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本书是高铁客运服务和公共关系相融合的全新教材,涵盖了公共关系学的核心理论和基本内容,结合高铁客运实际,对现代公共关系理论、方法及技巧进行阐述。本书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教材的设计及编写上打破传统模式,将实际案例融入教学内容,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均衡发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沟通、协调、创新能力。
本书篇幅适中、知识面宽、贴近实际,实用性和专业性强,可作为高等职业教育高速铁路客运乘务专业的基础教材。
|
目錄:
|
篇 高铁客运公共关系的基本原理
第1章 高铁客运公共关系概述 3
1.1 公共关系概述 4
1.1.1 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4
1.1.2 公共关系的定义 5
1.1.3 高铁客运公共关系的含义 6
1.2 高铁客运公共关系的特征 8
1.2.1 公共关系的基本特征 8
1.2.2 高铁客运公共关系的基本特征 9
1.3 公共关系与高铁客运公共关系的职能 10
1.3.1 公共关系的职能 10
1.3.2 高铁客运公共关系的职能 12
1.4 高铁客运公共关系的原则和意义 14
1.4.1 高铁客运公共关系的原则 14
1.4.2 高铁客运公共关系的意义 15
巩固与应用 15
第2章 高铁客运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 17
2.1 高铁客运公共关系的主体 18
2.1.1 组织概述 18
2.1.2 高铁客运组织概述 20
2.2 高铁客运公共关系的客体 21
2.2.1 公众的概念 22
2.2.2 公众的特点 22
2.2.3 公众的分类 23
2.3 高铁客运公共关系的手段 26
2.3.1 传播与沟通的内涵 26
2.3.2 传播的要素和模式 26
2.3.3 传播的基本方式及特点 27
2.3.4 沟通的过程、原则、方向及网络 29
巩固与应用 33
第二篇 高铁客运公共关系的运作
第3章 高铁客运公共关系的调查 37
3.1 高铁客运公共关系的环境调查 39
3.1.1 高铁客运组织内外公众状况的调查 39
3.1.2 高铁客运组织面临的社会环境的调查 39
3.2 高铁客运组织的形象调查 42
3.2.1 高铁客运组织自我期望形象的调查 42
3.2.2 高铁客运组织实际形象的调查 42
3.3 高铁客运公共关系的公众舆论调查 43
3.3.1 舆论标志 43
3.3.2 舆论指标 43
巩固与应用 44
第4章 高铁客运公共关系策划 46
4.1 高铁客运公共关系策划的含义 47
4.2 高铁客运公共关系策划的要素 48
4.3 高铁客运公共关系策划的原则 51
4.4 公共关系和高铁客运公共关系策划的步骤 52
4.4.1 公共关系策划的步骤 52
4.4.2 高铁客运公共关系策划的步骤 56
巩固与应用 57
第5章 高铁客运公共关系策划方案的实施 58
5.1 高铁客运公共关系策划方案实施的特点与方法 60
5.1.1 高铁客运公共关系策划方案实施的意义 60
5.1.2 高铁客运公共关系策划方案实施的特点 60
5.1.3 高铁客运公共关系策划方案实施的原则和方法 61
5.2 高铁客运公共关系活动模式的选择 62
5.2.1 高铁客运公共关系传播媒介选择的原则 62
5.2.2 高铁客运公共关系活动的模式 63
巩固与应用 66
第6章 高铁客运公共关系的评估 68
6.1 公共关系评估的概念和作用 70
6.1.1 公共关系评估的概念 70
6.1.2 公共关系评估的作用 70
6.2 高铁客运公共关系评估的常见依据、标准和程序 71
6.2.1 高铁客运公共关系评估的常见依据 71
6.2.2 高铁客运公共关系评估的标准 71
6.2.3 高铁客运公共关系评估的程序 73
6.3 高铁客运公共关系评估的方法和评估报告 75
6.3.1 高铁客运公共关系评估的方法 75
6.3.2 高铁客运公共关系评估报告 76
巩固与应用 77
第三篇 高铁客运公共关系的应用
第7章 高铁客运公共关系的类型 81
7.1 高铁客运组织的内部公共关系 82
7.1.1 高铁客运组织的内部公共关系分析 82
7.1.2 高铁客运组织内部公共关系的运行方式 86
7.1.3 高铁客运组织内部公共关系的沟通与障碍 87
7.2 高铁客运组织的外部公共关系 89
7.2.1 旅客关系 89
7.2.2 媒介关系 91
7.2.3 政府关系 92
7.2.4 其他关系 93
巩固与应用 94
第8章 高铁客运公共关系形象塑造 96
8.1 高铁客运组织形象概述 97
8.1.1 组织形象的内涵 97
8.1.2 塑造高铁客运组织公共关系形象的意义 97
8.2 高铁客运组织形象的定位与设计 99
8.2.1 高铁客运组织形象的定位 99
8.2.2 高铁客运组织形象的设计 101
8.3 高铁客运组织形象的塑造 103
8.3.1 高铁客运组织形象的建立 103
8.3.2 高铁客运组织形象的推广 104
8.4 高铁客运组织形象的巩固 106
巩固与应用 108
第9章 高铁客运公共关系专题活动 110
9.1 公共关系赞助活动 112
9.1.1 赞助活动的目的 112
9.1.2 赞助活动的类型 113
9.1.3 赞助活动的开展 114
9.1.4 赞助活动的注意事项 115
9.2 宣传活动 116
9.2.1 新闻发布会 116
9.2.2 新闻发布会效果检测 118
9.3 举办展览会 119
9.3.1 举办展览会的意义 119
9.3.2 展览会的类型 120
9.3.3 展览会的筹划 121
9.4 开放参观活动 123
9.4.1 开放参观活动的作用 123
9.4.2 开放参观活动的筹划 123
巩固与应用 125
第10章 高铁客运公共关系危机处理 127
10.1 高铁客运公共关系危机 128
10.1.1 高铁客运危机的主要特点 128
10.1.2 高铁客运危机的发展阶段 129
10.2 高铁客运危机的主要类型 130
10.2.1 高铁客运组织自身行为不当引起的危机 130
10.2.2 突发事件引起的危机 132
10.2.3 媒体失实报道引起的危机 132
10.3 高铁客运公共关系危机的处理 134
10.3.1 高铁客运公共关系危机的处理原则 134
10.3.2 高铁客运公共关系危机的处理步骤 135
10.3.3 常见危机处理手段 136
10.3.4 高铁客运公共关系危机传播的管理与控制 137
巩固与应用 138
参考文献 140
|
內容試閱:
|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建立在管理学、传播学、组织行为学、新闻学等多门学科基础上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社会组织中。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快速发展,高速铁路迅速崛起,如何协调高速铁路客运组织与相关公众之间的关系,保持良好沟通,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并为高速铁路未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等问题是本书研究的重点。
本书对公共关系的基本概念进行了阐述,结合高速铁路客运的发展实际,以及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展现了公共关系在协调组织内外环境、树立组织形象、创造社会环境和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本书特点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一是在内容上结合公共关系学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反映这一领域的动态;
二是充分结合高速铁路客运组织发展的现实状况,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关注公共关系学相关理论在高速铁路客运组织中的实际应用;
三是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保证学生学习能力的协调发展。
本书由曾舟担任主编,并负责大纲的拟定和后的统稿工作,刘蕴瑶、李敏担任副主编。本书编写分工如下:曾舟编写第1章、第2章;秦玺编写第3章、第4章;刘蕴瑶编写第5章、第6章、第9章;李敏编写第7章;姚晴编写第8章;齐英编写第10章。
编者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参考了大量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论文、著作和科研成果,书中尽可能地列出了相关文献,在此对文献的所有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本书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曾 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