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售價:NT$
332.0
《
紫云村(史杰鹏笔下大唐小吏的生死逃亡,新历史主义小说见微之作,附赠5张与小说内容高度契合的宣纸彩插)
》
售價:NT$
449.0
《
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华现代学术名著3)
》
售價:NT$
296.0
《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新版)
》
售價:NT$
352.0
《
德国天才4:断裂与承续
》
售價:NT$
500.0
《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
售價:NT$
194.0
《
推拿纲目
》
售價:NT$
1836.0
《
精致考古--山东大学实验室考古项目论文集(一)
》
售價:NT$
1112.0
|
編輯推薦: |
首先是读者对象。是对“饮食”和“文化”都有兴趣者。如果只管“饮食”,那吃出个酸甜苦辣咸来就完事了。而“文化”就没那么简单了,除了味道,还可以再深挖的太多了。“满汉席”菜单上的“獲炙哈尔巴小猪子”是什么?龙虾是不是舶来品?“千里莼羹”中的“千里”是地名吗?宋代的夜市上都有哪些点心售卖?海蜇早于何时出现在古人的餐桌上?我国馔食黄鱼的历史有多久?……这些,都可以在本书中找到有根有据的答案。
其次是写作风格。是散文,注入了作者寄托于食物之中的人情,“汤清羹浓……更浓的,是父亲肩杠麻袋的身影!”(《骨间微肉》)是小说,“麻皮爷叔”于弄堂口每周上演一次“洋钉划鳝丝”的表演,活色生香,比“看武侠小说屠龙刀劈人”还要精彩(《蛇形之鱼》)。是学术论文,考证了“五谷丰登领奖台上”的“黍”,是如何“制律”“权轻重”,又是如何与“圭”“撮”“龠”“合”进行换算的(《有稷有黍》)。是侦探报告,通过对《调鼎集》全篇二十万字的逐字校勘,并比对了《本草纲目拾遗》《随园食单》《闲情偶寄》诸多笔记中的相关条目,校正了公开出版的《调鼎集》署名“清·佚名编”“清·童岳荐编撰”的结论,“断案”如下:“《调鼎集》为童岳荐及其后
|
內容簡介: |
历史和饮食文化随笔,从汉至明清的三百多本历代笔记中,寻到食物本味的描写、食物文化的精妙和与食物有关的逸事,成四十六篇食趣之文,分为“蔬谷面饭”“禽兽六畜”“水产海鲜”和“其他”四辑。穿越时空,让今人与古人对话,从中窥见中华饮食的博大精深,以及千百年来一以贯之又不无发展的“民以食为天”的理念,并于吃喝之外,探寻人与食物、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说,是给普通读者看的具有考据功底的有关饮食文化的文字。
|
關於作者: |
芮新林,自喻馋人,四十岁始为文。2010年著成《论语之旅——从孔子的吃喝玩乐说起》,先后在香港地区和大陆出版。2015年著成《小吃大味——寻访上海的200家小吃店》,在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之后,费时三年校看二百多本历代笔记(饮食部分),积累一百万原始文字,于2018年著成《古人的餐桌》。至2020年,校看书目多达三百本,累积文字上升至二百万,著成《古人的餐桌·第二席》。
|
內容試閱:
|
千金翠玉
莴笋自带清香,故沪人称其“香莴笋”(读成“香乌笋”)。大多数蔬菜闻上去无味,就连早韭、嫩蒜叶(青蒜)闻着也并不臭。我很喜欢莴笋的清香,气味脱俗;而其味道,清新爽脆。
莴笋的茎一定要去皮,去到色翠绿而无白筋。然后用专用菜具刨成丝,丝丝缭绕,滴点麻油,放点味精、盐,筷子撩拌,即成一菜。凉拌香莴笋,忌放生抽,以盖其本。香莴笋的本味,清爽!其色泽青翠,口感爽脆,在夏天是一道宜人的蔬食。
清朝李斗《扬州画舫录》:“春夏则燕笋、牙笋、香椿、早韭、雷菌、莴苣。”莴苣即莴笋的大名,可见古人在夏天也喜欢这道菜。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有三处提到莴苣,均在夏天,“旋切莴苣、生菜”,旋切是现切之意。莴笋是茎用莴苣,生菜是叶用莴苣。
香莴笋可凉拌,可热馔。既可做主,亦可为辅。汤品上做辅料为宜,比如排骨汤和腌笃鲜,添加些滚刀块的香莴笋,增殊滋,减腻味。菜品上自然是主角,或加点肉片,或添点木耳。此时宜切片,炒后上桌,入滋入味。
清朝《调鼎集》:“炒莴苣,斜切片,配春笋炒。又,切小片炒。”切片炒食,古今同好。目前为止,学界认可《调鼎集》与扬州盐商童岳荐有关,但编纂者至今存疑。为此,予专门写下《菜谱疑案》(见本书第四辑),一探究竟!
清炒香莴笋,简,也能吃出莴笋的香润。食之,嫩脆相兼,嫩的是头,脆的是根。香莴笋的“笋”字,以形名之。笋的根部粗,中间渐细,到头成尖。笋之嫩在细的部分,笋之脆在粗的部分,香莴笋亦然。
明朝高濂《遵生八笺》:“莴苣菜,去叶去皮,寸切,以滚汤泡之,加姜、油、糖、醋拌之。”汤乃开水之意,非今人喝的汤。凉拌香莴笋一定要去掉叶子。
香莴笋有别于笋形的,恰恰在尖头处有叶子。一叶两色,半墨绿半淡青。其色浓淡相宜,其味却殊别于茎。“情到深处自然浓”,其“浓”在微苦。香莴笋是比较难以挑选的蔬菜,买回来一切,中心不空,则为上品。我挑香莴笋,一挑一个准。看叶子,齐而润,品佳也。我买香莴笋,从来不弃叶子。
清炒香莴笋,添点叶子(当然要浸要洗),嫩脆之外,更带微苦。苦则清火,夏天宜。香莴笋叶还有一用,混入青菜中烧菜饭,更增别韵。菜饭好在农村大灶上烧,柴爿香、米饭香、咸肉香、青菜香,再加上莴笋叶的殊韵香,真乃香之菜饭也!
莴叶不弃,非我一人,《调鼎集》:“莴苣叶,盐腌晒干,夏月拌麻油,饭上蒸,亦可同肉煮。”扬州盐商都是懂吃之人。
米饭翻翻花头,可翻出菜饭、蛋炒饭、泡饭。香莴笋亦可“泡”,我做泡菜,喜欢置莴笋于泡菜坛子的上层,因其腌制时间短,四天即可。食之,爽脆之外,更添微酸微辛。酸辛则开胃。香莴笋的酸辛,酸来自发酵,辛来自别菜(白萝卜片等)。
莴笋腌制,古已有之,《调鼎集》“腌莴苣”条:“每一百斤,盐一斤四两,腌一宿晒,起原卤煎滚,冷定再入莴苣浸二次,晒干,用玫瑰花间层收贮。”间层收贮,意思是隔一层莴苣放一层玫瑰花。这要是在情人节,得费钱不少!
说到钱,早的莴苣还真是贵,北宋陶穀《清异录》:“高国使者来汉,隋人求得菜种,酬之甚厚,故因名‘千金菜’,今莴苣也。”莴苣是外来蔬菜,高价求种得来的千金之菜。
南宋林洪《山家清供》:“莴苣去叶、皮,寸切,瀹以沸汤,捣姜、盐、熟油、醋拌渍之,颇甘脆。”渍有浸润微腌之意。林洪善于诗文书画,所取菜名亦淡墨润青。把一道普普通通的“凉拌香莴笋”取名为“脆琅玕”,玕音gān。
东汉张衡《南都赋》:“揖让而升,宴于兰堂。珍羞琅玕,充溢圆方。”唐朝李善注曰:“以羞之美,故喻于玉也。圆方,器也。《尚书》曰:厥贡琅玕。又曰:惟辟玉食。”
琅玕千金,翠玉一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