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日本古文献中的汉字词汇研究(日文版)

書城自編碼: 3636462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外語日語
作者: 张愚
國際書號(ISBN): 9787313248206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04-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51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治盗之道:清代盗律的古今之辨
《 治盗之道:清代盗律的古今之辨 》

售價:NT$ 556.0
甲骨文丛书·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套装全2册)
《 甲骨文丛书·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套装全2册) 》

售價:NT$ 959.0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售價:NT$ 1367.0
欲望与家庭小说
《 欲望与家庭小说 》

售價:NT$ 449.0
惜华年(全两册)
《 惜华年(全两册) 》

售價:NT$ 320.0
甲骨文丛书·古代中国的军事文化
《 甲骨文丛书·古代中国的军事文化 》

售價:NT$ 454.0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套装全4册):从未见过的王朝内争编著史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套装全4册):从未见过的王朝内争编著史 》

售價:NT$ 1112.0
半导体纳米器件:物理、技术和应用
《 半导体纳米器件:物理、技术和应用 》

售價:NT$ 806.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60
《 标准商务日语礼仪(第二版)(配MP3光盘) 》
+

NT$ 466
《 标准商务日语礼仪(附光盘) 》
+

NT$ 395
《 日语演讲与辩论 》
+

NT$ 164
《 起风了(日汉对照全译本 著名翻译家林少华力作) 》
+

NT$ 531
《 21世纪情境式日语图解字典 》
+

NT$ 1026
《 外研社日汉双解学习词典(增补本)(13新) 》
內容簡介:
本书为日本汉字词汇的深度个案研究。书中遴选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汉字词汇,对其在域外文献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详尽考证,其目的旨在梳理和描述各个词汇在古日语中的发展过程及其演变机制,并试图籍此进一步探讨该领域存在的问题,论证前人研究观点中的合理要素与不足之处,尝试用新的视点对其进行了整合与改进,为后学提供可以借鉴的研究模式与样本。本书由六个独立章节组成,内容涉及词源、语义词性演变、音义关联等多个方面,其论述考证的侧重点主要为“日本汉语的词源问题”、“音训与汉字词后缀间的语义关联”、“汉语借词词性的学术史及其存在问题”、“语义语法互动视域下的汉语借词词义变化”以及“汉语原词词性在古日语中的传承及演变情况”。本书适合日语史、中日词汇交流史以及语言接触学相关领域的学者参考阅读。
關於作者:
张愚,出生于山西省太原市,2017年毕业于日本九州大学国语国文学(日本语言文学)专业,文学博士;曾担任日本九州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特聘研究员,现为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日语史、中日语言交流史、日本中古中世文学写本的解题与翻刻;在日语语法史、词汇史以及汉语借词的语义词性演变、日本汉语词源的相关研究方面有较深的造诣。代表论著有《汉语借词“迷惑”在日文文献中的借用情况:以上代到中世前期的用例分析为主》(文献探求,2012年),《论“无惭”之词义变化:从其与形容词句法功能间的互动关联来分析》(日本語の研究,2014年),《汉语“无心”的历时性研究:以其词源的多样性为例》(訓点語と訓点資料,2016年),《汉语当真是以名词形态传入日本?:重新思考汉语借词的词类特征》(日本研究,2020年)等。
目錄
凡 例
導 言
第一章 序論
第二章 漢語の語源研究に関する一試論―「無心」を例として―
第三章 漢字の音訓の違いによる意味上の使い分け―評価的意味を表す漢語複数接尾語「~等」を例として―
第四章 日本漢語の品詞性をめぐる諸問題―漢語は本当に名詞として受容されたのか―
第五章 漢語の文中での統語的機能の変化と意味変化の相関関係―「むざ無慙)」を例として―
第六章 結語
参考文献
後記
內容試閱
中日语言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其相关领域的研究也备受中外学界所关注,时至今日已取得了不俗的成果,特别是在日本汉字词、汉语借词等研究领域,涌现出了大批优秀的学术论著。但与此同时,在调查时代及研究方法等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纵观国内学界对日本汉字词的研究,多偏重于十九至二十世纪的中日词汇交流,而近代之前的研究则多为日本学者所探讨。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学者在相关领域的研究虽成果斐然,但却多以汉语传入日本后的特征变化为主体,且研究方法方面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如上所见,近代之前的词史研究亟待加强,深入剖析先行研究的不足之处与汉语借词的使用情况,不仅对研究中日词汇交流史尤为重要,也对全面了解汉语原词在域外文献中的传承及演变有着非凡的价值。鉴于上述原因,本书通过爬梳相关学源,论证先行研究观点中的合理要素与不足之处,尝试用新的视点对其进行了整合与改进,力求为其他汉字文化圈的语言接触研究提供可以借鉴的模式与样本。书中遴选了“无心”“等”“安乐”“利益”“迷惑”“無慙”等具有代表性的汉字词汇,对其在中日文献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详尽考证,其目的旨在梳理和描述各个汉语原词作为借词在古日语中的发展过程及其演变机制,并试图籍此进一步探讨该领域存在的问题。
以作者管窥之见,关于当今日本汉语的研究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采用对比语言学的手法将某一时代的借词与原词汉语进行语法、词汇层面的对比研究;另一类则是对其演变过程及原理进行解析的历时性研究。本书的相关学术成果均属后者的深度个案研究,具体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三点:
① 如何从历时性角度鉴别“和化汉语”与“和制汉语”的同形词;
② 关于古日语中的汉语借词与其汉语原词的词性研究;
③ 借鉴现代汉日语言学研究成果分析汉语借词的词义变化与其词类活用、句法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
以下作者将结合本书的部分章节,就以上三点的研究背景与学术价值进行综述。首先要论述的是关于①的研究背景、价值与创新点。众所周知,日语除日本固有词汇之外,有很大一部分词汇来源于汉语(同属汉字文化圈内的朝鲜/韩国、越南、琉球等国的语言亦是如此),这部分汉语借词也被称作“和化汉语”。与此同时,日语中还存在着大量的“和制汉语”,即借用汉字的音形将部分固有词汇转变为汉字词使用的现象(如:心配り「こころくばり」→心配「しんぱい」)。但区分“和化汉语”与“和制汉语”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举例稍加说明,如日本中古变体汉文中有“兼日”一词(頭中将伝奏云々、仍兼日仰蔵司、令儲其禄《左経記?長和五年1016年?二-二七》),其义为“事先,预先”,这与后汉时期的《論衡》中出现的汉语同形(温不兼日则冰不释《論衡?感虚》),但追根溯源,两者本不属于同一词源。尽管如此,这些源流不同的词语因在日语中的字形读音相近,至今仍被诸多辞典当作相同的字词所收录。因此,系统分析日本汉字词汇的词义演变,鉴别其词源,不仅对中日词汇交流史研究以及词典编撰工作尤为重要,也对了解汉语原词特征在域外文献中的传承及演变有着非凡的价值。
目前,利用中日两国文献探求日本汉语词源问题的学者中,有部分人试图只通过汉字的形态与词义的关联来识别“和化汉语”与“和制汉语”。对于此类论点,作者在本书的第二章中指出了其局限性,认为日本汉语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远无法仅通过该方法得以证实,并提出了运用古日语文献中音训与汉字间的意义相关性来推测汉语词源的方法,且通过对汉语“无心”一词的历时性考察证实了这一方法的可行性。另外,还由此发现了现代日语中的“無心な子(天真无邪的孩童)”与“親にお金を無心する(向父母索要钱财)”的“无心”虽同音同形,但追根溯源,两者本不属于同一词源,其区别也不仅仅是由词的多义性所致这一事实;通过列举大量用例说明了前者是从汉译佛典、汉籍中引入的借词即“和化汉语”,后者则是由日语固有词的词组“心+なし(上代万叶假名用例:己許呂奈久、許己呂奈伎)”演变而来的“和制汉语”。关于本章节所列举的“同音同形不同源”这一现象,多年来一直被日语史学界所忽视,相信这一发现能够触发学界对日本汉语词源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②为日本汉语词性的相关研究。从历时性角度来看,汉语对日语的文字、音韵、词汇等方面的影响及贡献是众所周知的,但其在语法方面的影响却多被学界所忽视,如一些新句型マサニ~ベシ、ネガハクハ~セヨ与“ヲ”等宾格助词用法被认为是受汉文训读的影响而产生的,而关于汉语借词的词性,(除部分副词用法外)则被认为是完全受日语本身的语法体系所支配的,即汉语借词须先由体言或名词传入日本,只有受日语语法体系支配后才能转变为其他词类。经考证,该观点起源于山田孝雄的《国語の中に於ける漢語の研究》,因其依据的语法理论在传承过程中被后人所忽略,从而导致当今学界对汉语借词词性的片面认识与误解。对于当前的主流观点,作者在本书第四章提出了质疑,举例证明了汉语借词不同于其他外来词,传入之际无须转化名词便可保留原词的语法特征;并通过解读山田孝雄的汉语词类论,对前述观点形成的原因及背景进行了剖析。此外,本书强调要理解先行研究的理论依据,切忌盲目跟随其观点;指出了通过形态、句法功能及词义来综合判断汉语借词词类的必要性。
词类(词性)的活用、变化是古汉语中常见的现象(如:“围+棋”动词短语∨“围棋”名词),日语中的汉语借词也不例外。但如上所述,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落后,虽有以小野正弘为首的少数日语史学家指出过汉语借词的词义变化与其词类活用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其鉴定词类的标准方面却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比如:我国的汉语语法学界为摆脱印欧语的影响,从上个世纪五〇年代就确立了以句法功能为主导的分类标准,与此相反,多数日本学者受“汉文训读”这一传统读解汉文方式的影响,在理解汉语借词的词性时,惯于只通过形态即附加在汉语之后的“を、に、と”等助词和“す、なり、たり”等助动词来进行辨别(如:山田孝雄、前田富祺等著名的日语史学家)。这样就出现一个问题:日语的语法体系毕竟不同于汉语的体系,只通过形态来判断汉语借词的词性变化时,会忽略很多重要的线索。因为大多数古代汉语借词与其他外来语(如十六世纪之后传入日本的葡萄牙语及荷兰语等)不同,不是靠单纯的口语交流等方式,除少数早期传入日本的唐代口语以外,大多是通过书面语的形式传入日本的,这样在最初传入之际便会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原语(汉文)的一些特征。如:諸の衆生を利益(せ)むと欲フ事の爲に(《西大寺本金光明最勝王經》四卷之四ノ七)的“利益”一词,在中古训点资料中以“サ变动词的未然形+表示意志的助动词む”的形态出现,其词性仍继承汉译佛典中的用法,作为动词使用。所以在辩其词类时,就不能只观其形态,须结合其在整个句子中的成分才能够做出合理的判断。另外,关于汉语借词的形态标记,虽可通过早期的和歌(如《萬葉集》等)、训点资料、宣命体资料、和文作品等文献与中世后期的口语资料进行识别,但中古中世的大量变体汉文资料由于缺少形态标记,其记载的词性特征无法只通过形态来得以证实,且恰恰是这些资料中的借词不论是词义还是语法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所以仅通过形态来分析古汉语借词的词类特征是非常局限的。
众所周知,辨别词类特征的方法大致有三种:即形态标记、句法功能及意义。前文有述,关于汉语借词的句法功能,除部分谓语句中的形容词和动词外,大都可以在任何时代的任何中日文献中得以确认,而其形态却很难从前述缺乏形态标记的日本纯汉文、变体汉文文献与汉译佛典、汉籍资料中得到证实。因此,如果将判断词类的标准统一为句法功能与词义的话,便能够较为连续地描绘出汉语传入日本后的词性变化过程。相信本书中的一些观点能够适当弥补先行研究中的不足,启迪后学更换视点,更为全面地审视日本汉语借词的演变过程。
该研究的学术价值与贡献可总结为以下两点:
(1)近年来,由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主导的大型“日语历史语料库”对部分时代作品中的词汇进行了较为缜密的词性分类,但由于只是通过日语内部的形态来标注其词性,作品中的借词词性还未能被全面有效地进行分析。从这方面来看,重视句法功能及语义的本研究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为汉语借词词性的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也为中日词汇交流史的研究方向提供了一种选择。
(2)词语借用是一个常见的现象,除日语对汉语的借用外,比如英语中就存在着大量来自拉丁语、法语的借词(如:古拉丁语duplus∨诺曼底法语 doble,duble∨中古英语double),但相比这些形态上同属屈折语的词语,鉴别日语中汉语借词的词类特征显得不是那么的容易,其原因在于日语的语法体系不同于汉语的体系,其词类无法只通过形态来判别。不仅日语如此,古代朝鲜语、满语、琉球语亦是如此,因为这些语言在形态上都属于黏着语,所以当我们分析其借用原词词类时也一定会出现像日语一样的问题。如此来看,从句法功能及词义方面分析日语中的借词词类特征的课题,对理解和研究同属汉字文化圈内的其他语言的借词词类来说也有积极意义。
③为汉语借词发展演变史的研究。众所周知,日语除固有词汇外,有很大部分来源于汉语。一些汉语通过汉译佛典、汉籍传入日本后,其词义方面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以早期汉译佛典中出现的“我慢”“迷惑”“無慙”等双音节汉字词为例,其原义分别为“固执”“困惑”“无耻”,但在经历漫长的传入过程后,其词义变为了“忍耐”“麻烦”与“残忍、悲惨”。本书第五章以“無慙”一词为例,考察了其在汉籍佛典、训点资料、变体汉文资料以及中世后期的口语资料等文献的使用情况。经考证,汉语“無慙”的词义演变与其句法功能、词类变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该词在上古中古汉语中多以修饰人物的定语形容词使用,原义为“厚颜无耻”(例如:妄語無慙之人《止觀輔行傳弘決?巻第二之四》),该词通过汉译佛典传入日本之初,其原义及语法特征在平安前期的纯汉文文献与训点资料中有所体现,但在平安末期成书的说话集《今昔物語集?本朝部》与镰仓初期的变体汉文文献《醍醐寺文書》、《攝津勝尾寺文書》中,其语法层面发生了细微变化,出现了以修饰事物为主的谓语句形容词用法,由此,“無慙”所内含的情感义得以强化,词义也逐次由“无耻”变为了“无耻之极∨极度∨残忍∨悲惨”。由此可见,汉语借词的词义变化与其语法特征的变化互动紧密,结合实证考察,系统分析两者间的互动关系,对了解汉语原词特征在域外文献中的传承及演变有着重要的价值。
日本汉字词汇史研究历史悠久,滚滚学术潮流,一篇小文诚难尽述。本书无法细大不捐,仅通过部分代表性词汇的佐证对该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不足之处,还望各位有识之士斧正。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