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售價:NT$
449.0
《
“御容”与真相:近代中国视觉文化转型(1840-1920)
》
售價:NT$
505.0
《
鸣沙丛书·大风起兮:地方视野和政治变迁中的“五四”(1911~1927)
》
售價:NT$
454.0
《
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文明的另一种声音)
》
售價:NT$
485.0
《
铝合金先进成型技术
》
售價:NT$
1214.0
《
英雄之旅:把人生活成一个好故事
》
售價:NT$
398.0
《
分析性一体的涌现:进入精神分析的核心
》
售價:NT$
556.0
《
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
》
售價:NT$
352.0
|
編輯推薦: |
记录时代是我的追求——翁乃强
百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伟大历史变革。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凭借满腔的建设热情和顽强意志,战胜了各种艰难曲折。默默奉献,吃苦耐劳,敢于创新,奋勇拼搏,这些词汇仿佛镌刻在了他们的脸上,这些社会主义初期的探索者、建设者,成为那个时代的追梦人。在翁乃强的照片里,他们被记录着,成为那个时代真切的缩影。
翁乃强的镜头里既装着大国风采,又装着民众荣光。本书的全部照片挑选自翁乃强精心保存了数十年的反转片、彩色负片和黑白底片,从60—90年代,横跨几个不同的时代,聚焦于普通人的生活状态与生产场景,透过这一张张照片,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让我们在平淡中见出新意。时间和空间在一张张老照片中交汇,点滴的瞬间汇聚成时代的记忆。
同时这也是翁乃强先生为建党100 周年献上的一份礼物, 以此回味这段共同前行的岁月。
那日松、蔡萌、曹庆晖联袂推荐
|
內容簡介: |
翁乃强的摄影作品记录着历史,也在诉说着历史,每一张照片都扣在一个新兴蓬勃的时代背景之下,每一帧影像都记录着新中国上下求索,人们自力更生的艰苦岁月。
策划这本书的时候,翁乃强已是耄耋之年,但和他聊起摄影,聊起照片,聊起那个时代,他却像个年轻小伙子。在他的工作室里,他把所有的底片全部摊开,细数家珍,“这是60 年代的煤厂”“这是77 年恢复高考”“这是庆祝女排四连冠的照片”……静止的照片无声,但当我们将这些照片汇集在一起翻看的时候,就像影像串联成的时代乐章,读者变成了听众,像是在聆听一首激情澎湃的时代交响曲,时而轻盈细语,时而恢宏大气。
翁乃强用镜头记录了一个时代,从20 世纪60 年代到90 年代,这几十年的起伏岁月未曾中断。在他的镜头里留下了时代足迹,聚焦于巨变年代中普通人的生活状态与生产场景,每一件作品都体现了他求真与求美结合的创作特点,让我们透过这些照片与历史近距离对话。
本书将翁乃强拍摄的照片归为两大类,一类照片有着宏大的历史背景,反映着历史瞬间以及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凭借满腔热情生产建设的场景,为本书的部分——“光影见史?时代的记忆”。另一类照片有着浓厚的烟火气息,展现着人们的衣食住行,记录着平凡百姓的普通故事,以及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为本书的第二部分——“光影印记?人民的记忆”。
|
關於作者: |
翁乃强
中国摄影家、画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四月影会”重要成员,中央美术学院摄影专业奠基人。
其中有70张作品的原底片已经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140多张无酸照片被中央美术学院收藏。
1954~1958年,在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就读。
1958~1963年,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吴作人工作室学习,师承艾中信、韦启美、林岗、詹建俊、李苦禅等大家。
1964~1990年,在《人民中国》日文版杂志社工作,先后任美术编辑、摄影记者、图片部主任、编委、主任记者、总编助理,其间得到康大川、田家农、车慕奇、黄祥坤、安淑渠等同志的指导和帮助。发表了大量的摄影作品、插画,出版了很多摄影、美术画册。多次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采访工作。
1980年,先后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摄影家协会。
1986年,作为创会会员加入了中国华侨摄影学会,并任副会长、荣誉会士。
1988年,获香港国际幻影会荣誉会士。
1990年,调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筹建摄影工作室,任教授。
1996年,作为创会会员加入世界华人摄影学会,任会员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
|
目錄:
|
序言
翁老师的开荒歌·曹庆晖
记录时代,是他的追求 ——翁乃强先生的摄影·蔡萌
翁乃强的光荣时代·那日松
前言
记录时代是我的追求
Part 1 光影见史·时代的记忆
乐章 历史的瞬间 / 002-035
第二乐章 时代追梦人 / 036-103
Part 2 光影印记·人民的记忆
第三乐章 匠心营造 / 106-143
第四乐章 日常生活 / 144-331
|
內容試閱:
|
记录时代是我的追求
我出生于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父亲翁福林是从事电影工作的,还开过照相馆、广告公司,他的言行举止对我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我在考取中央美术学院的时候,父母亲都还在海外。父亲非常支持我学习艺术,经常从海外给我寄美术画册,有拉斐尔、维米尔、伦勃朗等,画册上写着“强儿存阅,为人民服务”。现在来看,父亲的寄语朴素又伟大,他希望我能够好好学习艺术,将来学有所成后,为人民、为国家服务。
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学习期间,艾中信、韦启美等几位恩师的谆谆教导,对我产生了深远影响,使我受益终生。在这里分享一个小故事给大家,这件事对我后来的创作有着非常大的启发。
我是华侨,当年为了反映归国华侨青年的工作、生活状态,更好地创作毕业作品,我要求到海南岛兴隆华侨农场去体验生活。在那里,我和他们一起生活一起劳动,我对他们为祖国建设所付出的努力倍感敬佩,于是萌生出创作《开荒之歌》的想法。我将绘制好的小稿交给艾先生,他没有多说什么,让我去找韦启美老师。韦先生一看,非常直接地指出:“乃强,你这个画绘制得过于概念化,不生动也不够生活化。”当时我急了,不知道怎么办。韦先生问:“有没有在工地上画过速写?”我点了点头,连忙把在现场绘制的生活速写给韦先生看,希望能够在这有所突破。他翻阅了一遍说:“这些才是真正的生活,真实地把人物动态、场景记录下来。你画的小稿太概念化了,就像喊口号一样,没有生活。”这时我才恍然大悟,艺术创作要融入生活,要真正地去了解,要实事求是,不要自己去想象,甚至去摆布。我们在创作过程中不能为了追求形式去创造内容,脱离内容的形式是空洞的。这对后来我从事摄影工作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拍摄时我非常注意这方面的问题,力求真实和真实背后的表达。
1963 年,我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进入人民中国杂志社做编辑工作。当时父亲的朋友黄祥坤,知道我喜欢摄影,便推荐我为文章拍一些插图,就这样我跟着社里的老师外出采访、摄影、写稿。奋斗的脸庞、市井的生活、祖国的变化,在我的镜头里一一记录,于是摄影成了我一生热爱且难以割舍的事业。为了摄影事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摄影人才,1990 年我调回了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筹建摄影工作室,用我的所学和经验去影响更多的年轻人,同时用另一种方式继续我的摄影事业。
一直以来,我以记录时代为我的追求,用我的眼睛、我的视角和立场,去记录人民为祖国激动、自豪又骄傲的时刻,用镜头去捕捉生活里人们本真、深刻又幸福的面孔。电子工业出版社的王薪茜女士找到我,希望我的这些照片能够集结出版,在建党100 周年这样一个时间节点,让更多的人了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自强不息的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胜了各种艰难曲折,有了今天繁荣富强的中国。
几年前,我出版过《彩色的中国:跨越30 年的影像历史》一书,得到了很多朋友的鼓励和很好的反馈,如今能有机会再次将作品集结出版,深感荣幸。同时感谢瞿嘉宁先生对本书文字的归纳整理,以及电子工业出版社的编辑们对本书付出的心血。
我仅仅是一个时代的记录者,付梓出版,是给我的一份礼物,也是我为建党100 周年献上的一份礼物, 以此回味这段共同前行的岁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