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甲骨拼合六集
》
售價:NT$
1520.0
《
视觉美食家:商业摄影实战与创意解析
》
售價:NT$
602.0
《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机会与选择
》
售價:NT$
454.0
《
DK月季玫瑰百科
》
售價:NT$
959.0
《
为你想要的生活
》
售價:NT$
301.0
《
关键改变:如何实现自我蜕变
》
售價:NT$
352.0
《
超加工人群:为什么有些食物让人一吃就停不下来
》
售價:NT$
454.0
《
历史的教训(浓缩《文明的故事》精华,总结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
》
售價:NT$
286.0
|
編輯推薦: |
“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典藏”总体介绍
“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是普通读者阅读古典文学的入门书和基础书。她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历史超过60年。这套丛书旨在把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作家作品呈献给普通读者,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品鉴古典文学可靠版本。这套丛书以中国历代文学经典名著、诗文名家作品为对象,约请相关领域卓有成就的学者整理注释,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质量可靠且方便阅读的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书和入门书。
“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典藏”是在“读本丛书”的基础上进行分化重组(四大名剧和小说部分另做新丛书)、遴选再版、增补扩充而成。该丛书分批编辑出版,*辑于2017年12月出版,第二辑于2020年1月出版。第三辑于2021年1月出版。
这套丛书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这是一套古典文学普及读本,丛书以选本为主,撷取代表性作家的代表性作品,把古典文学*精华的部分呈现给读者。
二、时间从先秦至晚清,贯穿中国古代历史,文体涵盖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诗、赋、乐府、词、散文、戏曲等主要文体。
三、整理者皆是学殖深厚的学者,如钱锺书、王伯祥、俞平伯、余冠英、游国恩、唐圭璋、萧涤非、夏承焘等,他们
|
內容簡介: |
张兵和冉耀斌教授选注的《李梦阳诗选》,是明代“前七子”代表人物李梦阳诗歌的重要选注本。共选注李梦阳诗歌300余首,兼顾李梦阳各种风格和各个时期的作品。每首诗都配有简明准确的注释,对诗中的用典、生僻字词予以注释。这是了解李梦阳诗歌特色和艺术成就的较好选本。
|
關於作者: |
张兵(1965-),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明清文学研究,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过《顾炎武散文选评》《顾炎武诗选注评》等著作。冉耀斌(1975-),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明清文学研究,在《文学遗产》《光明日报》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
|
目錄:
|
目录
前言
射潮引
子夜四时歌(八二)
郭公谣
空城雀
白马篇
甄氏女诗
河之水歌
内教场歌
离愤(五二)
田园杂诗(五一)
赠刘潜
赠孙生
寺游别熊子(四一)
甲申中秋寄阳明子
赠郑生(三一)
赠徐祯卿
赠刘氏(五一)
寄康修撰海
忆昔行别阎侃
送蔡帅备真州(三一)
白雾树累累作花
陟峤
杂诗三十二首(选三)
从军(四二)
塞上杂诗(二一)
天马
酬秦子,以曩与杭子并舟别诗见示,余览词悲离,怆然婴
心,匪惟人事乖迕,信手二十二韵,无论工拙,并寄杭子
少年行
长干行
纪梦
翟生苦节尚志人也,迩从余河之上,余嘉敬焉,
作诗以赠
晋州留别州守及束鹿令,用李白崔秋浦韵
赠程生之南海
侠客行
出塞曲
汉京篇
杨花篇
去妇词
荡子从军行
梁园歌
客有笑余霜发者,走笔戏之
戏作放歌寄别吴子
盐井行
苦寒行
古白杨行
自从行
弘治甲子,届我初度,追念往事,死生骨肉,怆然动怀,
拟杜七歌,用抒愤抱云耳(七一)
解俘行
土兵行
癸酉生日
豆莝行
苦雨篇
奉送大司马刘公归东山草堂歌
二月四日部署宴饯徐、顾二子
寄兵备高佥事江
寄内弟玉
秋夜徐编修宅宴别醉歌
东园翁歌
得家书寄兄歌
送仲副使赴陕西
徐子将适湖湘,余实恋恋难别,走笔长句,述一代文人
之盛,兼寓祝望焉耳
朝饮马送陈子出塞
送王子归杜
送李中丞赴镇
雨燕醉歌
边马行送太仆董卿
送李帅之云中
画鱼歌
林良画两角鹰歌
石将军战场歌
玄明宫行
朱迁镇(水店回冈抱)
朱迁镇庙
十二月十日
清明河上寓楼独酌
庚午除日
中秋南康
上元滕阁登宴(二一)
九日薛楼会集(二一)
清明曲江亭阁
南康元夕
中秋(二一)
戊寅元夕
己卯元夕
庚辰清明东郭
己丑五日
明远楼春望
春宴(二一)(物与吾何异)
丙戌十六夜月
古意
望极(二一)
登临(二一)
下吏
狱夜雷电暴雨
野战
得家书
拨闷覃园
野风
繁台归集
河上秋兴(十二)
春宴(白首闻歌异)
熊子河西使回
东园偶题
酬京师友人见寄作
送秦子
寄钱水部荣
忆何子
田生闻余浩然访于东郭花下酒集(二一)
送人还关中
毒热,在狱呈陈运使敩暨潘给事中希曾
康状元话武功山水
月夜柬张含
中秋别郑生
送张生还金齿(二一)
秋日王子台上
再送郑生
和郑生行经凤阳
郑生至自泰山
秋过内弟漫赋二首(选一)
寄题高子君山别业
东庄冬夜别程生自邑
己丑八月京口逢五岳山人
出塞(二一)(峰起黄河限)
环县道中
繁台春望
南湖
浮江
折桂寺
团山登望
芝山望
赴新喻
郁孤台
与骆子游三山陂三首(选一)
温将军挽诗
咏蝉
咏庭中菊
在狱闻余师杨公诬逮获释,踊跃成咏十韵
赦归,冬日宴刘氏园庄十四韵
鄱阳湖十六韵
送陈宪使淮上兵备
陶行人宅赠
桂殿
秋怀
雪后朝天宫
晚晴郊望
时景
杪夏急雨江州
野园
雪后上方寺集
岁暮五首
春暮丁丑年作
无题戏效李义山体
为园
晚秋明远楼宴集
新年作,次喻监察韵
正月大雨雪遣怀
雨中海棠
艮岳篇
郊斋逢人日,有怀边、何二子
章氏芳园饯朱应登
访何职方孟春新居二首(选一)
送殷进士病免归
别徐子祯卿得江字
追旧寄徐子
过李氏荷亭会何子
答太仆储公见赠
病间闻何舍人梦故山有感
解官,亲友携酒来看
九日寄何舍人景明
冬霁,宴丘翁林亭
立春遇雪柬孙君二首(选一)
送张训导弃官为母
早春酬内弟玑
积雨,郑、左二子晚宴
北行,家兄与内弟玉实间行侦缓急,即如雷霆之下,
魂魄并褫,矧又如饥渴
寄答内弟玑九日繁台见忆
乔太卿宇宅夜别
别都主事穆奔丧归
夜别王检讨九思
寄孟洋谪桂林教授
仰头遇友夜泊感赠
别太华君
赠何君迁太仆少卿
柬赵训导二首(选一)
和毛监察秋登明远楼之作
限韵赠黄子
夏日繁台院阁赠孙兵部兼怀大复子
逢吉生汴上
郊园夏集别李沔阳
别熊御史出塞
春望柬何舍人
赠张含
题环上人精舍
见素林公以《咏怀六章》见寄,触事叙歌,辄成篇什,数亦如之,末首专赠林公(选四)
河上茅斋成呈家兄
送蔡子赴省
寄赠司寇林公还山
奉寄邃庵相公之作
双溪方伯夏初见过,就饮石几,留诗次韵
东庄藩司诸公见过
夏都给勘邺潞之战,惠见忆之作,寄答四首(选二)
熊监察至自河西,喜而有赠
小至
戊辰生日
己巳守岁
初度怀玉山有感
南康元夕(发春南地北同寒)
乙亥元夕忆旧,柬边子卧病不会
丙子冬至
小至,喜康状元弟河路过,赍其兄书见示
九月七日夜集
元夕
辛巳元日
癸未除夕
无事
霖雨汹涌,城市簿筏而行,我庐高垲,尚苦崩塌,
何况黄子住居湫隘,诗以问之
田居喜雨
独上
台寺夏日
于少保庙
朱迁镇(水庙飞沙白日阴)
吹台春日古怀
灵武台
秋望
潼关
榆林城
出塞(黄河白草莽萧萧)
武昌
南溪秋泛三首(选一)
开先寺(读书台倚鹤鸣峰)
快阁登眺
楚望望襄中形势
晚过禹庙之台
徐将军园亭
东华门偶述
采莲曲
艳曲(二一)
杨白花(二一)
相和歌
月夜吟
九月见花
闻笛
正月见雁
南康元日
村夜(三一)
晚烧吟
宿苏门
黄州
白塔寺
上方寺
钓台
白鹿洞
圣泽泉
回流山
开先寺(五一)(瀑布半天上)
吴溪
江行杂诗(七一)
新庄漫兴(四一)
寄徐子(二一)
赠何舍人
寄都主事穆
送人
赠客
寄黄子广东
送郑生
送王生北行(二一)
莺晓
船板床
砖枕
渔村夕照
平沙落雁
江天暮雪
柏屏
帝京篇十首(选一)
送人入蜀
夏口夜泊别友人
别李生
赠李沔阳(二一)
送王韬
赠罗氏
柬郑生(二一)
云中曲送人十首(选五)
柬双溪方伯
送人之南郡三首(选二)
春游曲(二一)
夷门十月歌
异景
浔阳歌
汴中元夕五首(选三)
诸将八首(选三)
忆昔六首(选一)
京师春日漫兴五首(选一)
牡丹(五一)
夷门曲(二一)
张池春日即事
漫兴(二一)(白水苍山万里身)
春日豫章杂诗十首(选二)
漫兴(二一)(城外清江城内湖)
渔父
东园遣兴再赋十绝句(选二)
东园漫兴之作
经行塞上二首(选一)
归途览咏古迹,并追忆百泉游事(八二)
登啸台(三一)
夏日阁宴
春暮过洪园(二一)
翠华岩
道逢罴豹鹰狗进贡十韵
七夕,边、马二宪使许过繁台别业不成,辄用七字句
述我志怀二十韵
|
內容試閱:
|
前言
一
明代诗文风尚凡数变。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倡言复古,文宗秦、汉,诗法盛唐,在当时和后世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明史·文苑传序》云:“明初,文学之士承元季虞、柳、黄、吴之后,师友讲贯,学有本原。……弘、正之间,李东阳出入宋、元,溯流唐代,擅声馆阁。而李梦阳、何景明倡言复古,文自西京,诗自中唐而下,一切吐弃,操觚谈艺之士翕然宗之。明之诗文,于斯一变。迨嘉靖时,王慎中、唐顺之辈,文宗欧、曾,诗仿初唐。李攀龙、王世贞辈,文主秦、汉,诗规盛唐。王、李之持论,大率与梦阳、景明相倡和也。归有光颇后出,以司马、欧阳自命,力排李、何、王、李,而徐渭、汤显祖、袁宏道、钟惺之属,亦各争鸣一时,于是宗李、何、王、李者稍衰。”(《明史》卷二八五)《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七一《空同集提要》亦云:“考明自洪武以来,运当开国,多昌明博大之音。成化以后,安享太平,多台阁雍容之制作。愈久愈弊,陈陈相因,遂至缓冗沓,千篇一律。梦阳振起痿痹,使天下复知有古书,不可谓之无功。”这些载述,不仅清晰地勾画出明代前中期诗文流变的具体脉络,而且对“前七子”领袖李梦阳在这场复古运动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充分肯定。至于李梦阳个人的独特贡献,《明史·李梦阳传》还评价说:“梦阳才思雄鸷,卓然以复古自命。弘治时,宰相李东阳主文柄,天下翕然宗之,梦阳独讥其萎弱。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非是者弗道。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朱应登、顾璘、陈沂、郑善夫、康海、王九思等号十才子,又与景明、祯卿、贡、海、九思、王廷相号七才子,皆卑视一世,而梦阳尤甚。”(《明史》卷二八六)李梦阳“卓然以复古自命”,不但在文学上要恢复汉唐以来“格高调古”的审美品质,而且在政治上要恢复汉唐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凛然正气,坚决与社会黑恶势力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李梦阳以其卓越的才华,济世救民的情怀,坚韧不拔的毅力赢得了人们的普遍赞扬,成为明代知识分子中少有的道德和文章、事功与人品相统一的杰出人物之一。其生平经历大致如下:
(一)成化八年(1472)至弘治十年(1497):少年才子,乡试。
李梦阳(1472—1529),字献吉,原名孟阳,出生时其母梦见日堕怀中,故名梦阳,原字天赐,号空同子,庆阳(今甘肃庆阳)人。李梦阳出生在一个世代贫寒的家庭,其曾祖父入赘于河南扶沟王家。洪武初年,王家作为军户到庆阳花马池戍守,曾祖也随家前往,后来在战斗中死去。祖父被仇家陷害,死于狱中(《空同集》卷三八《族谱·大传》)。父亲李正,早年十分贫穷,大雪天还穿着单衣,婚后还要靠妻子养鸡、养猪和卖酒、卖醋补贴一部分家用。其家曾居住于庆阳府城,先祖坟茔也在庆阳府城周围。当李梦阳出生时,母子俩睡的依然是没有席子的冷榻(李梦阳《弘治甲子,届我初度,追念往事,死生骨肉,怆然动怀,拟杜〈七歌〉,用抒愤抱云耳》)。李正后来任阜平(今河北阜平县)县学训导,升任封丘(今河南封丘县)温和王府教授。李梦阳十岁时随父徙居大梁(今开封市)。这样的出身和幼年生活,使他比较容易了解政治的黑暗和民间的疾苦。李梦阳后来在诗文中所表现出来的悲天悯人的思想与忧国忧民的情怀,即与他这段凄苦的身世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
李梦阳少年聪慧,才名早著。早年时即随父受毛诗,少长则游心六艺,工古文诗赋,梁人称为“李才子”。在父亲的督导下,他很早即习举子业,潜心研读时文,所作八股文迥出同辈之上,但次乡试却以失败告终。十九岁时娶大梁名宦左梦麟之女为妻,左氏母为广武郡君,属皇亲之流。左家以女妻之,主要是看中李梦阳的才华。
弘治四年(1491),李梦阳携家眷归庆阳老家,此时大学士杨一清为陕西督学宪副,见李梦阳而爱其才,延之门下,日从讲肄,学业大进。弘治五年(1492),李梦阳举陕西乡试,与洵阳张凤翔同榜。在此之前,李东阳曾与杨一清书云:“今年解首,将属之华州张潜乎?”杨一清回信说:“若无李、张二生,潜不后矣。”榜发之日,梦阳名居,李东阳既佩服又感慨,认为杨一清果然有知人之明。弘治六年(1493),梦阳中进士,观政通政司。后因连遭父母丧事,在家守制六年。居家期间,以教授生徒为业,门下从学者甚众。
(二)弘治十一年(1498)至弘治十八年(1505):步入仕途,敢批逆鳞;诗文倡和,茶陵羽翼。
弘治一朝,是明代政治开明的时期。孝宗皇帝即位以后,较能体察民情,勤于政事,亲贤臣,远小人。任用马文升、何乔新、刘大夏、刘健、谢迁等一代名臣辅政,朝政为之一清。孝宗对这些元老相当尊重,经常一起讨论政事,倾听他们的意见。对于朝臣的直言讽谏,孝宗也颇能容纳。由于弘治君臣的励精图治,使得当时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呈现出兴盛景象。李梦阳在《熊士选诗序》说:曩余在曹署,窃幸侍敬皇帝。是时,国家承平百三十馀年矣,治体宽裕,生养繁殖,斧斤穷于深谷,马牛遍满阡陌。即闾阎而贱视绮罗,粱肉靡烂之,可谓极治。然是时,海内无盗贼干戈之警,百官委蛇于公朝,入则振,出则鸣珂,进退理乱弗婴于心。盖暇则酒食会聚,讨订文史,朋讲群咏,深钩赜剖,乃咸得大肆力于弘学。于乎!亦极矣!(《空同集》卷五二)社会的繁荣,文化的昌盛,使当时知识分子的精神大为振奋,他们认为恢复三代之隆、汉唐之盛的机会来到了。因此,当时的知识分子对现实政治充满热情,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现实活动,希望能够建功立业。他们鄙视世俗之人蝇营狗苟的生活态度,为了实现理想,宁可置生死于度外。复古派的领袖人物李梦阳更是这批知识阶层的典型代表。
弘治十一年(1498),李梦阳出任户部主事,十四年(1501)奉命监三关招商,因执法严峻,请托不行,权豪势要颇为不满,遂捏造事实诬告之,李梦阳次被捕入狱。在狱中,他据理力辩,始终不屈。真相大白后,又官复原职。十六年(1503)奉命饷宁夏军,曾协助边帅抵御外敌。
弘治十八年(1505),孝宗皇帝下诏求谏,李梦阳感激思奋,作《上孝宗皇帝书》,其中谈到当时有“二病”、“三害”、“六渐”之弊:二病者,一曰元气之病,二曰腹心之病;三害者,一曰兵害,二曰民害,三曰庄场畿民之害;六渐者,一曰匮之渐,二曰盗之渐,三曰坏名器之渐,四曰弛法令之渐,五曰方术眩惑之渐,六曰贵戚骄恣之渐(《空同集》卷三九)。疏中详细分析了各种社会矛盾,无疑为当时社会开出了一帖对症良方。顾泾野曾说:“使弘治之疏行,则病害除而下可为民。”(《李开先全集·文集》卷十《李崆峒传》)足见此疏之价值。可是,贤明如孝宗者也将此疏留中不发。《上孝宗皇帝书》文末又对当时皇亲寿宁侯张延龄与弟鹤龄骄纵不法之事作了公开批评。张氏兄弟得知大怒,摘奏中批评张氏字以为谤讪母后,孝宗不得已下李梦阳锦衣卫狱,后来还是将其释放,并警告张延龄别再生事。事后,李梦阳于大市街骑马遇到张延龄,大骂延龄生事害民,以铁鞭梢击落张延龄两颗牙齿,张因孝宗皇帝警告过,不得不忍气吞声(《艺苑卮言》卷五)。因此李梦阳对孝宗皇帝感恩戴德,诗文中常流露出感激之情。孝宗驾崩后,李梦阳作《大行皇帝挽章》,末句云:“向来激切疏,优渥小臣知。”晚年还对孝宗念念不忘:“十年放逐同梁苑,中夜悲歌泣孝宗。”(《限韵赠黄子》)
这一时期,李梦阳的文学思想主要受茶陵派李东阳等人的影响,他的主要诗友也多是茶陵派中人。李梦阳在正德元年(1506)所作《徐子将适湖湘,余实恋恋难别,走笔长句,述一代文人之盛,兼寓祝望焉耳》中说:“我师崛起杨与李,力挽一发回千钧。”(《空同集》卷二十)肯定了李东阳是复古派的开路人。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认为:“长沙(李东阳)之于何、李,犹陈涉之启汉高乎。”比喻虽不甚贴切,意思却很明了。胡应麟也强调:“成化以还,诗道旁落,唐人风致,几于尽隳。独李文正才具宏通,格律严整,高步一时,兴起李、何,厥功甚伟。”(《诗薮·续编》卷一)李梦阳在《朝正倡和诗跋》中云:诗倡和莫盛于弘治,盖其时古学渐兴,士彬彬乎盛矣,此一运会也。余时承乏郎署,所与倡和则扬州储静夫、赵叔鸣,无锡钱世恩、陈嘉言、秦国声,太原乔希大,宜兴杭氏兄弟,郴李贻教、何子元,慈溪杨名父,余姚王伯安,济南边庭实。其后又有丹阳殷文济,苏州都玄敬、徐昌谷,信阳何仲默。其在南都则顾华玉、朱升之其尤也。诸在翰林者,以人众不叙。(《空同集》卷五九)储瓘、乔希大、何孟春及“诸在翰林者”大多是当时茶陵派中人物。由于当时李梦阳居京时间不长,名声也还不大,所以交游范围有限。顾璘在《重刻刘芦泉集序》中也说:“余自弘治丙辰举进士,观政户部,获与二泉邵公国贤、空同李君献吉、芦泉刘君用熙友。……时献吉名尚未盛。”(《顾璘诗文全集·凭几集续编》卷二)
(三)正德元年(1506)至正德八年(1513):疏劾权宦,任官江西;忧时伤世,诗风丕变。
正当孝宗皇帝越来越熟悉政事,准备革除宿弊,肃清政治,致天下于太平时,却于弘治十八年五月去世。继承皇位的是明武宗朱厚照,这是明代历史上一位著名的荒淫无度的皇帝。他即位以后,耽于逸乐,不理朝政。宦官刘瑾、谷大用、张永等人以鹰兔狗马及鱼龙角抵之戏取媚于武宗,乘机擅权,时号“八虎”。朝臣与宦官矛盾尖锐。朝中的正直官员深为忧虑,为国家社稷的安危担心,思量斥退刘瑾等人。于是展开了与宦官的激烈斗争,复古派作家大多站在反对宦官的正义力量一边,而李梦阳的表现尤为突出。
正德元年(1505),给事中刘、陶谐相继上书纠劾宦官,武宗置之不理。户部尚书韩文每退朝,与属吏论国事辄痛哭流涕。李梦阳知其意,密告之曰:“大臣与国同休戚,可言则言,徒痛何益?”于是韩文命李梦阳草疏,伺机呈之内阁大臣,众阁臣强烈要求武宗斥退众阉。可是事机不密,众阉得知消息后,连夜跪哭于武宗御榻前,促武宗皇帝改变了旨意,罢免了比较正直的秉笔太监王岳、范荣,以刘瑾掌司礼监。于是阉党得势,刘大夏、谢迁等老臣相继离开朝廷,李梦阳为作《去妇词》以致哀。紧接着朝中四十八人同日被逐,且被谤为党人,李梦阳列名其中。李开先云:“夫二张八党,势焰熏天,立能祸福人,朝士无不趋附奉承者,崆峒独能明击之,助攻之,可谓威武不屈、卓立不群者矣。昔人谓:‘论人先观其立朝大节。’如苏子瞻风采凝持,非碌碌苟同世俗。若崆峒者,亦岂出苏公下哉?”(《李开先全集·文集》卷十《李崆峒传》)
刘瑾得知韩疏出于李梦阳之手,甚为恼怒,一心要杀之以泄其愤。正德三年(1508),刘瑾罗织罪名,将李梦阳从大梁抓捕,解往京城,矫诏下锦衣卫狱。当时人们都知道刘瑾必杀之无疑,因此多不敢救,形势万分危急。梦阳兄孟和与内弟左国玉间行匍匐求救于康海,海往求于刘瑾,乃得幸免于难,还归大梁。李开先《李崆峒传》云:“是时,瑾独礼敬康修撰海,但嗔不出其门,内弟左国玉遂上书求救于康,而张潜、何景明共促之往,乃投刺上谒,……对山欲脱友难,假为谀辞云:‘乡尊相业,张太宰政事,李梦阳文章,谓之关中三绝,而区区不与焉!’瑾云:‘此人安在?’应以‘见在狱中’。瑾不之信,取狱簿观之,笑云:‘乃原任户部李郎中,不记其名为梦阳。在孝庙轻薄上言,连及宦寺,正德初又代写本草,从臾韩尚书弹害吾辈,方欲杀之,以快吾心。’康又云:‘乡尊能法太祖为治,梦阳能法太祖为文,杀之或失士林之望。’其家仆老姜,亦从旁申救。”(《李开先全集·文集》卷十)李梦阳始得生还。刘瑾事败,康海因受牵连而免职,后作杂剧《中山狼传》,人多以为讽刺李梦阳,其实不然。李梦阳与康海友谊深笃,康海罢官后李有赠康诗多首,二人交往一直至老。关于这一问题,学界已辨之甚明,此处不再赘述。
正德六年(1511)刘瑾伏诛,朝廷以李梦阳忠直,诏起为江西按察司提学副使。到任之后,兴复古学,整顿颓风,奖节义而正文体,并重修白鹿洞、盱江书院,聚士其中,阐明经义。又于各乡立社学以教民间俊秀,江西士子多受其惠,其功不可小觑。
李梦阳以节义自负,对不法权贵不稍宽假,致使交恶甚众。先是与布政使郑岳不睦,继又开罪于巡按御史江万实。后来朝廷有诏,允许举奏重要事件。他人只视为例行公事,无当真者,可是李梦阳却一一照实奏上,惹恼了上司,他们因此弹劾李梦阳侵官,李梦阳也弹劾他们失职。朝廷派大理寺卿燕忠往勘,又以副使郑阳、参议段敏为同勘官查明此事。上万名江西士人齐聚于衙门为李梦阳鸣冤。何景明也上书杨一清为李梦阳洗刷罪名,但李梦阳终还是被罢官闲住。
在此期间,李梦阳等复古派作家终于和茶陵派李东阳等人分道扬镳,这并不仅因为文学主张的不同,更由于政治立场的对立。在与刘瑾集团的斗争中,复古派绝大多数成员都坚定地反对宦官专权,并因此遭受严重的迫害,他们的文学活动也受到影响。可李东阳在整个斗争中因贪恋官位与富贵而表现得软弱不堪,首鼠两端。阁议驱除阉党失败后,刘健、谢迁等相继去职,而李东阳却为首辅。刘、谢离京,李执手流泪。刘健正色道:“何用今日哭为!使当日出一语,则与我辈同去耳。”李默然无语(《明史纪事本末》卷四十三《刘瑾用事》)。李开先甚至认为就是李东阳泄密才使朝政大乱(《李开先全集·文集》卷十《李崆峒传》)。其所作所为早已招致复古派作家和许多正直官员的不满。刘瑾被诛之后,李东阳等又借清除阉党之机排除异己,与复古派之康海、王九思等结怨,致使复古派与之彻底决裂。李梦阳在《凌溪先生墓志铭》中说:“(朱应登)年二十,举进士。时顾华玉璘、刘元瑞麟、徐昌谷祯卿号‘江东三才’。凌溪乃与并奋竞骋吴楚之间,……而柄文者承弊袭常,方工雕浮靡丽之词,取媚时眼,见凌溪等古文词,愈恶抑之,曰:‘是卖平天冠者。’于是凡号称文学士,率不获列于清衔。”(《空同集》卷四七)此处所谓“柄文者”当指李东阳等无疑。以前李梦阳对他的批评还有所保留,至此已经放言无忌,这无疑是对茶陵派和复古派关系的后清算。
弘治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社会经济文化得到了相当的发展,文人学士普遍抱有崇高的理想和满腔的热情。李梦阳也是这样。他的诗文除歌颂盛世之外,间有对朝政的批评和不满,那也是希望国家能够朝着他们理想中的状态发展,并没有失去信心和热情。可是正德年间,武宗荒于政事,刘瑾独揽大权,奸臣当道,贤良离职。百姓不堪贪官污吏的盘剥,加之各地灾荒不断,因此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封建统治者内部矛盾也日趋尖锐,先是安化王朱寘以讨刘瑾为名,据宁夏起兵造反;接着是宁王朱宸濠在江西起兵,一度攻到南京城下。这两次谋反虽被镇压下去,可是普通百姓深受其害,苦不堪言。李梦阳目睹朝政腐败,民不聊生的惨状,在诗文中描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对朝政的失望和内心的悲愤。诗风一变为悲壮慷慨,沉郁顿挫。
(四)正德九年(1514)至嘉靖八年(1529):北游荆襄,吹台闲居。
正德九年,李梦阳离开江西,溯江而上,到达襄阳,游览了岘山、习池等名胜古迹,并准备学庞德公作鹿门之隐,可是由于江水泛涨,形势危急,只好转回大梁。先是宁王朱宸濠在南昌创建阳春书院,梦阳曾应邀撰《阳春书院记》。正德十四年(1519),朱宸濠发动叛乱,王守仁带兵镇压。事后,梦阳因撰《阳春书院记》,被诬交结宁王,事白,作削籍处理。此前,他曾于开封之康王城筑河上草堂,此时又筑翛然台于其东,建需于堂于其南。经常和一群游侠少年纵马驰逐,游猎于繁台、晋丘之间,饮酒赋诗,悲歌慷慨,颇富豪侠之气。在此期间,他曾与何景明发生过激烈的文学论争,成为复古派的一桩公案。此事研究者论之已多,此不赘述。后来又有大臣想举荐他出仕,可是由于当权者的阻挠未果。嘉靖八年卒于大梁。去世前曾托其好友黄省曾刻其集,并在京口治病时与黄面晤,相见甚欢。
李梦阳晚年曾经用心探讨过一些自然科学和哲学问题。朱安《李空同先生年表》云:“(嘉靖)六年丁亥,公年五十五岁。公闵圣远言湮,异端横起,理学亡传,于是著《空同子》八篇,其旨远,其义正,该物究理,可以发明性命之源,学者宗焉。”他在《化理篇》中曾经据日食和月食的自然现象推出“月体小于日”,这在当时来说真是难能可贵的探讨(《空同集》卷六五)。他在论“化权”——事物变化的关键时指出,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来决定的(《空同集》卷六五《化理篇》),这也是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进一步深化。他还认为,任何事物都按其自身固有的规律发展,后必然走向消亡,天地日月都有消亡的一天(《空同集》卷六六《异道篇》)。这些见解直到今天还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二
李梦阳文学创作成就很高,在当时和后世均引起了人们的普遍赞誉。如王廷相曾说:“李子献吉以恢闳统辩之才,成沉博伟丽之文。厥思超玄,厥调寡和。游精于秦汉,割正于六朝,执符于雅谟,参变于诸子,……用成一家之言,……遂能掩蔽前贤,命令当世。”(《王氏家藏集·李空同集序》)而黄省曾也认为:“(李梦阳)古赋,《骚》《选》;乐府、古诗,汉魏,而览眺诸篇,逼类康乐。近体歌行,少陵、太白;……往匠可凌,后哲难继。明兴以来,一人而已。”(《五岳山人集·寄北郡宪副李公梦阳书》)胡应麟在《诗薮》中也说:“李献吉诗文山斗一代,其手辟秦汉盛唐之派,可谓达磨西来,独阐禅教。又如曹溪卓锡,万众皈依。”这些评价虽有过誉之嫌,但也反映了李梦阳文学创作的价值和成就。当然对李梦阳的文学创作也有批评和不满的意见,如何景明就曾批评过其江西以后之作。钱谦益因对复古派深为不满,甚至歪曲事实而诋毁之,《列朝诗集小传·李副使梦阳》云:“献吉之诗文,引据唐以前书,纰缪挂漏,不一而足。……国家当日中月满,盛极孽衰,粗材笨伯,乘运而起,雄霸词盟,流传讹种,二百年来,正始沦亡,榛芜塞路,先辈读书种子,从此断绝,岂细故哉!”攻击可谓不遗余力,甚至颠倒黑白。对于这些评价,沈德潜即表示反对,其《明诗别裁集》卷四云:“空同五言古宗法陈思、康乐,然过于雕刻,未极自然。七言古雄浑悲壮,纵横变化。七言近体开合动荡,不拘故方,准之杜陵,几于具体,故当雄视一代,邈焉寡俦。而钱受之诋其模拟剽贼,等于婴儿之学语。至谓‘读书种子,从此断绝’,吾不知其为何心也!”陈田《明诗纪事》丁签卷一也认为:“空同志壮才雄,目短一世,好掊击人,而受人掊击亦甚。然究一时才杰,亦不能出其右也。成、弘之间,茶陵首执文柄,海内才俊,尽归陶铸。空同出而异军特起,台阁坛坫,移于郎署。”这里将李梦阳之性格和为人归之“好掊击人”,指出其性格急躁,心胸褊狭,虽显苛刻,但也道出了梦阳的性格缺陷。他认为李梦阳才华迥出众人之上,继李东阳而为文坛领袖,还是符合事实的。
......
射潮引〔1〕
钱塘八月潮水来〔2〕,蛟龙奋怒涛为雷。天旋地拆不可止〔3〕,此中云有鸱夷子〔4〕。何不张尔弓、挟尔矢〔5〕,射杀鸱夷潮可止。君不见潮水年年八月来,万弩射潮终不回〔6〕。
〔1〕此诗写钱塘江潮水,突出钱塘潮汹涌澎湃的气势。该诗题前原注为“铙歌曲”。铙歌曲,乐府旧题。南朝宋明帝时分汉乐四品,其中有“短箫铙歌”。唐吴兢作《乐府古题要解》,分乐府为八类,其中也有“铙歌”。郭茂倩《乐府诗集》增为十二大类,变“铙歌”为“鼓吹曲辞”。射潮,唐末吴越王钱镠,字具善,小名婆留。唐昭宗曾拜镠为镇海浙东军节度使。唐亡,称吴越国王。钱镠筑捍海塘,怒潮汹涌,版筑不成,乃造竹箭三千,在叠雪楼命水犀军驾强弩五百以射海潮,迫使潮头趋向西陵,遂奠基而成塘。见孙光宪《北梦琐言》。苏轼《八月十五日看潮》:“安得夫差水犀手,三千强弩射潮低。”自注:“吴越王尝以弓弩射潮头,与海神战,自尔水不近城。”引,乐曲体裁之一,有序奏之意。马融《长笛赋》:“故聆曲引者,观法于节奏。”郭茂倩《乐府诗集》有《霹雳引》、《思归引》、《箜篌引》等。
〔2〕钱塘:即钱塘江,在今浙江杭州。钱塘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李白《横江词》云:“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潘阆《酒泉子》亦云:“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3〕拆:通“坼”,分裂,裂开。《诗经·大雅·生民》:“不坼不副,无灾无害。”
〔4〕鸱夷:即革囊。《战国策·燕策》:“昔者伍子胥说听乎阖闾,故吴王远迹至于郢。夫差弗是也,赐之鸱夷而浮之江。”《史记·伍子胥传》:“(子胥)乃自刭死。吴王(夫差)闻之大怒,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裴《集解》:“应劭曰:‘取马革为鸱夷。鸱夷,榼形。’”《史记·吴太伯世家》张守节《正义》:“吴俗传云:‘子胥亡后,越从松江北开渠至横山东北,筑城伐吴。子胥乃与越军梦,令从东南入破吴。越王即移向三江口岸立坛,杀白马祭子胥。杯动酒尽,越乃开渠。子胥作涛,荡罗城东,开入灭吴。至今犹号曰示浦,门曰。’”另,春秋越国范蠡自号“鸱夷子皮”。范蠡佐越王勾践灭吴,知勾践为人可以同患难,不可共安乐,因浮海出齐,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省称“鸱夷子”。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李白《古风》:“何如鸱夷子,散发棹扁舟。”
〔5〕矢:箭。
〔6〕弩:用机栝发射的箭。《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军万弩俱发。”
子夜四时歌(八二)〔1〕
其七
郎住西水头,妾住东北浒〔2〕。何能冰遂合〔3〕,永免风波苦。
〔1〕本组诗共八首,此选二首。该诗题前原注为“短调歌”。《子夜歌》为乐府旧题,即《吴声歌曲》名。《宋书·乐志》:“子夜哥(歌)者,有女子名子夜,造此声。”现存晋、宋、齐三代歌词四十二首,写爱情生活中的悲欢离合,多用双关隐语。南朝乐府又有《子夜四时歌》,系据《子夜歌》变化而来。《空同集》残本只六首,缺此二首。
〔2〕浒:水边。《诗经·王风·葛藟》:“绵绵葛藟,在河之浒。”毛传:“水厓曰浒。”
〔3〕遂:道,道路。引伸为水道。《考工记·匠人》:“广二尺,深二尺,谓之遂。”
其八
雪飘怅难行〔1〕,室迩阻相觅〔2〕。不畏风色严〔3〕,畏此雪上迹〔4〕。
〔1〕怅:失意,懊恼。
〔2〕迩:近。觅:寻找。
〔3〕严:厉害。
〔4〕迹:脚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