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红楼教育学

書城自編碼: 3645690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教育
作者: 匡双林
國際書號(ISBN): 9787570315444
出版社: 山西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06-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44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大宋悬疑录:貔貅刑
《 大宋悬疑录:貔貅刑 》

售價:NT$ 340.0
人生解忧:佛学入门四十讲
《 人生解忧:佛学入门四十讲 》

售價:NT$ 490.0
东野圭吾:分身(东野圭吾无法再现的双女主之作 奇绝瑰丽、残忍又温情)
《 东野圭吾:分身(东野圭吾无法再现的双女主之作 奇绝瑰丽、残忍又温情) 》

售價:NT$ 295.0
浪潮将至
《 浪潮将至 》

售價:NT$ 395.0
在虚无时代:与马克斯·韦伯共同思考
《 在虚无时代:与马克斯·韦伯共同思考 》

售價:NT$ 260.0
日内交易与波段交易的资金风险管理
《 日内交易与波段交易的资金风险管理 》

售價:NT$ 390.0
自然信息图:一目了然的万物奇观
《 自然信息图:一目了然的万物奇观 》

售價:NT$ 640.0
经纬度丛书·州县之民:治乱之间的小民命运
《 经纬度丛书·州县之民:治乱之间的小民命运 》

售價:NT$ 440.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94
《 攀登:坚定从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
+

NT$ 302
《 高等教育与学生迁移 》
+

NT$ 1494
《 思源·北美 》
+

NT$ 569
《 HPM:数学史与数学教育 》
+

NT$ 394
《 财融课程 济学经世——高中财经融合课程的建设与实施 》
+

NT$ 585
《 爱弥儿(上下册)(西方学术经典·精装版) 》
編輯推薦:
责编推荐:从教育的角度读红楼,感受红楼。
內容簡介:
作者将《红楼梦》的阅读体会与教育工作结合在一起,用三十四篇文章,谈师生、谈课堂、谈家教、谈理念,从《红楼梦》的人物、情节中挖掘出一个个教育现象,借助书中的经典人物情境,理解当下语境中的教育现实,讨论教育的得失利弊。书中内容,触及语文教育、美术教育、应试教育、家庭教育等不同话题,能使读者尤其是教师群体心领神会,发人深思
關於作者:
江西修水人,定居温州。喜读书买书,偶尔码字,散见教育类期刊数百篇。十年高中教师生涯,现为温州道尔顿小学教师。《教师博览》签约作家,《温州教育》专栏作家。
目錄
《红楼教育学》序…(1)

第一辑:师生
林黛玉的家庭教师…(3)
学神林黛玉…(9)
不务“专”业的语文学霸…(15)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好学生…(21)
最好的语文课代表…(26)
如果我到大观园里去做班主任…(32)
贾老师其实是个好老师…(39)

第二辑:课堂
林老师的诗歌公开课…(47)
一堂失败的哲学课…(55)
专家的美术课…(60)
好课是用一生时间备出来的…(65)
教授级教师的公开课…(70)
一堂成功的心理课…(75)
大观园里的性教育…(80)
爱情需要教育吗?…(85)
大观园里少了一节体育课…(90)
宝玉是怎样进行应试教育的…(96)

第三辑:家教
薛姨妈的教子观…(105)
贾政是个好父亲…(111)
不能承受的家族之重…(119)
国子监祭酒李守中的家教观…(123)
宁国府的家风…(127)
读书少还不管教,你想上天吗?…(132)
摊上赵姨娘这样的妈…(136)
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父亲…(141)
夫妻关系才是家教的核心…(146)
孩子为什么要自己养…(152)
龙生九子,连母十样…(157)

第四辑:理念
女人怎么会为难女人…(165)
读书人见面该聊点什么…(170)
北静王的教育理念…(174)
老师,别让你的过高期望毁了孩子…(179)
偷读最是人生乐事…(183)
不完美的生活可能才是最好的老师…(187)

后记:
一生相伴有红楼…(193)
內容試閱
《红楼教育学》序
傅国涌



认识匡双林有七八年了,那时他还是一名高中的语文老师,教课之余保持着读书的热情,是个难得的读书种子。后来我才知道他是学美术出身的,喜欢古典文学,热爱写作。
他在《教师博览》上开的专栏,从《红楼梦》出发谈教育,我很早就留意到了,曾建议他将这个系列坚持写下去,将来可以结集成书。每次见面,我几乎都会问起这件事。前些日子,他告诉我疫情期间困在家中,已将这个系列整理出来,名为《红楼教育学》,交给了山西教育出版社,希望我能写几句话。
《红楼梦》是匡双林从小就熟悉的,里面浸透了他少年时的欢喜和快乐,沉淀着流走的那些时光。这本书可以看作是他与这部经典的对话,却又不限于《红楼梦》本身。几年前,有人送我一本书,说的是《红楼梦》中的经济学,其实是从经济的角度读《红楼梦》。双林的这本书则是从教育的角度读《红楼梦》,他将自己烂熟于心的《红楼梦》与所从事的教育融合在一起。34篇文章谈师生、谈课堂、谈家教、谈理念,从《红楼梦》的人物、情节中挖掘出一个个教育现象,却又不拘泥于故事本身,而是由此生发开来,借助经典提供的人物、情境,理解正在发生中的教育现实,讨论教育的得失利弊,涉及语文教育、美术教育、应试教育、家庭教育等不同方面。
每篇文章都不长,可读性很强,更重要的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国人普遍为教育问题焦虑不安的当下,身为一线教师,匡双林感同身受,对于教育自然有许多自己的看法。恰好他又是多年沉浸在《红楼梦》中的读书人,所以他采取了如此独特的方式,将困扰着千千万万家庭的教育问题放在《红楼梦》的情境中展开讨论,究其用心无非是想寻求可能的解决之道。哪怕他最终提供不了什么答案,却也足以启发读者,至少可以引发读者对当下教育的进一步思考。
自“红学”成为显学,读《红楼梦》的人可谓多矣。以《红楼梦》来谈教育,匡双林也并非第一个。30多年前,我中学时代的语文老师滕万林先生就写过一篇文章《曹雪芹的写作教学法——以香菱学诗为例》,从教、学、教学环境三个方面着眼谈教学。其中,教的方面具体分析了教学的态度、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法,强调了林黛玉教学方法最大的特点是读写结合,激发学生香菱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无论读还是写,林黛玉都只是点拨诱导,不做烦琐的讲解,而是让学生自己去钻研,也不做精批细改,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改。
同样是“香菱学诗”这个故事,匡双林的视角、语言都与滕先生很不一样,滕先生是1931年出生的,双林是1985年出生的。
双林将林黛玉教香菱写诗作为“一堂诗歌公开课”来看。他将黛玉的这番话看作是诗歌教学的“总纲”:“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第二步,黛玉在香菱初步领悟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作‘不以词害意’。”
第三步是纠偏,匡双林认为这是黛玉作为老师的本领。
第四步是开书单,从王维、杜甫到李白,都有具体的要求。 这堂诗歌公开课为时很短,但课外的指点没有就此结束,直到香菱写出了“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的诗作。
这大致上可以代表匡双林这本《红楼教育学》的叙事风格,好处是轻松可读,容易为一般读者接受,但一些类比未必都恰当,比如称林黛玉为“林老师”,对她能不能成为“特级教师”的议论之类。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些文章先在《教师博览》上发表,读者对象几乎都是教师,因此大量采用教师圈熟悉的一些说辞。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爱弥儿》第一卷中这样说:
“我们生来是软弱的,所以我们需要力量;我们生来是一无所有的,所以需要帮助;我们生来是愚昧的,所以需要判断的能力。我们在出生的时候所没有的东西,我们在长大的时候所需要的东西,全都要由教育赐予我们。
“这种教育,我们或是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事物。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的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对影响我们的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育。”
归根到底,教育就是要给人力量,使人摆脱愚昧。匡双林熟读《红楼梦》,借题发挥,正是因为他从少年时代起就从包括《红楼梦》在内的经典中汲取了力量,他想将这种力量传递给更多的人。我相信教育无处不在,当你发现原来可以这样读《红楼梦》,原来可以这样谈教育,你其实已经获益,这也是一种教育。

2020年10月29日写于杭州国语书塾






林黛玉的家庭教师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也是有名的才女。她的教育经历非常值得探究。
黛玉上学的年龄是5岁,相当于我们现在幼儿园中班的年纪。父亲林如海是前科探花,是于千万人中闯过独木桥的成功人士。如果说他是学神或许会有争议,但说他是考神则一点问题都没有。他官拜兰台寺大夫,这个职位相当于都察院御史,同时,他又被皇帝钦点为巡盐御史。母亲贾敏是公侯之女。黛玉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典型的书香门第、官宦世家。她在家上学,请的是家庭教师。这样的家庭教师非等闲之辈可以胜任!
高中进士的贾雨村托人得到了这一教席。
贾老师当然没有教师资格证、计算机等级证书、普通话等级证书以及心理咨询师二级证书,但是在那个时候,读书人少,只要有点学问,似乎谁都可以做教师,也没有哪个部门会来管你。话虽如此,同样是教师,身价可能完全不同。
差不多与曹雪芹同时代的郑板桥有一首《教馆诗》:

教馆本来是下流,傍人门户度春秋。
半饥半饱清闲客,无锁无枷自在囚。
课少父兄嫌懒惰,功多子弟结冤仇。
而今幸得青云步,遮却当年一半羞。

字里行间诉尽私塾先生的辛酸与不易。其实郑先生诗中最后一句很重要:“遮却当年一半羞。”那是“当年”的事,是在没有得“青云步”之前的事;中了举人,尤其是高中进士之后,就再也不会“羞”了。简单点说,没功名,干教师这一行会比较难。就如同现在,没个教师资格证,要想登上三尺讲台,也不是一件易事。但是,有了功名就大不一样:秀才相当于市级骨干,举人则是省级骨干,进士是国家级名师,而翰林呢,那就非公卿贵族甚至是皇子做学生不可,不然就没面子了。
贾雨村老师是正宗的进士出身,国家级名师。
小黛玉开学,按照她后来的老乡、近代文化名人包笑天先生的说法,得有一个惯例。黛玉拜师,需要外祖父家出面。比如外祖父家来一个佣人,挑一个担子,担子一头是小书箱,一部“四书”,一匣方块字;另一头,一盘定胜糕,一盘粽子。糕粽,寓意“高中”。粽子中,有一只裹成四方形,名为印粽;还有两只裹成笔管形,名为笔粽,寓意“必中”。(包笑天《钏影楼回忆录》)但是,由于小黛玉的外祖父家离得远,再加上小黛玉是女孩子,又是官宦之后,出身书香之家,不需要上私塾,或者不屑上私塾,况且她也不打算高中状元,所以这一套烦琐的礼仪也就没有了,只需要两个丫鬟伴读即可。
贾老师没有教师资格证,那么他的能力又如何?虽说他是国家级名师,可要一对一辅导,他能教好吗?另外,他的教学实效又怎样?
当然,他有能力。
首先,他的出身不一样。在学问的积累上,家学渊源实在是重要得很。贾老师“原系湖州人氏,也是诗书仕宦之后”,文章好、书法好。当日寄居在葫芦庙内的时候,他就曾“每日卖字作文为生”。能以卖字作文为生,这一点真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比如我,就一直梦想着“卖字作文为生”,就是始终实现不了。想必他的润笔稿费也不算太低,这都是自身素质过硬的表现。一想到现在诸多语文老师几乎从不动笔,在讲台上却大讲作文该如何写,就让人觉得滑稽可笑。
贾老师不仅文章好,写诗也有一手,出口即诗。譬如中秋夜,想到在甄家见过的娇杏,对月感怀,便口占五言一律。并且出口就是一副对联:“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求善价、待时飞,抱负不浅啊!到甄家喝酒,也是“口占一绝”:“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很有宋太祖“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天中万国明”的气势。
更重要的,贾老师是一个有识见的人。当冷子兴断言宝玉“将来色鬼无疑”的时候,贾老师发表了一段对大仁大恶的议论,并罗列了一大堆名人。“居然把‘下贱’的薛涛、朝云之流,和许由、陶潜那样的高士,唐明皇、宋徽宗那样的帝王,说成‘易地则同’的人物,更不能不说是石破天惊之论。”“这是把对贾宝玉的评价,提到了历史哲学的高度。”(舒芜《红楼说梦》)
除此之外,贾老师的人品也不错。当年赶赴神京应试,甄士隐给了他50两银子,本来雇个毛驴都不敢,现在,都可以坐高铁的商务座了。高中之后,贾老师并没有忘恩,送了甄士隐“两封银子”——那可是1000两啊,翻了20倍。可惜甄士隐出家了,据说是因为有一些“贪酷”,外加“恃才侮上”,被人参了一本。官场是非,又岂是我等说得清楚的?
不过,话说回来,能力好并不等于可以教得好。沈从文能写,但他讲课水平真的一般。章太炎学问一流,但他的话学生大多听不懂。贾老师想要把课上好,至少得懂点教育心理学吧?
贾老师是否懂心理学,我们不知道。不过,教育学,他应该懂一点的。《论语》自然是背过的,《礼记·学记》自然是读过的,至于大教育家朱子的文章,自然也是滚瓜烂熟的。关键还有一点,他有过做家教的经验。
当日在金陵甄家,有个叛逆的角色叫甄宝玉,就是贾老师的学生。那是一位后进生,属于比较难教的一类人物,最起码没有教到当时社会认可的标准。对贾老师来说,这可能算是一个失败的例子,但是失败也是一种经验。
小黛玉上学一年,由于身体原因经常请假。这一年之中小黛玉读过些什么呢?书中第三回,贾母问黛玉念了何书,黛玉说:“只刚念了‘四书’。”这算不算多?这个“念”字怎么理解?
黛玉自然没有寒假、暑假,她上了一整年的学。不过,上文我们说过黛玉老请假,所以,她实际上学时间肯定没有一年。她“只刚念了‘四书’”,算多吗?这‘四书’,原文加起来才5万多字;算上朱熹老师的注释——允许我翻一下书,中华书局出版的《四书章句集注》,共计27万字,除去附录,大概25万字吧。倘若只是简单看完,不多。但“念”是“诵读”的意思,甚至是“背诵”的意思,这个是当时的通例,真的很不简单啊!
5岁开始上学的小黛玉,到了6岁,能背“四书”,总共花了一年时间。倘若加上朱熹老师的注释,那就是20多万字。但她经常请假,我们不妨打个折:假如是8折,原文也有4万字,加上朱熹老师的注释,总字数还是有20万左右的。
另外,虽然请了国家级名师来授课,黛玉父亲又是探花,极有可能偶尔参与授课内容的讨论,确切地说是一定。进士去做家教,从来就不仅仅是家教这么简单,某种程度上,他还扮演着兰台寺御史和巡盐御史的参谋,至少是清客。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贾老师一定给小黛玉开过小灶,也就是选修课,或者是根据林爸爸和小黛玉的需求,提供订单式教育。比如诗歌,从“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可以得知;在第三十七回《蘅芜苑夜拟菊花题》中,黛玉见众人都交卷了,冷冷地说一句:“你们都有了?”说着,“提笔一挥而就”;还可以从“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的妙句中得知,贾老师完全有可能实行了订单式教育,或是开了小灶与选修课。
黛玉的诗情,除了家学渊源深厚、自身基因强大外,贾老师也应该有一份功劳。唯一可惜的是这位学生到了外祖母家之后,几乎从来没有提过这位自己当年的老师,至于原因,恐怕就难以猜测了。
请进士来做家教,称得上是贵族教育、博雅教育。
说到贵族教育,不能不提小黛玉的一位前辈。在和黛玉同样的年龄里,这位前辈享受的教育比黛玉更贵族化。他父亲为了培养他的人文主义,建构他的精神家园,找到了通往这个精神家园的钥匙——拉丁语,并请来丝毫不懂法语的德国学者教授拉丁语,还雇用了两名学问一点也不差的帮手帮助他,并且,全家人——父亲、母亲、仆人、雇工,全部学习拉丁语。早上,“为了避免强行把孩子从睡梦中唤醒造成对孩子娇嫩大脑的伤害”,艺术家在床边用吹笛子、拉小提琴的方式,把他从梦中唤醒。这位少年叫米歇尔·德·蒙田,就是那个写《随笔集》的蒙田。
只是小黛玉的订单式教育,还停留在附庸风雅之上,她后来的诗歌才华根本就不是教育的初始目的,或者说那些诗歌只不过是教育的偶然结果。跟蒙田的“培养人文主义和建构精神家园”相比,还是很有差距的。我想,这种教育导致的差距不仅存在于个人之间,也存在于国与国之间。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