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如见你
》
售價:NT$
234.0
《
人格阴影 全新修订版,更正旧版多处问题。国际分析心理学协会(IAAP)主席力作
》
售價:NT$
305.0
《
560种野菜野果鉴别与食用手册
》
售價:NT$
305.0
《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部洞悉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经典之作)
》
售價:NT$
286.0
《
锂电储能产品设计及案例详解
》
售價:NT$
505.0
《
首辅养成手册(全三册)(张晚意、任敏主演古装剧《锦绣安宁》原著小说)
》
售價:NT$
551.0
《
清洁
》
售價:NT$
296.0
《
组队:超级个体时代的协作方式
》
售價:NT$
352.0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反思,第二章是对“化与认同”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矛盾的理论探讨,同时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化”之理解诠显;对“认同”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蕴涵分析;对“化与认同”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机制内在关联的探讨;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新变化及其所致的教育困境分析以及探讨了“化与认同”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机制的优化路径与方法。本书主要就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机制研究必围绕“化与认同”这对根本矛盾展开,而且只有通过主体之“化”与客体“认同”的辩证统一,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元理论层次的跃迁。
|
關於作者: |
奚彦辉,吉林松原人,1979年出生,吉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博士,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中级社会工作师。主要研究方向:先秦儒家教化思想、中国文化心理学、思想教育与心理学。先后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1项、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参与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参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
目錄:
|
导论
第一章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历史回顾与理论反思
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制目的与背景的历史回顾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立的背景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立之目的
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历程概览
第三节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节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面临的危机与挑战
第五节思想政治教育之主旨重谈及理论深化的必要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旨深谈
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深化的必要性
第六节以“化与认同”探究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机制的意义
第二章“化与认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根本矛盾”
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一项教化与化育的事业
第二节认同与否——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达成的评判标准
第三节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与“根本矛盾”之辩证关系
一、“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基本矛盾”之区分
二、“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的主要观点
三、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矛盾”与“基本矛盾”的关系厘正
第四节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矛盾”理论的内涵分析
第三章“化”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化”之理解
第一节“化”及“化”之观念的思想考古
一、“化”字的古义梳理
二、三种“化”之区分
第二节传统“化”之观念的思想政治教育启迪
一、中国古代的教化传统
二、“人性可化”的理解
三、“化”的方式与方法
四、“化”与经历
第三节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中的“化”之独到内涵
一、“化”作为“影响”的理解
二、“影响”之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与启迪
第四章“认同”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内涵
第一节多学科领域中的“认同”概念梳理
第二节三十年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认同研究评论
一、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研究的历史特点分析
二、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认同研究的现状分析
三、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认同研究的弱点及不足
四、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认同研究的未来前瞻
第三节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认同”概念的理论探讨
一、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认同”概念的四重特质性维度
二、“文化认同”与“内隐认同”的重要作用
三、“认同”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中的重要意义
第五章“化与认同”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机制的内在关联
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机制的相关理论探讨
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
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机制
三、实践过程、实践主客体、实践效果与实践机制之关系
第二节“化与认同”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主客体的
对立统一
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化”
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认同”
三、“主体之化”与“客体之认同”
第三节客体认同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效力的评判标准
一、个体思想现状及其前在预估的重要性
二、“认同”与个体思想形成的内在关联
三、认同深度、认同广度及认同持久度的检视
第六章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新变化及其所致的
教育实践困境
第一节当代社会加速变迁的根本原因探讨
一、技术发展的指数化及其引生的社会变迁
二、技术革新所引发的影响与冲击
三、资本与商业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
第二节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新变化
一、全媒体时代信息的复杂交织
二、商业化社会所致的以利为利
三、消费社会所致的迷狂与异化
四、唯乐时代的“娱乐至死”
第三节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变化所致的教育困境
一、家庭的变化
二、学校与教育的新变化
三、不确定因素的增加
第四节“化与认同”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机制的
优化路径与方法
一、整合资源,凝练理论,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
深刻性和易认同性
二、 因人因时,采用多维化育化导方法,提高教化的平实性与
可认同性
三、适时调研客体的思想认同状况,深入分析客体认同困难
产生的原因
四、深化对于客体认同形成的机制分析,继之采取积极有效的
化导策略
余论
参考文献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