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视觉美食家:商业摄影实战与创意解析
》
售價:NT$
602.0
《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机会与选择
》
售價:NT$
454.0
《
DK月季玫瑰百科
》
售價:NT$
959.0
《
为你想要的生活
》
售價:NT$
301.0
《
关键改变:如何实现自我蜕变
》
售價:NT$
352.0
《
超加工人群:为什么有些食物让人一吃就停不下来
》
售價:NT$
454.0
《
历史的教训(浓缩《文明的故事》精华,总结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
》
售價:NT$
286.0
《
不在场证明谜案(超绝CP陷入冤案!日本文坛超新星推理作家——辻堂梦代表作首次引进!)
》
售價:NT$
265.0
內容簡介:
本书以提升学习者的学术研究能力为核心目标, 以如何撰写文献综述为核心任务, 强调信息检索与学术研究结合, 以任务为导向, 注重学习任务设计的关联性、程序性、连续性, 将信息素养的培养有机嵌入到选题确定、文献检索与利用、文献管理与评价、文献阅读与梳理、论
文撰写与发表、学术道德与规范等一系列循序渐进的任务中, 帮助学习者一步步掌握信息素养技能, 强化信息素养实践能力的培养, 从而完成文献综述的撰写。
全书共分八个部分, 包括信息素养、信息需求、信息资源、信息检索、信息获取、信息管
理、信息交流、信息道德。书中设计了故事、案例将学习者带入情境中; 提供二维码将配套的
慕课视频、相关案例供扫码观看学习; 设计了“想一想” “练一练” 等活动; 提供研究选题、
信息资源、文献检索、文献综述、课题申请书、学术海报、学术演讲、避免剽窃等核查表供学
习者反思。
關於作者:
张倩苇,博士,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在中国和荷兰获博士学位。荷兰特文特大学和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访问学者。研究领域包括教育信息化、技术与课程、教师专业发展、教育设计研究等。2001年作为第二完成人参与的“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获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9年作为第五完成人参与的“高等师范院校通识教育‘金课’建设体系的探索与实践”获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9年首批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2019年广东省一流在线开放课程《信息素养:开启学术研究之门》负责人,是精品课程《学习论》《教育心理学》的主要成员,以及教学团队《教育心理学》的主要成员。主持并完成多项省部级课题,教育部重大委托项目《我国高中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的模型及指标体系研究》课题组主要成员。出版专著《信息时代的技术与课程发展》(2009)和《Supporting Teachers to Enact Integrative Practical Activities in China》(2012)。在《电化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等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
目錄 :
部分信息素养
第1章信息素养3
11信息素养概述4
12国际信息素养教育宣言8
13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标准11
14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调查18
思考与练习23
参考文献23
第二部分信息需求
第2章选题的确定27
21选题的原则28
22选题的类型30
23选题的来源31
24选题的策略34
思考与练习37
参考文献38
第三部分信息资源
第3章信息资源及其选择41
31信息资源的概念42
32信息资源的类型42
33信息资源的筛选46
思考与练习52
参考文献52
第四部分信息检索
第4章信息检索及其原理55
41信息检索的概念与作用56
42信息检索的原理58
43信息检索的类型59
思考与练习61
参考文献61
第5章信息检索语言62
51信息检索语言的概念和功能63
52信息检索语言的类型65
53主题词表70
54中国图书馆分类法72
思考与练习77
参考文献77
信息素养:开启学术研究之门目录 第6章信息检索技术78
61布尔逻辑检索79
62截词检索82
思考与练习84
参考文献85
第7章信息检索策略86
71信息检索的方法87
72信息检索的步骤89
思考与练习94
参考文献96
第8章信息检索效果评价97
81衡量检索效果的指标98
82检索效果的提高100
思考与练习102
参考文献102第五部分信息获取
第9章图书文献的获取105
91图书馆OPAC的使用106
92电子图书的获取114
思考与练习127
参考文献128
第10章网络信息资源的获取129
101网络学术搜索引擎的使用130
102开放学术资源网站的使用138
103网络学术论坛的使用159
思考与练习160
参考文献160
第11章全文数据库资源的获取162
111中文全文数据库的使用163
112外文全文数据库的使用180
思考与练习191
参考文献192
第12章特种文献的获取193
121专利文献的获取194
122科技查新报告212
思考与练习217
参考文献218
第六部分信息管理
第13章信息分析与评价221
131批判性阅读222
132文献阅读笔记的策略226
133信息的评价232
思考与练习234
参考文献235
第14章信息组织与管理236
141文献管理软件介绍237
142文献管理软件使用239
143文献管理的实际应用256
思考与练习263
参考文献263
第15章信息交流与共享265
151网络笔记工具概述266
152印象笔记(Evernote)267
153有道云笔记274
154为知笔记278
思考与练习284
参考文献284
第七部分信息交流
第16章文献综述287
161文献综述的含义和类型288
162文献综述的目的和作用291
163文献综述的撰写292
思考与练习302
参考文献304
第17章学术论文撰写与投稿305
171科技论文的含义及写作306
172科技论文各部分内容的写作307
173科技论文的数据处理——图表制作314
174论文投稿316
175论文发表的道德规范323
思考与练习323
参考文献324
第18章课题申请书的撰写325
181课题申请书的含义及作用326
182申请书撰写的准备326
183申请书的内容和结构328
184申请书撰写的注意事项335
思考与练习337
参考文献338
第19章学术演讲340
191学术演讲的内容和结构341
192学术演讲的准备345
193学术演讲的表达347
思考与练习354
参考文献355
第20章学术海报展示356
201学术海报的含义与功能357
202学术海报的内容360
203学术海报的结构363
204学术海报的格式366
思考与练习371
参考文献372
第八部分信息道德
第21章信息道德概述375
211信息道德含义376
212信息道德内容377
213学术规范379
思考与练习384
参考文献384
第22章学术诚信与文献的合理使用386
221学术诚信387
222剽窃的含义、表现及性质387
223参考文献引用的基本原则389
224参考文献的格式与编排394
思考与练习398
参考文献399
內容試閱 :
在全球化、智能化、个性化的信息时代,世界各国都在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人们必须普遍具备的基本素养,也是21世纪人才应具备的重要核心素养。信息素养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息息相关,被放到与读、写、算基础文化素养同等重要的位置,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和重视。《信息素养:开启学术研究之门》适应信息时代之需要,顺应教学改革之时势,教学相长,动态生成,2020年11月,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一流本科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本书是《信息素养》课程与教学的经验集成,是集体智慧的产物。一、《信息素养》课程概述想开展学术研究,怎么选题?想搜集文献,从哪里入手?搜集到一大堆文献,如何进行管理?面对筛选出的文献,如何进行批判性阅读?如何撰写文献综述并合理使用文献?《信息素养》将帮助学习者利用各种信息工具和检索方法,掌握从庞杂的信息资源中识别、获取、评价和有效利用信息的技能和方法。《信息素养》以提升学习者的学术研究能力为核心目标。通过理论讲授和实践演练,引导学习者学会确定研究选题,灵活利用信息资源、学术搜索引擎和专业数据库搜集文献信息,使用文献管理软件对文献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学会文献综述的写作和论文发表的方法,从而形成严谨的学术研究态度,掌握科学的学术研究规范,树立良好的学术诚信意识,为学术研究奠定扎实的基础。课程以当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中心,注重学习任务设计的关联性、程序性、连续性,将大任务分解成一个个小任务,帮助学生逐步掌握信息素养的相关技能。课程凸显“信息检索与学术研究相结合”的理念,强调将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和培养能力有机结合,强调学用结合,将信息素养的培养与课题研究、专业学习紧密结合起来,将文献检索、资料利用、学术规范三部分内容有机地串接起来。信息素养:开启学术研究之门前言二、《信息素养》的教学与研究从2010年至今,《信息素养》课程教学历经10年20余次教学迭代,经历3个发展阶段,可谓“十年磨一剑”。阶段一:选修课。2010年9月,应华南师范大学教务处之邀为综合人才培养实验班开设《信息素养》课程,随后为国学勷勤创新班、光电勷勤创新班开设《信息素养》课程,利用Blackboard平台 QQ群或博客 QQ群辅助教学。阶段二:通识课。2013年入选学校首批通识课,课程由当初的18学时、1学分改为34学时、2学分。2015年列入广东省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自主特色项目《信息素养》通识教育课程并结题。在此阶段利用Moodle平台 QQ群或微信平台辅助教学。阶段三: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2018年9月起利用中国大学慕课平台开设慕课,重构课程内容,结合雨课堂等技术手段,开展基于慕课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这个过程中,由于选课学生的参与、对本课程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以及团队的合作,课程内容框架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不断改进,课程资源不断丰富。在开展《信息素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先后承担了2013年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重点项目“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教与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14年广东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移动学习环境下以任务为导向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研究与实践”、2015年广东省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自主特色项目《信息素养》通识教育课程、2016年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一般项目“基于开放在线课程的混合教学模式研究:以《信息素养》为例”、2017年度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在线开放课程《信息素养》等教改项目。《信息素养》课程的教学与研究相长,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板凳要坐十年冷,十年辛苦不寻常。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信息素养》2020年荣获首批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信息素养:开启学术研究之门》获2019年广东省一流在线开放课程。“高等师范院校通识教育‘金课’建设体系的探索与实践”2019年获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立德树人,打造五位一体的‘大通识’教育‘金课’建设体系”2019年获第十届华南师范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信息素养》获2019年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联席会“基于 MOOC 的混合式教学优秀案例”二等奖,2019年首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大赛“设计之星”奖,2020年第五届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三、《信息素养》教材的主要特点本教材分为信息素养、信息需求、信息资源、信息检索、信息获取、信息管理、信息交流、信息道德八大部分,共22章。部分“信息素养”涉及信息素养概述、国际信息素养教育与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标准以及大学生信息素养调查。第二部分“信息需求”主要从确定研究选题方面谈如何明确信息需求。第三部分“信息资源”主要涉及信息资源的概念、类别和选择。第四部分“信息检索”(第4~8章)包括信息检索的概念和原理,信息检索语言、技术、策略,信息检索效果评价。第五部分“信息获取”(第9~12章)主要为图书馆文献、网络信息资源、全文数据库资源、特种文献的获取。第六部分“信息管理”(第13~15章)包括信息分析与评价、信息组织与管理、信息交流与共享。第七部分“信息交流”(第16~20章)主要介绍文献综述、论文撰写与投稿、课题申请书撰写、学术演讲和学术海报展示。第八部分“信息道德”(第21~22章)包括信息道德概述、学术规范、学术诚信以及参考文献的合理使用。教材的编写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基础知识与方法技术的结合、技能掌握与训练实践的结合、一般原理与典型案例的结合。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特点。新颖性。关注前沿,内容新颖,深入浅出地介绍的检索平台、软件。情境性。在每章开头用故事、案例导入,把学习者带入创设的情境中,带着问题思考和阅读。实用性。提供实例在各章提供了“小提示”,为学习者提供实用的方法和技巧。在一些章节提供了核查单,帮助学习者对照检查和反思,提高选题、信息源评价、文献检索、文献综述和论文写作、课题申请书撰写、学术演讲、学术海报制作、避免剽窃等方面的能力。此外,还介绍了文献管理软件、记笔记软件等工具。为便于学习者掌握,每部分都提供了操作实例。趣味性。利用二维码加入了中国大学慕课平台《信息素养:开启学术研究之门》课程的配套视频和相关文档、案例,供读者免费扫码观看。书中还设计了“想一想”“练一练”,帮助学习者边学习边思考边练习。可操作性。对于文献检索、文献阅读、文献综述写作等提供了具体操作步骤。每章配有思考与练习题,帮助学习者掌握信息素养的基本方法、技术和工具,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分析与利用的能力,强调学以致用。本书对于刚刚跨入学术研究之门的本科生、研究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科学研究人员、开展教研的教师以及讲授信息素养课程的同行也具有参考价值。四、《信息素养》是教学相长和集体智慧的产物张倩苇作为主编,负责本教材总体框架的设计以及统稿和定稿工作。尹睿和水玲玲作为副主编,承担本教材各章的核查工作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教材各章编著人员如下:第1、16、22章,张倩苇;第2、9、10、11章,尹睿;第3、18章,杨春霞;第4章,罗馨;第5章,谢慧娥;第6、7、8章,谭健豪;第12章,杨南粤(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第13章,廖宏建(广州大学)、杨春霞、张倩苇;第14章,廖宏建、杨春霞;第15章,廖宏建、杨春霞、冷紫娟;第17章,水玲玲;第19、20章,徐卓钰(遵义医科大学);第21章,廖宏建。在《信息素养》课程和教材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华南师范大学教务处李海花博士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本书的出版得到了华南师范大学新形态教材项目的资助,在此诚挚感谢华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的大力支持。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张海丽编辑、刘兴春等为本书的顺利出版付出了大量心血,在此深表感谢。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和引用了国内外大量文献并从中获得灵感和启示,在此表示衷心感谢!由于信息素养的有关内容发展迅速且不断更新,加之编者水平和时间所限,书中难免有疏漏和不妥之处,敬请专家和读者赐教、批评并提出宝贵意见,联系邮箱:635899412@qq.com。张倩苇202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