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教育何用:重估教育的价值
》
售價:NT$
299.0
《
理想城市:环境与诗性
》
售價:NT$
390.0
《
逆风翻盘 危机时代的亿万赢家 在充满危机与风险的世界里,学会与之共舞并找到致富与生存之道
》
售價:NT$
625.0
《
工业互联网导论
》
售價:NT$
445.0
《
孤独传:一种现代情感的历史
》
售價:NT$
390.0
《
家、金钱和孩子
》
售價:NT$
295.0
《
形而上学与测量
》
售價:NT$
340.0
《
世界航母、舰载机图鉴 【日】坂本明
》
售價:NT$
340.0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电影学:历史·理论·国别”丛书之一。全书分别介绍了电影在沙皇俄国出现和发展,在苏维埃俄国壮大飞跃,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不同时期曲折发展、蜕变并走向终结的历程,对相关社会政治、民族生活、意识形态、产业经济、艺术风气、大众接受等范畴的事实和问题也加以必要的考察、分析,力图揭示苏联电影与国内国际的社会环境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深层规律。
|
關於作者: |
贺红英,现为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俄罗斯国立电影学院访问学者。毕业于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俄罗斯、苏联电影史。著有《文学语境中的苏联电影》《世界电影:管窥与瞭望》等作品。
|
目錄:
|
路标篇
邦达尔丘克:两部力作的回顾 / 3
塔尔科夫斯基的艺术世界 / 28
舒克申:不倦的道德探索 / 50
帕拉让诺夫:苏联电影后的传奇 / 72
苏联导演米哈尔科夫:其人其作 / 91
对强权的影像化哲学思辨
——索库洛夫“权力人物系列电影”简析 / 124
罗果日金:一部影片说尽伏特加 / 185
轨迹篇
神话思维演变中的苏联电影 / 213
俄罗斯影视批评:体系、源流与现状 / 273
苏联、俄罗斯主要电影生产企业和机构概览 / 333
开创先河、享誉当代的俄罗斯国立电影学院 / 359
新模式与新情绪
——21世纪初俄罗斯电影管窥 / 381
|
內容試閱:
|
首先,我对书名里“俄苏电影”的指称稍做辨析。
在一个多世纪以来的历史变迁中,出现过彼得大帝、列宁、斯大林、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叶利钦和普京的那片土地有过不同的名称。
1917年之前,一直延续的是沙皇统治,称之为俄罗斯帝国,即使后来短暂出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也未能在本质上改变国家体制。一般称之为沙皇俄国,或者“旧俄”。电影的出现与初步发展就是在这一时期。
1917年,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后,建立了世界上个无产阶级政权,国名定为苏维埃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我们一般称之为“苏俄”(Soviet Russia)。
1922年,包括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若干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共同建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USSR),才开始正式有中文里所称的“苏联”。
在历史学、政治学以外的学术领域,一般把苏俄时期与苏联时期并在一起看待,统称为“苏联时期”。
苏联一直延续到1991年底正式解体,其前其后,原来的15个加盟共和国陆续各自宣布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其中,的还是俄罗斯联邦,一般已经习惯于称之为“俄罗斯”。
在苏联正式解体的同时,以俄罗斯联邦为首的12个国家成立了“独立国家联合体”(CIS,独联体),属于很松散的多边合作组织,不具有对外的主权意义和文化协同意义。后来陆续有些国家因为政治原因退出了这一机制,到2019年,还有俄罗斯、白俄罗斯等9个国家继续保持独联体成员的资格。
苏联解体后,学界和媒体上又出现了“前苏联”这一说法。“前苏联”不是个严格的历史概念,其内涵等于苏联,只是强调了“曾经是苏联的一部分”这一历史渊源。在溯及以往的情况下,完全可以直接用“苏联”指代;在谈论当前的情况下,更适合用现在的名称指代。当我们说“前苏联电影”“前苏联小说”时,一般都是指“苏联时期拍摄的电影”“苏联时期创作(出版)的小说”,其实就是“苏联电影”“苏联小说”。
缘此,我们这里采用“俄苏电影”的概念,所指的是苏联时期和后来迄今的俄罗斯时期的电影。由于电影在旧俄时期的发展时间相对较短,也没有形成特别突出的成就,更多是一种“序曲”,因此,我们将其包括在苏联电影范围内。不言而喻,在地域范围方面,俄罗斯要窄于苏联,不包括乌克兰、格鲁吉亚、白俄罗斯等其他独立国家在内。
本书主要是我多年里研究俄苏电影的部分成果和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在进行电影史教学模式改革科研项目的过程中,经过重新梳理、修订和进一步充实,集结为一编,成为项目的成果内容之一。包括两个部分:
“路标篇”,主要是对一些不同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电影导演进行研究和介绍,同时包括一些与之相关的资料;
“轨迹篇”,主要是对俄苏电影发展历史进程中的某些侧面和问题的简要梳理与专题介绍,为读者提供了一些关于俄苏电影发展情况的较为宏观或背景性的讯息。
需要指出的是,所收各篇多是在笔者讲授相关课程的时候研究、收集、整理而形成,大部分曾单独在刊物上发表或属专著中的章节。其中,《俄罗斯影视批评:体系、源流与现状》为中国文联“中国文艺评论基地”研究项目(项目编码:CLACA-2015-010,2015年)成果。编写本书时,笔者针对部分内容,结合情况进行了一些必要的增补和更新,但基本上还是保持了原来的要旨和框架,因此,一些研究分析的观点、立场带有时代的特点,可能此时读来会感到有所偏颇或局限,请读者自主体察、有所甄别和取舍。
此外,由于不是作为整体有事先构思,本书的篇章之间缺乏形式上的关联和呼应,还有一些篇章在内容上有重复、重叠,为了保持“局部完整”和“历史原貌”,没有进行删节、整合,可能给读者增加了阅读负担,还望能得到谅解。
2019年12月于北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