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跟着渤海小吏读历史:大唐气象(全三册)
》
售價:NT$
989.0
《
心智的构建:大脑如何创造我们的精神世界
》
售價:NT$
352.0
《
美国小史(揭秘“美国何以成为美国”,理解美国的经典入门读物)
》
售價:NT$
352.0
《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丛书——东胡史
》
售價:NT$
576.0
《
巨人传(插图珍藏本)
》
售價:NT$
3289.0
《
地下(村上春树沙林毒气事件的长篇纪实)
》
售價:NT$
332.0
《
偿还:债务与财富的阴暗面
》
售價:NT$
347.0
《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壹):《命训》诸篇
》
售價:NT$
408.0
|
編輯推薦: |
★1、字大行疏 排版疏阔 舒适的阅读体验
★2、纸色柔和不伤眼 质量轻盈不压手
|
內容簡介: |
本书收录了作者从1954年到1960年间发表的14篇重要演讲稿、论文,经作者认真修订和扩展,汇成此书,是作者继成名作《动机与人格》之后进一步阐释其需要层次理论和自我实现理论的著作。本书通过对匮乏性动机与成长性动机、防御和成长、认知需要和认知恐惧、高峰体验中的存在性认知、自我实现者的创造力等对人类本质和心理健康极为重要的概念的探讨,展现了促进、保持并恢复精神健康和情感健康的方法。
|
關於作者: |
亚伯拉罕·马斯洛(1908-1970),“人本心理学之父”,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曾担任美国心理学学会主席。他提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其中融合了他的美学思想。他的主要成就是创立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代表作有《动机与人格》《需要与成长:存在心理学探索》《人性能达到的境界》等。
|
目錄:
|
编 更广阔的心理学领域
导言:健康心理学初探存在主义者可以带给心理学哪些启示?
第二编 成长与动机
匮乏性动机与成长性动机防御和成长认知需要和认知恐惧
第三编 成长和认知
高峰体验中的存在性认知强烈的同一性体验:高峰体验存在性认知的一些危险抵抗被标签化自我实现者的创造力
第四编 价 值
心理学数据和人的价值价值、成长和健康超越环境限制的心理健康
第五编 未来的任务
成长和自我实现心理学的一些基本命题
附录一
我们的出版物和专题会议对个人心理学来说是合适的吗?
附录二
参考书目
|
內容試閱:
|
序
我绞尽脑汁才选定了本书的书名。尽管“心理健康”这一概念仍有使用的必要,但严格来说,它存在很多内在缺陷。这一点,我在本书中多处相关章节已做出阐述。萨斯(Szasz)(160a)和存在主义心理学家(110,111)近来也指出,所谓“心理疾病”这一概念也存在同样的缺陷。尽管如此,我们现阶段还是可以继续使用这些规范术语,而且事实上,出于启发性的原因,我们当下使用这些术语;然而,我非常确信,它们在十年之内便会被淘汰。
相对以上,我所使用的“自我实现”这个术语则要好得多。它所强调的是“完满人性”,即“对人类之生物本性的发展”。因此,它(从经验上看)可适用于整个人类群体,不受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就是说,“自我实现”跳出了文化的桎梏,它遵循的是生物学意义上的命运,而不像“健康”“疾病”等术语那样因历史随意性与文化地域性不同而难以捉摸。不仅如此,它也兼具经验性内容与操作性意义。
不过,从文学角度来看,“自我实现”或许略显拙劣,而且还存在一些出乎意料的缺陷:a)似乎暗含了利己主义而非利他主义的倾向;b)似乎对责任和贡献等人生任务避而不谈;c)似乎忽视了个人与他人、社会的联系,也忽视了个人的发展需要依赖于“良好社会”;d)忽略了非人类现实的需要特征及其内在的魅力和趣味;e)忽视了无我和自我*越;f)暗中强调了主动性,而非被动性或接受性。然而,一旦你们对我在本书中所厘清的经验性事实有所了解,以上误解将不攻自破自我实现者实际上兼具利他精神和奉献精神,也具备自我*越性和社会性等特质(97,第14章)。
“自我”一词似乎有排斥他人的意味,我们也常常将“自我”与“自私”“纯粹自主”联系在一起。在如此强大的语言习惯面前,我的再定义与经验性描述常常显得苍白无力。不仅如此,部分聪明能干的心理学家(70,134,157a)竟固执地认为:我对于自我实现者的经验性描述是随意杜撰的,而非经由观察发现的。这也令我格外震惊。
在我看来,“完满人性”这一概念或许可以澄清上述误解。“人的衰弱或发育不良”是比“疾病”更合适的说法,甚至还可以用来替换“精神病”“神经病”和“心理变态”等。即便这些术语不适用于心理治疗实践,至少也可以用于一般的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中。
我在本书中一直使用的“存在”(Being)和“形成”(Becoming)两个术语其实更好,尽管它们还未作为通用说法普遍使用。这非常遗憾,因为我们都知道,存在心理学与形成心理学、匮乏心理学截然不同。我坚定地认为,心理学家*须努力调和存在心理学与匮乏心理学,也就是说,必须调和完美与不完美、理想与现实、美好与现存、永恒与暂时、目的心理学与手段心理学。
本书是我1954年所出版的《动机与人格》的续篇,两本书的结构相似,都是将大的理论框架细分后,再按章节逐一探讨。关于人性的深度与高度的研究,我有志于构建一个全面、系统、具备经验基础的普通心理学和哲学体系。本书旨在为此计划铺路搭桥。在本书末章,我也阐述了未来的研究计划,其在某种程度上可被视为承上启下之章。本书创新性地将“健康和成长心理学”与精神病理学和心理分析动力学、动力学与整体论相结合,并将“存在”与“形成”、善与恶、积极与消极相结合。换句话讲,本书基于普通心理分析及实验心理学的科学实证,建立了一个优心态的、存在心理学的和超越性动机的上层结构。而这一结构正是普通心理分析与实验心理学所匮乏的,因此,本书所述研究突破了这两者的局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