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透过器物看历史(全6册)
》
售價:NT$
2234.0
《
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读名画
》
售價:NT$
500.0
《
尼罗河往事:古埃及文明4000年
》
售價:NT$
347.0
《
一个人·谁也不是·十万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反思自我的巅峰之作)
》
售價:NT$
250.0
《
重写晚明史(全5册 精装)
》
售價:NT$
3560.0
《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
》
售價:NT$
602.0
《
强者破局:资治通鉴成事之道
》
售價:NT$
367.0
《
鸣沙丛书·鼎革: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
售價:NT$
551.0
|
內容簡介: |
该书是一本关于山西省隰县的铜质文物图录,图录中共有四批材料,两批是考古发掘的,另外两批是馆藏文物。批材料是庞村墓地青铜器,第二批材料是瓦窑坡墓地青铜器,第三批材料是小西天金铜造像,第四批材料是其他铜质文物。隰县自隋唐以来一直到民国,行政建制都是隰州,是周围四五个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通过这些隰县青铜器图录反映了古隰县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是青铜器铸造技术的一个缩影。该书的出版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资料保存价值。
|
關於作者: |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是负责山西省地下文物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保护和研究工作的单位。内设古人类研究所、华夏文明研究所、晋文化研究所、民族融合研究所等4个核心学术研究部门,旨在积极探索山西在东亚地区古人类起源与演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考察山西在农业起源、文明起源及早期国家形成中的历史地位,并从考古学角度揭示不同历史时期山西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成就。
|
目錄:
|
001 章 庞村墓地青铜器
002山西曝县庞村出土殷商青铜器的再认识
隰县文物旅游局 王进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南普恒
015第二章 瓦窑坡墓地青铜器
016瓦窑坡墓地出土青铜器
山西大学 陈小三
171第三章 小西天金铜造像
146隰县小西天藏古代金铜造像
西北大学 于春 孙旭奇
307第四章 馆藏其他铜质文物
282其他铜质文物
山西大学 陈小
339后记
王进
|
內容試閱:
|
山西隰县庞村出土殷商青铜器的再认识
隰县文物旅游局 王 进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南普恒
1987年3月,山西隰县城南乡庞村农民在距村东北约0.5公里的原上耕地时,发现五件商代青铜器,及时报告给了小西天文物管理所。经调查,器物出自一座古墓中,因地层扰乱,已难辨认墓葬形制。这批资料在《文物》一九九一年第七期曾有报导。限于当时的条件,图版不清、报导简略。
近年来,青铜器研究中,铜器的铸造工艺、合金成分等越来越引起学界重视,得到了很多传统研究方法获取不到的信息;另外,隰县位于临汾北部、吕梁山南缘,吕梁山一带发现的商代青铜器数量很多,但年代多集中在晚商文化时期,而庞村这批铜器出自一座墓葬,时代相当于殷墟一期。这批资料从遗物年代和分布地域来看,均有特殊性。因此,我们重新整理,希望能提供给学界更多的信息。
庞村出土的五件铜器,计有鼎、斝、爵、觚、戈各1件。鼎的两耳与三足呈四点配列式,三足外侧中线均可见一条竖直范线贯通器腹和沿底,外底可见“Y”字形范线与三足内侧范线相连,内底足端处呈浅凹窝状,可见足内范芯;铜斝双柱伞状顶下均可见一条垂直立柱的范线,三足外侧中线处也均可见一条竖直范线贯通器腹,半环形鋬内外两侧中线及对应器腹部位均可见一条竖直范线,且上下延伸分别贯通至口沿和一足外侧,外底可见“Y”字形范线与三足内侧范线相连,三锥足内侧可见残留范芯。此外,双柱与口沿相接处和腹部局部均可见多处铸补或铸修痕迹;爵的窄流和器尾外侧中线处可见一条竖直范线贯通器腹纹饰带,双柱矮菌首下也均可见一条垂直立柱的范线,环形鋬两侧对应器腹部位可见,三足外侧中线处可见一条竖直范线贯通器腹,圜底两足之间均可见一条垂直于锥足的范线与两棱形锥足外侧相接,仅铸补或铸修的一足外侧中线处可见一条竖直范线,外底可见“Y”字形范线与三足内侧范线相连。此外,尾下、下腹及器足等局部存在多处铸补;觚的腹部可见两条竖直范线,且与圈足两个十字形镂孔对应;戈的内侧可见一条竖直双合范范线。鼎、斝、爵及觚的范铸特征与韩炳华、张旸的观察结果大体一致。
不难发现,庞村出土铜器均为浑铸而成,鼎、斝、觚及戈的分范形式均为整体垂直三分或两分外范,均无水平分范,仅爵的腹足之间使用了水平分范,其腹部两分外范,足部三分外范。鼎的耳孔均为内侧大外侧小,器耳铸型当为器腹泥芯自带。觚的十字镂孔内侧大外侧小,泥芯撑也应为圈足泥芯自带。斝、爵及觚的器表纹饰均凸出铜器基体面,表明均为范作而成。
在爵、斝及觚的残损部位采集了6件基体样品,沿纵截面镶嵌、磨光及抛光,使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能谱仪进行了无标样定量成分测定。同时,使用便携式X射线荧光能谱仪对无法取样分析的铜鼎口沿和铜戈援部进行了原位无损合金成分定性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庞村铜器材质可分为铅青铜、锡青铜及铅锡青铜三种,且容器为铅青铜或铅锡青铜,而兵器戈则为锡青铜。其中,爵、鼎及斝铸补或铸修部位均为含锡2%-9%之间、含铅2%-13%之间的铅锡青铜,铜斝、觚均为含铅10%-12%之间的铅青铜,仅戈为含锡1.5%的锡青铜。此外,铸补或铸修所用合金与爵或斝在合金配比或材质方面均有较大差异,表明后期铸修的可能性较大。
从其材质、合金成分及范铸特征来看,庞村铜器的材质和合金成分特征与晋陕高原商代晚期铜器材质多以锡青铜和铅锡青铜为主,且锡含量普遍较高的特征[5]具有一定的差异,而其分范方式和铸型结构也与晋陕高原商代晚期铜鼎多为耳足五点配列、铜斝耳鋬对应腹部纹饰多数中断、铜觚多数为四分外范等特征[6]也有一定差异,仅铜爵与石楼铜爵特征较为一致。
从铜器组合来看,在早商文化时期,铜斝在礼器组合中具有重要地位,到晚商文化时期,觚、爵成为组合的核心。二里冈上层偏晚到殷墟一期之间,属于过渡时期[7]。庞村发现的五件铜器,组合相对完整,尤其是铜斝体型硕大,占有特殊的地位,同时觚、爵也已经出现,从组合来讲,这一组铜器的年代大致相当于二里冈上层偏晚到殷墟一期这一时段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