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万千心理·我的精神分析之道:复杂的俄狄浦斯及其他议题
》
售價:NT$
475.0
《
荷马:伊利亚特(英文)-西方人文经典影印21
》
售價:NT$
490.0
《
我的心理医生是只猫
》
售價:NT$
225.0
《
股权控制战略:如何实现公司控制和有效激励(第2版)
》
售價:NT$
449.0
《
成吉思汗传:看历代帝王将相谋略 修炼安身成事之根本
》
售價:NT$
280.0
《
爱丁堡古罗马史-罗马城的起源和共和国的崛起
》
售價:NT$
349.0
《
人生解忧:佛学入门四十讲
》
售價:NT$
490.0
《
浪潮将至
》
售價:NT$
395.0
|
編輯推薦: |
中国不仅需要扎根祖国大地的管理学家,更需要放眼全球的管理战略学家。我觉得,赵向阳老师应是一位管理战略学家,他既有扎实的管理学研究功底,更有多跨度、多学科、多角度、有高度的思维和视野。他可以跳出管理看管理,不拘泥于“正确地做事”,更知道“做正确的事”。这是商学院教不出来的。
读赵老师的文章,有一种爽感,一气呵成,中间不要停顿,不能停顿,也不会停顿。本书收录的19篇文章,篇篇如此。
本书由“大变局下的中国管理:从以英美为师,转向与德日同行”这篇文章引起,加上杨杜教授和陈凌教授的两篇评论,深深吸引了我。更让我吃惊的是,赵老师整理完他发表的40来篇文章时,每篇都让我惊叹、受益。本书精选了其中的19篇,围绕大变局下的中国管理这一主题,涉及战略发展、国家关系、企业应对、自我管理、企业案例五个方面,层层递进。
|
內容簡介: |
2019年9月,一篇雄文横空出世——《大变局下的的中国管理:从以英美为师,转向与德日同行》,全网阅读量达到200万。上至部长院士,下至普通百姓,尤其是企业家群体,纷纷点赞、转发、评论。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中美对抗加剧,舆论场严重撕裂,全球化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站在历史的分水岭上,管理学者赵向阳博士秉持中道立场,以丰富的知识储备、冷静的思考前瞻性地就新型全球化下中国企业的未来走向写下多篇流传甚广的佳作。
从国家关系到企业应对、从自我管理到向华为学习,视野开阔宏大,内容层层递进。从美日德到以色列,以及“一带一路”上的中亚国家,赵向阳博士纵横四海探讨全球商务和跨文化管理。从VUCA时代的公司内创业到微信时代的时间管理,从信息茧房、谣言满天飞的后真相时代到如何减少非理性对决策判断的影响等,赵向阳博士论及的主题虽然繁多,但是恰好回应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从众多文章中精选19篇仔细打磨,用一根丝线把颗颗珠子串连起来编辑成《大变局下的中国管理》,以飨读者。
|
關於作者: |
赵向阳,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曾在索尼、三星工作,两度创建自己的公司,还从事过慈善公益活动,他所拍摄的微电影《一个人的战斗》全网播放量超过百万。“煮茶问道·本土管理研究论坛”发起人,“中国管理50人论坛”成员之一。研究方向包括创新创业、全球商务、跨文化管理、管理案例研究、管理哲学等。
|
目錄:
|
部分大变局下的中国管理
1从以英美为师,转向与德日同行
2关于《转向》的七个小故事
3中国企业和中国管理向何处去?——杨杜教授评《转向》一文
4企业管理模式的比较、借鉴和探索——陈凌教授评《转向》一文
第二部分国家关系
1今日的美国,真的病了吗?(上篇)
2今日的美国,真的病了吗?(下篇):与文晶女士对谈录
3疫情过后,中日企业的同参共进,准备好了吗?
4解码以色列创新创业的基因
5“一带一路”上的国门和企业国际化
第三部分企业应对
1疫情之下,中小企业不要过于恐慌!
2VUCA时代,公司内部创业的反脆弱四原则
3是时候,应该理性地反思一下创业了!
第四部分自我管理
1我们的彷徨:如何引进和培养国家化人才?
2全球化时代,如何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
3微信时代的时间管理:由道及术
4谣言满天飞的时代,如何防止被反复打脸?
第五部分向华为学习
1任正非和田涛:一对“捣糨糊”的大师
2华为为何将星云集、英雄辈出?
3解读华为2019年的媒体公关“上甘岭”
|
內容試閱:
|
自序
做学问的一种另类模式:珍珠项链模式
2020年9月9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编辑李文重先生在微信里建议我把近几年所写的一些面向企业家群体和社会大众的文章编辑成一本书,书名是《大变局下的中国管理》。
我对这个提议的反应是,我从来没有申请过科研基金,让我自掏腰包出版这本书是不可能的。我的第二反应是,这些文章有那么重要吗?值得编辑成一本书正式出版吗?我的第三反应是,《大变局下的中国管理》,好家伙,这么大的一个标题!这些零零散散的文章配得上这么宏大的标题吗?会不会显得头大肚子小,名不副实呢?我是不愿意干这种沽名钓誉的事情的。李文重先生告诉我,“不仅不需要您来支付出版费用,我们还愿意给您付稿酬”。OK,天下还有这等好事?那么,我们可以继续探讨其他问题了。
随后的几天,我把我近几年写的大约40篇文章整理在一起,按照主题进行了分类。我突然发现,这些文章还真的是围绕“大变局下的中国管理”这个主题进行讨论和反思的。只不过,它们就像是散落一地的珍珠,现在需要的是找一根丝线,把它们串成一条珍珠项链。看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感谢李文重先生慧眼识珠,于是就有了我人生中的本书(我以前不辞劳苦地翻译过多本专著,在中国的大学评价体系内,那根本不算什么,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这也算是送给自己50岁的一个礼物吧!
在编辑这本书的过程中,为了让本书的主题更加聚焦,所有章节紧密相关、一气呵成,我只选择了其中19篇文章。我不希望这本书太厚,过于学术化。我希望读者能花一两天时间把这本书读完,多多少少获得一些启发。对于这一点,我还是很有信心的。
按照逻辑关系,这些文章被编辑成五个部分。部分“大变局下的中国管理”,其中包括2019年9月初我所写的两篇文章?D?D《大变局下的中国管理:从以英美为师,转向与德日同行》(简称《转向》,在网络上引起巨大反响,全网阅读量达到200万)和《关于<转向>的七个小故事》。随后我收录了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杨杜教授和浙江大学陈凌教授所写的两篇对话文章,让这个部分显得更加丰满。部分相当于全书的总体立论,把我关于中国企业未来应该走向何方的基本观点鲜明地提了出来。接下来的第二部分“国家关系”、第三部分“企业应对”和第四部分“自我管理”是对以上观点的充分展开。其中的文章内容围绕全球化、科技剧变、VUCA时代的不确定性、信息茧房、新冠肺炎疫情下企业生存和转型升级等关键词展开,从国家关系逐渐过渡到企业经营,后落脚到个人能力提升,内容上层层递进。
后,我选择了三篇关于华为的文章作为第五部分“向华为学习”,既是为中国企业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也是为了在逻辑上进一步强化,前后呼应。我记得在发表《转向》一文之后,经济学家向松祚教授在给华为公司高级顾问田涛先生的私信中评价说,“赵向阳老师这篇文章中的基本观点不就是华为一直在践行的吗?这也正是您和任总的思想内容之一。中国不能学华尔街,搞脱实向虚,已经搞过头了”。我和田涛老师开玩笑说,“看来这么多年,我被您和任总洗脑了,我得想想其中有没有问题”。田涛老师说,“还是你自己水平高”。其实我自己清楚,华为和田涛老师对我的基本理论观点有长期且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巨大的。
收入本书的每篇文章的具体内容我就不再赘述了,敏感的读者看一眼标题就能明白其中的主题和背后的逻辑。为了不放“马后炮”,不自我粉饰,我限度地保留了这些文章发表时的原样,包括事实和逻辑,但是对部分文字进行了润色,使它们更加严谨和精致。我在每篇文章前加了一段说明,介绍发表时的前因和后果。
在写作这些文章的过程中,我充满激情,乐在其中,一气呵成。文章发表之初,我也很有成就感,乐于分享,勇于辩论。但是,时过境迁,作为一个喜欢不断挑战自己、否定自己,不喜欢讲车轱辘话的人,我深知自己当下的思想观点和认知水平比这些文章发表之初改变了许多,深化了不少。但是,很遗憾,发表和出版有一个过程,文章浅陋之处还请读者多多包涵,欢迎发电子邮件批评指正(xiangyang.zhao@bnu.edu.cn)。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一个比较散淡的人。虽然热爱读书,但是不爱写文章。总觉得世界上还有那么多好书我都没有读过,干吗要浪费时间去写书呢?纯粹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所以,收入本书的这些文章大多是别人约稿的,甚至是推却多次之后才勉强动笔的。
问题是,我一旦动笔,就洋洋洒洒停也停不下来,非要一吐为快才行。所以,每篇文章都很长,超过了公众号上那些三五千字爆款文章的篇幅。我甚至有过10天之内写一本书的经历。在动笔之初本来只打算写三五页,但写着写着,欲罢不能,后写成一本150页9万多字的小书(《阿尔泰山一瞥》),那才是我的得意之作。不过,因为多种原因,无法正式出版,所以在本书中收录了其中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