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清洁
》
售價:NT$
296.0
《
组队:超级个体时代的协作方式
》
售價:NT$
352.0
《
第十三位陪审员
》
售價:NT$
245.0
《
微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NT$
709.0
《
Python贝叶斯深度学习
》
售價:NT$
407.0
《
文本的密码:社会语境中的宋代文学
》
售價:NT$
306.0
《
启微·狂骉年代:西洋赛马在中国
》
售價:NT$
357.0
《
有趣的中国古建筑
》
售價:NT$
305.0
|
內容簡介: |
《生物毒素学》分为细菌毒素、真菌毒素、海洋毒素、动物毒素、植物毒素和其他微生物毒素六大篇,共计130章,内容涵盖常见或重要的生物毒素。每种毒素重点围绕其生物来源、结构特征、毒性活性、理化性质、作用机制、危害方式、检测方法,以及中毒的防控与救治、毒素的开发与利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而系统深入的阐述。
|
目錄:
|
目录
绪论 生物毒素 1
引言 1
主要参考文献 17
**篇 细 菌 毒 素
第1章 细菌内毒素 21
第一节 产毒生物与毒素性状 21
第二节 作用机制与危害方式 24
第三节 识别与确认 27
第四节 防控与救治 28
第五节 开发与利用 29
主要参考文献 30
第2章 葡萄球菌毒素 31
第一节 产毒生物与毒素性状 31
第二节 作用机制与危害方式 36
第三节 识别与确认 38
第四节 防控与救治 39
第五节 开发与利用 40
主要参考文献 40
第3章 链球菌外毒素 42
第一节 产毒生物与毒素性状 42
第二节 作用机制与危害方式 46
第三节 识别与确认 50
第四节 防控与救治 51
第五节 开发与利用 51
主要参考文献 52
第4章 肺炎链球菌溶血素 53
第一节 产毒生物与毒素性状 53
第二节 作用机制与危害方式 55
第三节 识别与确认 57
第四节 防控与救治 58
第五节 开发与利用 58
主要参考文献 59
第5章 肉毒毒素 61
第一节 产毒生物与毒素性状 61
第二节 作用机制与危害方式 65
第三节 识别与确认 68
第四节 防控与救治 70
第五节 开发与利用 72
主要参考文献 73
第6章 破伤风毒素 75
第一节 产毒生物与毒素性状 75
第二节 作用机制与危害方式 77
第三节 识别与确认 78
第四节 防控与救治 79
第五节 开发与利用 80
主要参考文献 81
第7章 白喉毒素 83
第一节 产毒生物与毒素性状 83
第二节 作用机制与危害方式 86
第三节 识别与确认 88
第四节 防控与救治 90
第五节 开发与应用 91
主要参考文献 92
第8章 炭疽毒素 94
第一节 产毒生物与毒素性状 94
第二节 作用机制与危害方式 98
第三节 识别与确认 100
第四节 防控与救治 101
第五节 开发与利用 102
主要参考文献 103
第9章 产气荚膜梭菌毒素 104
第一节 产毒生物与毒素性状 104
第二节 作用机制与危害方式 113
第三节 识别与确认 117
第四节 防控与救治 119
第五节 开发与利用 119
主要参考文献 121
第10章 其他梭菌毒素 123
第一节 艰难梭菌毒素 123
第二节 腐败梭菌毒素 128
第三节 索氏梭菌毒素 132
主要参考文献 135
第11章 单增李斯特菌毒素 137
第一节 产毒生物与毒素性状 137
第二节 作用机制与危害方式 142
第三节 识别与确认 144
第四节 防控与救治 145
第五节 开发与利用 145
主要参考文献 146
第12章 蜡样芽孢杆菌毒素 148
第一节 产毒生物与毒素性状 148
第二节 作用机制与危害方式 150
第三节 识别与确认 151
第四节 防控与救治 152
主要参考文献 152
第13章 苏云金杆菌毒素 154
第一节 产毒生物与毒素性状 154
第二节 作用机制与危害方式 160
第三节 识别与确认 162
第四节 开发与利用 164
主要参考文献 165
第14章 大肠埃希菌肠毒素 167
第一节 产毒生物与毒素性状 167
第二节 作用机制与危害方式 171
第三节 识别与确认 173
第四节 防控与救治 174
第五节 开发与利用 174
主要参考文献 175
第15章 志贺毒素和志贺样毒素 176
第一节 产毒生物与毒素性状 176
第二节 作用机制与危害方式 178
第三节 识别与确认 181
第四节 防控与救治 181
第五节 开发与利用 182
主要参考文献 183
第16章 百日咳毒素 184
第一节 产毒生物与毒素性状 184
第二节 作用机制与危害方式 186
第三节 识别与确认 187
第四节 防控与救治 188
第五节 开发与应用 188
主要参考文献 189
第17章 伤寒毒素 191
第一节 产毒生物与毒素性状 191
第二节 作用机制与危害方式 193
主要参考文献 195
第18章 弧菌毒素 196
第一节 霍乱毒素 196
第二节 副溶血弧菌毒素 200
第三节 创伤弧菌毒素 204
第四节 拟态弧菌毒素 208
主要参考文献 213
第19章 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 215
第一节 产毒生物与毒素性状 215
第二节 作用机制与危害方式 217
第三节 识别与确认 218
第四节 防控与救治 219
第五节 开发与利用 220
主要参考文献 222
第20章 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 223
第一节 产毒生物与毒素性状 223
第二节 作用机制与危害方式 225
第三节 识别与确认 226
第四节 防控与救治 227
第五节 开发与利用 227
主要参考文献 228
第21章 分枝杆菌毒素 229
第一节 产毒生物与毒素性状 229
第二节 作用机制与危害方式 231
第三节 识别与确认 233
第四节 防控与救治 234
第五节 开发与利用 234
主要参考文献 235
第22章 耶尔森菌毒素 236
第一节 产毒生物与毒素性状 236
第二节 作用机制与危害方式 241
第三节 识别与确认 243
第四节 防控与救治 244
主要参考文献 245
第23章 嗜水气单胞菌毒素 246
第一节 产毒生物与毒素性状 246
第二节 作用机制与危害方式 247
第三节 识别与确认 250
第四节 防控与救治 251
主要参考文献 251
第24章 酵米面假单胞菌毒素 253
第一节 产毒生物与毒素性状 253
第二节 作用机制与危害方式 256
第三节 识别与确认 257
第四节 防控与救治 259
第五节 开发与利用 259
主要参考文献 260
第25章 阪崎肠杆菌毒素 261
第一节 产毒生物与毒素性状 261
第二节 作用机制与危害方式 263
第三节 识别与确认 264
第四节 防控与救治 265
第五节 开发与利用 266
主要参考文献 266
第26章 发光杆菌毒素 267
第一节 产毒生物与毒素性状 267
第二节 作用机制与危害方式 269
第三节 识别与确认 271
第四节 防控与救治 271
第五节 开发与利用 272
主要参考文献 272
第27章 脆弱拟杆菌毒素 274
第一节 产毒生物与毒素性状 274
第二节 作用机制与危害方式 275
第三节 识别与确认 277
第四节 防控与救治 278
第五节 开发与利用 278
主要参考文献 278
第28章 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毒素 280
第一节 产毒生物与毒素性状 280
第二节 Tc 毒素的作用机制 283
第三节 Tc 毒素的开发与利用 284
主要参考文献 284
第29章 细胞致死肿胀毒素 286
第一节 产毒生物与毒素性状 287
第二节 作用机制与危害方式 290
第三节 识别与确认 292
第四节 防控与救治 293
主要参考文献 294
第30章 皮肤坏死毒素 295
第一节 产毒生物与毒素性状 295
第二节 作用机制与危害方式 297
第三节 识别与确认 299
第四节 防控与救治 301
第五节 开发与利用 302
主要参考文献 303
第31章 植物病原细菌毒素 305
第一节 棒杆菌致病毒素 305
第二节 假单胞菌致病毒素 309
第三节 黄单胞菌致病毒素 314
第四节 梨火疫毒素 318
第五节 根瘤菌毒素 319
主要参考文献 321
第二篇 真 菌 毒 素
第1章 黄曲霉毒素 325
第一节 产毒生物与毒素性状 325
第二节 作用机制与危害方式 327
第三节 识别与确认 329
第四节 防控与利用 332
主要参考文献 334
第2章 赭曲霉毒素 335
第一节 产毒生物与毒素性状 335
第二节 作用机制与危害方式 338
第三节 识别与确认 340
第四节 防控与利用 341
主要参考文献 342
第3章 杂色曲霉素 344
第一节 产毒生物与毒素性状 344
第二节 作用机制与危害方式 347
第三节 识别与确认 348
第四节 防控与利用 348
主要参考文献 349
第4章 烟曲霉震颤素 350
第一节 产毒生物与毒素性状 350
第二节 作用机制与危害方式 351
第三节 识别与确认 352
第四节 防控与利用 353
主要参考文献 353
第5章 稻曲菌素和稻绿核菌素 355
第一节 产毒生物与毒素性状 355
第二节 作用机制与危害方式 359
第三节 识别与确认 361
第四节 防控与利用 361
主要参考文献 362
第6章 桔青霉素 364
第一节 产毒生物与毒素性状 364
第二节 作用机制与危害方式 367
第三节 识别与确认 370
第四节 防控与利用 371
主要参考文献 372
第7章 展青霉素 374
第一节 产毒生物与毒素性状 374
第二节 作用机制与危害方式 376
第三节 识别与确认 378
第四节 防控与利用 379
主要参考文献 381
第8章 岛青霉毒素 382
第一节 产毒生物与毒素性状 382
第二节 作用机制与危害方式 384
第三节 识别与确认 384
第四节 防控与利用 386
主要参考文献 386
第9章 黄绿青霉素 388
第一节 产毒生物与毒素性状 388
第二节 作用机制与危害方式 390
第三节 识别与确认 391
第四节 防控与利用 392
主要参考文献 393
第10章 红青霉毒素 394
第一节 产毒生物与毒素性状 394
第二节 作用机制与危害方式 395
第三节 识别与确认 397
第四节 防控与利用 398
主要参考文献 399
第11章 青霉酸 400
第一节 产毒生物与毒素性状 400
第二节 作用机制与危害方式 403
第三节 识别与确认 403
第四节 防控与利用 405
主要参考文献 406
第12章 胶霉毒素 407
第一节 产毒生物与毒素性状 407
第二节 作用机制与危害方式 409
第三节 识别与确认 410
第四节 防控与利用 411
主要参考文献 4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