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500万次倾听:陪伤心的人聊聊
》
售價:NT$
245.0
《
英国商业500年(见证大国崛起与企业兴衰,启迪未来商业智慧。)
》
售價:NT$
367.0
《
万千心理·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心智化:临床实践指导
》
售價:NT$
398.0
《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售價:NT$
301.0
《
周易
》
售價:NT$
203.0
《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售價:NT$
306.0
《
乾隆制造
》
售價:NT$
398.0
《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售價:NT$
1316.0
|
編輯推薦: |
《中国哲学通史》共10卷,历经15年撰写、切磋、打磨、修改,得以出版。这套丛书是我国目前完备、系统、翔实的一部中国哲学通史,是一部精专之作。
《中国哲学通史》包括:先秦卷、秦汉卷、魏晋南北朝卷、隋唐卷、宋元卷、明代卷、清代卷、少数民族哲学卷、古代科学哲学卷,共十卷。丛书增加了近百年来各种《中国哲学史》未曾写过而实际上在历史上起了很大作用并真正有历史影响的哲学家,又增加了少数民族哲学与古代科学技术哲学的内容,深度建构、阐发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较为完备的哲学思维发展史,体现了中国人的哲学智慧、超越境界、身心修炼、言说论辩的特色及其与欧洲、印度等哲学智慧的不同。
丛书特点:
一、问题意识与方法论的自觉。主编郭齐勇教授在卷前的两万多字的《导论》中论述了中国哲学的问题、分期、特质与研究方法论等。问题意识与研究方法贯穿全书。
二、内容丰富,通贯百家,着力梳理了历史上不同流派、著名哲学家的主要典籍与范畴系统,并予以建构。
三、重视重释老材料,发现新材料,并以新观念与新的诠释方式作新解读,突显理论创新,可谓新老材料、新方法、新观点统合出的新成果。
四、言说与体验的统一。强调逻辑、理论系统的
|
內容簡介: |
本卷所考察的是中国古代哲学与知识的关系,这既包括知识对哲学的影响,也包括哲学对知识的影响,因此涉及哲学与科学共同使用的观念、概念及思维、方法,此外还涉及知识、理性与神秘主义的关系。叙述分六个时期:原始与三代、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与隋唐、宋元、明清。在此期间,涉及自然、知识或科学的观念、概念与思想从无到有,然后蔚为大观,其中仅概念就包括:类、象、数、阴阳、五行、气、宜、因、地、时、天、天人、天象、天数、天道、道、中、和、象数、力命、故、理、穷理、格物、致知等等。这些概念普遍是中国哲学的基本范畴,但它们大多数正是在知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
關於作者: |
吾淳,亦名吾敬东,1955年。哲学博士,现为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哲学发生与范型问题研究,兼涉科学、伦理、宗教、艺术。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世界宗教研究》《中国哲学史》等CSSCI类刊物上发表论文约百篇。著作有《中国思维形态》《古代中国科学范型》《中国社会的伦理生活》《中国社会的宗教传统》《中国哲学的起源》《中国哲学起源的知识线索》《重新审视轴心期》《文明范式:连续与突破》等。
|
目錄:
|
导论
章中国哲学思维与观念的上古知识源头
节原始社会与三代时期的知识背景
第二节思维、观念的萌芽及其与知识的关系
一、 工具制作对于思维发生的意义
二、 经验思维的早期知识源头
三、 从早期神话传说看观念与知识的关系
四、 从早期占卜行为看观念与知识的关系
第三节“类”观念的产生及其知识源头
一、 人类早年普遍的“类”观念及其知识源头
二、 原始中国人的分辨活动与观念
三、 三代时期的分类活动与观念
第四节“阴阳”对立观念的知识源头
一、 万物对立观念在史前思维中的普遍性
二、 早期中国“二分”对立观念的生成
三、 三代时期“二分”观念发展的知识背景
四、 “阴阳”语词和概念产生的知识背景
第五节“五行”图式观念的知识源头
一、 宇宙图式观念在史前思维中的普遍性
二、 早期中国“四方”图式观念的生成
三、 三代时期“四方”观念发展的知识背景
四、 “五行”语词和概念产生的知识背景
第六节自然“天人”观念的萌芽
一、 远古时期的宗教“天人”观
二、 远古时期自然“天人”观的萌芽
三、 三代的自然“天人”观
四、 西周时期的自然“天人”观及“时”、“宜”概念
第七节“象”、“数”观念及其知识背景
一、 早期“象”知识与观念
二、 早期“数”知识与观念
第八节“气”观念的知识背景
一、 由观念而语词的哲学判断
二、 由观念而语词的历史考察
三、 “气”概念的产生
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哲学与科学的关系
节春秋战国时期的知识背景
第二节春秋时期的“阴阳”、“五行”、“气”观念与概念
一、 “阴阳”观念的发展与知识的关系
二、 “五行”观念的发展与知识的关系
三、 “气”观念的发展与知识的关系
第三节春秋时期的自然之“天”、“天道”、“天人”观念与概念
一、 自然之“天”的产生
二、 “天人”
三、 “天象”与“天数”
四、 “天道”
第四节春秋时期的“类”、“象”、“数”观念与概念
一、 “类”知识与观念
二、 “象”知识与观念
三、 “数”知识与观念
第五节无神论观念及其意义
一、 无神论观念的萌芽
二、 自然知识对于无神论观念产生的作用
三、 无神论观念对于哲学和科学发展的意义
第六节道家思想中的科学问题
一、 对知识与智慧、技术与技艺的看法
二、 “道”与“自然”
三、 “道”与宇宙理论的提出
四、 养生思想的源头
五、 其他思想
第七节儒家、法家与知识的关系
一、 对待知识与技术的基本态度
二、 儒家思想中的一些知识内容
三、 法家思想中的一些知识内容
第八节名家及各种逻辑思想与科学的关系
一、 惠施“历物十事”的科学思想
二、 公孙龙的科学逻辑
三、 公孙龙的科学分析方法
|
內容試閱:
|
本书应题名《中国古代科学哲学——及其理性与神秘主义的关系》,限于本套哲学史丛书所限,改为现名。本书所考察和探讨的是中国古代哲学与知识或科学的关系,这既包括知识或科学对哲学的影响,也包括哲学对知识或科学的影响,具体来说,它涉及科学活动中的哲学内容,也涉及哲学思考中的科学内容,还涉及哲学与科学共同使用的观念、概念以及思维、方法。当然,如书名的补充所示,本书也涉及知识、理性与神秘主义的关系,这也是中国古代科学与哲学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
中国古代知识或科学向度与哲学的关系一直是中国哲学史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它其实反映了中国哲学史研究在此认识上所存在的问题。冯契先生在其《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一书上册的绪论部分就深刻地指出了这一点:“认为中国传统哲学中认识论不占重要地位的人,大概都以为中国哲学‘重人生而轻自然,长于伦理而忽视逻辑’。就是说,与认识论不发达相联系,中国传统哲学不重视逻辑学与自然哲学的研究。在30年代,某些哲学史家就提出这样的看法:中国以往的哲学家,其兴趣为伦理的而非逻辑的,注意‘立德’、‘立功’,而不重视‘立言’,因此中国哲学在理论的阐明和论证方面,比之欧洲哲学和印度哲学大有逊色。据这些哲学史家说,中国哲学的这一弱点,是同中国文化的弱点分不开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政治、道德、文学、艺术方面确有突出成就,唯独在科学上缺乏贡献,因此影响到哲学,使得认识论、逻辑学和自然观成了中国哲学的薄弱环节。”这样一种看法或认识直接影响到中国哲学史的研究:绝大部分著作(尤其是通史类著作)对于哲学思考中所涉及的科学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知识或科学活动中的哲学认识或关心同样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至今犹然。
而这样一种认识其实可能有着更深刻的根源。如在西方学术界长期以来对中国或东方古代的科学及其思维就持有相当的偏见。李约瑟曾在《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二卷《科学思想史》一书中对莱维-布吕尔(即列维-布留尔)将中国古代科学知识与原始思维完全联系起来的做法提出极其严厉的批评,原因是莱维-布吕尔曾武断地对中国古代科学及其思维加以指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