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数据有道:数据分析+图论与网络+微课+Python编程(鸢尾花数学大系:从加减乘除到机器学习)
》
售價:NT$
1214.0
《
500万次倾听:陪伤心的人聊聊
》
售價:NT$
245.0
《
英国商业500年(见证大国崛起与企业兴衰,启迪未来商业智慧。)
》
售價:NT$
367.0
《
万千心理·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心智化:临床实践指导
》
售價:NT$
398.0
《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售價:NT$
301.0
《
周易
》
售價:NT$
203.0
《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售價:NT$
306.0
《
乾隆制造
》
售價:NT$
398.0
編輯推薦:
威尼斯不仅是一座美丽的城市,还曾经是一个国祚绵延千余年的独立共和国,在这个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威尼斯史地中海的霸主、东西方交通☆重要的十字路口、西方世界☆富庶也☆繁荣的商业中心。它的本土虽只有弹丸之地,却曾成功地玩弄两个罗马帝国的战争与和平,并曾试图掌控整个欧洲的命运。本书是一部完整讲述威尼斯历史的书,从它朦朦胧胧如在雾中的起源,讲到拿破仑逼迫☆后一下执政官退位的那一刻,展现威尼斯留给世人的绘画、雕塑、服饰、习俗和社会生活,以及☆重要的,探讨它奇特的寡头制民主形成、稳定并能够持续千年的奥秘。
內容簡介:
威尼斯,☆初由躲避蛮族入侵的难民们聚居而成的水上城市,逐渐发展为占有巨额财富、掌控东西两大帝国权势的城邦,它有一套持续了一千多年的复杂而奇特的寡头共和政体,维系着这座城市的稳定与扩张。本书详细讲述了威尼斯从公元5世纪的建立到18世纪末亡于拿破仑之手的历史过程,描绘出地中海沿岸千年的政治风云。
關於作者:
约翰·朱利叶斯·诺里奇(John Julius Norwich,1929—2018),英国历史作家、电视节目主持人,曾在英国外交部任职。著作有《西西里史》《撒哈拉》《英格兰南部建筑》《威尼斯史》《拜占庭史》等。他创作并主持过约三十部历史题材的电视纪录片。诺里奇勋爵曾任“拯救威尼斯”基金会主席、世界纪念性建筑基金会主席、国家名胜古迹信托机构执行委员会成员。他还是英国皇家文学学会、皇家地理学会和文物研究学会成员,获得过意大利共和国功勋勋章与英国皇家维多利亚勋章。
目錄 :
致 谢
导 言
部分:从蛮族入侵到第四次十字军东征
1. 开端(至公元727年)
2. 初显(公元727—811年)
3. 城市的兴起(公元811—900年)
4. 冒险者与圣人(公元900—991年)
5. 执着的王朝(公元991—1032年)
6. 诺曼人的威胁(公元1032—1095年)
7. 紧随十字军东征的脚步(公元1095—1130年)
8. 在两个帝国之间(公元1130—1172年)
9. 和解(公元1172—1187年)
10. 可耻的荣耀(公元1187—1205年)
第二部分:帝国的扩张
11. 拉丁帝国(公元1205—1268年)
12. 傲慢的代价(公元1268—1299年)
13. 得意洋洋的寡头们(公元1297—1310年)
14. 议会与密谋(公元1310年)
15. 大陆上的领地(公元1311—1342年)
16. 安德烈亚·丹多洛和马林·法列尔(公元1342—1355年)
17. 殖民地的失与得(公元1355—1376年)
18. 与热那亚的战争(公元1372—1381年)
19. 帝国成型(公元1381—1405年)
第三部分:欧洲大国
20. 帝国的成长(公元1405—1413年)
21. 有先见之明的执政官(公元1413—1423年)
22. 卡尔马尼奥拉(公元1423—1432年)
23. 大陆动荡(公元1432—1455年)
24.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公元1453年)
25. 福斯卡里父子(公元1453—1457年)
26. 奥斯曼土耳其的威胁(公元1457—1481年)
27. 费拉拉之战与塞浦路斯女王(公元1481—1488年)
28. 法兰西的进军(公元1489—1500年)
29. 双重灾难(公元1499—1503年)
30. 康布雷同盟(公元1503—1509年)
31. 投降与赦免(公元1509—1510年)
32. 善变的同盟(公元1510—1513年)
33. 新威尼斯(公元1513—1516年)
34. 帝国的胜利(公元1516—1530年)
第四部分:衰亡
35. 和平(公元1530—1564年)
36. 痛失塞浦路斯(公元1564—1570年)
37. 勒班陀(公元1570—1571年)
38. 走入黄昏的十六世纪(公元1571—1595年)
39. 后的禁令(公元1595—1607年)
40. 叛国与密谋(公元1607—1622年)
41. 泽恩对抗十人议会(公元1623—1631年)
42. 克里特之战(公元1630—1670年)
43. 莫罗西尼与摩里亚(公元1670—1700年)
44. 帕萨洛维茨与和平(公元1700—1718年)
45. 十八世纪(公元1718—1789年)
46. 陷落(公元1789—1797年)
尾声
威尼斯执政官名单(公元726—1797年)
参考文献
译名对照表
內容試閱 :
我初次对威尼斯的体验十分短暂,但这座城市给我留下了非常强烈鲜明的印象。我父母在1946年的夏天带我到威尼斯,尽管仅仅在那儿停留了几个小时,但我依然能感受到——并不是记得,而是感受——这座城市在我十六岁的头脑中留下的强烈印象。在我父亲一贯的认知和坚持下,我们一行人仅去了圣马可大教堂与哈利酒吧,剩下的时间则在城中漫步或乘贡多拉泛舟河上。我下意识地吸收了威尼斯给我的精华的,完全偶然性的一课,那是可怜的拉斯金为他那些环绕着执政官宫的卷叶式浮雕与叶形雕饰尖头忙忙碌碌时从未体会到的——比起其他任何地方,威尼斯作为一个整体要远远伟大于城市各个部分的简单总和。无论城市中那些教堂多么雄伟,那些宫殿有多么壮丽,那些绘画多么耀眼夺目,此地至高的杰作始终是威尼斯本身。在其之中,哪怕是圣马可大教堂华贵夺目的宗教仪式,都不过是一些细枝末节。圣马可广场与广场边码头小广场的联系;圣乔治·马焦雷岛以绝佳角度正对着莫罗,展示其壮美风景;在一条运河河弯处的光影摇曳;河水拍打着贡多拉的船体;海的气息四处弥漫——为避免误解我要在此说明,除了海风吹过梅斯特雷和马格拉的时候,威尼斯可以说是欧洲气味宜人的城市——这是这座城市先被感受和了解到的东西。接下来是欣赏提香和丁托列托作品的时间。即便是卡尔帕乔也要暂时靠边站。
在我们漫步与泛舟的时候,我的父亲讲起威尼斯的历史。从他的讲述中我了解到,威尼斯不只是我所见过的美的城市,它还曾经是一个国祚绵延千余年的独立共和国——这时期比我们如今与诺曼底征服之间相距的时间还长——在这时期的大部分时间,威尼斯是地中海的霸主,东西方交通重要的十字路口,文明世界富庶也是繁荣的商业中心。父亲告诉我,大海不但在威尼斯动荡多难的兴起之际保护它,并且自始至终庇护着这座城市,使其成为意大利一座不曾被侵占、蹂躏或摧毁的城市——直到“威尼斯共和国的匈奴王阿提拉”拿破仑,在一场蓄谋的持续性动乱中永远终结了共和国的历史。我父亲承认威尼斯独特的政府体系是严厉的,有时甚至十分残酷,但他同时相信,虽然长期来历史学家对此多有不实的非议,但威尼斯政府在公平正义方面,运作得远比欧洲其他地方要好。出于这些原因,他决心有朝一日要亲笔撰写一本威尼斯史来进行纠正。
就在到达威尼斯那日,在夜幕降临,大运河华灯初上之际,我们便启程离开。我从未在离开一座城市时感到如此悔恨不舍。不过第二年我们重返威尼斯,并且逗留了更长时间。我开始自己探索这座城市,并发掘出日后我生命中的一个重要乐趣:在威尼斯夜晚的街巷穿行。夜里十一点钟,街道杳无人迹,只有猫在四处游荡;只有偶尔几个普通灯泡为城市照明,但这亮度很好;只有我自己的脚步声与目所不见之处时而响起的潺潺水声打破寂静。通过二十余年前的漫步,我爱上了这座城市。我走过它,从此深爱它。
我父亲于公元1954年新年去世。虽然遗下的威尼斯相关藏书数量可观,还有一些笔记,但他长期规划的威尼斯史依然没有动笔。时至今日,撰写威尼斯史的必要性于我来说要更甚于他当年。对这座城市拼命挣扎求存的公开宣传力度正逐渐加强,然而除去过剩的美妙旅游指南,描述性散文,艺术与建筑考察和对特定时代的历史研究,整个二十世纪,我只知道有一部时代连贯的英文版威尼斯共和国通史(而且它在篇幅上太短了)。诚然十九世纪倒有几部这样题材的作品,然而以我或有偏颇的标准来看,它们或是不够准确,或是行文不忍卒读——实际上往往多半两者兼备。
因此,这本书就是一个填补“完整讲述威尼斯历史”的尝试。本书将从威尼斯朦胧模糊如在五里雾中的起源,讲述到令全欧洲感到悲伤的那一日,执政官卢多维科·马宁将执政官帽缓缓从头上取下交给秘书,喃喃着他再也用不着它为止。这不是件轻松的任务。这项任务有许多问题,其中棘手的一个,涉及到研究威尼斯的历史学家所主张的观点,这观点来源于共和国本能的恐惧,并且随着时间推移逐渐累积成一种病症,它表现在共和国与个人崇拜之间极其微弱的联系。任何人研究这类命题时,迟早会发现他自己正热切地望向意大利大陆,望向美第奇和马拉泰斯塔,维斯孔蒂与德拉·斯卡拉,斯福尔扎与博尔吉亚和贡扎戈家族这些超凡高傲的人物们的盛会。相较之下,那些在威尼斯被反复提及,如雷贯耳的名字,则更让人想起宫殿建筑而非人物,我们亦很难从威尼斯刻板而毫无特性的十人议会所发布的法令与审议中发现多少人情味。
本书撰写过程中的另一个困难在于时常出现的使人离题的诱惑,即更多地讨论绘画与雕塑,音乐和建筑,服饰,习俗,和社会生活——尤其是十八世纪的社会生活通过人为所达到的复杂精致程度,恐怕只有三个世纪前的威尼斯军旅生活可以与之媲美。(卡萨诺瓦和卡尔马尼奥拉,谁更脱离现实?谁的形象更悲剧化?或者说,关于这两者的结局,哪一个更荒谬可笑?)我尽我所能去抵抗这种诱惑,虽然我意识到自己做得并不完全成功,特别是涉及到建筑的方面。这些题材的书籍如今已经十分丰富,它们行文专业,附有大量插图,而且就我当前的工作来说,需要撰写的篇幅已经够长了。
通常来说,拥有比较久的平静时光是很好的,但事实上,威尼斯的历史总是表现为的多事之秋和的清净无事。威尼斯的早期岁月,基础资源匮乏,时常矛盾丛生,这段时间很快就可以被覆盖过去,但随着共和国的重要性逐渐提升,局面就变得愈来愈复杂。之后的一个时期,以十三世纪拉丁帝国对君士坦丁堡的占领和威尼斯打下商业帝国的基础为开端,到十六世纪法国人对意大利长期而卑劣的干涉,导致威尼斯痛苦地看到整个欧洲文明社会都在和它作对为止。这段时间充满了事故动乱,充满了复杂纠纷,有时我甚至怀疑自己能否完成撰写工作,或者是否有读者愿意去阅读它。然后,历史的脚步突然放慢了,当发现本书较后部分给予一个世纪时段的篇幅竟然少于本书中部分配给一个十年期的量,读者们也许会惊奇地扬起眉,然后松一口气,推断出作者已经筋疲力尽的结论。我必须指出所有研究威尼斯共和国政治史的学者们,无论他们国籍为何,以及在哪一个时期撰写作品,都曾受到过这样的猜测。而真相其实十分简单:相较于过去,十七世纪共和国的政治生活确实风平浪静,而至少在威尼斯共和国覆亡之前,十八世纪发生的事件甚至更少于前一百年。然而我还需要数年的工作,进度才能达到这令人高兴的一步。
然而尽管存在这些大问题,更难的是如何解决它们。首先需要提及的是威尼斯的特性,它独异于意大利的其他名城,以希腊的方式产生成长。这样一来,它拥有世界上美妙绝伦的拜占庭式教堂就绝非偶然了,这座教堂如今依然被用于基督教的宗教礼拜,并有一位宗主教留驻其中主持活动。即便威尼斯脱离对君士坦丁堡的依附之后很久,它依然背向意大利,坚决地以东方马首是瞻。意大利大陆上那噩梦一般的政治纠葛,无论是产生于教皇派(归尔甫派)还是皇帝派(吉伯林派),教皇与神圣罗马皇帝,或是封建领主与市民社团,它们没有一项影响到威尼斯这座城市。此时威尼斯屈尊俯就所做的事,终使它开拓出一个大陆帝国,而这座城市获得的名声则基于其模糊暧昧的特性。
第二,这座城市本身具有着恒久不变的美质。澙湖保护着威尼斯,使其在共和国终灭亡前不受任何外来侵略者染指——以及在当下隔绝机动车带来的更潜在威胁——这使得威尼斯始终得以保留它曾在加纳莱托,甚至是在卡尔帕乔与真蒂莱·贝利尼的时代所展现给世人的大致风貌。这显而易见的巨大成就随着时间的流逝,对任何一座城市而言都是种非凡的现象;而当这城市成为世界上美的一座,这现象就成为了一个奇迹。对历史学家来说威尼斯亦是天赐之福,无论如何,它比欧洲其他任何地方更能使人想象出一个与他们在更早时代的研究主题相关的,更为清晰鲜活的图景。
但撰写这本书并不是一份用想象力完成的工作,对此我努力维持着严格的自控状态。另一方面,这并不是一份研究深奥学术的工作,本书的时间跨度迫使我无论如何都必须以叙事体推动进展,同时几乎没有可供我详细分析的机会。我难得的享受,是偶尔可以参考与被描述事件直接相关的威尼斯现存建筑与纪念碑。除此之外,我的目标就是尽可能准确并连贯地讲述威尼斯的故事,对此我遗憾的是具有这项要求的任务落在我而非我父亲的肩上,后者也许在二十五年以前,就已经比我更为出色。
澙湖产生了威尼斯,并静静地环绕着它。在其周边地区,没有一座城市的环境能够保留如此多它诞生时的原貌。无论是从海上,还是从陆路穿过堤道,甚至是从空中抵达威尼斯的旅行者,在初的威尼斯人为自己选择的平坦荒凉的茫茫水面,以及芦苇和沼泽之上极目远眺时,每次都会更强烈地被威尼斯早的居民们开创的这份伟业以及他们的蛮勇所打动。这是一个奇妙的世界,这个有着约两百平方英里海水水域的威尼斯澙湖区,大部分地方水深不过齐腰,足够一个人涉水而过,然而几个世纪以来,沿着其中纵横交错的较深海峡,威尼斯航运业开辟出了前往广阔外海的道路。这片海域中众多沙洲星罗棋布,它们由布伦塔河、西莱河、以及诸如波河和阿迪杰河一类更大的河流从阿尔卑斯山携带的淤泥冲积而成;数不清的标杆与木桩被成行插入砂质海床,用来标记肉眼不可见的要素——龙虾笼以及渔场,船难遗骸与缆绳,停泊处,浅滩,以及水上巴士定时往返于威尼斯城与离岛之间的推荐航线。不知为何在任何光线下,澙湖的海水都显现出一种缺乏色彩的状态,它没有深邃到呈现出地中海中部那种鲜艳饱满的,天鹅绒般柔和的蓝色,也没有显现出亚得里亚海水域所特有的那种收敛的绿色。然而,当白昼渐短的秋日傍晚,水面在雾蒙蒙的低垂夕阳下仿佛油画般闪耀时,那景象简直美不胜收,以至于人们惊讶于那些着迷于他们壮丽城市的伟大威尼斯画家们,对他们周边环境产生的兴趣竟然如此之少。这与荷兰人可能对此产生的反应简直有天壤之别!不过话说回来,威尼斯画派的风格本质上是欢乐的,而澙湖所有的美,展现出的是难以言表的悲哀。有人会提出疑问:有哪一个理智的人,会离开肥沃丰饶的伦巴第平原,身处这瘴气弥漫,沼泽遍布的荒地,在满是砂砾与茅草,消遣物仅有水流和潮汐的小岛屿上建立一个定居点,遑论一座城市呢?
这问题只有一个答案,因为只有一个足够有力的动机导致了这看起来极不合理的行动——恐惧。威尼斯初的建造者们是一群担惊受怕的人。他们初来自哪里无关紧要,或许他们来自伊利里亚,尽管有个同荷马一样古老的传说认为这些人是安纳托利亚人的后裔,他们的祖先在特洛伊覆灭后西逃至此。然而差不多在公元400年,威尼斯的历史开始之际,在帕多瓦、阿尔蒂诺、康科迪亚以及阿奎莱亚等一连串罗马帝国沿亚得里亚海北部与西北海岸建设的壮观城市内,它的建设者们或许正享受着富裕优雅的生活,他们从澙湖获得食盐和新鲜鱼类,但除此之外就没有什么了。
如果有机会,这些人毫无疑问会继续这样的生活。然而在五世纪初期,蛮族铁蹄席卷而来。哥特人在他们的领袖阿拉里克率领下先到来,于公元402年袭击了阿奎莱亚,并一路在伊斯特里亚和威尼西亚的富庶省份抢掠焚烧,震骇意大利全境。城镇里的人们在蛮族到来之前纷纷逃散,去那些之前条件糟糕和人迹罕至的地方寻求庇护,这样一来敌人们就无心亦无力再去那儿追击他们。因此,来到澙湖内的岛屿上就是明智的选择。逃难到那儿的人们相信,来自中欧内陆的野蛮人既缺乏船只,也欠缺海洋方面的知识,如果运气好的话,蛮族会忽视他们,转而将注意力投向大陆上更丰富,更诱人的战利品。他们是对的。之后的数年内更多批侵略者跟着蜂拥而来,间歇性地席卷亚平宁半岛,于是愈来愈多的逃亡者穿越海峡和浅滩以求安全。公元410年阿拉里克将罗马洗劫一空,十一年后,在公元421年3月25日周五的正午,威尼斯这座城市正式成形。
无论如何,威尼斯古老悠久的传说四处流传。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根据被当做是传说根据的文件,威尼斯的建立更有可能离不开三位领事官的来访。此三人被帕多瓦派遣,要去里亚尔托的岛屿上建立一个贸易点。这个使节团很有可能曾经登上岛屿,甚至可能像文件所断言的那样,建立起一座奉献给圣詹姆斯的教堂来庆祝此事 。不过可以肯定,帕多瓦人没怎么试着继续进行早期殖民,然而对提供了如此精确得可怕的日期的岛民来说,要萌发出独立的主体意识还为时尚早。在五世纪前半叶,岛民中只有一小部分将他们自己视为岛上的永久居民。每当一波蛮族人的侵掠过去,大部分人就会回到他们的家园——或者说侵略者留给他们的断壁残垣——试图去重建旧的大陆生活。直到后来他们的后代才意识到,过去的生活已不能重来。
哥特人的袭扰只是一个开始。公元452年,匈奴王阿提拉——这更为凶猛更残酷的灾星到来了,他冷酷无情地挥军横扫北意大利,身后沿路留下满目疮痍。他同样袭击了阿奎莱亚,该城英勇地打了三个月的保卫战,直到围困它的匈奴人开始不习惯这样的抵抗,打算放弃攻城,转向攻击那些更易征服的受害者。然而某日阿提拉巡视城墙时,偶然抬头发现一群年轻的鹳带着它们的幼鸟飞离了城市。“他捕捉到了这一幕,”——吉本的引语十分引人入胜——“出于政治家敏锐的洞察力,这一微不足道的小插曲碰巧为迷信所用”,阿提拉将这情景当做一个阿奎莱亚在劫难逃的确实信号指点给他的将士们。在这种方式的鼓励下匈奴人重整旗鼓,一两天后,这座曾经是罗马帝国第九大都会的城市就被掳掠得如同一只空贝壳了。
在这之后,更多城镇和庄园遭受到相似的命运,前往威尼斯的难民潮也在不断增加。很多人继续选择在危险过去后重返大陆,但还有很多人发现新生活比他们想象中宜人,于是决定留下。故而当大陆的情势恶化的同时,岛上的聚居点成长起来,逐渐欣欣向荣。公元466年,不同聚居社区的代表在格拉多共聚一堂,目的是通过他们每年各自选举出的保民官,来制定一个初步的自治政府体系。在此阶段,这个体系还只是一个松散的组织,甚至其范围并不仅限于今日为我们所知的威尼斯,譬如格拉多,就位于六十英里外阿奎莱亚正南方属于它自己的潟湖区内。然而这个彼此关系疏远的议会,却比其他任何事物都要明确地标志着,以这个缓慢的宪制进程作为开端,威尼斯共和国终于开始发展演化。
诚然,自治政府与独立还是有所不同。但是地理上的隔绝状态,使得早期威尼斯居民得以在政治上超脱于震荡不安的意大利本土持续产生的剧变。甚至是西罗马帝国的覆亡与帝国羽翼未丰的末代皇帝,年轻的罗慕路斯.奥古斯图斯,被蛮族人奥多亚塞废黜这件事,在潟湖之内亦未引起多大波澜。等到奥多亚塞转而被东哥特的狄奥多里克推翻,即便是狄奥多里克本人,也不太确定他可以指望威尼斯人的顺服到什麽程度。狄奥多里克朝廷的杰出官僚卡西奥多鲁斯曾在公元523年亲自执笔,从位于拉文纳的首都寄给“海上的保民官们”一封信,对于例行的政府公务来说,信件文辞实在是略有溢美之虞。“伊斯特里亚收获了酒和橄榄油,”卡西奥多罗斯写到:
……今年的产量尤其丰裕,国王下令它们需被安全地运抵拉文纳。因此我冀望你们用全速运送货物到此处的方式来表达你们的忠诚。因为你们在这个地区拥有许多船只……以及某种意义上说,你们将驶过你们祖辈生活过的国土。除了其他上天给予的恩典,当狂风呼啸,大海阻挡你们之际,还有一条安全的道路向你们开放。你们可以沿那些讨人喜爱的河流溯流而上。你们的船不必害怕暴风的吹袭,因为它们常常紧靠着岸边前行。在穿过田野的时候,船体经常隐没不见。有时候你们需要用缆绳牵引船只,而另一批人则用脚来进行协助……
你们过着海鸟般的生活,栖身的住所像基克拉泽斯群岛一样四散分布于水面之上。虽然只依靠柳条和篱笆来保证它们所支撑的土地的坚固性,但你们仍毫不犹豫地以如此脆弱屏障来对抗大海的狂暴。你们的人民拥有一笔巨大的财富——海中鱼类可以满足所有人的需要。在你们之中没有贫富差异,你们吃同样的食物,住宅相差无几。你们不知道这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们对此有多么羡慕。你们将全部精力投诸于盐田,盐田亦带来繁荣昌盛,使你们有能力来购买所缺乏的东西。因为对活着的人来说,可以对黄金无欲,但不可对食盐无求。
所以勤奋起来吧,修缮你们同拴在住所门外的马儿一般的船,然后快快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