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大模型应用开发:RAG入门与实战
》
售價:NT$
407.0
《
不挨饿快速瘦的减脂餐
》
售價:NT$
305.0
《
形而上学与存在论之间:费希特知识学研究(守望者)(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译丛)
》
售價:NT$
504.0
《
卫宫家今天的饭9 附画集特装版(含漫画1本+画集1本+卫宫士郎购物清单2张+特制相卡1张)
》
售價:NT$
602.0
《
化妆品学原理
》
售價:NT$
254.0
《
万千教育学前·与幼儿一起解决问题:捕捉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
售價:NT$
214.0
《
爱你,是我做过最好的事
》
售價:NT$
254.0
《
史铁生: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2)
》
售價:NT$
254.0
|
內容簡介: |
本书系统阐述了作者在再生混凝土、钢管再生混凝土静力性能与长期性能方面的创新性研究成果,揭示了再生混凝土与钢管再生混凝土的力学特性与工作机理,全面介绍了相关理论、试验、有限元分析方法及设计方法。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再生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再生混凝土的长期性能、钢管再生混凝土短柱轴压力学性能、钢管再生混凝土中长柱静力性能,以及钢管再生混凝土的长期性能等。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使用,也可供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
目錄:
|
第1章 绪论 1
1.1 发展再生混凝土的意义 1
1.2 再生混凝土的定义及特点 2
1.3 再生混凝土的应用 4
1.3.1 再生粗骨料的制备工艺 4
1.3.2 再生混凝土的配制工艺 5
1.3.3 再生混凝土的发展及其在结构工程中的应用 7
1.4 钢管再生混凝土的特点 10
1.5 钢管再生混凝土的研究现状 11
1.5.1 再生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 11
1.5.2 钢管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24
1.6 本书主要内容简介 26
第2章 再生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 29
2.1 引言 29
2.2 再生混凝土试验方法概述 29
2.2.1 废弃混凝土来源及再生粗骨料制备 29
2.2.2 再生粗骨料的物理性能指标及测试方法 30
2.2.3 再生混凝土的配制与养护 31
2.3 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 31
2.3.1 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方法 31
2.3.2 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影响因素 32
2.3.3 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发展规律及预测模型 40
2.4 再生混凝土抗拉强度 44
2.4.1 再生混凝土抗折试验方法 44
2.4.2 再生混凝土抗拉强度影响因素 44
2.4.3 再生混凝土抗拉强度预测模型 52
2.5 再生混凝土弹性模量 55
2.5.1 再生混凝土弹性模量试验方法 55
2.5.2 再生混凝土弹性模量影响因素 56
2.5.3 再生混凝土弹性模量预测模型 61
2.6 再生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 65
2.6.1 再生混凝土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试验方法 65
2.6.2 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应力-应变曲线的影响 66
2.6.3 再生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表达式 70
2.7 本章小结 75
第3章 再生混凝土的长期性能 77
3.1 引言 77
3.2 非密闭条件下再生混凝土的收缩性能 77
3.2.1 再生混凝土收缩试验方法 77
3.2.2 再生混凝土收缩影响因素 78
3.2.3 现有再生混凝土收缩公式的预测精度 83
3.3 密闭条件下再生混凝土的自生收缩性能 90
3.3.1 再生混凝土自生收缩试验方法 90
3.3.2 再生混凝土自生收缩影响因素 91
3.3.3 再生混凝土自生收缩模型 98
3.4 非密闭条件下再生混凝土的徐变性能 104
3.4.1 再生混凝土徐变性能试验研究 104
3.4.2 现有普通混凝土与再生混凝土徐变模型的预测精度 110
3.5 本章小结 119
第4章 钢管再生混凝土短柱轴压力学性能 121
4.1 引言 121
4.2 钢管再生混凝土与钢筋再生混凝土短柱轴压试验设计 121
4.2.1 试件设计与制作 121
4.2.2 材料力学性能 126
4.2.3 试验装置、测量系统及加载制度 127
4.3 试验结果及分析 128
4.3.1 破坏过程及破坏模式 128
4.3.2 荷载变形曲线 132
4.3.3 钢管再生混凝土与钢筋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对比 136
4.3.4 不同参数对钢管再生混凝土轴压力学性能的影响 139
4.3.5 钢管再生混凝土的约束作用机理 143
4.4 钢管及核心再生混凝土纵向应力-应变关系 150
4.4.1 钢管普通混凝土纵向应力-应变关系 150
4.4.2 钢管再生混凝土纵向应力-应变关系 158
4.5 钢管再生混凝土轴压短柱承载力设计方法 167
4.6 本章小结 170
第5章 钢管再生混凝土中长柱静力性能 172
5.1 引言 172
5.2 试验研究 172
5.2.1 试件设计与制作 172
5.2.2 材料力学性能 175
5.2.3 试验装置、测量系统及加载制度 176
5.2.4 破坏过程及破坏模式 178
5.2.5 试验结果分析 194
5.3 数值分析 205
5.3.1 程序原理及材料本构关系 205
5.3.2 数值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 207
5.3.3 参数分析 208
5.4 规程比较 214
5.5 本章小结 216
第6章 钢管再生混凝土的长期性能 218
6.1 引言 218
6.2 长期荷载作用下钢管再生混凝土试验研究 218
6.2.1 试件设计与制作 218
6.2.2 材料力学性能 222
6.2.3 试验装置及加载制度 224
6.2.4 试验结果与分析 228
6.3 钢管再生混凝土长期性能分析方法 237
6.3.1 钢管普通混凝土徐变模型 237
6.3.2 钢管再生混凝土徐变模型 242
6.3.3 混凝土时效分析理论 244
6.3.4 钢管再生混凝土截面分析方法 249
6.3.5 钢管再生混凝土徐变模型验证 251
6.3.6 钢管再生混凝土徐变模型对比分析 253
6.4 时效作用对钢管再生混凝土静力性能的影响 253
6.5 钢管再生混凝土长期变形典型简化计算方法对比 257
6.6 本章小结 259
参考文献 261
附录Ⅰ 普通混凝土在非密闭条件下的徐变模型 272
Ⅰ.1 MC90模型 272
Ⅰ.2 B3模型 273
Ⅰ.3 ACI 209模型 275
附录Ⅱ 钢管再生混凝土短柱轴压破坏模式 278
附录Ⅲ 钢管再生混凝土轴压短柱中截面4个测点应变随荷载发展曲线 280
附录Ⅳ 钢筋再生混凝土轴压短柱中截面4个测点应变随荷载发展曲线 289
附录Ⅴ 圆钢管混凝土柱承载力设计公式 291
Ⅴ.1 中国《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GB 50936—2014)
(部分内容) 291
Ⅴ.2 美国钢结构协会(AISC)设计规程(部分内容) 295
Ⅴ.3 欧洲标准化协会(CEN)设计规程(部分内容) 297
附录Ⅵ 钢管普通混凝土收缩徐变模型 302
Ⅵ.1 B3模型 302
Ⅵ.2 ACI模型 303
Ⅵ.3 MC90模型 305
Ⅵ.4 AFREM模型 306
|
內容試閱:
|
再生混凝土技术是将废弃混凝土运用于结构工程的重要途径之一,它被认为是发展绿色生态混凝土、实现建筑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然而,相对普通混凝土,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较弱且离散性较大,使其在结构工程中的推广应用受一定程度的限制。若将再生混凝土灌入钢管内,形成钢管再生混凝土,则可利用钢管所提供的约束作用改善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同时,钢管提供的密闭环境可显著降低再生混凝土的收缩、徐变。钢管再生混凝土组合结构改善了再生混凝土的性能,为推广再生混凝土在结构工程中的应用、提高再生混凝土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有效途径,但目前尚无系统介绍该种新型绿色高效组合构件的书籍,为使读者了解钢管再生混凝土构件的工作机理、与普通钢管混凝土力学性能与长期性能的差异,以及相应的设计方法,作者总结了近十年的相关研究成果,撰写了本书。
本书系统阐述了再生混凝土和钢管再生混凝土的力学特性、工作机理;通过深入的理论、试验研究,对比分析了钢管再生混凝土与普通钢管混凝土静力性能与长期性能的异同,深入研究了约束效应及密闭环境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与长期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再生混凝土构件的抗压强度发展规律及预测模型、抗拉强度预测模型、弹性模量预测模型、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收缩模型、徐变模型及钢管再生混凝土应力-应变本构模型,建立了钢管再生混凝土强度、静力性能与长期性能设计方法。
本书的研究工作先后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高性能钢结构体系研究与示范应用”(项目编号:2016YFC0701201)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钢管再生细骨料混凝土柱静动力性能及非均匀约束作用机理研究”(项目编号:51678195)、“长期荷载作用下圆钢管再生混凝土柱静动力性能研究”(项目编号:51178146)的资助,特此致谢。
作者在研究过程中得到哈尔滨工业大学金属与组合结构研究中心张素梅教授的指导与支持,在此深表谢意。作者的博士生王庆贺、张欢、常熤存,硕士生李孝忠参与了第2章内容的研究工作;博士生陈杰、赵木子,硕士生纵斌、付学宝参与了第3章、第4章、第6章内容的研究工作;博士生孙文景、硕士生马骥参与了本书第5章内容的研究工作;还有一些研究生参与了本书的资料整理工作,在此对他们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不足之处恳请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2020年12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