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导论(光启文库)
》
售價:NT$
296.0
《
虚弱的反攻:开禧北伐
》
售價:NT$
429.0
《
泰山:一种中国信仰专论(法国汉学经典译丛)
》
售價:NT$
380.0
《
花外集斠箋
》
售價:NT$
704.0
《
有兽焉.8
》
售價:NT$
305.0
《
大学问·明清经济史讲稿
》
售價:NT$
330.0
《
中国国际法年刊(2023)
》
售價:NT$
539.0
《
实用对联大全
》
售價:NT$
225.0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遵循教育部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系列课程指导组对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应用多媒体手段编写的规划教材。本书共10章,内容包括:工程材料基础、铸造成形、塑性成形、焊接技术、粉末冶金、材料表面技术、切削加工成形、特种加工、其他先进制造技术和加工方法选择。全书系统地介绍了机械制造生产过程所涉及的主要工艺方法,同时也对制造相关的新工艺、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介绍。本书为了提高内容的普适性和衔接性,特设工程材料基础一章,各校可视工程材料课程的设置、先修情况选用。本书还配有微课视频及多媒体教学软件。
本书为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教材,也可供高等工科院校近机械类专业及其他工程类专业使用,还可供高等师范院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高等工业专科学校等的师生及相关工程技术人员使用。
|
目錄:
|
前言
第1章工程材料基础1
1.1工程材料的性能2
1.1.1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2
1.1.2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9
1.1.3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10
1.1.4非金属材料的性能11
1.2常用工程材料13
1.2.1工业用钢13
1.2.2铸铁与铸钢18
1.2.3有色金属及其合金20
1.2.4 其他工程材料23
1.3工程材料的热处理24
1.3.1钢的普通热处理25
1.3.2钢的表面热处理工艺27
1.4机械零件常用工程材料的选用29
1.4.1机械零件选材的原则29
1.4.2典型零件选材实例31
复习思考题32
第2章铸造成形34
2.1液态成形理论基础34
2.1.1金属的凝固34
2.1.2金属与合金的铸造性能36
2.1.3铸造性能对铸件质量的影响40
2.2砂型铸造方法45
2.2.1手工造型46
2.2.2机器造型47
2.2.3造型生产线简介48
2.3特种铸造方法49
2.3.1熔模铸造49
2.3.2金属型铸造50
2.3.3压力铸造51
2.3.4低压铸造52
2.3.5离心铸造53
2.3.6挤压铸造53
2.3.7实型铸造55
2.4铸造工艺设计55
2.4.1铸造工艺设计的内容55
2.4.2铸造工艺实例59
2.5铸件结构工艺性61
2.5.1铸造合金性能的影响61
2.5.2铸造工艺的影响62
2.5.3铸造方法的影响64
2.6铸造成形新发展65
2.6.1凝固理论推动铸造的新发展65
2.6.2造型技术的新发展66
2.6.3计算机技术推动铸造的新发展67
复习思考题68
目录机械制造基础第2版第3章塑性成形69
3.1塑性成形理论基础70
3.1.1塑性成形的实质70
3.1.2冷变形强化与再结晶73
3.1.3锻造比与锻造流线74
3.1.4塑性成形基本规律75
3.1.5金属的锻造性能76
3.2塑性成形方法78
3.2.1锻造78
3.2.2板料冲压84
3.2.3其他塑性加工方法91
3.3塑性成形工艺设计94
3.3.1自由锻工艺规程的制订94
3.3.2自由锻工艺规程实例95
3.3.3模锻工艺规程的制订96
3.4塑性加工方法的结构工艺性99
3.4.1自由锻件的结构工艺性99
3.4.2模锻件的结构工艺性101
3.4.3板料冲压件的结构工艺性101
3.5塑性成形新发展103
复习思考题104
第4章焊接技术106
4.1焊接成形理论基础107
4.1.1熔化焊的冶金过程107
4.1.2金属的焊接性能111
4.1.3焊接应力和变形112
4.1.4焊接缺陷及预防措施115
4.1.5焊接缺陷的检查116
4.2焊接方法117
4.2.1熔化焊117
4.2.2压焊127
4.2.3钎焊131
4.3焊接结构工艺设计132
4.3.1焊接材料132
4.3.2焊件材料134
4.3.3焊接接头工艺137
4.3.4焊接方法的选择142
4.3.5焊接参数的选择143
4.3.6焊接实例143
4.4焊接技术新发展144
复习思考题146
第5章粉末冶金成形147
5.1粉末冶金基础147
5.1.1粉末性能和制备148
5.1.2粉末的成形150
5.1.3烧结152
5.1.4后处理153
5.2粉末冶金模具154
5.3常用粉末冶金材料156
5.3.1硬质合金156
5.3.2含油轴承材料158
5.3.3铁基结构材料159
5.4粉末冶金制品的结构工艺性159
5.5粉末冶金技术的新发展161
5.5.1粉末制备161
5.5.2成形162
5.5.3烧结163
复习思考题164
第6章材料表面技术165
6.1材料表面技术理论基础166
6.1.1固体材料的表面特性166
6.1.2材料表面磨损基础168
6.1.3材料表面腐蚀基础170
6.2热喷涂技术172
6.2.1热喷涂原理172
6.2.2热喷涂的种类和特点173
6.2.3热喷涂预处理173
6.2.4热喷涂材料174
6.2.5热喷涂技术及应用174
6.3表面改性技术178
6.3.1金属表面形变强化178
6.3.2金属表面相变热处理179
6.3.3金属表面化学热处理181
6.3.4激光表面改性技术186
6.3.5电子束表面处理技术192
6.4气相沉积技术193
6.4.1物理气相沉积194
6.4.2化学气相沉积201
复习思考题203
第7章切削加工成形205
7.1切削加工基础知识205
7.1.1切削运动与切削要素205
7.1.2切削刀具208
7.1.3切削过程214
7.2常规切削加工方法220
7.2.1外圆面的加工220
7.2.2孔的加工222
7.2.3平面的加工227
7.2.4成形表面的加工230
7.2.5螺纹的加工233
7.2.6齿轮齿形的加工236
7.3切削加工工艺基础241
7.3.1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241
7.3.2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244
7.3.3典型零件的工艺过程实例251
7.4切削加工件的结构工艺性258
7.4.1结构工艺性的设计原则258
7.4.2改善结构工艺性示例259
复习思考题264
第8章特种加工265
8.1特种加工概述265
8.1.1特种加工的产生和发展265
8.1.2特种加工对机械制造工艺技术的影响266
8.2特种加工方法266
8.2.1电火花加工267
8.2.2电火花线切割加工268
8.2.3电解加工269
8.2.4超声加工270
8.2.5激光加工272
8.2.6电子束和离子束加工273
复习思考题275
第9章其他先进制造技术276
9.1引言276
9.2超高速加工技术276
9.2.1高速主轴单元277
9.2.2高速进给系统277
9.2.3超高速加工的优点和应用领域278
9.3超精密加工技术278
9.3.1概述278
9.3.2超精密加工的主要方法279
9.3.3超精密加工机床280
9.3.4超精密加工的测控技术280
9.3.5超精密加工的环境控制280
9.4快速成形技术281
9.4.1概述281
9.4.2立体印刷(SL)282
9.4.3分层实体制造(LOM)282
9.4.4选择性激光烧结(SLS)283
9.4.5熔融沉积成形(FDM)284
9.4.6快速成形技术的应用284
9.5先进制造工艺发展趋势286
复习思考题288
第10章加工方法选择289
10.1机械零件毛坯的选择原则289
10.1.1满足使用要求289
10.1.2满足经济性要求290
10.1.3考虑实际生产条件290
10.2机械加工方法的选择原则290
10.2.1根据表面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Ra值选择291
10.2.2根据表面所在零件的结构形状和尺寸大小选择291
10.2.3根据零件热处理状况选择292
10.2.4根据零件材料的性能选择293
10.2.5根据零件的批量选择293
10.3各类零件的结构特点及其制造方法比较293
10.3.1轴杆类零件293
10.3.2盘套类零件294
10.3.3箱体机架类零件295
复习思考题295
参考文献296
|
內容試閱:
|
本书是面向21世纪的国家级重点规划教材,是为适应教育部提出的改革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加强学生素质及能力培养的要求而编写的。本书以提高适应能力为目标,按照“基础内容扎实,新型工艺拓宽;在注重引入新知识的同时,落脚于普适性”的原则编写,以点带面。具有普适性的内容力求系统,增加知识面的新成果力求面宽,以展现机械制造的系统性、先进性。各章内容基本以基础理论、工艺方法、工艺设计、结构工艺性、新发展为主线展开。本书主要为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专业编写。在编写过程中,对内容进行了精选,为使内容适应教学改革后宽口径、少学时的新形势,在篇幅上进行了压缩,在形式上进行了改变——传统机械类的机械制造基础教材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为热加工工艺基础,下册为机械加工工艺基础,本书改为全一册,以符合当前的教学实际。本书由浙江科技学院林江任主编,浙江工业大学楼建勇、浙江科技学院祝邦文任副主编,郑军、曹丽丽参编。全书由浙江大学王家平教授主审。编写分工如下:林江编写了第2章、第3章、第10章,楼建勇编写了第7章、第8章、第9章,祝邦文编写了第1章的1.1节、1.3节和1.4节,第4章的4.1节、4.2节和4.4节,第5章,第6章,郑军编写了第1章的1.2节,曹丽丽编写了第4章的4.3节。与本书配套的微课教学视频课件由林江讲授并制作,将放在机械工业出版社教育服务网上,以供教学参考。衷心感谢在本书的编写和出版过程中给予支持和帮助的众多同行。限于编者水平,书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