 88
9.5 腹股沟下方动脉的选择性插管 // 92
9.6 旁路人工血管的选择性插管 // 96
9.7 需要考虑的血管变异 // 97
第 10章 动脉造影原理 // 99
10.1 动脉造影是评估性的,而不是诊断性的 // 99
10.2 动脉造影的未来 // 99
10.3 动脉造影所需物品 // 99
10.4 动脉造影术的治疗策略 // 100
10.5 动脉造影前应考虑的问题 // 101
10.6 血管造影前评估 // 101
10.7 穿刺位点的选择 // 102
10.8 导管植入 // 104
10.9 造影剂管理与图像采集 // 104
10.10 动脉造影序列 // 105
第 11章 血管床的动脉造影 // 108
11.1 头臂干动脉造影 // 108
11.2 胸主动脉造影 // 111
11.3 内脏动脉及肾动脉造影 // 111
11.4 肾动脉以下血管造影 // 112
11.5 病变探查:特殊成像 // 118
11.6 二氧化碳动脉造影 // 118
11.7 压力测量 // 119
11.8 动脉瘤造影 // 120
11.9 腔内超声 // 121
第二部分
腔内治疗 // 123
第 12章 腔内操作室 // 125
12.1 工作环境决定工作内容 // 125
12.2 手术室、特殊操作组件、导管实验室的比较 // 125
12.3 固定式和便携式成像系统 // 126
12.4 理想的血管操作室 // 127
第 13章 腔内治疗相关药物 // 129
13.1 镇静和镇痛药物 // 129
13.2 局部麻醉药 // 129
13.3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 129
13.4 抗凝药 // 129
13.5 肝素替代品:直接凝血酶抑制剂 // 130
13.6 抗血小板药 // 130
13.7 溶栓 // 131
13.8 血管扩张药 // 131
13.9 造影剂过敏 // 131
13.10 术中问题的实用建议 // 131
第 14章 腔内治疗的通路 // 133
14.1 尽量建立简单的通路 // 133
14.2 创建一个工作平台 // 134
14.3 通路大小的考虑 // 134
14.4 特定器械满足特定需求 // 136
14.5 治疗期间放置导管鞘的一般原则 // 137
14.6 何时避免使用初的通路进行治疗 // 138
14.7 何时需要应用导引鞘或导引导管 // 139
14.8 如何保证动脉鞘随导丝前进 // 140
14.9 使用上肢通路 // 141
14.10 远程分支动脉鞘的放置 // 142
第 15章 设置治疗策略:穿通病灶 // 145
15.1 简介 // 145
15.2 三种类型的病变 // 145
15.3 需要支撑和方向性 // 146
15.4 穿通狭窄段 // 146
15.5 技巧:穿通狭窄处 // 150
15.6 策略:避免内膜下导丝形成夹层,除非打算进行内膜下手术 // 151
15.7 策略:什么时候路图造影对穿通病变有用 // 151
第 16章 穿通有挑战性的病变 // 153
16.1 闭塞段动脉造影术 // 153
16.2 穿通闭塞段 // 154
16.3 穿通病变的工具 // 156
16.4 技巧:穿通一个闭塞段 // 157
16.5 内膜下血管成形术 // 158
16.6 在不同血管床中穿通病变(图
16.5)// 160
16.7 何时从另一个方向处理:逆行通道(图
16.6)// 165
16.8 穿通钙化病变 // 166
16.9 穿通长段病变 // 167
16.10 导丝穿通后该做什么 // 168
16.11 解剖操作可以辅助导丝或设备通过 // 168
第 17章 球囊血管成形术:微创自体血运重建 // 170
17.1 球囊扩张引起的夹层 // 170
17.2 关于球囊导管 // 170
17.3 血管成形术 // 172
17.4 球囊的选择 // 172
17.5 何时使用单轨系统 // 174
17.6 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的辅助器材 // 175
17.7 导管鞘的选择和放置 // 175
17.8 球囊的准备和植入 // 176
17.9 干预期间肝素的管理 // 176
17.10 球囊扩张 // 178
17.11 撤出球囊和终血管造影 // 181
第 18章 更多的关于球囊血管成形术:避免并发症 // 183
18.1 预防并发症比处理并发症更容易 // 183
18.2 如何处理多发病变的策略 // 183
18.3 技巧:频繁观察鞘管头端的位置 // 184
18.4 什么样的病变需要预扩张 // 185
18.5 什么样的病变容易发生栓塞 // 186
18.6 什么样的病变容易形成夹层 // 186
18.7 何时使用对吻球囊(图
18.4)// 187
18.8 球囊扩张成形术时的疼痛问题 // 187
18.9 关于血管痉挛 // 188
18.10 策略:球囊成形术后残余狭窄的处理选择 // 188
18.11 穿刺处血栓的预防 // 189
18.12 球囊成形术过程中疑难情况处理 // 190
18.13 解决球囊成形术中的并发症 // 192
18.14 动脉破裂的处理 // 194
18.15 远端栓塞的处理 // 195
18.16 急性闭塞的处理 // 196
18.17 不同部位血管床球囊血管成形术的技术问题 // 196
18.18 急性球囊血管成形术的疗效评价 // 197
第 19章 支架、覆膜支架和支架移植物 // 199
19.1 支架的影响 // 199
19.2 支架的选择 // 199
19.3 覆膜支架 // 201
19.4 支架的指征:既定的或选择性支架植入 // 202
19.5 哪些病变应植入支架 // 203
19.6 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技术 // 206
19.7 自膨式支架植入技术 // 210
19.8 覆膜支架植入技术 // 213
19.9 什么病变放置什么支架 // 214
19.10 如何选择适合的支架 // 216
19.11 专业技巧 // 217
19.12 支架植入的急性并发症 // 224
19.13 支架植入的慢性并发症 // 226
第 20章 其他器械及其使用方法 // 227
20.1 重返真腔导管 // 228
20.2 CTO导管和开通导管 // 229
20.3 斑块切除术 // 229
20.4 旋磨斑块切除术 // 231
20.5 药物涂层球囊和药物洗脱支架 // 232
20.6 切割球囊、积分球囊和冷冻球囊 // 233
20.7 外周覆膜支架 // 236
第三部分
第 21章 头臂干血管腔内治疗 // 245
21.1 引言 // 245
21.2 动脉弓评估 // 245
21.3 无名动脉和颈总动脉 // 245
21.4 弓部分支病变评估 // 246
21.5 主要技术 // 247
21.6 经股动脉入路到颈总动脉 // 248
21.7 颈动脉分叉处支架植入 // 250
21.8 开环、闭环和网膜覆盖颈动脉支架 // 254
21.9 经股动脉颈动脉支架植入远端和近端保护装置 // 255
21.10 经颈动脉支架植入 // 256
21.11 颈总动脉的逆行入路 // 259
21.12 锁骨下动脉和腋动脉 // 260
21.13 经股动脉入路锁骨下动脉和腋动脉 // 261
21.14 逆向入路锁骨下动脉和腋动脉 // 262
第 22章 内脏动脉和肾动脉腔内治疗 // 264
22.1 内脏动脉入路 // 264
22.2 腹腔干及肠系膜上动脉血管成形及支架植入术 // 264
22.3 肾血管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 // 268
第 23章 肾下主动脉、主动脉分叉和髂动脉:关于球囊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的建议 // 275
23.1 引言 // 275
23.2 主动脉 // 276
23.3 主动脉分叉 // 281
23.4 髂动脉 // 284
23.5 在主髂动脉段自膨胀式支架与球囊扩张支架的对比 // 288
23.6 覆膜支架的使用 // 289
23.7 入路相关问题 // 289
第 24章 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及支架植入的建议 // 290
24.1 同侧顺行法进入股浅动脉和腘动脉 // 291
24.2 股浅动脉及腘动脉翻山技术 // 294
24.3 胫动脉闭塞性疾病:血管成形术与支架植入术 // 301
第 25章 复杂下肢动脉血流重建 // 303
25.1 主髂动脉闭塞疾病 // 303
25.2 股腘动脉闭塞疾病 // 310
25.3 小腿血管闭塞性疾病 // 321
第 26章 腔内技术挽救既往重建血管功能 // 328
26.1 引言 // 328
26.2 腔内开通后闭塞的腔内处理 // 328
26.3 植入支架闭塞的腔内处理 // 329
26.4 腹股沟韧带下旁路移植物闭塞的腔内处理 // 329
26.5 解剖外血管旁路移植物闭塞后腔内复通:腋
-股旁路或股
-股旁路 // 331
26.6 主髂动脉移植物闭塞后腔内复通:主
-髂旁路、主
-股旁路和髂
-股旁路 // 331
第 27章 复合手术 // 333
27.1 复合手术的原理 // 333
27.2 复合手术操作的技术要点 // 333
27.3 髂动脉支架和股动脉内膜切除术 // 338
27.4 股动脉内膜切除术加远端腔内治疗 // 340
第 28章 主动脉瘤的腔内治疗 // 341
28.1 引言 // 341
28.2 影像学检查 // 341
28.3 股动脉开放通路和(或)经皮穿刺通路 // 341
28.4 预置缝合器 // 342
28.5 缝合器闭合穿刺通道 // 343
28.6 髂动脉病变的处理 // 344
28.7 髂动脉钙化 // 345
28.8 动脉大小 // 345
28.9 髂动脉病变 // 346
28.10 髂动脉扭曲 // 347
28.11 人工通道 // 348
28.12 主动脉支架植入 // 349
28.13 对侧接口超选 // 351
28.14 支架植入后的血管球囊成形术 // 354
28.15 髂动脉支架植入 // 354
28.16 复杂主动脉瘤径的处理 // 355
28.17 破裂腹主动脉瘤的腔内治疗 // 358
28.18 主动脉复合手术:主动脉弓去分支 // 359
28.19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后内渗的处理 // 361
第 29章 头臂干及外周血管动脉瘤弹簧圈技术 // 364
29.1 弹簧圈 // 364
29.2 弹簧圈技术 // 365
29.3 髂内动脉栓塞术 // 366
29.4 血管封堵器 // 367
29.5 腘动脉瘤的腔内治疗 // 368
第 30章 穿刺部位的管理 // 370
30.1 止血 // 370
30.2 压迫 // 370
30.3 去除鞘管的时机 // 371
30.4 闭合装置 // 372
30.5 穿刺部位并发症的管理 // 374
內容試閱
中译版序言一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居民生活方式、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状况等对健康的影响逐步显现,尤其在“十四五”时期,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社会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和死亡人数也将持续增多,其中也包括不断增多的血管性疾病。中国血管外科历经 40载,在几代血管外科医生的共同努力下,经历了由萌芽到成熟的蓬勃发展,不断推陈出新。特别是近十多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各种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对血管性疾病的认识不断加深,疾病治疗理念的不断更新,使得我国血管外科进入快速发展期。但相较于国外,我国血管外科依然有较长的路要走,同时国内众多医疗中心血管外科的诊疗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基层医院仍有较大差距,这就要求广大临床医生要顺应发展,加强学习,更新理念。
该书是在血管腔内治疗方面有丰富经验的美国 Schneider医生所著,各章节都体现出其对于血管腔内治疗的心得及科学思维,引人入胜。另外,简明的手绘插图也是该书的亮点。
该书分 3个部分对血管腔内技术进行介绍,包括对通路的选择评估、导丝 -导管的选择及使用、造影及成像选择技巧等基本概念进行通俗的描述,对挑战性病变及腔内治疗并发症也有详细的介绍,对多种动脉病变类型的腔内治疗要点及手术步骤都进行了充分的说明。书中形象的手术插图使得复杂的手术操作更加浅显易懂,让读者易于理解和接受。李震教授将该书引入国内并精心翻译,《血管腔内技术:腔内血管外科的导丝及导管技术(第 4版)》即将出版发行。该书必将对从事血管外科、血管介入外科和其他临床科介入的中青年医生及相关学者们有所裨益,也将对我国血管外科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本人对《血管腔内技术:腔内血管外科的导丝及导管技术(第 4版)》的问世表示热烈的祝贺,并特别加以推荐。
汪忠镐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终身名誉组长 2021年 5月
中译版序言二由郑州大学附属医院腔内血管外科李震教授以及张玮教授、吴继东教授等翻译的《血管腔内技术:腔内血管外科的导丝及导管技术》的第 2版和第 3版分别于 2016年和 2019年出版以来,受到了血管外科同行特别是青年医生的关注和青睐,起到了帮助临床医生较快地掌握腔内血管诊疗新技术、提高规范化操作水平和降低并发症的作用。
为了及时地反映临床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方法,满足培训工作的需求,在《Endovascular Skills-Guidewire and Catheter Skills for Endovascular Surgery》第 4版于 2020年出版发行后,李震、常光其、张玮和吴继东教授等马不停蹄的将原书进行翻译,以此献给国内同行。我对原著作者和译者在日常医、教、研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为了年轻医生的成长和学科发展不吝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见解的精神及效率表示钦佩。
该书的内容在前 3版的基础上,增加了“血管造影”“穿通有挑战性的病变”“球囊血管成形术:避免并发症”“其他器械及其使用方法”“复合手术和主动脉瘤的腔内治疗”等章节,使得该书更加完整,也便于读者思考和理解。
我们知道,专著反映的实践往往要比现实技术稍有落后。但一部专著能在短短的几年之中再版更新到第 4版,说明它正是满足了读者的需求,受到了读者的喜爱。我相信这部译著也会达到和原著同样的效果。
王玉琦 FACS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教授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前任组长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分会名誉会长   2021年 5月
V中译版序言三《血管腔内技术:腔内血管外科的导丝及导管技术(第 4版)》在上一版的基础上,增加了“血管造影、穿通有挑战性的病变”等 6个章节,其余章节也补充了目前的技术和方法。相信阅读后临床医生能够从该书中会获益匪浅。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老龄人口比例的逐年增加,血管疾病发病率在不断上升,严重威胁着国人的健康。自 1983年汪忠镐院士成功完成国内例腔内手术治疗,我国腔内血管外科经过近 40年的蓬勃发展,无论从整体规模还是技术发展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这其中既有当代中青年骨干的不懈努力,更有赖于老一辈血管外科专家的带领和指导。近年来随着工业制造技术的突飞猛进,相关学科的融合创新,为开展新技术、新方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临床医生的操作技术也越来越娴熟,许多疾病的开放性手术已被腔内手术所取代,手术微创化的普及,既提高了疗效,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但由于各地区、各级医院对血管疾病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不同,致使各级医院在技术、方法、设备及材料应用上差异较大,特别是许多基层医院诊治水平与大型中心医院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且缺乏规范化的培训准入制度和相关的学科建设。
该书从基础到临床,理论联系实践;从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手术室的装备到各类导丝、导管、导鞘及各种介入产品的适用范围及具体操作;从详细的解剖基础、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到具体的操作步骤、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从常见病变的处理到较复杂病变的操作诀窍,都由浅入深的全面叙述。此外,书中系统而简明的图示更会使读者易于领会和掌握操作过程中每一步骤的注意要点。特别是浅显易懂的手绘插图,使复杂的血管腔内操作步骤变得简单明了,可使有血管手术经验的医生得以缩短腔内血管治疗的学习周期。
我相信,《血管腔内技术:腔内血管外科的导丝及导管技术(第 4版)》的出版发行一定会为血管外科医生提供一个获取知识和前沿信息的有效渠道。
王深明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名誉组长 2021年 5月
原书第 4版前言《血管腔内技术:腔内血管外科的导丝及导管技术》多年来旨在为外周血管疾病的微创治疗——这一激动人心且快速发展的医学领域,提供一种“循序渐进”掌握其技术与程序的方法。本书行文类似于捕捉两位临床医生之间关于特定患者或者特定诊疗流程的对话。血管腔内技术已从一项新技术发展为血管外科治疗的主流,这一版的修订和增补反映了其发展的变化。本书作为血管腔内治疗的操作指南,旨在帮助临床医生掌握并改进腔内血管外科的技能。
自 20世纪 90年代中期《血管腔内技术:腔内血管外科的导丝及导管技术》首次出版以来,血管腔内治疗发展迅猛。在血管再开通及管腔修复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传统上越来越多的需要开放手术治疗的血管疾病能够通过血管腔内治疗的模式得以治疗,血管腔内技术已被患者、医务人员、科研工作者、工程师和公众广泛接受。在过去的几年中,技术和设备的创新与发展使得血管腔内治疗成为可能,并提供了更安全、耐受性更好的新型治疗方案。在可预见的未来,这些技能和设备可能会持续发展。随着罹患血管疾病的患者不断增加,公共卫生系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这可能会促使血管腔内技术得到更广泛的应用,甚至产生更多的新应用。
该书概述了血管内治疗的几项原则。介绍了多种血管床的治疗策略、血管入路、导丝 导管处理和动脉造影技术。全文的知识构建模式类似于通过复杂病例的治疗及管理积累专业技能的过程。章节进展囊括了血管腔内治疗的各个方面,包括鞘管通路、球囊血管成形术、支架植入和其他治疗方式。为纳入影像学和血管腔内治疗技术的进展,并对以下章节进行了修订: 0.014英寸导丝和小口径平台的使用、斑块切除术、支架移植物,内膜下血管成形术、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复合手术与动脉瘤腔内治疗等。
专职于血管疾病管理的临床医生掌握血管腔内技术是推动该领域患者治疗的关键之一。
本书则有助于医生进行这一具有挑战性且有益的工作。
彼得 ·施奈德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