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售價:NT$
301.0
《
周易
》
售價:NT$
203.0
《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售價:NT$
306.0
《
乾隆制造
》
售價:NT$
398.0
《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售價:NT$
1316.0
《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售價:NT$
1367.0
《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售價:NT$
332.0
《
紫云村(史杰鹏笔下大唐小吏的生死逃亡,新历史主义小说见微之作,附赠5张与小说内容高度契合的宣纸彩插)
》
售價:NT$
449.0
|
編輯推薦: |
他是民国多才又多情的大才子,诗歌散文信手拈来,创作的小说更是在那一代青年中影响深远,曾与鲁迅比肩。
她是懵懂未经世事的苏杭美女,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学习琴棋书画,受过良好教育,新潮时尚,追求浪漫。
只因那一次见面,“明眸如水,一泓秋波”,他便心潮澎湃不已。于是抛开世俗,疯狂追求。
在他猛烈的爱情攻势和缠绵情书的双重攻击下,她沦陷了。
|
內容簡介: |
《郁达夫情书全集(图文珍藏本)》1927年初,郁达夫在上海留日同窗孙百刚家里见到了年轻貌美的王映霞,立即被迷住了。
《郁达夫情书全集(图文珍藏本)》此时他的心被王映霞深深吸引,全然不顾家中妻儿,对王映霞展开了疯狂追求。
《郁达夫情书全集(图文珍藏本)》得知郁达夫已有家室,出身名门书香世家的王映霞避而不见。
《郁达夫情书全集(图文珍藏本)》郁达夫不死心,将各种肉麻情书如雪片般寄给王映霞,还从上海追到杭州王映霞老家。
《郁达夫情书全集(图文珍藏本)》面对这个情场高手的猛烈攻势,懵懂未经世事的王映霞沦陷了。
《郁达夫情书全集(图文珍藏本)》1927年6月,他们在杭州订婚。得知消息的原配,对此无可奈何。
《郁达夫情书全集(图文珍藏本)》1928年2月,郁达夫和王映霞正式同居。时年郁达夫32岁,王映霞20岁。这被誉为“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情事”。
《郁达夫情书全集(图文珍藏本)》1933年,他们在杭州建起“风雨茅庐”,被人称为“富春江上神仙侣”。
《郁达夫情书全集(图文珍藏本)》然再浪漫的爱情也抵不过现实生活的柴米油盐。同居10年后,他们关系开始恶化。
《郁达夫情书全集(图文珍藏本)》1938年7月,郁达夫在汉口《大公报》刊出“寻人启事”,把夫妻矛盾公之于众。
《郁达夫情书全集(图文珍藏本)》1939年3月,郁达夫在香港《大风》旬刊特大号发表《毁家诗纪》,痛斥王映霞“红杏出墙”,并骂她“下堂妾”。此文一出,顿时轰动海内外。
《郁达夫情书全集(图文珍藏本)》王映霞发文反击,至此夫妻反目。
《郁达夫情书全集(图文珍藏本)》1940年3月,郁达夫与王映霞协议离婚。十二年的夫妻,从此劳燕分飞。
《郁达夫情书全集(图文珍藏本)》本书收入郁达夫写给王映霞的情书95封、获王映霞后人授权的1938年间王映霞写给郁达夫的书信10封,以及王映霞关于这段感情的部分回忆材料。本书通过这些详细的资料,让我们客观地了解这段著名的传奇爱情和情感纠葛。
|
關於作者: |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也是最具争议的作家之一;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散文家和诗人。日本留学回国后曾执教于北京大学、武昌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代表作有小说《沉沦》《她是一个弱女子》《迟桂花》,散文《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日记集《日记九种》,等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评价他为“亚洲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他也是一名革命烈士,积极参加抗日运动,先后在海内外从事反帝抗日宣传活动。
王映霞(1908~2000),浙江杭州人,生于名门望族。当年人称“杭州第一美女”,毕业于杭州女子师范学校。因为与郁达夫的婚恋而被世人知晓。晚年著有口述回忆录《王映霞自传》。
|
目錄:
|
序/XVII
上篇 郁达夫致王映霞
第壹章 痴狂:愿为爱牺牲一切/3
第1封 选择/5
第2封 求约/6
第3封 等候/7
第4封 焦虑/8
第5封 牺牲/10
第6封 躲避/11
第7封 计划/13
第8封 压抑/15
第9封 爱情/16
第10封 效劳/20
第11封 疑心/21
第12封 入校/22
第贰章 气愤:只因爱你至深/23
第13封 疑惧/25
第14封 淋雨/29
第15封 解释/32
第16封 谅解/34
第17封 徘徊/36
第18封 发誓/39
第叁章 追爱:度日如年/43
第19封 守诺/45
第20封 约谈/48
第21封 合体/50
第22封 搬来/57
第23封 笑话/58
第24封 牵挂/60
第25封 难挨/62
第26封 离别/64
第27封 追怀/70
第28封 安稳/75
第29封 不变/77
第30封 为你/80
第31封 勿虑/82
第32封 平安/84
第33封 回忆/86
第肆章 真爱:爱你的一切/91
第34封 初定/93
第35封 安定/95
第36封 决定/97
第37封 写信/100
第38封 小心/102
第39封 放假/106
第40封 乱想/108
第41封 文章/110
第42封 商量/112
第43封 筹划/115
第44封 来沪/118
第45封 痊愈/121
第46封 勇气/123
第47封 害怕/125
第48封 宽恕/129
第49封 告罪/132
第50封 住院/136
第伍章 婚后:富春江上神仙侣/139
第51封 寄钱/141
第52封 还钱/143
第53封 写作/145
第54封 担心/147
第55封 保养/149
第56封 小说/151
第57封 写好/153
第58封 得意/155
第59封 巧遇/157
第60封 汇钱/159
第61封 作诗/161
第62封 看淡/162
第63封 亲戚/164
第64封 眼花/166
第65封 创作/168
第66封 结集/170
第67封 抄稿/172
第68封 劝慰/174
第69封 灰心/176
第70封 处世/178
第71封 复信/180
第72封 有序/182
第73封 饭钱/184
第74封 稿费/186
第75封 均安/188
第76封 天寒/190
第77封 律诗/192
第78封 加衣/194
第79封 现钱/196
第80封 禁书/198
第81封 丧事/200
第82封 勿念/202
第83封 阴雨/204
第84封 袍子/206
第85封 自序/208
第86封 日本/210
第陆章 矛盾:南下别妻儿/213
第87封 行旅/215
第88封 长沙/217
第89封 向塘/219
第90封 墨水/221
第91封 上饶/223
第92封 建阳/225
第93封 建瓯/227
第94封 剧变/228
第95封 南平/230
下篇 王映霞致郁达夫
第柒章 苦诉:无奈、怨和恨/233
第1封 哀叹/235
第2封 空袭/236
第3封 奈何/237
第4封 旧信/239
第5封 劳苦/241
第6封 怨恨/243
第7封 愤怒/245
第8封 失望/247
第9封 等钱/249
第10封 焦急/250
附 录
I 寻人启事和道歉启事/253
II 郁达夫:《毁家诗纪》/254
III 王映霞:《一封长信的开始》和《请看事实》/263
IV 王映霞:郁达夫与我婚变经过/274
出版后记/289
|
內容試閱:
|
自是文人,也是战士
——读《郁达夫情书全集》有感
现在摆在我案头的是郁达夫致王映霞的书信95封,附录了郁达夫的《寻人启事》《道歉启事》和《毁家诗纪》;也附录了王映霞致郁达夫信十封,《一封长信的开始》和《请看事实》两篇文章,以及回忆录《郁达夫和我的婚变经过》。有关郁王之恋的经过和双方陈述,已经客观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在中国现代作家的情书中,郁达夫的情书是很有卖点的一种。早在1935年7月,《达夫日记集》已由上海北新书局出版,其中就包括了跟王映霞相识相恋的《日记九种》。1938年7月郁王关系恶化,郁达夫先后发表《寻人启事》与《道歉启事》,1939年3月又发表《毁家诗纪》,被报刊广为转载,吸引了不少读者的眼球。但是,光读郁达夫情书,并不能了解郁达夫的全人全貌,甚至会误导读者,把他仅仅视为一位作风浪漫、性格变态的颓废文人。所以,必须对郁达夫其人作一全面介绍,否则这部严肃读物就会沦为一部“八卦”书。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到底应该如何给郁达夫定位?这曾经是一个评价分歧而目前已经日趋统一的问题。
1930年11月16日,在郑伯奇主持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第四次全体大会”上,做出了“肃清一切投机和反对分子——并当场表决开除郁达夫”的决定。因为郁达夫表示不能经常参加“左联”的会议,拒绝参加散发传单、飞行集会一类的活动,又对美国记者史沫特莱说过:“Iamawriter,notatighter。”(我是文人,不是战士。)郁达夫的本意,是说他不适合参加实际的革命活动。
郁达夫是文人,这当然是不争的事实。作为文人,郁达夫身上当然也明显表现出文人的性格与气质。根据同时代人的回忆,郁达夫最为人称道的特质是天性仁爱,为人狷介,纯真坦白,不随流俗。而性格的缺陷则是有时过敏多疑,做事冲动。坦白是优点,但他有时坦白得过于天真;自谦是优点,但他有时发展到自我作践;率性是优点,但他有时过于冲动,不深思熟虑。创造社作家李初梨对郁达夫的评价是:“摩拟的颓废派,本质的清教徒。”女作家白薇对郁达夫的评价是简单的两个字:“好人!”
当然,文人立足于文坛,靠的主要不是人缘,而是作品。郁达夫的创作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众所周知,鲁迅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郁达夫十分推崇鲁迅。他在《对于社会的态度》一文中写道:“我总认为,以作品的深刻老练而论,他总是中国作家中的第一人。我从前这样想,现在也这样想,将来总也不会变的。”此外,郁达夫还专门肯定鲁迅“在文坛上具有凌驾于一切的人格”。(《今日之中华文学》)虽然鲁迅的小说比郁达夫的作品忧愤深广、技巧圆熟,也更具实验性,但郁达夫在五四文学革命中同样占据一席无可替代的地位。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出版于1923年8月,而郁达夫的小说集《沉沦》出版于1921年7月,脍炙人口,不胫而走,对那个特定时代的青年一代尤其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冲击波。居留上海时期,郁达夫享有的稿酬标准跟鲁迅一样,也是千字五至十块大洋。
郁达夫的中短篇小说约有四十余篇,实可谓毁誉交加、褒贬并存。其令人诟病之处,主要是“肉”的气息压倒了“灵”的馨香;此外,关于贫穷、潦倒、失业、酒精、鸦片、疾病等内容,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颓唐气息。现在经过时光的流逝、研究的深入,人们基本上已取得两点共识:一、郁达夫笔下的情色描写跟“邪狭小说”有本质区别,主人公表现的性苦闷乃至性变态,是跟当时那个畸形变态的社会紧密相连的,因此这种苦闷也同时折射出时代的苦闷,具有不容否定的社会意义。二、郁达夫小说的内容和风格也受到外国文学的明显影响;这种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谈到《沉沦》的创作背景,郁达夫在《忏余集·忏余独白》中写道:“我的抒情时代是在那荒淫残酷军阀专权的岛国里过的。眼看到故国的陆沉,身受到异乡的屈辱,与夫所感所思、所经所历的一切,剔括起来没有一点不是失望、没有一处不是忧伤,同初丧夫主的少妇一般,毫无力气,毫无勇毅,哀哀切切,悲鸣出来的,就是那一卷当时很惹起了许多非难的《沉沦》。”郁达夫的上述回忆,道出了《沉沦》中伤感情绪和苦闷心情产生的时代背景,坦陈了这些早期作品的社会反响和历史局限,并证实了变态心理学的一条原理:性生活方面的心理异常有着复杂的社会文化因素,不是单纯的大脑生理生化功能障碍。
鲁迅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中说,他开笔写《狂人日记》,“大约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而郁达夫在日本东京第一高等学校留学的四年中,所读的俄、德、英、日、法小说至少有一千部,所受的影响十分庞杂,其中既有高尔基的底层关怀、屠格涅夫的抒情风格,也有日本作家谷崎润一郎的自虐与变态、佐藤春夫的孤独与忧郁、德国施蒂纳的“自述式小说”、英国作家斯特恩的伤感主义、法国作家卢梭的“自我暴露”“返归自然”——以致有人将郁达夫径称为“中国的卢梭”。这种小说创作倾向,直到1923年之后才有所改变,但基本风格一直未变。
郁达夫是一位创作的多面手。除了擅长小说创作之外,他还留下了五百多首诗词。据初步统计现存诗作494首,词11阙。他写旧体诗得力于清代黄仲则、龚定庵和清末民国初年苏曼殊诸人,对唐代诗人则酷爱白居易、刘禹锡。他的诗作意酣词健、新丽工巧,常以口语入诗,而少用僻典。诗中洋溢的激越至情,尤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画家刘海粟曾对郭沫若说:“你才高气壮,写新诗是一代巨匠,但说到旧体诗词,就深情和熟练而言,稍逊达夫一筹。”郭沫若点头而笑,心悦诚服。(刘海粟:《〈郁达夫传〉序》)郭沫若还承认,除了旧体诗,郁达夫的天资、学识、外文修养都比他高,小说成就更比他高。
郁达夫还是一位散文家。他的散文如行云流水,云蒸霞蔚。尤以游记擅长,一山一水,一枝一叶,一岩一石,皆独具灵性,常怀忧时忧国之心。其游记《屐痕处处》更是扛鼎之作,影响不亚于小说。当然,他的日记书信也是一种散文,朴质自然,毫无藻饰,读来如听友人倾诉,表达的是真人真性情。郁达夫还常写政论,仅在旅居新加坡三年中写的时评已发表的就有一百余篇,痛斥反共投降派,宣传抗战必胜、建国必成,令人鼓舞。
笔者不知教育家的头衔应该如何准确界定,但教学确是郁达夫职业生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任教的时间长达12年,前后任职的学校有安庆法政专门学校、北京大学、北京美术专门学校、武昌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上海法科大学、安徽省立大学、杭州之江文理学院等,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学识渊博、关爱学生。他开设的课程有欧洲革命史、统计学、戏剧、公共英语、艺术概论、文学概论、小说论、戏剧论、德文、比较文学等。这决不是一般教师所能做到的。贫穷是郁达夫作品的一大主题,他个人生活也十分清苦。据说,同事曾集资买了一件棉袄送他过冬,他却转身送给了一个更穷的学生,自己冻得无法出门,诗人徐志摩只好又买了一件送他。
作为文人,郁达夫除了拥有著名作家的身份外,还是一位编辑家。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有两个风格流派有所差异的著名文学团体:一个是文学研究会,另一个是创造社;而郁达夫就是创造社的元老之一。他为人忠厚,自比为刘备,而把讲义气的郭沫若比成关羽,把好打笔仗的成仿吾比作张飞。创造社的社名和《创造》季刊的刊名都是郁达夫倡议的。1921年上半年,他曾参与编订小型的同人刊物《格林》,同年9月具体负责《创造》季刊的编辑事宜。1922年3月15日,《创造》季刊终于出版,并于同年5月正式发行。1923年4月,他重返上海,专任创造社各刊物(如《创造日》《创造周报》《洪水》《创造月刊》)的编辑工作。1928年6月,他跟鲁迅共同创办了以刊登创作、翻译、评论为主的文艺刊物《奔流》。1938年12月至1942年2月,郁达夫在新加坡担任《星洲日报》早刊《晨星》和晚刊《繁星》的编辑,兼编《星槟日报》的《文艺》双周刊,后来又编辑了《星洲日报》半月刊的《星洲文艺》专栏、《星光画报》文艺栏和《星洲日报星期刊》的《教育》周刊。1940年8月至10月下旬,曾短暂接任《星洲日报》的主笔。1941年4月,又主编英当局情报部出版的《华侨周报》。郁达夫编辑这些刊物的宗旨,“是希望与祖国取联络,在星洲建树一文化站,作为抗战建国的一翼,奋向前进的。凡与这条宗旨不相违背,而能发扬光大我国文化及民族意识的文艺作品,都在欢迎之列。”(《星洲文艺》发刊的旨趣)
郁达夫的作品虽然形式多样,但有一个高昂的基调,那就是鲜明炽烈的爱国主义。这跟郁达夫生活的时代有关,也跟他的亲身经历和所受教养有关。1896年12月7日,郁达夫诞在浙江富阳一个破落的乡绅家庭。他在自传中回忆道:“光绪的二十二年丙申,是中国正和日本战败后的第三年;朝廷日日在那里下罪己诏,办官书局,修铁路,讲时务,和各国缔结条约。东方的睡狮,受了这当头的一棒,似乎要醒转来了;可是在酣梦的中间,消化不良的内脏,早经发生了腐溃,任你是如何的国手,也有点不容易下药的征兆,却久已流布在上下各地的设施之中。败战后的国民——尤其是初出生的小国民,当然是畸形,是有恐怖狂,是神经质的。”后来阅读了无名氏编的《庚子拳匪始末记》和署名曲阜鲁阳生孔氏编定的《普天忠愤集》,郁达夫感慨自己出世太迟,不曾躬逢在甲午庚子两战中冲锋陷阵的滋味。
1913年9月到1921年9月,郁达夫陆续在日本度过了8年留学生涯。在异国他乡,郁达夫深切感受到“国际地位不平等”和“弱国民族所受的侮辱与欺凌”。他在《雪夜》一文中写道:“支那或支那人的这一名词,在东邻的日本民族,尤其是妙龄少女的口里被说出的时候,听取者的脑里心里,会起怎么样的一种被侮辱、绝望、悲愤、隐痛的混合作用,是没有到过日本的中国同胞,绝对地想象不出来的。”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郁达夫在次日的日记中写道:“故国日削,予复何颜再生于此世!今与日人约:二十年后必须还我河山,否则予将哭诉秦庭求报复也!”令郁达夫想象不到的是,“二十年后”,日本军国主义者全面发动了侵华战争,妄图鲸吞中国。郁达夫的老母死于战乱之中,长兄郁曼陀因得罪了汪精卫系统的汉奸而惨遭杀害。所以,郁达夫具有鲜明的爱国立场和民族意识不是偶然的。
说文人郁达夫同时是一名“战士”,这决非溢美之词。因为他虽非“完人”,却比一般文人具有更加清晰的政治头脑。自1921年9月初从日本归国之后,郁达夫经历了大革命、国共分裂、抗日战争等重要历史关头。除了1933年4月至1936年2月移居杭州那段岁月相对低沉,抒发过“避嫌逃故里,装病过新秋”“伤乱久嫌文字狱,偷安新学武陵渔”一类消极情绪之外,其他时期可圈可点之处甚多。
1926年10月,郁达夫满怀文人的激情,奔赴当时的“革命策源地”广州,目睹了投机分子的卑鄙污浊,尤其憎恶制造国共分裂的新军阀蒋介石。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夕,他就在政论《在方向转换的途中》斥责蒋介石实行“独裁高压政策”,并预言这种专制手段不能“持续几何时”。郁达夫不仅撰文欢呼过上海工人三次起义,而且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冒险营救了上海总工会政治部的三名革命者。郁达夫1927年5月26日日记有相关记载:“回来接到许幸之自狱里的来书,就上上海县衙的监狱里去看他。他见我几乎要放声哭了。我答应他设法营救,教他再静候几天。”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郁达夫在《新生日记》中揭露国民党右派屠戮无辜良民的暴行,斥责他们为毫无心肝的“狗彘”。他在1927年4月22日的日记中更直白地写道:“买了一张外国报来读,蒋介石居然和左派分裂了,南京成立了他个人的政府,有李石曾吴稚晖等在帮他忙。可恨的右派,使我们中国的国民革命不得不中途停止了。”这表达了他鲜明的政治立场和热烈的爱憎情感。他清醒地看到国民党执政当局想实行高压政策,组织一个“中央帝党”,“玩个秦始皇所玩过的把戏”(《钓台的春昼》)。
上世纪三十年代,郁达夫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三个外围团体。1930年2月13日,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在上海成立,郁达夫为领衔发起人,名列第一。同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在筹备期间,他曾充当鲁迅跟上海文化界地下党之间的联系人;被左联除名之后,他仍营救过后期创造社成员李初梨和“左联五烈士”。1933年3月13日,他以最高票数当选为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上海分会的执行委员。这个团体的宗旨就是营救被捕的共产党人和其他进步人士。
在抗日救亡运动中,郁达夫的表现更为突出。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郁达夫在同年11月22日的日记中写道:“近因日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一步不让,弄得中国上下,举国若狂。然预料此事必无好结果,因中央政府已与日帝国主义者签有密约也。大约民众运动除广州、上海闸北两处已被压迫屠杀之外,将来恐有更厉害的流血悲剧发生。总之,无产者的专制时期不到,帝国主义是无从打倒的。”日后事态的发展证明了郁达夫的预见。一般读者恐怕难以料到郁达夫还能有如此的政治见解。1932年2月4日,郁达夫与鲁迅、茅盾等人联名发表了《上海文化界告世界书》,“坚决反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战争”,“反对中国政府的对日妥协,以及压迫革命的民众”。同年2月8日,郁达夫出任中国著作家抗日会的编辑委员和国际宣传委员会成员。同年4月16日,郁达夫发表《悼罗佩脱·孝脱义士》一文,公开谴责国民党当局的卖国行径。同一时期,他还通过长兄营救了从事工人抗日运动的沪西区委廖书记和太阳社元老孟超。1933年3月,郁达夫撰文抗议日本当局杀害日本革命作家小林多喜二的暴行,并领衔为其家属募捐。
1936年2月,郁达夫应当时福建省政府主席陈仪之邀,赴福建任省政府参议。在此期间,他做了两件最有意义的事情:一是利用编辑报刊进行抗日宣传,二是促成郭沫若归国进行抗日救亡工作。
关于郭沫若从日本归国参加抗战的背景,时任福建省政府主席陈仪之女陈文瑛是这样回忆的:“抗战爆发,我父亲接到行政院政务处长何廉(字淬廉,安徽人)电报说,蒋介石要郭沫若回国,此事须问郁达夫,知郁达夫在福建特打电报询问。我父亲派秘书蒋授谦持电到达夫先生住处相告。达夫先生正一杯在手看诗集,怡然自得。蒋以电报示之,他毫无犹豫,随口就说:可以的,但要取消‘通缉令’,汇给旅费。当时根据他的意见拟就电文复何廉。我父亲还电请驻日大使许世英照料协助郭沫若回国。”(《郁达夫与先父陈仪》)郭沫若回国一事的情节比较曲折,虽不是郁达夫的倡议和直接策划,但他亲自出面促成其事则是毫无疑义的。为此,南京政府还专拨给郁达夫两百元作为置装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