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科学的奇幻之旅
》
售價:NT$
352.0
《
画艺循谱:晚明的画谱与消闲
》
售價:NT$
653.0
《
新民说·现实政治史:从马基雅维利到基辛格
》
售價:NT$
454.0
《
宽容是件奢侈品(人生360度·一分钟经典故事)
》
售價:NT$
203.0
《
甲骨拼合六集
》
售價:NT$
1520.0
《
视觉美食家:商业摄影实战与创意解析
》
售價:NT$
602.0
《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机会与选择
》
售價:NT$
454.0
《
DK月季玫瑰百科
》
售價:NT$
959.0
|
編輯推薦: |
罗马共和国向帝国过渡的权威之作,20世纪英语世界出色的古罗马史家所著。《罗马革命》的价值在于对所谓“革命”的领导人奥古斯都及其追随者的细致入微且生动形象的叙述,在于对他们彼此之间通过婚姻、血缘和共同利益编制成的家族关系网,在“革命”过程中的关键作用的深入分析,从而为罗马史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对20世纪后期的罗马政治史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
內容簡介: |
《罗马革命(套装上下册)/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16》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古典学者罗纳德·塞姆的代表作,是关于罗马政治史研究影响巨大的一部专著,是对于罗马由共和制向帝制转变的那段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历史的出色分析与描述,堪称经典,被学界视为“自蒙森以来,关于罗马史的重要的著作之一”。在这部书中,罗纳德·塞姆试图弄清楚,罗马帝国的缔造者奥古斯都究竟是凭借哪些资源和手段在内战的纷争中崭露头角,为自己和追随他的党羽们夺得权力,将他的帮派转变成全国性的政党,并将这片支离破碎、四分五裂的土地整合成一个由稳定、持久的政府领导着的国家的,从而还原一个真实的奥古斯都,一段真实的古罗马的历史。
|
關於作者: |
罗纳德·塞姆,被广泛认为是“20世纪古罗马史研究伟大的史学家”。1903年出生在新西兰,后移居英国。1927年获得牛津奥里尔人文科学一级学位,1929年成为三一学院教师,1944年成为不列颠学会会员,1949年成为牛津布拉森诺斯学院卡姆登古代史教授,1970年成为牛津沃夫森学院教授。1989年4月去世。其主要著作有《罗马革命》、《塔西佗传》、《萨琉斯特传》、《奥维德传》、《奥古帝都元首制》等。 《罗马革命》是其重要的作品。
吕厚量,1984年出生,现为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领域为世界古代史。英国爱丁堡大学历史、古典与考古学院博士。
|
目錄:
|
上册
序
再版说明
缩略语
第1章 导论:奥古斯都与历史
第2章 罗马寡头政治
第3章 庞培的统治
第4章 独裁者恺撒
第5章 恺撒党
第6章 恺撒提拔的新元老
第7章 执政官安东尼
第8章 恺撒的继承人
第9章 次向罗马进军
第10章 政坛要人
第11章 政治宣传
第12章 与安东尼对抗的元老院
第13章 第二次向罗马进军
第14章 公敌宣告运动
第15章 腓力比和佩鲁西亚
第16章 安东尼的统治地位
第17章 渥大维的崛起
第18章 后三头统治下的罗马
下册
第19章 远在东方的安东尼
第20章 “全意大利团结起来
第21章 军事领袖
第22章 政治元首
第23章 政党与国家危机
第24章 奥古斯都党
第25章 庇护机制的运作
第26章 政府
第27章 内朝
第28章 大位继承
第29章 建立统一民族的规划
第30章 舆论导向
第31章 反对势力
第32章 显贵的末日
第33章 和平与元首
附录:执政官年表(公元前80-公元14年)
参考书目
索引
家族谱系表
译后记
|
內容試閱:
|
如果说19世纪伟大的古罗马史家是蒙森,那么《罗马革命》(1939年)的作者罗纳德·塞姆便可视为20世纪英语世界出色的古罗马史家。他生活的时代,特别是他学术生命旺盛的时代,恰好是波澜壮阔的战争与革命的时代。那个时代的流行术语是革命,所以他的部大作未能脱俗,用“革命”来定性罗马共和制向帝制过渡的关键阶段,也就是终结阶段的历史过程。
由于文字史料相对多,上千年的古罗马史中动人的部分便是第二次布匿战争至元首制建立约两百多年的历程,尤其是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惨烈内战史。创立罗马共和国的先贤们做梦也不曾想到,久经战阵的罗马军团会回过头来攻打并血洗罗马城,残忍地对待属于不同政治派别的手足同胞,杀人与整人的凶狠程度竟然胜过对非我族类的残杀。阅读李维《罗马史》、阿庇安《罗马史》的有关段落,苏拉的无情、前三头与后三头发动的公敌宣告运动的残酷,与现代政治迫害运动相比,可谓半斤八两,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好端端一个社会基本稳定、打遍天下无敌手的罗马共和国,怎么就解体得一塌糊涂?罗马人深恶痛绝的君主制为何在被废除近五百年后卷土重来?不只塞姆为代表的近现代西方学者试图寻找原因,当年惊魂未定的罗马知识分子和具有历史感的罗马高官显贵早就开始了自己的寻因努力。撒路斯提乌斯是个啃“酸果”的人,而后李维、阿庇安都不厌其详地探讨过内战或“革命”的因果关系。
概括起来,古罗马史家集体对罗马“革命”的解释大体一致,就是对外部力量的恐惧凝聚了内部的道德力量。恐惧刺激罗马人追求美德,压抑固有的贪婪,所以才会产生一大批精忠报国的平民百姓和贤明伟大的贵族精英。然而,随着外敌逐一被灭,特别是战胜强敌迦太基之后,对外部的恐惧感渐次消失,各地财富涌流到罗马,致使从贵族到平民普遍沉溺于享乐,进而追逐钱财,放纵人性恶,直至社会矛盾尖锐化到积重难返,天下大乱,终靠一个政治军事强人收拾残局。
塞姆没有翻炒古罗马史家的冷饭,他赋予这场历史巨变以新的解释。其基本看法是罗马以元老院为核心的共和制已不能适应统治帝国的需要。这一看法并不新鲜,启蒙时代以来的众多罗马史家多谈到并论证这一点。塞姆的新意在于对所谓“革命”的领导人奥古斯都及其追随者的深入分析。他把奥古斯都身后依托的政治势力比作“辛迪加”。在他看来,“在任何时代,无论政府的组织形式和名称是怎样的,无论它属于君主制、共和制还是民主制,都需要有一个寡头集团在幕后进行统筹;而罗马在共和国和帝国时期的历史都是统治阶级主导的历史。我们可以在奥古斯都建立的共和国里的官员和掌权者中再次辨认出革命年代的将军、外交家和财阀;他们更换了制服,但仍是同一批人。他们成了新建国家中的官吏”(下文,第1章第17页)。
《罗马革命(套装上下册)/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16》:
有同盟,自然就要有敌人,无论这些敌人是与生俱来的还是日后树立的。政治家要想出人头地,就不可避免地要四面树敌。新人在仕途中必须如履薄冰。为了防止自己得罪某个势族,他必须尽可能地避免担任庭审检察官,并设法回护一些哪怕是臭名昭著的恶棍,以便赢得他们的感激。然而,有些贵族会以树敌众多为荣。①但那样一来,他就必须随时注意保护好自己的“dignitas”,②也就是社会地位、声望与荣誉,以便对付私敌的攻击。政治家在采取违反法律规定的出格行动后也往往会用维护安全和正当防卫的借口来为自己辩解。
除本阶级的成员以外,统治者还需要外部的盟友和支持者。在自由共和国政体下行使主权的民族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他们所喜爱的政治家。③因此,博取民众好感是至关重要的。恺撒和他的死敌——。多米提乌斯·埃诺巴布斯(Domitius Ahenobarbus)都是深孚民心的人。为了赢得选票或进行贿赂、恫吓及收买,一些小人物(如某个释奴)的友谊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的一点是,一个罗马政治家必须设法争取到政治和社会中的第二等级 一罗马骑士们的支持。在保民官盖约·格拉古(C.Gracchus)让骑士操纵法庭,以便与元老院分庭抗礼之后,他们已成为一支可怕的政治势力。事实上,骑士原本同大部分元老同属一个社会阶层;二者之间的区别仅仅在于政治等级和声望的不同。
骑士们喜欢无拘无束地、秘密地运作权力,并乐于从个别元老的烦恼、危难和过分举动中获取实实在在的好处。作为一座小镇上的一位骑士的儿子,西塞罗充分施展了他的才华和抱负。而大银行家提图斯·庞波尼乌斯·阿提库斯(T. Pomponius Atticus)就不是这样。倘若阿提库斯乐意的话,他所拥有的财富、声望和影响可以轻而易举地为自己赢得元老院中的一席之地。①但阿提库斯并不想漫无目的地挥霍自己的钱财去享乐或贿选,也不愿意拿4自己的地位、名声和性命为赌注去参与毫无意义的政治角逐。如果自己毫无野心、乐意享受清静的话,骑士们是可以不在市政生活中做出任何贡献,也不去分享统治阶级的排场与荣耀的。元老们曾为这种出世的消极态度而责备这些人;但他们不为所动。②他们中的一些人远离罗马,在世袭的地产上颐养天年,满足于担任意大利境内某个小镇行政长官的小小荣誉。另一些人则把持着帝国的收益;他们作为强大的商业机构中掌管税务的人员(publicani)而管理各行省的税款,并作为银行家控制着帝国的财政、商业与工业。包税人是骑士阶层中的精英,是罗马国家的装饰品和支柱。③西塞罗从未责难或损害过这些“无比正直的人”(homines honestissimi)。后者则习惯于通过贷款或馈赠遗产等方式来报答西塞罗对他们的袒护。①
财政领域的收益会被用于购置地产。拥有财富和名气的人会通过剥削行省财富、购买小农田地、侵吞公共土地、以抵押形式获取元老地产等方式变得越来越富有,终在意大利建立大地产制。元老队伍中有庞培和埃诺巴布斯这样的门客、奴婢成群的大地主,以及克拉苏这样的财政巨头。但骑士们的家财往往是世代担任元老的家族们所无法比拟的;这种富有使得骑士们比那些仅在名义上拥有显赫地位与官职的人掌握着更大的权力。②
无论是骑士集团还是元老集团,这些有产阶级都是现存秩序的代表,并被恰如其分地称为“正人君子”(boni)。维持这支由富人组成的正义之师的显然是财阀们。许多元老都是这些财阀的至交、盟友或利益代言人。因此,倘若元老院和骑士阶层愿意和谐相处,并结成牢固同盟的话,他们其实是可以阻止革命,甚至是改革的发生的;因为所有这些人都不可能从重新分配财产或改变货币价格中获得任何个人利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