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甲骨文丛书·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套装全2册)
》
售價:NT$
959.0
《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售價:NT$
1367.0
《
欲望与家庭小说
》
售價:NT$
449.0
《
惜华年(全两册)
》
售價:NT$
320.0
《
甲骨文丛书·古代中国的军事文化
》
售價:NT$
454.0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套装全4册):从未见过的王朝内争编著史
》
售價:NT$
1112.0
《
半导体纳米器件:物理、技术和应用
》
售價:NT$
806.0
《
创客精选项目设计与制作 第2版 刘笑笑 颜志勇 严国陶
》
售價:NT$
281.0
|
內容簡介: |
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我国博士后制度的发展历程、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调研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的实践经验,结合我国当前发展实际,在借鉴国外博士后管理模式的基础之上,试图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博士后工作发展的建设之路,为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撑,因此,本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广泛的应用范围。本书共分为6章,内容包括国内外博士后制度发展现状分析、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设研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研究、创新博士后培养途径、博士后评价标准体系研究、博士后制度的未来发展方向。
|
關於作者: |
王云鹏,女,工程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工程管理等。现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博士后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在国内外期刊共发表论文20余篇,拥有专利1项,主持多项课题,其中一项课题获得文旅部三等奖;同时,作为课题骨干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文旅部智库等多项重点课题。
|
目錄:
|
章国内外博士后制度发展现状分析1
节国外博士后制度的起源与发展现状1
一、 美国博士后制度概况1
二、 加拿大博士后制度概况5
三、 德国博士后制度概况6
四、 日本博士后制度概况7
五、 法国博士后制度概况9
六、 澳大利亚博士后制度概况10
第二节我国博士后制度发展现状10
一、 我国博士后制度的诞生10
二、 我国博士后制度的发展历程和特色11
三、 中国特色博士后制度的深远意义15
第三节中外博士后制度建设对比分析19
一、 中外博士后制度的共性研究19
二、 中外博士后制度的差异性研究20
三、 中外博士后制度的国际化发展程度22
第二章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设研究24
节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发展概况24
一、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发展历程24
二、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发展特点研究26
三、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取得的成绩29
第二节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设典型案例研究34
一、 浙江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5
二、 清华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6
三、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7
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8
五、 武汉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9
第三节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培养模式研究40
一、 一手抓科研,一手抓教学41
二、 积极鼓励创新,同时容忍失败41
三、 提高研究水平,注重成果有效转化42
四、 构建激励机制,实施特色化考核43
五、 简化程序,搭建交流平台44
第三章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研究46
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模式研究46
一、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发展概述46
二、 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分析48
三、 企事业单独培养模式研究54
第二节文博系统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培养特点59
一、 文博单位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概况59
二、 文博单位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规模分析63
三、 文博单位工作站学术成果对比分析65
第三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未来建设方向66
一、 创新博士后培养模式,促进与文博单位的深度融合66
二、 加强博士后评价和考核,不断提高培养质量66
三、 积极开展对外合作,扩大单位朋友圈68
四、 加强交叉学科研究,培养复合型人才68
第四章创新博士后培养途径70
节“师资”博士后制度创新研究71
一、 “师资”博士后制度发展概况71
二、 “师资”博士后制度发展中呈现出来的问题77
三、 “师资”博士后制度的未来发展方向80
第二节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下的博士后培养模式研究82
一、 加强政策引导,发挥桥梁纽带作用84
二、 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加速成果转化进程85
三、 加大国际交流与合作,树立世界眼光86
第三节基于柔性管理理念的博士后培养模式研究89
一、 柔性管理理念的特点89
二、 博士后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91
三、 建立基于柔性管理理念的博士后管理制度96
第五章博士后评价标准体系研究99
节博士后评估运行机制探析99
一、 博士后评估工作的发展历程99
二、 评估工作的具体流程102
三、 评估工作的发展与不足105
第二节博士后评价体系指标的建立108
一、 当前博士后评估指标体系分析研究108
二、 改进后的设站单位评估指标体系116
三、 博士后研究人员评价指标体系120
第三节基于建模分析法的博士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124
一、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博士后评估124
二、 基于灰色关联度法的博士后评估127
三、 基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博士后评估128
四、 基于理想解法的博士后评估130
第六章博士后制度的未来发展方向132
节博士后制度发展面临的挑战132
一、 博士后制度区域发展不平衡132
二、 博士后生源不足,博士后站点存在“空巢”现象137
三、 高水平、高质量的创新性研究占比相对偏低140
四、 博士后群体国际化程度不高142
第二节博士后制度发展的战略思考与优化路径143
一、 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多措并举提高培养质量144
二、 不断加大博士后投入,构建多元化支持体系147
三、 扩大博士后国际交流合作,吸引大量国外高端人才149
四、 提高博士后科研成效,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支撑150
第三节博士后制度的未来发展趋势151
一、 继续扩大招收规模,未来博士后经历视为常态152
二、 不断坚持学科交叉,促进博士后多元化发展152
三、 努力提升博士后国际化水平,增强国际影响力153
四、 建立符合时代需求的制度,推进博士后快速发展154
五、 加强产学研相结合,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15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