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有料不枯燥的宋朝史(上下,北宋卷+南宋卷)

書城自編碼: 3646284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歷史普及讀物
作者: 詹乐麒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16826270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07-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673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秘史:英国情报机构的崛起
《 秘史:英国情报机构的崛起 》

售價:NT$ 381.0
李鸿章及其时代:中西方世界的历史撞击
《 李鸿章及其时代:中西方世界的历史撞击 》

售價:NT$ 330.0
剑桥罗马骑士等级史(历史学堂)
《 剑桥罗马骑士等级史(历史学堂) 》

售價:NT$ 1277.0
脉络:小我与大势
《 脉络:小我与大势 》

售價:NT$ 484.0
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修订版)
《 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修订版) 》

售價:NT$ 435.0
欧洲四千年
《 欧洲四千年 》

售價:NT$ 435.0
孙中山与海南(1905—1913)
《 孙中山与海南(1905—1913) 》

售價:NT$ 429.0
故宫雅趣:紫禁城皇室生活与君臣轶事
《 故宫雅趣:紫禁城皇室生活与君臣轶事 》

售價:NT$ 484.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99
《 趣说中国史 》
+

NT$ 319
《 有料不枯燥的世界史:共和国卷 》
+

NT$ 408
《 消逝古国:寻觅古国废墟的中华文明 》
+

NT$ 408
《 国家宝藏 : 探寻宝藏背后的中华遗产 》
+

NT$ 336
《 宋徽宗时代.01:东京往事 》
+

NT$ 428
《 中国历史的经验与教训 》
編輯推薦:
编辑推荐1:历史科普大V、50万粉丝公号“聊爸”首部作品!
历史科普大号“聊爸”系列栏目“乐麒说历史”首系列作品,隆重上市!
编辑推荐2:纯故事笔法,巧妙还原300年历史真相
宋代,究竟是积贫积弱的朝代?还是国泰民强的黄金时代?《清平乐》视角下的宋朝,有几分真假?宋朝300多年,发生了哪些撼动历史洪流的大事?历史科普达人、知名音乐家乐麒参透数部历史著作、文献,谨遵历史事实,巧用一个个故事在宋朝大事件间穿针引线,呈现宋朝的内幕、历史的真相。看完这套书,你一定会了解真实的宋朝。
编辑推荐3:6位北宋皇帝、10多位文人将相、10多个大宋事件,呈现一部盛北衰南的宋史大宴!
皇帝的圣明与昏庸、重臣的不得志或不作为、全境的统一与沦丧、忠臣蒙冤、奸臣当道、文学家辈出、军事家流血、文明盛世、政治黑暗……24万字,写尽南宋王朝的权谋、纷争与秘事!
编辑推荐4:有料、有趣、有真相;有史、有述、有考点!
爱上历史,首先要有兴趣!不会讲故事的音乐家不是好的历史作家!乐麒善用音乐中的激荡与情感来写历史故事,为读者奉上生动独特的写史风格、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完美体现了趣味与干货的结合!
內容簡介:
《有料不枯燥的宋朝史》是历史科普达人、著名音乐家乐麒的首部历史著作,本套书的雏形源自乐麒在其50多万粉丝公号上所更新的系列作品。
  宋朝是被中外名家推崇和议论多的时代,同时也是褒贬不一的一个时代。大宋319年是中国历繁盛的时代之一,不仅经济发达、文明昌盛,还崛起了无数政治家、诗人、词人,很多学者将其评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黄金时代、文化盛世;但是,也有声音直指宋代的积贫积弱、君臣不作为、全境沦丧、冤杀忠臣、宦官当道……
北宋卷:作者熟读国内外研究史料,用白话史叙事手法,为读者呈现出有趣有料的北宋历史真相,我们可以看到宋朝各代君王的谋与昏、宦官臣子的功与过、豪杰文人的志与苦,以及让人热血难忘的伐争与战事。学音乐出身的作者尤其抓住了每个人物、史事上的跌宕走向,使每一个故事不仅能够还原历史详情,还充满了伏笔与起伏,使读者在阅读中欲罢不能。
  南宋卷:作者熟读国内外研究史料,用白话史叙事手法,为读者呈现出有趣有料的南宋历史真相,我们可以看到宋朝各代君王的谋与昏、宦官臣子的功与过、豪杰文人的志与苦,以及让人热血难忘的伐争与战事。学音乐出身的作者尤其抓住了每个人物、史事上的跌宕走向,使每一个故事不仅能够还原历史详情,还充满了伏笔与起伏,使读者在阅读中欲罢不能。
  可以说,这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普及类佳作。
關於作者:
詹乐麒:历史科普达人,历史迷,音乐家。
  毕业于英国北方皇家音乐学院,师从星海音乐学院终身教授卡丽娜-波波娃老师,获得英国伯明翰音乐学院高额奖学金,主攻中国民歌、中国古音乐,定期在国内外举行音乐创作及演出,在国际音乐领域已经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他是一名历史超级爱好者,对世界史、中国史深有研究,尤其钟爱宋代这个褒贬不一的时代。其公号“聊爸”已经积累了50多万的粉丝,而且系列更文“乐麒说历史”是吸粉、读者口碑的栏目,累计阅读量突破5000万人次。
目錄
《有料不枯燥的宋朝史:上卷·北宋卷》
五代十国卷:满城尽带黄金甲 \\1
五代十国卷:后汉与南唐 \\10
五代十国卷:我的名字叫柴荣! \\22

北宋太祖赵匡胤卷:北宋开国 \\39
北宋太祖赵匡胤卷:烛光斧影 \\51

北宋太宗赵光义卷:幽云一梦 \\62
北宋太宗赵光义卷:雍熙北伐 \\73
北宋太宗赵光义卷:金匮之盟 \\89

北宋真宗赵恒卷:西北之狼 \\100
北宋真宗赵恒卷:澶渊!澶渊! \\109
北宋真宗赵恒卷:天书奇谭 \\124
北宋真宗赵恒卷:乾兴天圣 \\137

北宋仁宗赵祯卷:仁宗盛世与清明上河图 \\148
北宋仁宗赵祯卷:在燃烧中崛起 \\160
北宋仁宗赵祯卷:豺狼末日 \\172
北宋仁宗赵祯卷:庆历新君子之政与范仲淹之殇 \\184
北宋仁宗赵祯卷:千古唯此是仁宗 \\198

北宋英宗赵曙卷:濮议之乱 \\209

北宋神宗赵顼卷:熙宁变法与王安石 \\221
北宋神宗赵顼卷:独钓寒江雪 \\233
北宋神宗赵顼卷:伟大的西征 \\249

北宋哲宗赵煦卷:后变法时代 \\262
北宋哲宗赵煦卷:追随着父亲的理想 \\271
北宋哲宗赵煦卷:俨雅端王 \\284

北宋徽宗赵佶卷:官宦王朝 \\293
北宋徽宗赵佶卷:收复幽州者,王之! \\305
北宋徽宗赵佶卷:后的西军 \\318
北宋钦宗赵桓卷:靖康
《有料不枯燥的宋朝史:下卷·南宋卷》

南宋序章:老将宗泽 \\1

南宋中兴之战卷:建炎南渡,南宋开国 \\12
南宋中兴之战卷:搜山检海捉赵构 \\23
南宋中兴之战卷:狂野的将军与伟大的歌姬 \\34
南宋中兴之战卷:川陕双雄 \\44
南宋中兴之战卷:铁血仙人关 \\57
南宋中兴之战卷:烈火岳家军 \\71
南宋中兴之战卷:淮西之变 \\82
南宋中兴之战卷:秦桧归来 \\96
南宋中兴之战卷:孤馆秋凉玉殿悲 \\106
南宋中兴之战卷:踏破贺兰山缺 \\121

南宋高宗赵构卷:十二道金牌召岳飞 \\135
南宋高宗赵构卷: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145
南宋高宗赵构卷:秦桧传 \\160
南宋孝宗赵昚卷:隆兴北伐 \\172
南宋孝宗赵昚卷:临安遗恨 \\185
南宋孝宗赵昚卷:孤独的守望者 \\198

南宋光宗赵惇卷:何苦生在帝王家 \\206

南宋宁宗赵扩卷:开禧北伐 \\219
南宋宁宗赵扩卷:圣人朱熹 \\231
南宋宁宗赵扩卷:开禧和议 \\238
南宋宁宗赵扩卷:兵动则哀生 \\247

南宋理宗赵昀卷:联蒙灭金 \\258
南宋理宗赵昀卷:端平入洛 \\270
南宋理宗赵昀卷:血战 \\279
南宋理宗赵昀卷:燃烧的凤凰 \\287

南宋度宗赵禥卷:元朝的崛起 \\301
南宋度宗赵禥卷:烽火襄阳 \\309

宋末三杰卷:进击的张世杰 \\321
宋末三杰卷:后的丞相陆秀夫 \\331
宋末三杰卷:崖山海战 \\341
宋末三杰卷:何处是南方
內容試閱
精雕细琢说宋事 复归于朴见真淳

  一
  大唐王朝,雍容宏博,以钜为美;有宋一代,简约淡雅,简朴为尚。唐朝喜好“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阔”的高远、壮阔气势,宋朝品味“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或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本真、平淡的情趣。音乐上,唐宋既有传承,更有迥异,唐代大曲到了宋代被“摘遍”而用,曲子则传于民间,在勾栏、瓦舍及文人间传习,宋代杂剧开创了“以歌舞演故事”新形式,以说为主而叙述故事的“说话”,将小说、说经、讲史、说浑话的体裁发扬开来,而道情渔鼓、陶真、鼓子词、诸宫调、货郎儿等,将宋朝喜好故事的艺术形式逐渐扩展。依托于故事说唱的需要,拉弦乐器嵇琴、胡琴开始应运而生,还有竽笙、巢笙、和笙等不同形制的和声性吹管乐器,三弦和火不思等配合说唱的弹拨乐器也登上历史舞台。宋代新型乐器的出现是顺应故事性的音乐体裁而相伴相生。
  不同的审美取向决定了艺术形式不同的样态,唐文化在流向民间的过程中促使了它的宋代转型。坐看云起(王维),晓风残月(柳永),各美其美。生活的本位,艺术的本真,宋朝艺术多好表达人间的清欢。唐、宋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文化的两个高峰,唐朝文化就像其在敦煌壁画中的表现那样,宏达而注重外在视觉效果,就《秦王破阵乐》那样,擂大鼓,声震百里,气壮山河、蔚为壮观;宋代就像宋徽宗的瘦金体那样,细腻而讲究内在体验精致,就像南宋浙人郭沔《潇湘水云》那样,以荡吟、滚拂而表现内在情韵。宋朝尚文的政策和社会环境,也使其文化发展成平中出奇、淡中透雅的境界,“平淡乃绚烂之极”(苏轼)。宋代民间出现的小型器乐合奏,如细乐、清乐、小乐器、鼓板都是看似平淡,实则是内秀外柔的“绚烂”的精致艺术形式,属于现代意义上的室内乐,这些是在宽松文化氛围中孕育的民间艺术。宽松的文化环境促进了文化甚至科技的纵深发展,宋朝还是科技发明的繁兴时期,指南针、印刷术、火药、开方术、“十二气历”法、航海术、冶金术、土木工程等,“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宋史职官志考记》序)。
  宋文化有从皇家走向民间,从小众普惠大众的倾向,也是文人们参与社会发展成为可能,不仅宋代苏代苏轼、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辙、曾巩等六大家与民同乐,参与社会变革,而居于大众之中的柳永、姜白石等词人也有朝觐乐议,参与朝政之心,姜夔的14首自度曲并非自我品玩之作,而是在歌伎中广为流行,成为后世传唱的佳作。宋代文化的平淡入俗的特质是其历来受追崇的内在缘由,它们贴近生活本位的艺术本真表达,使其情感易于动人,它们在今天的年轻人中亦有很大一群追随者。詹乐麒就是其中一员,但他不仅至于临池一观,他还要深探其妙,从孩童时代开始,就在饱腹诗书的父亲的引领下精读“宋史”中的诸多篇章。他的“乐麒说宋史”在网上已连载,阅读者众,我也是其中的一员,并从中收获甚丰。现在这部书要出版纸质版,“有料不枯燥的宋朝史”,其书名看着令人期待,可以将其放置于案头,闲暇时则可以静心品读。
  “乐麒说宋史”不仅是宋朝历史的一次全新解读,还是代表着现代新青年一代对既往历史的个性诠释,其内容取舍,虽尊崇于史实,但会根据现代人,尤其是他们那一代人的理解而有所侧重,并采用年轻人的语气进行表达,这样会拉近更多一些新的阅读群体,对发扬传统经典文化自然是更有帮助。整部书共计二十卷六十四篇,将分北宋、南宋两卷本,每一篇均有一个点睛之效的题目,如:烛光斧影、幽云一梦、豺狼末日、烈火岳家军等,让人未读其文,先知晓其文主意。全书洋洋洒洒近七十万字,详略得当,收放自如。选用的文献主要是元代脱脱和阿鲁图等人所撰的《宋史》,此外,《元史》、《辽史》、《宋实录》、《续资治通鉴长篇》、《涑水记闻》、《武经总要》、《百子全书》、《三朝北盟汇编》、《鄂国金陀粹编》、《隋唐辽宋金元史论述》等,乐麒的书中也有引用。这样的博览群书,与其家学渊源深厚不无关系,其父所藏的《百子全书》《武经总略》《宋史》《元史》等,都还是难得的雕版印刷品。
  宏观上来看,乐麒版的“宋史”有通俗性表达、可读性诠释、丰富性史料等特点。首先是其表达的随性口语化,他将古代历史及其发展进行了今人的“拉家常”式的讲述,与书场中的说书先生也不同,这种讲述还因其所代表的年轻群体的话语特点而彰显出青春气息和时代审美趣味,乐麒以一个钢琴家、作曲家的思维而行文叙事,因而能见其线性渐变的故事展开手法。其次是加强说的故事性,从而增加悠远历史故事的可读性,乐麒的表现手法取源于刘兰芳等人的“评书”,注重“炫头”、“煞尾”的吸引力营造和中间故事本体的曲折性构建。既然是“说史”,那就在意故事情结的表达,讲历史事实间的逻辑关系,将宋代遗存史料中的故事线索挖掘并予以艺术化构建,这就使其“说史”不同于历史教科书,可读性强。再次是他运用现代艺术的表达方式,集合典籍文献史料,搜集并运用了今天所能找到的各种民间性史料,甚至诗词、绘画,乃至今人的读史的成果,多样史料的挖掘,再加以“说”中配乐的烘托,这就使他不枯燥的宋史不是简单的历史资料的罗列,他的“说史”除了运用“话本”、“说书”艺术形式进行表达外,还进行了深入的考证,以多维艺术呈现手法,并通过辨析而化为叙事的每一处史料之中。语言的活泼时尚,形式的自由奔放,情结的曲折构建,史料信息丰富多彩,这些是乐麒宋史“有料不枯燥”的宏观艺术特征。

  二
  一部鸿篇巨制的“乐麒版宋史”,仅有上述的表面新颖之处,还不足以吸引多元文化消费的当下读者的兴趣,它还要从细节不断下功夫,出点子。它的以下微观特征,是它深切地吸引人的内涵驱动力之所在。
  首先是“求真”
  历史的研究和评说贵在真实,这是它们存在的基础价值所在。史料的丰富性是求真的支撑条件,而史料的相互佐证是历史诠释的重要方法。正如上述所言的史料占有情况,乐麒总会选择多种资料文献,对历史发展做线性发展的构建,这就使他的每一处的历史阐释都显得鲜活逼真,不管是人物、事件还是场景、过程,都活灵活现,艺术形象切实可感触,再加上乐麒叙述的带入感极强,听其史话,仿佛置身于古代的某个现场。乐麒史料求证的详实,所以给人以真切的现场感,六十四篇,篇篇如此。乐麒还会就某些争议的内容进行展开,这为其叙事制造了“噱头”,也为史料考辨提供了空间。如第五篇的《烛光斧影》中对宋太祖赵匡胤死因的考证,他注意到历史上至少四种的说法,这是他阅读《涑水记闻》、《续资治通鉴长篇》、《宋史》和《宋实录》的史料而得知,他在对后世的各种评析中再行全面辨析,后,他觉得,只有司马光在其看似戏说型的《涑水记闻》里面说了真话,其它三部正史都在欲盖弥彰。因为《涑水记闻》记载有一大堆真实的历史,推而论之,赵匡胤的死因也应该借此而给了实话,但在司马光代表官方言论缩写的《资治通鉴》里,他只字不提宋朝的这件事,因为这是政治原因,掌权都是赵光义的人,说假话并非是司马氏的初衷。对于赵匡胤被毒死一说,乐麒说了大量的材料,这里引用一下,我们可以管窥其叙事与论说相结合的手法:
  开宝九年十一月二十日凌晨,赵匡胤死了。他死前半年,没有任何生病的迹象。他死时,史称“肌肤光滑如玉”。有人猜测他是被赵光义下毒了。司马光除了《资治通鉴》这本官方史书以外,还有一本《涑水记闻》。里面完美的避开了政治敏感事件,选择性的记录了北宋六帝的历史。其中赵匡胤怎么死的他跳过了。不过他却写了这之前和之后的事情。比如,赵光义在后来皇位不稳时,称自己老妈临终前曾逼着赵匡胤把遗嘱写好放在金做的盒子里面收好,要他死后把皇位传给赵光义而不是自己的儿子。史称“金匮之盟”,以此证明自己的皇位名正言顺。比如赵光义两次远征燕云。次,赵德昭莫名其妙自杀;第二次赵德芳离奇被毒死。而他们俩是赵匡胤剩下的两个儿子。再比如,赵光义登基后,先后毒死了南唐后主李煜、后蜀皇帝孟昶、吴越国王钱俶。以至于他当皇帝的时候,看谁不爽,就毒死谁,包括自己的儿子。按照司马光先生的记载,赵匡胤死后,皇后马上派人去找赵德昭继位,可是派出去的人却去了赵光义的府上。后,赵光义带着两府宰执大臣们(中书省和枢密院)来到皇后处,声称是被这些人逼的,皇后应允,表示全凭官家做主。
  上述所见乐麒的叙述,将前后历史材料进行比对,从而将赵光义善用毒死的方法讲述得清楚明了,使读者对这一屡次被后人视为谈资的“赵匡胤之死”的历史疑案给出了他的观点。求真是“乐麒说宋史”的内在特点之一,他借用说书的艺术空间,将不同的材料进行全面的呈现,以说理的方式而让读者明白史实之真。他的说史以人物为主线,将人物的真实历史轨迹及其贡献逐一展开来谈,尤其以君王为中心,从而以点概面地展现宋史的全面。以赵匡胤、赵光义、赵恒、赵祯、赵曙、赵顼、赵煦、赵佶、赵桓、赵构、赵昚、赵惇、赵扩、赵昀、赵禥等皇帝为主,兼及岳飞、朱熹、张世杰、陆秀夫等忠臣,展现了有宋一代真实的历史发展过程,从中展现各色人等鲜活逼真的历史面貌。
  其次是“求趣”
  说书的吸引人之处就在于它以略作艺术化加工的形式,从而可以将历史故事潜在的审美情趣呈现出来,这与庄重、史料堆积的正史书的呈现方式不同。乐麒善用叙事的疏密关系而展现文字之中的“趣味”,而非表面的谐谑。如他在叙事赵光义登基后就更改赵匡胤年号的事儿,从中展现出赵光义心里有鬼,意欲抹去历史问题的做法:
  赵光义改了,他不仅改得雷厉风行,尽然还没人出来反对他。原因很有意思,赵匡胤的铁杆亲信赵普,被他本人亲自贬走了,而太祖皇帝的军队又都在白沟河等着进攻的命令呢!后剩下当朝的两位宰相——沈伦和薛居正,也很快就被赵光义替换成了他的亲信卢多逊。
  上文用了一串人事变动而来叙说赵光义改年号为何能雷厉风行,没人敢反对的内在原因,乐麒在短短几句中,就将改朝换代进程中的瞬息万变的历史发展展现出来,读来自然给人行文明快的趣味。
  巧用转折而将叙事话锋立刻转向,是乐麒行文趣味的又一方法,如第13篇《清明上河图与仁宗盛世》中说到真宗的施政之法:
  澶渊之盟后,宋真宗赵恒君大笔一挥,“王爱卿,我们走,找神仙去咯”。神仙找没找到我不敢乱说,蝗虫是找来了。一波流虫海啊,是把宋朝北疆的庄稼吃得干干净净,连带着幽云区的辽国人也跟着喊救命。
  上文除了行文用语较为轻松随性外,在讲到皇帝求仙一事儿时,引入当时的一次蝗灾对时局的影响。这段行文将凝重的国难而瞬间轻描淡地铺展开来,从而意在展现真宗施政的“不靠谱”问题。
  运用对比的手法而将故事进行陈述,从而展现文辞雅趣,也是乐麒的“求趣”之法,如在第19篇《熙宁变法与王安石》中:
  那一年,开封的牡丹花盛开,两位风采绝伦的才子同时受到包大人的邀请,去他的府上喝酒。席间,包拯向他们俩敬酒,他们俩都说不会。在包拯再三劝慰下,年长的那位才子,喝了;年少的那位,依旧不为所动。
  为了展现两位不同性格的年轻人,行文中用了牡丹花开来营造风采绝伦的两位才子的出场,在对待开封府尹包拯出面劝酒上,两者的态度展现了其性格的迥异,为其后面的不同境遇埋下伏笔。行文并未用调侃的语词或语句,而是平实、直说,阅读之时,总会给人以趣味横生之感。
  乐麒的“趣”既有外在用语的话锋一转之法,也有内在潜藏的品读之妙,更有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的灵活形式,他将话本特色的艺术性进行了恰当运用,既不使他的正史失去庄重,也会因古板腔调而拒读者以千里,“趣”味拉近了读者的心,增加了阅读吸引力,更深化了“说史”的艺术性。
  再次是“求境”
  意境的营造和烘托,境界的引申和延展,情境的渲染和借助,是话本不同于史书的表现手法所在。乐麒也在其“说宋史”中进行了恰当地运用。
  为了营造鬼面战神狄青的出场,乐麒用了如下的诗化的语言:“狂风袭来,吹散了少年的发髻。看着敌人仓皇败去的身影,他摘下了青铜鬼面,露出了面带刺字的英俊脸庞。”这样的意境,一方面营造了狄青的非一般才貌和边关战争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在反衬李元昊溃败的仓皇和狼狈。
  而他在营造韩琦的出场时,也用了诗化的语言来烘托韩相的多面性格:“江南水乡里的琉璃色玻璃,不能理解大漠的风烟;就好像,后世的吟游诗人们,看不懂,北宋书生们的刚毅铁血。”意境不仅在于领起故事,营造读者认识主人公的悬念,更在于文学性地展现艺术作品,也就是乐麒这样的历史诠释者在行文上的生花笔力,具有展现文笔的着意之处。
  为了延伸故事所欲将开展的外延,将故事快速推进,乐麒常会采用境界延伸之法,如在《濮议之乱》中:“伟大的仁宗皇帝病逝了,此时此刻,请让我们把对伟人的哀思暂时放下。调整一下我们的呼吸,因为大宋的皇宫马上就要鸡飞狗跳了。”仁宗病逝所带来的举国哀思本应大写几笔,可是,乐麒为了引申事件的可能性,他采用了快速转换的手法,尤其用了与前述语法不一样的“鸡飞狗跳”之词,让读者马上想到即将展开的故事境界了。
  在叙说故事之中,尤其是不得不铺叙连续的事件,很容易使读者产生注意力停滞的状况,有料不枯燥的宋史因此时运用了境界延展的手法,从而将故事快速转到下一个话题。如在《后变法时代》中:“虽然洛阳的元老们这一年就都回来了,但元丰八年,还是风平浪静的渡过了。风平浪静之下,则是无尽的暗流涌动。”风平浪静的气氛其实是暗藏玄机的时刻,这样的境界是为了引出下一年元祐元年的“暴风骤起”。这样的境界在动静对比之间实现了延展。
  情境可以为故事的发展进行空间和氛围的渲染,会使故事的叙说变得更有空间想象力和历史的纵深感。乐麒在说到耶律屋质与柴荣两强相遇时用了这样一段情境渲染:“在这一片火焰灰烬之中,耶律屋质走到了人生的顶点,他成为了辽国的第二位于越。而就在耶律屋质站在了辽国的权力的之时,他看到了一位从中原大地的屍山血河中杀出的汉人皇帝。这位强悍的汉人皇帝正冷冷的注视着他,以及他身下,对于大辽无比重要的,燕云十六州。”两位君主共同的矛盾点在这一渲染下被突出地强调出来,自然会使读者充满进一步阅读的心理期待。
  情境还可以借助其它的表现方式而进行推展,从而实现情境在非故事性段落中的突出作用。为了展现安国夫人梁红玉出场的情境,乐麒举出了花木兰、佘太君、穆桂英三位巾帼英雄作为借力的对象,以前三位的艺术形象为过渡,是借助他们在大众那里的熟识度而引入梁红玉,这位与金兀术交战的宋朝出现的真实的巾帼英雄:“中国古代有四位文武双全,及美貌,才华,武艺于一身的伟大女性。她们分别是花木兰,佘太君,穆桂英和梁红玉。她们中且的区别是,前三个都是假的,是杜撰出来的,只有后这个梁红玉是真的。”
  “境”有其实,它是历史的事实,是故事的境界与客观概况;但它也有虚,它是艺术加工的美化,是有助于故事叙说的言外之意,这些对历史叙事是大有施展的空间可言。音乐专业出身的詹乐麒恰好有这些方面的艺术想象,并将其与用于其宋史话说之中。而作为音乐家,他有演奏的经历和创作的能力,能在谱本的客观事实与声响的无限想象中穿梭,游弋。因此,对“宋史”之境的展现也就有了更多的艺术基础,达到了仅作为文学修辞所意想不到的情境。

  三
  史书千古事,修书谨言之。詹乐麒的“说宋史”以有料不枯燥为理念,以“宋史”的史实为基础,充分眷顾到既往史家的撰述资料,但也以自己的广收博览而审慎检视。如:元朝宰相脱脱的《宋史》由于过多地“倾宋崇宋”而使其“宋史”带着很多个人感情,宋人自己的史官编修的《宋实录》又由于自我回避而有的偏颇之处,每一种史书都有其主观之处。乐麒以宋代发生的众人皆知的大事为主要对象而架构其行文的骨架,以国家、民族危亡,以君的改朝换代为主脉络,大臣的荣辱浮沉为辅助,对待历史大事件,是“说史”的骨架部分,一定找好充分的证据,把观点表明。这是其“说史”的基调。事件中间的过渡环节是用来连接成故事的,他也尽可能地给出合理的解释,尽可能地指出史书之间互相冲突的地方。在历史的小事件上,也是“说史”故事性构建的有血有肉的构件,既要符合于史实的真实,也按照既定常识而予以情境化诠释,对于有些坊间传说,乐麒也在行文中直接言明,说书嘛,信不信还要取决于阅读者自己的评判。对于历史中有争议的人和事儿,如:潘美是不是坏人?岳飞怎么死的?吕夷简是什么人?乐麒摆出了所有历史上的证据,并做出了他的推断。
  历史是客观的,单撰写历史的人毕竟有其主观之处,乐麒的“说宋史”亦是个性诠释之一种。他一再强调他不是历史专业的,而他的这本书是重在普及宋史,因而抛开了专业与专家的架子也有助于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毕竟现在的年轻人愿意沉下来读大厚本的脱脱的《宋史》的人已不多了,但经典文化要传承,今天的学者要勇于担责地去推动。“说书”并非学术著作,自然不需要按照历史书或考古学书的规范而来,历史故事的正确可能也不能100%保证。不过,乐麒的行文中还是看出他有足够的自信和底气,抛开专业性规范和学术辩证方法而言,他的史料来源是有有据可考、出处真实可靠的,他也想之后的人看到真实的宋代历史发展。据我了解,除了其父饱读诗书,是国学修养很高的人,家中藏书也是平常人家所不及,这是乐麒文献占有优势的自信来源。再往上追溯,乐麒的祖爷爷是前朝清廷后的进士,他家的很多书都是源于那里。乐麒的爷爷还曾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当过衡阳军区民兵副司令,在纷乱的年代而能将其家传藏书搬到了老房子的墙里面隐蔽起来,从而使其躲过一劫,保留了今天乐麒所能见到的那些线装书。
  除了上述所言,乐麒的“说宋史”中还有其他史家没有的艺术特质,那就是音乐的线性思维能力和音乐的内在戏剧性发展手法。他在用音乐的线性陈述方式,将一个一个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予以串联,其事件的中心及其戏剧性的营造也是源于他音乐方面的创作手法,在宋代音乐的诠释中,也借鉴了“说宋史”的方法。而他在“说宋史”大事件的骨架之外的连接部分,其诠释也一样的有血有肉。这些也与他在音乐连接中的自然顺畅的手法有关,因为音乐的连接部分是音乐创作和表演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音乐素材的丰富不仅使乐麒的“乐说宋史”有料可用,也使“说宋史”的文本不再枯燥。
  乐麒曾以音乐讲宋史的手法创作了史诗钢琴组曲《宋?朝金阙》,该曲以北宋与南宋的交叠事件“临安遗恨”为故事的开篇,按照宋词结构,乐曲分为上下阕,其上阙是“生于忧患”,讲述了北宋历史的发展;下阙是“死于安乐”,讲述了偏安江南一隅的南宋“隔江犹唱后庭花”,终将断送宋朝江山的历史发展。该曲中每一部分就是以宋史中的每一事件为中心而进行了音乐戏剧性地诠释,像临安遗恨、梦回幽云、熙宁十载、酹江祭月、遗恨长安等音乐段落,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古朴典雅而又不失现代时尚的艺术特点。《宋?朝金阙》探索宋朝音乐现代诠释的方法,即:历史故事、音乐素材、艺术造型都是宋代,新创作意在表现历史的艺术真实;但他的形式却是现代的,钢琴艺术的载体、多媒体艺术的形式,古今艺术的融合与对话,产生了新颖的艺术效果。它的演出获得了年轻人的喜爱,我也曾临晌并撰写有评论文章,算是比较深入地见识了乐麒以乐说而来解读宋史的艺术创作过程。曲中还对宋代音乐中的勾栏瓦舍、宫廷宴乐、古曲(如《满江红》)等素材进行了很好地运用,而“以音乐演故事”的戏剧结构的构建,按照王国维的说法,它也是在有宋一代发展至善的。正是基于乐麒对宋史的深入了解,才是这部钢琴组曲将诠释之功尽展开来。而音乐艺术的想象空间,也使乐麒即将面世于大众,尤其是年青一代的宋史爱好者,能够并且愿意去管窥精致、素雅、至简、淳朴的宋代历史文化的精妙。
  著名女诗人孙文芳曾说过,现代青年人对待古代历史有两个,一种是排斥、回避古代历史,一种则是由衷地精深钻研它们。詹乐麒属于后者,他发由衷地喜爱历史文化,以为纯朴的形式而来评说宋史,从而展现其中的淳厚与精微,他能深得其妙并愿意持之以恒钻研。他不仅精于宋史,还不断开辟新的阶段,对明史、唐史、先秦史等断代,亦能有其兴致并逐渐开疆辟土。我们期待着年轻有为、风华正茂的钢琴家、作曲家詹乐麒,不断钻研并发扬中国古典音乐文化之精华,以其特有的艺术气质和灵性,将这些华夏文化内涵予以传扬,发扬,弘扬,将宋代音乐文化实说,乐说,新说。

《有料不枯燥的宋朝史:上卷·北宋卷》
  五代十国卷:
  满城尽带黄金甲
  宋朝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饱受争议的朝代,比如军队烂、皇帝贪玩、宰相不作为、冤杀忠臣、国土面积历史小、次汉室王朝全境沦陷……但就是在这么一个饱受非议、君臣不作为的朝代,却是盛出圣相,诞生了赵普、李亢、寇凖、王曾、王旦、富弼、范仲淹、范纯仁等大批圣人、宰相。而我所列举的这些,还只是北宋中、早期不到一百年间出的圣相,这还不包括包公(包拯)、荆公(王安石)、吕夷简、王钦若、吕端、苏辙等名相。单单是宋朝的这些名相,都值得用一本书的内容来写。
  宋朝是自科举制度以来,连中三元者(即乡试:解元,京城礼部会试:会元,殿试皇帝钦点的全国:状元)多的朝代。自隋唐起到清朝结束,一共才出了十四个人。其中,宋朝就占了六个;隋没有;唐、明、清这三个朝代每朝各俩(明朝的黄观因为反对朱棣靖难造反,被朱棣划掉了名字,所以在北京翰林院的石碑上没有他。);元、金(完颜氏)各一人,辽也没有。
  所以宋朝的皇帝真的只知道玩吗?宋朝的宰相真的就不作为吗?
  在中国历史上(注意是中国的历史,不是汉室的历史),国土面积的是大蒙古国,其疆土包括了除南宋以外的全部亚洲(包括今俄罗斯在内);往西抵达到了今天欧洲的维也纳,其国土面积让西方战神亚历山大大帝都汗颜。
  在汉室王朝里,国土、军队猛、黑科技逆天的当然要数明朝。从开国到终结,明朝王室做出来的事情都是轰轰烈烈、可歌可泣的。一开始,明朝君主就追着天下无敌的蒙古铁骑满亚洲跑,后逼得人家元朝皇帝跳河。到中期,把欧洲鼎盛时期里教皇麾下强葡萄牙无敌舰队打得叫苦连连,并一举消灭了日本战国强诸侯丰臣秀吉。就算到了晚期,宁远城下,面对“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后金,明朝将领孙承宗、袁崇焕都能以八千对十万死死顶住女真人的冲击,击杀清太祖努尔哈赤,收复锦州、大小凌河等近千里失地。后来,清军入关,抗金名将李定国打得定南王孔友德自杀,险些把清朝人撵回关外。就连后来清朝人修明史的时候都感叹,若不是天灾人祸,明朝即便不能收回以前的疆土,但绝不会亡国。
  《明史·孙承宗传》中记载:夫攻不足者守有余,度彼之才,恢复固未易言,令专任之,犹足以慎固封守;而廷论纷呶,亟行翦除。盖天眷有德,气运将更,有莫之为而为者夫。这段话虽然很过分,但是连雍正帝都认可了这段话的意思并将它留在《明史》里面。足见其真实性。
  我们再来看宋朝。关于宋朝,历史记载有著名的靖康之耻、冤杀岳飞、端平入洛、崖山海战等重要史事。这是中国人心里永远的痛,是我们内心里不愿被提及的回忆。
  我从小学四年级开始看宋史,一直读到大四。在我更小一点儿的时候,祖父和父亲会跟我讲宋高宗、宋徽宗、宋钦宗、韩世忠、岳飞的故事,连我的母亲也会在我睡觉前给我读祖父送我的古文版《说岳全传》。这些惨烈的故事、悲愤的英雄们,从小就在我的心里深深地烙上了黑色的痕迹。
  当上学时,从课本上学到汉唐威武的将军们时,学到大明七下西洋横扫天下英雄四起的丰功伟绩时,我能够感受到这些才是中国人的骄傲!民族的骄傲!
  每当这时,我们更不愿意提起宋朝,提起这个令人悲伤的时代。把宋史研究透,讲给世人听,是我的一个愿望,我要把两宋319年所发生的事情讲给世人,讲给我的同辈、后辈们听。
  在赵宋皇帝和宰执大臣们的心里面有一个崇高的理想,那就是缔造一个真正民主、富足、开放、宽容、仁慈、传承、正义的国家。他们在黑暗而危险的时代里摸索前进,在糟糕的运气和环境里面挣扎求生,他们的勇气绝不输于汉唐大明!
  宋朝开国,并非建立在推翻一个王朝的基础上,也不是借着侵略他人,用军队夺取对方钱财和土地而建立的国家,而是在饥饿、贫穷、荒芜、天灾的土地上拔地而起,以仁义礼教为奠基的正溯王朝。
  唐懿宗咸通十二年,一个壮年男子,在长安城的科举榜上奋力地寻找自己的名字。他看了一遍又一遍,确定没有自己的名字后,长叹一声准备回家。
  他已经是多次落榜了。此时已经是晚唐,宦官操纵朝政,废立皇帝,兴风作浪。老百姓流离失所,各地节度使割据一方。此壮年男子虽胸怀理想,但语言激进,宦官大人们并不会录用这样一位书生,以免其不正当言论影响到自己的仕途地位。
  对于这样一个落第小书生,没人把他放在眼里。
  深秋的风儿把宫墙里白幕上的芬芳吹到了这个壮年男子的身体里。这芬芳就像烈药一样让他愤怒至极,无法自已。于是,他在宫墙上留诗一首——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不第后赋菊曹州冤句黄巢
  当时,并没人把他在“市政府大楼”上乱写乱画的行为当回事儿,负责人员只是命人清扫干净,并没有对他做出任何惩罚。他们不会想到,就是这么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在后来做出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事。
  八年后……
  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十二月十三日,黄巢带领一队精兵攻陷长安,进含元殿即位,定国号大齐。至此,历时近三百年的盛唐就此灭亡。
  天下大乱。
  黄巢灭唐后,本性立刻就显现了出来。他迷上了唐王朝后宫里的嫔妃们,整日与她们厮混在一起,并把自己的权力都交给了太监们。有这样的领导,黄巢的部下们感到十分绝望。
  部下们好不容易能翻身做主人了又要被宦官统治?黄巢这是逗着玩呢?
  遂,黄巢的部下们以大将朱温为首,联和残存的唐朝势力一举端掉了黄巢建立的大齐,光复长安,并在狼虎谷全歼黄巢,黄巢本人战死。
  朱温的野心很大,他早就想一统天下,号令诸侯了。趁着唐朝大将李克用和将士们吃饭的工夫,他偷偷关上城门突袭李克用部队。一场混战后,除了李克用本人,他的弟兄们全部战死。李克用怀恨在心,他回去把这一切都告诉了他的儿子李存勖。可怜的朱温,大难在即。
  朱温回到长安后,学起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然而没挟两天就没耐心了。于是他先是逼着唐昭宗迁都去洛阳,在出长安城的前一天,朱温下达了两个极其残忍的命令。
  ,他下令把长安城里所有的太监杀死,一个不留。
  第二,拆除长安,包括所有长安城百姓的民房和一切设施,并一把火全部烧掉。
  伟大而繁华的长安,一夜之间就这样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里……
  此时的朱温自我感觉良好,他胁迫唐昭宗立他的儿子为唐昭宣帝,然后又把他们父子俩都杀掉,自己做了皇帝,定国号为梁,建都开封,史称后梁。
  五代十国正式开始。
  建国之后,朱温对手下极其残忍,一言不合就屠城。终,他的罪恶由他的儿子终结,这个卑鄙的刽子手被自己的儿子活埋在了后宫地底下。
  好景不长,朱温的儿子没坐几天皇位,当年被朱温算计的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带人杀来,把后梁朱氏连根拔起、歼灭全族。李存勖登基,改国号为唐,史称后唐。
  后唐庄宗李存勖,是个猛人,但不是个优秀的统治者。他在位期间,年年四方用兵,不搞内政,看上去打得风生水起,实际上让整个中原大地动荡不安,越加混乱。连他自己也在汜水关之战被乱箭穿身,死时年仅四十三岁。他死后,他的哥哥李嗣源继位。
  后唐明宗李嗣源是个妙人,不爱打打杀杀,也没有社稷规划。他继位后,连仗也不打了,每天就风花雪月、自给自足地过日子,活生生一个小康家主。好在弟弟李存勖勇猛,当时将四邻打得没有还手之力,一时半会儿不敢对后唐动武。李嗣源死后,他的儿子李存厚继位。这个少公子打仗的本领不如叔叔,但是打仗的气势却学得有模有样。他一上位就让在陕西凤翔当节度使的哥哥李从珂去更大的太原当节度使。
  这一下可把李从珂逼上了绝路,因为让节度使离开自己的领地,就等同于剥夺了他的军队和根据地,别说在五代十国这个兵荒马乱的时代里面,就算在盛唐时期,也是要完蛋的。
  李从珂一咬牙一跺脚,拔出刀子就把李从厚砍死了,自己当了皇帝。可是,李家的人都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他也一样只会打架、不会动脑子,上位后就让另一个节度使石敬瑭搬家。
  估计是过于相信自己爆表的战斗力,李从珂坐在开封的宝座上冷冷地看着石敬瑭,一副“有本事你也来你打我呀”的嘴脸。
  石敬瑭不打,但不代表石敬瑭没本事。情急之下,石敬瑭使出阴招。他跑去找更北边的辽国皇帝耶律德光谈判,请他帮自己搞定李从珂。
  耶律德光是辽国的第二位皇帝,此人雄才大略,威武不群。他凝视着石敬瑭,沉思一会儿回答道:
  “我没事儿去招惹后唐李家那帮战争狂人干吗?”
  石敬瑭一咬牙一跺脚,跪下说:“我愿意把燕云十六州全部送给您,我亲爱的爹!”
  事实上……石敬瑭的芳龄已经够当耶律德光的叔叔了。
  耶律德光听后眼睛“咣”地一下就亮了。燕云十六州啊!那是千年来多少游牧民族遥不可及的梦,那是他们曾经永远无法跨越的屏障,那是汉人们终极的骄傲!
  燕云十六州就是全部的长城防线!是汉人乃至全部农耕文明能否和平生存的命脉!
  不需要犹豫了,耶律德光立刻起兵。在翰图朵(辽国人独创的军队系统)军治的号召下,在脸皮厚度堪比地壳的汉奸石敬瑭的带领下,辽国人不费一兵一卒迅速越过了燕云十六州和长城,冲到了中原大地上。
  李从珂虽然像李存勖一般勇猛,终究他还不是李存勖。一通血战后,李从珂被打得掉头就跑,后带着唐朝的传国玉玺自焚而死。后唐就此灭亡。“钢脸侠”石敬瑭即位。他一即位,不仅立刻履行协议把燕云十六州长城防线全部“孝敬”给“爹”耶律德光,还把太行山上的各个关隘、黄河北部军柴城堡都当赠礼送给了辽国。这还不算完,他还把自己皇宫里百姓的民脂民膏都献给了辽国人。
  从此以后,中原大地上的汉人步兵,要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在冲击流平原上与异族太多铁骑决战。
  张艺谋导演过一部电影,叫《长城》。电影讲述了宋朝的将士们凭借长城与精良战争器械与兽族决战。张艺谋在细节处理上很大程度上遵从了史实!比如景甜吐槽外国人的弓箭质量太差,那是因为宋朝的神臂弓举世无双,射程有500米远,还能穿透布甲,连成吉思汗的蒙古铁骑都被逼得掉头就走。还有影片中出现的那个大火球,也是史有记载的。那个在宋朝被叫作大炮,成吉思汗的好儿子蒙哥就是被这个东西一发入魂归西天的。城楼上的那个高塔,叫作洞车,既是一防守器械也是攻城器械;城墙上的大刀,叫斩马刀,历史上实际的斩马刀可比电影里的厉害多了,后来被川陕双雄打得躲在岩石后面瑟瑟发抖连马都不敢骑的金国战神完颜宗弼会告诉你这玩意儿有多可怕。
  哦对了,再说一次,完颜宗弼就是金兀术。
  还有五色禁军,被叫作定州大阵。这是宋太宗赵光义的原创,号称以步制骑。这个定州大阵以东南西北中布局,分为五个小阵,每一个小阵又分为车军、弓弩手、骑兵、步兵、枪兵。景甜和女兵身上的吊索,其实也是宋军极其有名的城防器械,它是用来阻止敌人堆土堆、爬城墙的。只不过,它的用法确实不是拿根长矛对着下面跳下去……
  所以说,完成了这些细节的张艺谋,是非常了不起的。
  只是有一点很可惜,我饱含悲痛地告诉大家,宋朝没有夺回长城,也没有自己再建一道长城。
  石敬瑭终于还是死了,他的儿子石重贵继位,此人饱读诗书、胸怀大志、自尊自信、文武双全……但这些并不能阻碍他是一个大白痴。
  他竟然一继位就把国境内的契丹人杀个干净,并向契丹人宣战,然后告诉耶律德光——你爱让谁当孙子就去找谁,我爹和我没关系。
  耶律德光怒了!他再次率领翰图朵杀过燕云十六州把石重贵和后晋消灭了。
  但是,这一次,石重贵的白痴作为和“钢脸侠”石敬瑭的认爹割地让耶律德光开始准备对中原用兵,从此让他的契丹人一统天下。
  他几乎就要成功了。如果没有两个人。
  太原节度使刘知远一直在观望石家父子的跳梁行为,他在安静地等待一个属于自己的时机。现在,后晋灭亡于异族之手,不管石敬瑭父子有多么昏庸,那都是汉人的代表,而此时汉民族的危急存亡终于到了紧要的关头了。
  公元947年,太原节度使刘知远称帝,定国号为汉,史称后汉。
  耶律德光惊怒交集,他马上集结契丹铁骑准备突袭后汉,他要抢在后汉把天下各路诸侯重新集结起来之前灭掉他。
  可是同一时间,他发现原本还动荡不安的长江以北一带的地区实际上却十分安静。在那层层琉璃色美丽的安静背后,隐藏着一个强大的王国——拥有三十五州、百万带甲精兵的南唐。
  南唐皇帝李璟,带着骄傲的微笑,凝视着耶律德光。
  啥也别说了,班师!可是,耶律德光似乎是把所有的运气都用在了夺取燕云十六州上,他在班师的路上一直被老百姓组织的义军拍板砖,后竟然在一片小树林里面病倒去世了。后来北方的老百姓们就给这片小树林起名为“杀胡林”。
  没有人再能阻止刘知远了,趁着耶律德光败兴而归,他迅速整编了中原大地北方的各个势力,进入开封建立了后汉。
  不过此时的后汉还真有点儿惨,说起来是正朔,可惜他的国土面积和存款都比南唐少多了。
  那么到底谁才是正朔?谁才是旁支?刘知远的军队,是常年与游牧民族作战的百战精兵,为什么他不跨过长江与南唐一战呢?
  透过长江的水花,巍峨的战舰,还有李璟那自豪的微笑与华丽的龙袍,刘知远看到的是另一个人。
  虽然他已经不在了,但他的智慧与威名却让整个五代十国,乃至后来的宋朝建立后都不敢小觑,都不敢随意进攻南唐。
  《有料不枯燥的宋朝史:下卷·南宋卷》
  南宋序章:
  老将宗泽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六月初一。整个河南地区一片狼藉,百姓流离失所,小儿整夜哭泣,无情的战火早已洗却了这里曾经的璀璨辉煌。虽然残暴的金人已经撤退回了河北,但他们造成的伤害和悲剧却永远地留在了这里。
  破掉的战鼓、折断的长枪,还有散落在地上、绣着“种”“姚”“王”“刘”
  “折”的旗帜,上面满是坏洞和黄土。这些东西在这儿落得到处都是。
  一支浩浩荡荡的人马,来到了这里。他们行动迅速,身上的甲叶相互碰撞,发出“咵咵”的声音。领头的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将军,他皱着眉头,沉默地走过这些残骸,向着前方急急地赶去。
  越往前,这些断枪、落魄的旗帜、残破的战鼓,还有零落的盔甲弓箭就越多,它们互相堆积着铺成一条路。
  路的尽头,则是那座城。
  开封。
  “我是磁州知府,河北义军总管宗泽!快去叫张邦昌打开城门,让我进去!”老将军在城下喊道。
  其实,宗泽完全可以大摇大摆地走进开封。因为此时的开封城墙,城门破碎,到处都是残垣断壁。城头上也没有了守军,城里只有尸体和即将饿死的人。
  还有被逼当上皇帝的张邦昌。
  张邦昌来了,他身后跟着两位年轻的将军,和一支士气高昂的部队。他们恭敬地把宗泽一行请进了开封皇宫。张邦昌声泪俱下地控诉了金国人的暴行,和他称帝的不得已。
  “宗帅!哎哟,您可算来了。您可不知道,我这些天来那是如坐针毡呐!前段时间,金人张狂,全靠您这两位小将军才得以保全啊!”
  宗泽微微点头:“岳飞、刘琦,辛苦你们了。”然后他忽然严厉地指着张邦昌训斥道,“张邦昌!我大宋丢了河北,难道连法度和气节也一并丢了吗?你的事,我做不了主。康王正在南下,已经快到商丘了。你带着这里还剩下的宫女嫔妃,还有我大宋的传国玉玺去商丘请罪吧!”
  “这……”张邦昌面露难色,欲言又止。
  “刘琦,只好麻烦你跑一趟了。”
  “宗帅放心,我一定会平安地把张邦昌一行人送到康王那里。”
  “去吧!”宗泽忧心忡忡地点了点头。
  “对了宗帅,”像是下定了一个很大的决心,张邦昌说,“有一个身着民妇服饰的女人,自称是元祐皇后孟氏。我已经派人把她抓了起来,应该怎么处置。”
  宗泽没有立刻答复,他飞快地搜索了自己的记忆,去寻找有关这位“元祐皇后孟氏”的信息。
  猛地一惊,宗泽知道她是谁了。
  让我们回到北宋哲宗朝早期的元祐年间。那时,正是神宗皇帝病逝,高滔滔高太后和司马光耀武扬威、掌权的时代。高太后为了可以一直控制朝野,就要给自己的孙子宋哲宗选一个听话的媳妇儿。在高太后看来,大户人家的小姐是不可以选的,因为这种有背景的女孩儿不会听话。思来想去,高太后就挑了一个小户人家的漂亮女孩儿孟氏。
  可怜的孟氏,她不过是一个家里有点小钱,却从没进过豪宅,没见过大世面的普通女孩儿。
  让这样的女孩儿进宫,做个嫔妃还行,去做皇后,基本就是在摧毁她。
  嗯,我知道大家会说。历史上,不是也有宫女做了皇后吗?刘娥出身那么低微,不是也母仪天下了吗?进了宫不是还可以学吗?血统出身就那么重要吗?
  咳咳,且容我解释一下。孟氏的情况和宫女还不太一样。宫女每天有且只有看到皇室成员,她们早已经习惯了和这些高高在上的贵人们打交道,宫里面的礼节规矩对于她们来说简直比吃饭喝水还容易;而刘娥以及她所代表的这一系列的歌姬名姬,所在的青楼或乐坊,都是只有贵族富商才能消费得起的。而且她们本身就具有非常高的素质与文学造诣,还深谙女人之间的斗争技术及策略。
  回看我们的小孟姑娘,家庭幸福美满,父母恩爱本分,家有余财可以时不时小奢侈一把。回望她进宫前的人生,那简直比岳麓山上的小白花还单纯、纯洁。
  可是后宫是个什么地方?看过《还珠格格》《甄嬛传》《芈月传》的姑娘们都知道,少女进宫,那简直是一入宫门深似海,斗完姐妹斗奶奶。要是碰到慈祥仁爱的曹奶奶(曹皇后)还好,碰到这个高奶奶(高太后)嘛,大家自己脑补一下深渊的样子。
  就这样,孟氏怀着忐忑不安的心,进入了开封,当上了皇后,悲剧开始了。孟氏先是被妖娆的刘美人(后宫妃嫔的级别)当面出言不逊地辱骂,堂堂大宋皇后被区区一个不知道位置多低的美人给骂得还不了口直接哭了。再然后,后宫里面的每一个人,上到嫔妃、下到宫女都可以欺负孟氏,都可以说她的坏话。哲宗皇帝早些时候还管管,可孟氏实在是太没能力了。渐渐地,哲宗皇帝也懒得管了。
  悲愤之下的孟氏,只好借助别的力量维护自己的皇后地位。她采取了巫师下咒、术士下蛊、道士画符等各种手段来还击攻击她的那些女人们。
  一次两次,哲宗觉得她可怜也就算了,老是这么搞问题就大了。可怜的孟皇后因为“信妖邪之术,旁惑邪言,阴挟媚道”而被贬出了皇宫,去瑶华宫做了三十多年的女道士。
  这也是为啥在靖康之变时,她没被抓走的原因。
  亏得宗大帅活的时间够长,又是元祐年间的进士,当过要职,跟过吕惠卿,才能想明白这之间的事情。
  于是,宗泽做出了一个决定,他要张邦昌带上孟氏一同去找赵构。毕竟,她也算是大难之后,为数不多的大宋皇室成员了。
  宗泽没想到的是,他这一个决定,直接在数年后拯救了南宋。那时,若不是有这位饱经世间冷暖与阴谋的孟皇后的冷静和智慧,南宋那会儿就已经收摊了事儿了。
  送走了张邦昌和孟皇后,满腔热血的宗泽开始了开封城的重建工作。与评书、演义小说和电视剧里不一样,正史里的宗泽没有文艺作品里热血沸腾的冲锋陷阵,没有整日与朝廷针锋相对的激烈陈词,更没有怀才不遇的悲怆愤然。有的,只是一位沉默努力、整日扑在地图上的将军;一位奔走在城内各处工地上、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的白发苍苍的老人。
  那时的开封,所见之处皆是断壁残垣,楼橹尽废,兵民杂居,盗贼四起,俨然是一座死城。
  所谓城防,除了岳飞手里不过千人的敢战士兵,几乎就没有任何其他的战斗力了。
  而远在两百里外的黄河边上,金国的战神、二太子完颜宗望正率领二十万大军,对着开封以及开封背后的河南地区虎视眈眈。他们就像高悬在空中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样,威胁着宋朝的半壁江山。
  于是,宗泽来了。他在进城的天,就下令全面恢复宋朝的法律,敢有违法者,无论将士与平民,杀无赦。
  然后他令岳飞立刻围剿开封城里所有强盗土匪,要他立刻消灭掉这些妄想趁着国难发财的混账们。
  仅一天,开封就恢复了秩序。接着,宗泽号召城内所有强壮的男性,配合他的义军、禁军和西军的残部开始重建开封的城防。
  只是一个月的时间,开封城就拥有了一千二百多辆战车,城外有二十四个城堡据点。城墙上遍布床子弩、神臂弓、敌楼、洞车、斩马刀等一切城防器械。
  不过三十几天,宗泽就把开封的城防恢复到了靖康元年之前,甚至更胜。开封城内军民一心,士气高昂。他们相信,在宗泽的带领下,即使金兀术亲自杀到,开封也不会再次沦陷了。
  似乎是映衬着开封城的士气和决心,敌人很快就出现了。不过不是金兀术,而是汉人,是河北沦陷后,既不愿意投降金国,更不愿意归顺宋朝的山贼绿林们。
  他们有的痛恨宋朝政府,有的趁乱占山为王,有的贪婪地想着发战争财。他们浩浩荡荡,以王善、王再兴、李贵和杨进为首,带着近六十万人的大部队,向开封逼近。
  很讽刺吧?重建后的开封,战不是对金国人而是对自己人!全开封的军民们都愤怒了。他们擦好了刀剑,拉开了神臂弓,只等宗泽下令。
  尤其是此时,还尚年轻的岳飞。他怒不可遏地冲到宗泽面前请战,他要以自己一人一枪之力,将王善擒杀!
  宗泽,轻轻地拍着自己爱将的肩膀,让他冷静下来。他命令城墙上的士兵们收起神臂弓,放下床子弩。
  然后,他打开了城门,自己一个人骑着马,缓步走到了六十万大军的对面。
  在夏日的微风中,宗泽披挂整齐,满头银发在空中静静地起伏。他的对面,是整整六十万穷凶极恶的贼人。
  岳飞握紧了长枪,身体就像一张拉满的弓,只要有任何风吹草动,他就会冲出去,救回他的宗帅。
  反贼的首领王善,命大军停下脚步。他从宗泽的身上感受到了与其他北宋官僚们不一样的气息。
  宗泽开口了,他平静地说:“我大宋地广人多,崇尚气节。俊彦之才,所在多有。自古以来从不屈膝异族。此刻,朝廷危亡,国家大难。如果还能有像你这样的人挺身而出,那么金人就不会如此猖獗,则国家大事还有转机。王善,这也是你临危立功的机会,希望你能好好把握住。”
  王善停住了,他久久的思考着,咀嚼着宗泽的话。慢慢地,他被感动了。王善下马,跪下,眼含泪水地说:“敢不尽命!”
  大哥都如此了,剩下的小弟们一个个都掏心挖肺地表示,一定要追随宗泽,报效国恩。
  就这样,宗泽兵不血刃地度过了这次危机,不仅如此,他还获得了整整六十万人帮助他巩固开封,为北渡黄河,夺回河北甚至收复平州路做准备。
  宗泽的举动,引起了金人的注意。金太宗完颜吴乞买非常敏感地察觉到了开封的异动。这让他十分地恐慌。
  完颜吴乞买不同于一般的金人,他极有头脑,能不蛮干绝不蛮干,可以智取就不莽冲。
  于是,他下令让驻扎在黄河边上的完颜宗望去打探一下宗泽的情况。很可惜,完颜宗望刚好在这个时候死掉了。所以这个任务被他的四弟,民间知名度极高的金兀术完颜宗弼执行了。
  金兀术这个人的形象,在正史里面和评书里面就比较一致了,就是个莽夫。完颜吴乞买的命令是希望他打探下宗泽的情况,属于侦查任务。他可好,领着两万骑兵就对着开封冲过去了。
  刚冲进开封城外二十四个据点的神臂弓射程后,金兀术就惨叫了一声“不好”,然后他就掉头跑路了。
  因为他背后的滑州、郑州被宗泽偷袭了。再往前冲的话,金兀术就很可能会被宗泽先包成饺子,然后再推进黄河里给煮了。
  吃了一梭子箭雨的金兀术毫不气馁,他很快回到了黄河大本营。然后拉上他二哥给他留下的全部二十万家当,准备对着开封来一次亡命一搏。
  结果金兀术刚刚冲到开封城边上,他的大后方郑州就又被宗泽切掉了。同样的战术,金兀术再次中计。
  气急败坏的金兀术,拉着他的二十万人准备和开封来一场你死我活的决战。哪知,一直躲在城墙后面射箭的宋军,这次竟然冲了出来。
  憋了一个多月快俩月,早已是满满一肚子火的岳飞手持长枪照着金兀术就是一顿胖揍。按说金兀术也是个猛人,他能弓开两石(一石约合九十七千克),是金国的大力神、万人敌。
  嘿嘿,四太子殿下,不好意思啦,我们的英雄岳飞,能弓开三石!
  这下是没的说了,可怜的金兀术被岳飞一路压着暴打,倒卷着败退回了黄河。金军损兵折将无数。
  金兀术所谓的亡命一搏,被打成了死亡冲锋。
  在这整整的两个月里,宗泽重建了开封城,收编了黄河一代的叛乱势力。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重新振作了宋朝的军威,将金兵阻挡于国门之外。
  他的声望和军功,在宋金两国之间,达到了顶点。
  正在南逃的九王爷赵构,在商丘得知了这些振奋人心的消息。他大喜过望,并向天下州县发出勤王的号令。
  不久后,张邦昌带着传国玉玺及孟皇后等人也来到了商丘。喜出望外的赵构就在商丘称帝,国号依然是宋,改元建炎元年。“建炎”一词,一来是因为宋朝崇拜火神,希望火神可以为大宋加持祝福;而来“建炎”取自北宋太祖赵匡胤开国的国号“建隆”,希望借太祖之威,重塑大宋盛世。
  史称,南宋!
  自此,赵构也从九王爷、康亲王晋升为了宋高宗。
  赵构登基后,他立刻起用了主战的宰相李纲。李纲拜相后,时间猛烈地弹劾张邦昌,并希望赵构定张邦昌死罪。
  赵构愕然,他没想到自己登基后的个宰相,做的件事情,是要杀死扶持自己登基的功臣。
  赵构不同意,但是李纲的固执是千古闻名的,他一定要杀死张邦昌。李纲不否定张邦昌的功绩,可无论如何,张邦昌都是个犯上作乱、擅自称帝的乱臣。可谓国不可不明正典型。
  搞来搞去,虽然赵构千不情万不愿,张邦昌还是在建炎元年被处死了。赵构非常不开心,他开始逐渐地疏远李纲。
  远在开封的宗泽听说赵构登基,李纲拜相后非常开心。但他依然有着一丝忧虑。多年来在官场上的摸爬滚打,宗泽对于帝王心术的摸索早已如明镜一般。他一边恭贺着李纲,一边提醒他,别对皇帝太过紧逼和严厉。
  可惜李纲不听啊,他一听说宗泽在开封大有作为,就不断地上书赵构,要他下令让宗泽为帅,北渡黄河,收复河北,越过幽云,直捣黄龙。
  不仅如此,李纲还喋喋不休地企图说服赵构回到开封,并重新将开封定为大宋的国都。
  赵构是彻底被李纲唠叨烦了。恰好,这时有一位年轻的官员上书弹劾李纲蛮横无理,有宰相之威,却无宰相之礼。
  来得正好!赵构一拍桌子,赶紧把李纲赶走,贬到鄂州,保留观文殿大学士。然后他升任这个年轻人为枢密使,让他重新组建自己的御营亲军。
  这个年轻人叫张浚(注意,他不是北宋卷里的张俊)。这个人贪财,贪权又贪兵,还喜欢坑人,绝大多数的时候,我觉得他简直十恶不赦。
  但当他真的逝去的时候,当他的脊梁轰然倒塌的时候,我又觉得有一股莫名的怅然若失……
  他会是后面故事里的主要人物,而他的是非,还是留给大家自己去看吧!
  不管怎样,李纲再一次走了。宗泽长叹,却又无可奈何。他老了,无论他的内心还多么坚定,无论他在岳飞,在众将士面前表现得多么豪迈爽朗,他都老了。
  可是,他的国仇还没报,他的事业还没完成。宗泽提起了笔,写下了长达二十多页的请战书。
  他要渡过黄河,他要收复失地,他要报靖康之耻。
  赵构对宗泽还是有很大的好感的。毕竟宗泽救过他的命,维护过他的面子和权利,还把精锐的将士们送给自己。
  所以赵构,把河南河北一切军务大权,包括税收和收编义军的权力,都交给了宗泽。只是有一条不得违背,那就是不可以主动攻击金军。
  宗泽很失望,他又写信给赵构,希望他能来到开封。他在信里面竭力地保证,开封很安全,只要陛下肯来,那么北渡黄河、收复失地、赢回二圣皆指日可待。
  可是赵构却沉默了。此时,一支五万人的金国大军忽然出现在了商丘附近。一时间,南宋在商丘的小朝廷人心惶惶,惊恐不安。
  不过,不要急。赵构的御营大将韩世忠,亲自率领一千人马冲出城墙,在一片混乱中斩了金军主将。史称“金人震骇”!就此败退而去。
  韩世忠回来后,赵构忽然问起他关于宗泽的事,他问韩世忠,自己到底是应该去扬州还是去开封。
  韩世忠不假思索地回答道,陛下去哪儿,老韩就去哪儿。赵构十分感动,他拉着韩世忠的手不住点头,说:“宗泽,孩视朕!宗泽,孩视朕!”
  于是,赵构第二天立刻启程,前往扬州。
  在开封的宗泽听说了,长叹不已。他不是李纲,他深谙政治。他知道,赵构去意已决,说什么都不会再回到开封了。宗泽能做的事情,就是积攒力量,为未来的北伐做好准备。
  远去阻击金太宗完颜吴乞买的吴介、吴璘回信宗泽了,他们兄弟俩没能按时抵达白沟河。在往西北边的路上,就被张浚给收编了。现在正在府州城附近配合折家环庆军和泾原军的残部,一边盯着西夏,一边提防着金军向西边进军。
  而张俊和韩世忠,还有刘光世则一路保着赵构南下前往扬州。只有刘琦不愿意南行,他被留在了商丘一带,组建当地的义军和修复城防。
  伤心、失望、悲伤却又夹杂着对这个时代、对朝廷、对臣民的理解,还有眷恋,一直侵袭着这位老人。
  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宗泽再次上奏赵构,希望他可以批准自己北伐,收复失地。然而赵构再次不予回复。
  已经六十八岁的宗泽,在再一次久久等不到皇帝陛下的回复后,伤心地病倒了。他真的已经很老很老了。朝廷一拖再拖的不仅是他的锐气、他的精力,还有他每况愈下的身体。
  终于,坚强的宗泽躺倒在了床上。他的爱将岳飞、一路赶来的刘琦、爱子宗颖,还有一干爱戴他、崇敬他的将士们围在他的床榻边。
  弥留之际,宗泽流着眼泪,不断喃喃地念叨着他还在失地的人民,他刚刚重组的国家,他的皇帝陛下们。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忽然,宗泽的身体猛地向上弹起,他死死地抓住岳飞和刘琦的手大喝道——
  “渡河!渡河!渡河!!!”
  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八月,宗泽病逝,被追赠观文殿学士,通议大夫,谥号忠简。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