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本书首先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实践,分析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原初形态及其发展脉络,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生产方式创新的理论逻辑。其次,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生产方式创新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史论结合地探讨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中国化的中国实践和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后,以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和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历史性变化为分析视角,深入分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关重要论述对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并以之阐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生产方式创新是什么、为什么、将怎样。
|
關於作者: |
肖柯,法学博士,四川师范大学四川文化教育高等研究院副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党风廉政建设研究人才库专家,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CSSCI期刊及中文核心期刊近20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篇。主持和参与国家、省部级课题5项。获四川省第十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
目錄:
|
章 导论
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生产方式创新的理论依据
节 相关概念辨析
第二节 社会生产中的精神生产: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基本观点
第三节 物质生产方式与精神生产方式:唯物史观核心范畴的当代解读
第四节 分工及其扬弃:精神生产方式创新的分析范式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生产方式创新的文化渊源
节 中国传统精神生产方式的基础性作用
第二节 域外理论与实践成果的影响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生产方式创新的时代背景
节 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
第二节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精神生产方式创新的重要影响
第三节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与精神生产方式创新的内在关联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生产方式创新的历史经验
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生产方式创新的发展历史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生产方式创新的基本经验
第六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生产方式创新的现实动因
节 新时代历史方位变化推动精神生产方式创新全面深化
第二节 新时代精神生产条件变化推动精神生产方式创新全面深化
第七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生产方式创新的实践路径
节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生产技术条件和社会条件创新
第二节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生产劳动交换形式和资源配置方式创新
第三节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和劳动社会形式创新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