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以专题讲座形式对2021年1月22日刚刚修订的新《行政处罚法》进行讲解的普法读物,具有针对性准、时效性强、通俗易懂的特点。书中设十个专题,对《行政处罚法》作了哪些修改、确立了哪些原则、怎样适用,怎样辨别行政处罚行为,行政处罚有哪些手段和种类,什么”法”可以设定行政处罚,谁有权实施行政处罚,如何实施行政处罚,哪些行政处罚违法无效,不服行政处罚如何申请复议和提起诉讼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本书既可为我国行政执法人员学习使用,也可作为公民、组织学习新《行政处罚法》的普法宣传资料。
|
關於作者: |
胡建淼,现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胡建淼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行为法学会副会长兼行政法治研究会会长,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东亚行政法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行政法研究会顾问,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和案例指导工作委员会委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北京市第十四届、第十五届人大代表和法制委员会成员,北京市法官检察官惩戒委员会主任。
|
目錄:
|
讲 《行政处罚法》作了哪些修改?
第二讲 《行政处罚法》确立了哪些原则?
第三讲 《行政处罚法》怎样适用?
第四讲 怎样辨别行政处罚行为?
第五讲 行政处罚有哪些手段和种类?
第六讲 什么“法”可以设定行政处罚?
第七讲 谁有权实施行政处罚?
第八讲 如何实施行政处罚?
第九讲 哪些行政处罚违法或无效?
第十讲 不服行政处罚如何申请复议和提起诉讼?
附录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附录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修订对照表
附录三 行政处罚法律文书
《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符合听证条件)
《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不符合听证条件)
《行政处罚听证通知书》
《行政处罚听证笔录》
《行政处罚决定书》(复议前置案件)
《行政处罚决定书》(复议选择案件)
|
內容試閱:
|
自 序
行政处罚,是我国行政机关行政执法的主要手段,是一种为常见的行政行为。我国百分之九十左右的行政机关具有行政处罚权,行使过或正在行使行政处罚权。
集中统一规定行政处罚行为的法律,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以下简称《行政处罚法》)。它于1996年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后经2009年和2017年修正。2021年1月22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了《行政处罚法》修订草案,对《行政处罚法》作了全面的修订。和前两次不同,这次不是技术上的“小修(改)”,而是内容上的“大修(改)”。修订后的《行政处罚法》将于2021年7月15日起实施。
这次修订,虽然整个法律的结构没有变化,新法旧法都是8章,但是条文从原来的64条变成86条,新增加了22个条文。修订所涉条文,有70条之多,还不包括技术性和字面上的改动。从内容上看,修订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12项:(1)突出教育,增加温度,强调公正文明执法;(2)增设“行政处罚”概念,走向实质认定行政处罚行为;(3)增补行政处罚手段,完善行政处罚种类;(4)扩大对行政处罚的设定权限,提高行政处罚的效率;(5)推进综合执法和行政处罚权下移,落实行政执法体制改革;(6)引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完善行政处罚程序;(7)确认和规范电子技术手段在行政处罚中的应用;(8)修改行政处罚时效制度,遏制严重的违法行为;(9)细化行刑衔接制度,阻止“以行代刑”或“以刑代行”;(10)完善行政处罚无效制度,严格区别违法与无效的界限;(11)明确法律适用规则,强调对外国组织和外国人的适用力;(12)明确应急状态下的处罚原则,有效衔接《突发事件应对法》。
《行政处罚法》的修订,完善和丰富了我国的行政处罚制度和理论,推动了行政处罚制度的进步和理论的成熟,同时,它向行政执法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实施行政处罚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配合行政执法机关在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生效之后及时适应新的修改规定,为了配合行政执法人员及时学习和掌握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基本知识,同时为了结合“八五普法”向人民群众宣讲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本教材得以编写。
教材按照讲座体例设计和编排,共设十讲。讲:《行政处罚法》作了哪些修改?第二讲:《行政处罚法》确立了哪些原则?第三讲:《行政处罚法》怎样适用?第四讲:怎样辨别行政处罚行为?第五讲:行政处罚有哪些手段和种类?第六讲:什么“法”可以设定行政处罚?第七讲:谁有权实施行政处罚?第八讲:如何实施行政处罚?第九讲:哪些行政处罚违法或无效?第十讲:不服行政处罚如何申请复议和提起诉讼?
本教材具有及时性、完整性、通俗性、一致性等特点。它是《行政处罚法》修订之后新编写的教材,完全以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为依据;它全面完整系统地介绍了行政处罚法的基本知识,从概念到原则,从实体到程序,具有知识结构上的完整性;它以执法人员作为主要对象,以讲座的方式、通俗的表达,全面宣讲新《行政处罚法》的基本知识;它由一位作者独著编写,保证了全书逻辑顺畅、思维连贯、内容观点一致、各讲之间无缝衔接。但由于时间匆忙,恐有不全、不准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胡建淼
2021年2月16日
于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专家工作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