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不挨饿快速瘦的减脂餐
》
售價:NT$
305.0
《
形而上学与存在论之间:费希特知识学研究(守望者)(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译丛)
》
售價:NT$
504.0
《
卫宫家今天的饭9 附画集特装版(含漫画1本+画集1本+卫宫士郎购物清单2张+特制相卡1张)
》
售價:NT$
602.0
《
化妆品学原理
》
售價:NT$
254.0
《
万千教育学前·与幼儿一起解决问题:捕捉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
售價:NT$
214.0
《
爱你,是我做过最好的事
》
售價:NT$
254.0
《
史铁生: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2)
》
售價:NT$
254.0
《
量子网络的构建与应用
》
售價:NT$
500.0
|
編輯推薦: |
本书主要记述了上海文化界名人的活动片断,或通过写序,或发表评论引出人物,以及与这些人物的来往,包括巴金、钱谷融、贺友直、程乃珊、赵长天等,所以书名主题为“结伴而行”。
本书共收文章32篇,正文前有陈思和写的序“同声相应 同气相求”和作者自序“结伴而行”。
|
內容簡介: |
茨威格在传记《人类群星闪耀时》中说,之所以这样称呼那些时刻,是因为他们宛如星辰一般永远散射着光辉,普照着暂时的黑夜。本书作者毛时安,将那些在其生活中出现的人们,比作童年在其头顶流泻而过的浩浩荡荡的银河,这些人和他结伴而行,一路引导他不敢懈怠地前行。巴金、钱谷融、贺友直、程乃珊、赵长天……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一段段意蕴无穷的故事,就请读者们跟随毛时安的笔触走进几十位名家的传奇人生,领略他们不一样的人生风采。
|
關於作者: |
毛时安,浙江奉化人。1982年毕业于华东师大中文系。历任上海社科院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及文学所编辑室、当代室、文化室主任,《上海文论》杂志副主编,上海文艺研究所所长,上海市创作中心主任,研究员。市政府参事,上海市文联委员,上海市作家协会理事、副秘书长。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引渡现代人的舟筏在哪里》、《美学新变与反思》等,主编《《海上名家文丛随笔》(5册)、《正在消逝中的上海弄堂》等。评论作品分获首届上海文学作品奖、首届上海文学艺术奖、全国中青年美学优秀成果奖、上海哲学社会科学奖、第五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一等奖。
|
目錄:
|
结伴而行——海上人物剪影
目录
陈思和 序 致时安兄
毛时安 自序 结伴而行
巴金 一生都把心掏给读者
赵长天 好人的心跳
徐中玉 活出生命的意义
忧患年代的精神坚守
钱谷融 琐忆
柯灵 非人磨墨墨磨人
程乃珊 两束光,教堂的和客厅的
罗洛 芦苇与化石
赵超构 老将的“刚”与“柔”
苏渊雷 读学人
吴亮 和九十年代写作
魏威 其人其事
蒋星煜 坚如磐石的挚爱
罗其华 人生的长笛
沈善增 他是一块烧尽的煤
白桦 时代疾风中的白桦 悼白桦
贺友直 无言(一介平民 一代宗师)
朱屺瞻 人书俱老入化境
沈柔坚 老沈,走好
赵冷月 冷月清辉
俞晓夫 游走在历史、现实和思考之间
韩天衡 岁月的淬火
徐昌酩 停止了转动,永远
尚长荣 守望与开拓
周小燕 燕子飞过蓝天
胡伟民 具有诗人气质的艺术家
单仰萍 静水深流
罗怀臻 为信仰而创作
厉震宁 向天再借五百年
阎肃 永远在燃烧 永远在歌唱
同学昌龙
你还认识我吗
一个女孩的故事和想法
刘翔 完美的红色旋风背后
天涯有个断肠人
|
內容試閱:
|
序
同声相应 同气相求
时安兄:
前天晚上你把三十来篇散文稿传到我的邮箱。我当晚来不及拜读,第二天白天有事,到了晚上才打开电脑逐一读来,原来也只是想浏览一遍,但读着读着,竟不想睡觉了,一口气读了下去。虽然老眼昏花,却也津津有味,虽然血压很高,却仍然浮想联翩,连带着对三四十年来的种种回忆,你,还有你所写的海上人物。除了沪上画家我不太熟悉,你所写的大多数人物,也都是我熟悉的师长朋友,于是,作者的你,所写的对象人物,还有读者的我,构成一个浓得化不开的感情圈,我沉醉在其中。
你说你要把这些文章编成一个散文集,要我为之作序。我没有二话就答应下来,随即把手边的事情都往后推一推,准备先完成你交给我的任务。——也不是你的任务特别重要,而是我的感情特别需要,人渐渐老去,时时会感受孤独感突然袭来,莫名所以。你和我的个性不同,你比较热情外向,而我总是落落寡合,但有些地方,我们的情绪似能相通。譬如你写纪念赵长天的文章,写到你有次请长天、福先他们吃饭,嫌环境不好,觉得没有吃好,希望再补请一次,但是长天却走了,再也没有机会了。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也自然想到,2002年,上海作家协会安排我与长天、福先、还有于建明,一起去埃及访问,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回来后一直说,大家聚一聚,聚一聚,但总是在这段时间谁身体欠佳,或者那段时间谁又特别忙,总是说,有机会,过段时间再聚,一晃很多年过去,谁也想不到,身体最好的长天竟突然撒手了。这当然不是一顿饭的纠结,而是在我们这段年龄里生命无常的感受特别强烈。还有,你写中学同学昌龙,写到同学中三个人最要好,后来一个被水淹死了,后来又一个患了绝症……这种情景,我在写我的中学回忆《1966—1970:暗淡岁月》里也有同样的情景,少年时期的好朋友,几十年过去,这个没有了,那个也没有了,不说也罢,说起来总有一种空落落的感情。自前年以来,我周围的许多尊敬的朋友和长辈纷纷谢世,数片落叶而知秋近,孤独的时候,心里总是凉飕飕的。今读你的散文,又勾起我久久缠绕于心间挥之不去的寂寞之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