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本书以教育部和财政部颁布的《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为指引,对近200所高职院校的“双高”建设方案进行了系统研究,重点对比分析了各校建设方案的“思路逻辑”,即“双高”院校各校建设任务的一、二级标题。本书以表格形式呈现比较分析的结果,便于各校吸收、借鉴“双高”院校的建设理念、思路和措施,更好地服务本校建设。
|
內容簡介: |
”2019年,教育部和财政部颁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一方面积极申报,另一方面积极学习、借鉴。在教育部公示各校申报方案时,本书作者团队下载了近200所学校的方案,在认真学习、吸收各校建设理念、思路和措施的同时,对各校建设方案的“思路逻辑”进行了比较分析。本书以表格形式呈现比较分析的结果,以便读者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习、借鉴其他学校的思路逻辑。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思路逻辑”,是基于高职院校“双高”(高水平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方案的研究。本书将“双高”院校各项建设任务的一、二级标题看作“思路逻辑”,认为“思路逻辑”越是清晰、严密和简洁,就越是研究深入、领会深刻、谋划深远、利于实施。”
|
關於作者: |
易俊,男,1965年出生,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是重庆市第五届人大代表。兼任重庆中华职教社副主任、重庆科协常委、中国煤炭教育协会职教分会会长、重庆力学学会副会长,重庆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技术专家,重庆市安全生产专家综合组组长,重庆煤炭行业市级专家。主要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EI收录10余篇,出版专著4部。
|
目錄:
|
章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1
节北京市1
第二节天津市4
第三节河北省5
第四节山西省7
第五节内蒙古自治区9
第六节辽宁省10
第七节吉林省11
第八节黑龙江省12
第九节上海市15
第十节江苏省16
第十一节浙江省20
第十二节江西省23
第十三节安徽省24
第十四节福建省28
第十五节山东省29
第十六节湖北省35
第十七节湖南省38
第十八节广东省41
第十九节海南省46
第二十节重庆市47
第二十一节贵州省50
第二十二节云南省52
第二十三节陕西省54
第二十四节甘肃省56
第二十五节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57
第二章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61
节北京市61
第二节天津市63
第三节河北省64
第四节山西省66高职院校“双高建设”思路逻辑研究
目录
第五节内蒙古自治区66
第六节辽宁省67
第七节吉林省68
第八节黑龙江省69
第九节上海市70
第十节江苏省72
第十一节浙江省75
第十二节江西省78
第十三节安徽省79
第十四节福建省81
第十五节山东省82
第十六节湖北省88
第十七节湖南省91
第十八节广东省93
第十九节海南省96
第二十节重庆市97
第二十一节贵州省100
第二十二节云南省100
第二十三节陕西省102
第二十四节甘肃省104
第二十五节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05
第三章打造高水平专业群107
节北京市107
第二节天津市109
第三节河北省110
第四节山西省112
第五节内蒙古自治区113
第六节辽宁省114
第七节吉林省115
第八节黑龙江省115
第九节上海市117
第十节江苏省117
第十一节浙江省122
第十二节江西省125
第十三节安徽省127
第十四节福建省129
第十五节山东省129
第十六节湖北省133
第十七节湖南省136
第十八节广东省138
第十九节海南省142
第二十节重庆市143
第二十一节贵州省147
第二十二节云南省148
第二十三节陕西省150
第二十四节甘肃省151
第二十五节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52
第四章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154
节北京市154
第二节天津市156
第三节河北省157
第四节山西省159
第五节内蒙古自治区160
第六节辽宁省162
第七节吉林省163
第八节黑龙江省164
第九节上海市166
第十节江苏省167
第十一节浙江省169
第十二节江西省173
第十三节安徽省175
第十四节福建省177
第十五节山东省178
第十六节湖北省184
第十七节湖南省188
第十八节广东省190
第十九节海南省193
第二十节重庆市194
第二十一节贵州省197
第二十二节云南省198
第二十三节陕西省200
第二十四节甘肃省202
第二十五节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
第五章提升校企合作水平205
节北京市205
第二节天津市207
第三节河北省209
第四节山西省210
第五节内蒙古自治区212
第六节辽宁省213
第七节吉林省214
第八节黑龙江省215
第九节上海市217
第十节江苏省218
第十一节浙江省222
第十二节江西省226
第十三节安徽省228
第十四节福建省230
第十五节山东省231
第十六节湖北省237
第十七节湖南省240
第十八节广东省243
第十九节海南省247
第二十节重庆市248
第二十一节贵州省250
第二十二节云南省252
第二十三节陕西省254
第二十四节甘肃省255
第二十五节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56
第六章提升服务发展水平259
节北京市259
第二节天津市261
第三节河北省263
第四节山西省265
第五节内蒙古自治区266
第六节辽宁省267
第七节吉林省268
第八节黑龙江省269
第九节上海市271
第十节江苏省272
第十一节浙江省277
第十二节江西省281
第十三节安徽省283
第十四节福建省285
第十五节山东省286
第十六节湖北省292
第十七节湖南省296
第十八节广东省300
第十九节海南省305
第二十节重庆市305
第二十一节贵州省308
第二十二节云南省309
第二十三节陕西省311
第二十四节甘肃省313
第二十五节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314
第七章提升学校治理水平316
节北京市、天津市316
第二节河北省318
第三节山西省320
第四节内蒙古自治区321
第五节辽宁省323
第六节吉林省324
第七节黑龙江省325
第八节上海市326
第九节江苏省327
第十节浙江省331
第十一节江西省335
第十二节安徽省336
第十三节福建省339
第十四节山东省340
第十五节湖北省345
第十六节湖南省349
第十七节广东省352
第十八节海南省355
第十九节重庆市355
第二十节贵州省358
第二十一节云南省359
第二十二节陕西省361
第二十三节甘肃省363
第二十四节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364
第八章提升信息化水平367
节北京市367
第二节天津市369
第三节河北省371
第四节山西省373
第五节内蒙古自治区375
第六节辽宁省376
第七节吉林省377
第八节黑龙江省378
第九节上海市380
第十节江苏省381
第十一节浙江省385
第十二节江西省389
第十三节安徽省390
第十四节福建省393
第十五节山东省394
第十六节湖北省400
第十七节湖南省404
第十八节广东省407
第十九节海南省411
第二十节重庆市411
第二十一节贵州省415
第二十二节云南省416
第二十三节陕西省418
第二十四节甘肃省420
第二十五节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421
第九章提升国际化水平424
节北京市424
第二节天津市426
第三节河北省427
第四节山西省429
第五节内蒙古自治区430
第六节辽宁省431
第七节吉林省432
第八节黑龙江省433
第九节上海市435
第十节江苏省436
第十一节浙江省440
第十二节江西省443
第十三节安徽省445
第十四节福建省447
第十五节山东省448
第十六节湖北省454
第十七节湖南省457
第十八节广东省459
第十九节海南省463
第二十节重庆市464
第二十一节贵州省467
第二十二节云南省469
第二十三节陕西省471
第二十四节甘肃省473
第二十五节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474
后记476
|
內容試閱:
|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思路逻辑”,是基于高职院校“双高”(高水平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方案的研究。我们将“双高”申报高校各项建设任务的一、二级标题看作“思路逻辑”,认为“思路逻辑”越是清晰、严密和简洁,就越是研究深入、领会深刻、谋划深远、利于实施。
2019年,国家启动“双高计划”(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一方面积极申报,另一方面积极学习、借鉴。在教育部公示各校申报方案时,我们下载了近200所学校的方案,在认真学习、吸收各校建设理念、思路和措施的同时,对各校建设方案的“思路逻辑”进行了比较分析。本书以表格形式呈现比较分析的结果,以便读者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习、借鉴其他学校的思路逻辑。这对于谋划相关工作、撰写相关材料大有裨益。
构思、撰写申报材料,一定要根据文件要求进行谋划。从撰写申报材料的策略和方法来讲,应当是针对具体的任务(如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写出两个层次以上的内容。层次应全面对应文件要求,抽取关键词,拟定符合学校实际的一级标题(如建设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产教融合平台、建设技术技能平台)。第二层次应针对层次拟定的一级标题写出三点以上具体做法,也就是二级标题。这不仅是材料的规范与美观的问题,实际上是厘清思路、完善举措的问题。否则就会是“准备做的”,而不是“让你做的”。这不是审题“准不准”的问题,而是领会“明不明”的问题。
从研究结果看,多数学校对将要开展的工作研究不够,不能做到精细、准确和系统化表达。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各高职学校申报方案中的标题完整情况
建 设 任 务研究的学校数两级标题完整的学校数占比/%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1696740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1725029打造高水平专业群1722414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1704426提升校企合作水平1825631提升服务发展水平1805229提升学校治理水平1786335提升信息化水平1837440提升国际化水平1794927高职院校“双高建设”思路逻辑研究
前言
进一步分析发现,超过6项建设任务两级标题完整表述的学校只有19所,分别是: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南通职业大学、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黎明职业大学、淄博职业学院、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威海职业学院、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应当说,这些学校对建设任务的研究是比较深入的。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明确的“高水平学校”的建设任务包括10个方面: 一是加强党的建设;二是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三是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四是打造高水平专业群;五是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六是提升校企合作水平;七是提升服务发展水平;八是提升学校治理水平;九是提升信息化水平;十是提升国际化水平。我们将这10个方面的建设任务概括为“一加强”“四打造”“五提升”。因“加强党的建设”我们在其他著述中另行研究,所以本书只对各校建设方案中其余9个方面的思路逻辑进行对比研究。
本书章的主题是“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关于“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的要求为: 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二是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加强学生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三是加强劳动教育,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四是培育和传承工匠精神,引导学生养成严谨专注、敬业专业、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的品质;五是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率先开展“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六是在全面提高质量的基础上,着力培养一批产业急需、技艺高超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本章对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江西省、安徽省、福建省、山东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海南省、重庆市、贵州省、云南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共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69所学校的建设方案中“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的思路逻辑进行了比较分析,其中一、二级标题完整的学校67所,占40%。
本书第二章的主题是“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关于“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的要求为: 一是对接科技发展趋势,以技术技能积累为纽带,建设集人才培养、团队建设、技术服务于一体,资源共享、机制灵活、产出高效的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平台,促进创新成果与核心技术产业化,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二是加强与地方政府、产业园区、行业深度合作,建设兼具科技攻关、智库咨询、英才培养、创新创业功能,体现学校特色的产教融合平台,服务区域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三是进一步提高专业群集聚度和配套供给服务能力,与行业领先企业深度合作,建设兼具产品研发、工艺开发、技术推广、大师培育功能的技术技能平台,服务重点行业和支柱产业发展。本章对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江西省、安徽省、福建省、山东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海南省、重庆市、贵州省、云南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共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72所学校的建设方案中“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的思路逻辑进行了比较分析,其中一、二级标题完整的学校50所,占29%。
本书第三章的主题是“打造高水平专业群”。《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关于“打造高水平专业群”的要求为: 一是面向区域或行业重点产业,依托优势特色专业,健全对接产业、动态调整、自我完善的专业群建设发展机制,促进专业资源整合和结构优化,发挥专业群的集聚效应和服务功能,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二是校企共同研制科学规范、国际可借鉴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产业先进元素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建设开放共享的专业群课程教学资源和实践教学基地;三是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探索教师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深化教材与教法改革,推动课堂革命;四是建立健全多方协同的专业群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本章对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江西省、安徽省、福建省、山东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海南省、重庆市、贵州省、云南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共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72所学校的建设方案中“打造高水平专业群”的思路逻辑进行了比较分析,其中一、二级标题完整的学校24所,占14%。这个比例很小,其中一个原因是一些学校不明确是写具体专业群建设还是写全校的专业群建设,这一点从后面的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出。我们认为应当写全校的专业群建设,但要包括具体的专业群建设。
本书第四章的主题是“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关于“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的要求为: 一是以“四有”标准打造数量充足、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双师队伍;二是培育引进一批行业有权威、国际有影响的专业群建设带头人,着力培养一批能够改进企业产品工艺、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的骨干教师,合力培育一批具有绝技绝艺的技术技能大师;三是聘请行业企业领军人才、大师名匠兼职任教;四是建立健全教师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在职研修体系;五是建设教师发展中心,提升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促进教师职业发展;六是创新教师评价机制,建立以业绩贡献和能力水平为导向、以目标管理和目标考核为重点的绩效工资动态调整机制,实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本章对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江西省、安徽省、福建省、山东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海南省、重庆市、贵州省、云南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共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70所学校的建设方案中“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的思路逻辑进行了比较分析,其中一、二级标题完整的学校44所,占26%。
本书第五章的主题是“提升校企合作水平”。《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关于“提升校企合作水平”的要求为: 一是与行业领先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社会服务、就业创业、文化传承等方面深度合作,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二是把握全球产业发展、国内产业升级的新机遇,主动参与供需对接和流程再造,推动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相适应,实质推进协同育人;三是施行校企联合培养、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四是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五是牵头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推进实体化运作,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六是吸引企业联合建设产业学院和企业工作室、实验室、创新基地、实践基地。本章对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江西省、安徽省、福建省、山东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海南省、重庆市、贵州省、云南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共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82所学校的建设方案中“提升校企合作水平”的思路逻辑进行了比较分析,其中一、二级标题完整的学校56所,占31%。
本书第六章的主题是“提升服务发展水平”。《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关于“提升服务发展水平”的要求为: 一是培养适应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中国产业走向全球产业中高端;二是以应用技术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服务品质;三是加强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成果的推广转化,推动中小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促进民族传统工艺、民间技艺传承创新;四是面向脱贫攻坚主战场,积极吸引贫困地区学生到“双高计划”学校就学;五是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广泛开展面向农业农村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六是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领域,大力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七是积极主动开展职工继续教育,拓展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本章对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江西省、安徽省、福建省、山东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海南省、重庆市、贵州省、云南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共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80所学校的建设方案中“提升服务发展水平”的思路逻辑进行了比较分析,其中一、二级标题完整的学校52所,占29%。
本书第七章的主题是“提升学校治理水平”。《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关于“提升学校治理水平”的要求为: 一是健全内部治理体系,完善以章程为核心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体系,形成学校自主管理、自我约束的体制机制,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二是健全学校、行业、企业、社区等共同参与的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发挥咨询、协商、议事和监督作用;三是设立校级学术委员会,统筹行使学术事务的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等职权;四是设立校级专业建设委员会和教材选用委员会,指导和促进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五是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作用,审议学校重大问题;六是优化内部治理结构,扩大二级院系管理自主权,发展跨专业教学组织。本章对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江西省、安徽省、福建省、山东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海南省、重庆市、贵州省、云南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共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76所学校的建设方案中“提升学校治理水平”的思路逻辑进行了比较分析,其中一、二级标题完整的学校59所,占34%。
本书第八章的主题是“提升信息化水平”。《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关于“提升信息化水平”的要求为: 一是加快智慧校园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全过程,改进教学、优化管理、提升绩效;二是消除信息孤岛,保证信息安全,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推进学校管理方式变革,提升管理效能和水平;三是以“信息技术 ”升级传统专业,及时发展数字经济催生的新兴专业;四是适应“互联网 职业教育”需求,推进数字资源、优秀师资、教育数据共建共享,助力教育服务供给模式升级;五是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建设智慧课堂和虚拟工厂,广泛应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促进自主、泛在、个性化学习。本章对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江西省、安徽省、福建省、山东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海南省、重庆市、贵州省、云南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共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83所学校的建设方案中“提升信息化水平”的思路逻辑进行了比较分析,其中一、二级标题完整的学校69所,占38%。
本书第九章的主题是“提升国际化水平”。《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关于“提升国际化水平”的要求为: 一是加强与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交流合作,引进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参与制订职业教育国际标准;二是开发国际通用的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推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高质量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教学资源,打造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品牌;三是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促进中外人文交流;四是探索援助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的渠道和模式;五是开展国际职业教育服务,承接“走出去”中资企业海外员工教育培训,建设一批鲁班工坊,推动技术技能人才本土化。本章对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江西省、安徽省、福建省、山东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海南省、重庆市、贵州省、云南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共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84所学校的建设方案中“提升国际化水平”的思路逻辑进行了比较分析,其中一、二级标题完整的学校53所,占28%。
后需要说明的是,高职“双高”建设只是一个项目,无论是申报成功还是未成功的学校,在新的时代都肩负新的使命,都有进一步深化认知、加快发展的必要。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奋斗。
编者
2017年8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