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构研究

書城自編碼: 3647761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教育
作者: 孙跃
國際書號(ISBN): 9787568071475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07-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452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东野圭吾:分身(东野圭吾无法再现的双女主之作 奇绝瑰丽、残忍又温情)
《 东野圭吾:分身(东野圭吾无法再现的双女主之作 奇绝瑰丽、残忍又温情) 》

售價:NT$ 295.0
浪潮将至
《 浪潮将至 》

售價:NT$ 395.0
在虚无时代:与马克斯·韦伯共同思考
《 在虚无时代:与马克斯·韦伯共同思考 》

售價:NT$ 260.0
日内交易与波段交易的资金风险管理
《 日内交易与波段交易的资金风险管理 》

售價:NT$ 390.0
自然信息图:一目了然的万物奇观
《 自然信息图:一目了然的万物奇观 》

售價:NT$ 640.0
女性史:古代卷(真正意义上的女性大历史)
《 女性史:古代卷(真正意义上的女性大历史) 》

售價:NT$ 560.0
跨代伴侣治疗
《 跨代伴侣治疗 》

售價:NT$ 440.0
心理治疗中的真意:心理治疗师的心灵之旅
《 心理治疗中的真意:心理治疗师的心灵之旅 》

售價:NT$ 440.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561
《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 》
+

NT$ 534
《 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
+

NT$ 429
《 高职院校分类分层人才培养创新研究 》
+

NT$ 384
《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研究及教学改革 》
+

NT$ 374
《 引入公民教育的高职人才培养研究 》
+

NT$ 408
《 现代极简教育技术 》
編輯推薦:
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1)将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各级领导和广大教师树立实践育人观,纠正实际上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内轻课外”“重教室轻实验室”等观念,使广大教师树立实践育人的荣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用足够的精力,乃至全身心地投入实践育人工作。
(2)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教学理念,构建个性化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实践育人的新理论、新路径、新方法。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和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3)研究现当代世界大学先进实践教学理念,树立实践育人、实践教学观,大力改革长期形成的以理论课程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及其评价标准。
(4)建立实践教学支持体系,切实保障实践教学质量与效果,不断提高实践育人质量。
(5)建立专门的实践教学教师教学评价机构和评价制度。评价机构成员要经过培训,熟练掌握实践教学学术评价标准,克服实际上存在的“凭感觉”“凭经验”评价实践指导教师的教学水平的做法。
本书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水平、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內容簡介:
本书在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建设目标,满足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人才需求,以构建个性化实践教学模式和保障支持体系为研究对象,创新实践教学的理论与应用,着力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本书可以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研究者、实践者提供素材和理论依据,为国内同类院校的管理者和教育者提供参考,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可持续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關於作者:
孙跃,男,湖北武汉人,1969年9月出生,副教授。1989年7月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2003年1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研究方向为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获管理学硕士学位。2009年7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企业管理专业,研究方向为产业集群与创新,获博士学位。近几年主持或主要参与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3项,其中,主持湖北省教研课题1项,湖北省软科学研究课题1项,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课题1项,参加*自科、社科课题3项。累计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科研论文12篇,出版专著1部。
目錄
章绪论/1
节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1
第二节研究内容/6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8
节古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9
第二节中世纪大学的起源与发展/14
第三节古代大学和中世纪大学发展启示/16
第三章应用型人才培养基本理论/20
节布迪厄社会实践理论/20
第二节学习理论/31
第三节学习理论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启示/36
第四节多元智能理论/42
第四章应用型人才培养基本理论概述/50
节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涵及基本特征/50
第二节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60
第五章国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71
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71
第二节英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86
第三节瑞士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91
第四节三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95
第六章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构/102
节CDIO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102
第二节OBE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111
第三节实践教学要素与建构原则/119
第四节牢固树立实践育人观/129
第七章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设计/135
节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135
第二节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设计/142
第三节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设计/158
第八章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设计/170
节人才培养质量的内涵/170
第二节国外大学的质量保障体系/175
第三节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构建/182
附录A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通知/193
附录B普通高等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实施办法/209
参考文献/216
內容試閱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了四个“重大论断”: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把教育提到了“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高度,用“九个坚持”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为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全国教育大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精神,教育部推出了一系列举措,以加强本科教育质量的提高。2018年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2019年发布了《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突出强调了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重要性。中国的高等教育已进入新时代,在新时代,每一所高校都要根据自身所处的环境特点、发展阶段和服务面向准确定位,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要求,通过内涵建设、特色建设和能力建设,提高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明确指出,高校要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这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些高校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还不准确,还在用研究型人才培养的办法来培养应用型人才,造成一些应用型高校定位不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不清晰,人才培养面向与学校办学定位之间存在差距。这其中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困境:从历史上看,我国高等教育注重重点大学、研究型大学的发展,从政策到投入优先支持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使得应用型高校发展面临投入不足、重视不够的问题;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还不能满足社会、行业、企业的需求,办学特色还没有形成,办学水平、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办学定位还不清晰。
随着我国更加融入全球经济发展,进一步推进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我国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过程中,产业升级势不可挡。高校要在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培养特色人才。在满足市场和产业需求的过程中,加快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特别是培养更多、更好、更实用的应用型人才,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人才资源保障。
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和结构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大国,已经由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进入普及化阶段。
本书从高等教育的起源、产生、发展、创新发展视角研究应用型人才培养。重点是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经验,厘清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抓住应用型人才特点和培养路径,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育人模式,形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内容体系和管理评价体系,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涵提升。
本书在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基础上,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为指导,紧密结合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建设目标,满足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人才需求,以构建个性化实践教学模式和保障支持体系为研究对象,创新实践教学的理论与应用,着力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全书共分为八章。
章提出了本研究的前景、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概括分析了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从历史维度总结分析了高等教育的定位、理念及发展脉络,为应用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奠定分析基础。
第三章阐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基础,特别是通过对社会实践理论、学习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的分析,指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是基于不同的学生特质而决定的,树立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第四章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内涵、特征和定位进行了分析与阐述,为构建中国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奠定基础。
第五章研究了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经验和范式,总结不同国家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成功做法,以对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第六章至第八章具体研究了适应我国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构、内涵设计与质量保障系统,通过体系建构、内涵设计和质量保障系统提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路径与实施过程。
本书可以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研究者、实践者提供素材和理论依据,为国内同类院校的管理者和教育者提供参考,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可持续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本研究是湖北省教育研究项目,得到了文华学院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众多教育专家的支持与帮助,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为本书的出版提供了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作者2020年12月

一、研究背景
20世纪末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公立高等学校在扩招政策的引导下,大幅增加招生数量,与此同时,民办高等院校的兴起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不足。同时,我国长期坚持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高等学校适龄入学人口增长缓慢。从供给与需求来看,我国高等教育正在由明显失衡朝逐渐均衡方向发展。2016年,我国普通高校2596所,总招生人数达到748.61万人,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达到2695.84万人。而2016年普通高中招生人数为802.92万人,仅比普通高校招生人数多54.31万人。也就是说,到2019年,在普通高校保持2016年招生规模的情况下,我国高中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将达到93.24%。在校高中生毕业后大部分都可以接受高等教育。
2018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833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8.1%。普通本专科招生790.99万人;在校生2831.03万人;毕业生753.31万人。中国高等教育规模和结构步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大国,正在向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迈进。
不可否认,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级政府十分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正是政府的重视与投入,才使得我国高等教育从规模到质量都取得迅猛发展。同时应该看到,与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张相比,国家、社会、企业、家庭更关注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和质量内涵的提升。
从国家层面看,我国正处于转型升级发展阶段,经济发展由投入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正在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创新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形成了从思想到战略到行动的完整体系。党的十九大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并对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战略部署。我国在新形势下以改革驱动创新,以创新驱动发展,加快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迈向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新征程。创新的根本在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专业技术的人才,国家对高等学校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2006年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建设创新型国家”成为共识和发展的战略目标。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型人才。而我国长期以来应用型创新人才匮乏,本科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更是匮乏,不利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由此,相当一部分大学开始审视原有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思路,“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成为其重要的战略选择。
????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指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亟待加强,提出在当今大众化教育办学理念下,本科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应有别于学术研究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为此,教育部组建了一批着重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的高校,并多次举办“全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研讨会”。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亦成为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价值取向。
2010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从未来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来看,必须高度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把培养创新型人才纳入未来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由此,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成为高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新的发展方向,对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与研究亦成为新的热点问题。
2012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指出要构建“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新型高等教育发展模式,鼓励协同创新。这在一定意义上标注了应用型创新人才的位置。随后,教育部又颁布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把内涵式发展作为提高质量的核心要求,指出要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使各学科、各层次、各类型人才更好地适应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凸显出来。
从社会层面看,全社会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需求持续旺盛,随着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市场的不断涌现,需要应用型本科人才支撑社会各类产业、经济的发展。而现有的“千校一面”的研究型、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充分满足社会多层次、多元化的人才需求。整个社会上既有行业、领域缺乏人才,又有已经培养的人才不能充分就业,使人才供求形成结构性矛盾,形成结构性失业或就业困难。从人才社会供给上看,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在数量上完全可以满足现有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但是,从人才需求上看,社会需要大量应用型创新人才,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类型多属“引领者”“复合者”“国际者”“创新人”“应用人”“学术人”等六大类型。高校依然重视论文发表数量,主要是SCI、SSCI、CSSCI以及各项、省级课题数量等评价指标。把这些指标搞上去了,学校、学科、专业排名就上去了,就能招到更好的生源,拿到更多的科研经费,得到政府更多的行政拨款,大学校长、书记政绩更突出,所在地区的高校影响力更大,资源更向这些高校集中。王严淞对我国“985”“211”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统计分析发现,在“985”“211”高校中有20所高校提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我国一流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存在目标方向不明确、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以及人才培养定位过于保守等问题,而这也是我国一流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改革的着力点。王严淞.论我国一流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J].中国高教研究,2016(8):1319.
从企业层面看,企业更倾向于使用应用技术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为这类人才提供的岗位也更多。从企业岗位需求看,研发类岗位人才需求远低于生产类、营销类等岗位需求,特别需要能“解决问题”的人才。从高等学校培养人才上看,高校培养人才在“解决问题”上存在很大差距,与产业、企业需求不匹配。这些不匹配主要表现为高等教育结构不合理,发展路径单一,内部学科设置严重雷同,缺乏特色。改革开放以来,高等学校基本沿着“一般高校→综合大学→研究型大学”这种单一的模式发展,这样就造成了偏重知识传授和理论研究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一般大学模仿研究型大学,大专、高职院校照搬大学,必然造成高等教育内部设置严重重叠,层次、分工不明确,特色不明显。而过分趋同的高等教育模式和教学内容,就必然造成大学层次定位不清、分工不明,造成培养的劳动者千人一面,同质化竞争严重,大学教育的不同层次和特色就失去了劳动力市场的定位功能和甄别功能。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条件下,必然造成人才的高消费倾向,造成人才的严重浪费。
从高等教育适应企业需求上看,在大学生供给严重短缺的精英教育和计划经济条件下发展起来的高等教育,还没有真正适应大学教育大众化和劳动力市场化的需求。在大学教育严重短缺的条件下,大学生劳动力市场属于卖方市场,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市场就得被动接受。而在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生培养相对过剩,基本属于买方市场,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才是大学教育培养的风向标。高校角色的转换明显滞后,越来越脱离市场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偏高,没有摆脱精英化教育的套路;大学教育内容与大学生就业实际需求严重脱节,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知识理论传授轻实际能力的培养,高等教育的学校出口和社会入口对接不流畅。
二、研究意义
在我国成为高等教育大国后,要成为高等教育强国还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实现高等教育强国目标是社会的期望,也是高等学校承担的历史使命。面对经济全球化、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技术创新,新的技术、创新模式不断涌现,对人才培养,特别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市场化、专业化和个性化的要求,岗位需求既高度综合又高度分化,也要求高校的专业设置适应这样的变化要求。很多高校开始进行大类招生,大类培养也是适应这种变化的模式。在专业建设上,既在融合中分化,又在分化中融合。现在社会、企业需要更多的复合型人才,单一的专业很难培养出复合型人才,所以要使专业间实现融合;但是,过度的融合又不能体现特色,所以需要在融合中分化,通过分化来体现核心特色和人才培养特点。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这种不适应本质上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式、路径、创新等方面的不适应,根本上是没有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模式,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企业发展、技术进步相脱节。当前,高等学校为了排名、资源和生源,基本延续了学术型高校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路径,过分强调学科、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和学术性,导致专业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错位,专业适应性较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多是“厚基础,宽口径”,人才培养目标模糊。
从课程体系来看,课程体系缺乏科学性及内在的逻辑关系,柔性差,碎片化严重,需要什么能力就开设一门课程。例如: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开设一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为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就开一门“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为加强军事教育,就开一门“军事理论”课程,等等。这些课程开设完全没有统筹规划与体系性,更谈不上科学性和逻辑关系,都是行政力量而非学术力量主导的产物。
从课程内容来看,课程内容陈旧,严重脱离企业实际,基本不能适应社会、企业发展的需求。如“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这是各高校各专业都要开设的一门公共课,学时学分还不少,其课程内容基本还在讲授传统的“Word\\\\PPT\\\\Excel”基本操作,学生在高中阶段已经熟练掌握这些基本技术。这种课学生不愿上,上课不愿听,教学效果较差。如果讲“Word\\\\PPT\\\\Excel”高级技术和操作,学生更愿意学,学了更有用,企业更欢迎。但教师教不了,因为高级技术不是计算机专业教师能讲的,它需要综合知识与更加专业的技能。公共课程如此,专业课程内容落后更是普遍,有些专业课程内容还是十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的内容,实验项目多年不变,年复一年地重复,基本没有将企业现实项目、企业场景引入到实践教学环节中来,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如何适应当代飞速发展的企业技术要求?
从教师队伍来看,高等学校教师不再愿意潜心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研究与创新,更愿意发表论文与争取课题,特别是对“纵向”课题趋之若鹜,而服务企业的“横向”课题门可罗雀。因为“纵向”课题代表学术水平与学术地位,直接和教师职称挂钩,无论什么高校的教师都将其作为考虑,甚至高职高专教师也忙于申报国家、省级“纵向”课题。而“横向”课题基本上是来自企业的实践问题和需求,是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管理与创新问题,这类课题与企业的联系更为紧密,能解决企业的问题。教师承担和完成这类课题,既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应用能力,又能很好地将课题资源引入课堂和实践教学,对丰富教学内容、更新教材内容、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有非常好的作用。但这类“横向”课题对评职称基本没用,却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再加上“横向”课题经费管理与“纵向”课题经费管理基本没有太大的差别,进一步降低了教师承担“横向”课题的积极性。
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优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没有这样的队伍,应用型人才培养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当前困难也是培养和造就一支优秀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从高等学校转型发展来看,改革和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我国高等学校转型发展的根本路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十三五”时期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对教育工作做出了重大部署,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充分体现了中央对转型发展改革的高度重视,为“十三五”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进一步坚定了高校转型发展改革的信心。
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指出,新一轮工业革命加速发展,我国进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刻,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迫切要求加快培育发展新动力,实现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创新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国家重大战略,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迫切需要加快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推动形成科学合理的教育结构和人力资源结构。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就是要更好地促进这些高校直接面向地方和行业发展需求培养人才,更好地提升学习者的技术技能、就业质量、创业能力并奠定其长期职业发展的坚实基础,使高等教育为经济社会和学习者发展创造更大价值,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支撑。
当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并向普及化阶段发展,但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突出,同质化倾向严重。一些本科院校在办学定位和办学思路上脱离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专业设置、课程教材、人才培养结构和培养模式同产业发展实际、生产和创新实践脱节,办学封闭化倾向突出,有些甚至出现了就业难、招生难并存的现象。要破解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结构性矛盾,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实行高等教育分类改革,解决部分地方高校的办学定位问题,引导这些高校走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技术进步融合发展之路,推动高等学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和质量提升,全面增强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我国高校基本延续了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和路径,对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不够,“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滞后,应用基本型人才培养专业适应性不强,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课程体系建设沿用学科逻辑而非技术逻辑,学生缺乏实际操作性训练,实践教学条件不足,管理手段、方法落后,校企合作推进艰难,校外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水平不高,运行困难。这些问题都导致整体上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学生素质普遍不高,其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之间存在差距。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