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启蒙的辩证:哲学的片简(法兰克福学派哲学经典,批判理论重要文本)
》
售價:NT$
347.0
《
心跳重置
》
售價:NT$
269.0
《
云中记
》
售價:NT$
347.0
《
中国古代妇女生活(中国古代生活丛书)
》
售價:NT$
214.0
《
你的认知正在阻碍你
》
售價:NT$
296.0
《
我们身边的小鸟朋友:手绘观鸟笔记
》
售價:NT$
356.0
《
拯救免疫失衡
》
售價:NT$
254.0
《
收尸人
》
售價:NT$
332.0
|
內容簡介: |
《红楼梦》自问世以来便受到人们追捧。经过多年研究和解读,已形成独特的“红学”。无论是评点派、索隐派、探轶派还是秦学派,都给《红楼梦》的研究增砖添瓦,丰富了《红楼梦》的研究,有力推动了“红学”的发展。对于《红楼梦》,读者莫不仰视,近代以来基本如此。对于其几近完美的精神追求和至高的道德支点,读者意识也被理想化的精神层面固化。
本书写作遵循几个关键点:是摒弃道德支点,摒弃以完美性格、站在道德高度来评定人物。第二是生存支点,这个生存支点是人选择当下生活的基本需求。第三是人性,人性是超越时代的、重复的,古代有这样的,现在也有这样的。第四是理性,用贴近生活的理性来判断,而不是把《红楼梦》看得高大上。
本书的出版,使得读者不再仰视《红楼梦》在精神领域的完美,使读者觉得不必站在道德制高点来批判,而是基于“生活的必须”来平视《红楼梦》中的种种,感受全新的阅读视角。
|
關於作者: |
李谋宏,1980 年生,甘肃省西和县人。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任教期间专注于汉语言文学、历史文化研究,特别是宋史研究。三年后辞职南下,现在为广东某企业的事业部营销经理。在日常的业务管理过程中,同时进行企业营销和企业文化的研究。已经出版地方史料《双龙寨纪事》、文化管理学作品《读红楼 学管理》。
|
目錄:
|
第一章 《红楼梦》中人物的悲喜命运与选择
第一节 甄士隐与贾雨村的人生浮沉
第二节 王狗儿与蒋玉菡的人生进退
第三节 《红楼梦》中人物的阶层与选择
第二章 从宝玉读书说家庭转型
第一节 贾府的世运
第二节 贾府的奢靡之风
第三节 贾府的教育方式
第四节 贾府转型的困难
第五节 家训文化与家族生存
第三章 探春的改革与王熙凤的守旧
第一节 探春小改贾府风
第二节 探春改革的思路
第三节 探春改革遇到的障碍
第四节 大观园里的兴利除弊
第四章 贾雨村转型走捷径
第一节 改走捷径的贾雨村
第二节 一个犯罪分子引发的思考
第三节 阶层跨越之难
第四节 读书能否改变命运
第五章 贾府依附者们的生财之道
第一节 赖大家庭殷实之道
第二节 贾府仆人发迹例选
第三节 贾芹和贾芸的依附生活
第四节 乌进孝承租得实惠
第五节 刘姥姥攀亲及其他亲戚的依附
第六章 贾府丫鬟们的挣扎
第一节 袭人之生存
第二节 晴雯之淘汰
第三节 司棋和鸳鸯之死
第四节 丫鬟为什么怕被撵
第五节 生存与奴性之辩
第七章 贾宝玉的爱情与婚姻
第一节 贾宝玉的婚姻理想
第二节 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期待
第三节 贾宝玉与薛宝钗的现实婚姻
第四节 贾宝玉的爱情与婚姻
第八章 《红楼梦》中的腐败现象
第一节 薛蟠掏钱改判人命官司
第二节 贾蓉行贿得龙禁慰
第三节 都察院收钱审张华
第四节 王熙凤仗势弄权收钱
第九章 《红楼梦》中改变穷苦的努力
第一节 贾芸赊账遇势利
第二节 借钱自古为难事
第三节 改变自我是根本
第十章 《红楼梦》中人性的复杂性与普遍性
第一节 复杂的人性
第二节 拥有资本就容易豪横
第三节 微利可让,大利必争
第四节 人性的善恶与阶层关联不大
第五节 《红楼梦》中人性的普遍性
第十一章 《红楼梦》的对比阅读
第一节 《红楼梦》与《儒林外史》
一、曹雪芹与吴敬梓的时代背景
二、文字狱下的《红楼梦》与《儒林外史》
三、权贵圈子和儒林圈子
第二节 《红楼梦》与《金瓶梅词话》
一、性文化“雅”与“俗”的对比
二、视角见识“贵”与“富”的对比
三、礼节 文化“雅”与“俗”的对比
第三节 《红楼梦》诗词与杜甫诗歌
一、杜甫及其诗歌生活节 选
二、《红楼梦》诗意生活节 选
三、《红楼梦》诗词与杜甫诗歌对比
第四节 《红楼梦》与《源氏物语》
第五节 《红楼梦》与《战争与和平》
第六节 《红楼梦》的阅读困境
第七节 “红学”现象与清史背景
第十二章 《红楼梦》的平视视角
第一节 生存与尊严
第二节 《红楼梦》的悲剧基调
第三节 铜臭与书香
第四节 平视红楼
后记
|
內容試閱:
|
序
《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中最经典的一部,对于大多数读者而言,阅读此书会对其中的诗词歌赋存在理解障碍;更大的障碍是,读者不一定拥有作者如此丰富的生活体验。正如一句话所说,“贫穷限制了想象力”。这种贫穷,不仅指物质上的贫穷,也指精神上的贫穷。一些读者会暗自庆幸能够读懂并理解《红楼梦》,他们感到,读懂《红楼梦》后,人的精神也得到了升华。
但是,没有经历过大观园式的奢华生活,怎么敢对《红楼梦》轻言理解?读懂《红楼梦》,何尝不是相对于物质基础的精神上的“意淫”。没有曹雪芹家族那种“冰火两重天”的生活体验,就说把《红楼梦》读懂并理解,这是不切实际的。
正因《红楼梦》作者亲身经历过炼狱般的苦难、流离失所的凄凉和濒临死亡的困苦,而且这种体验刻骨铭心,他才渴望通过小说人物的命运、家族的兴衰等情节重现这种苦难回忆。理解了作者的经历和写作背景,才可以说对《红楼梦》、对曹雪芹有一定的理解,否则,所谓读懂和理解可能都是肤浅的。
不过,并不是说人人都要经历过大观园那样的生活才能读《红楼梦》,而是《红楼梦》囊括的丰富内容,决定《红楼梦》的推广阅读工作存在一定难度。阅读《红楼梦》必须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如具备文史、园林、服饰等方面专业的理论知识。
《红楼梦》的内容丰富、用笔曲折、意境深远,来源或许是生活的无奈,或许是人情的冷暖,或许是情义的背叛,或许是赤诚与热忱,或许是冷漠与出卖。这些给了作者观察社会的窗口,也给了作者判断人心变化的窗口。作者体味到五味杂陈,并述之于笔端,将苦寄于乐来表达,将哭托于笑来展现,真伪混杂,虚假难辨。曹公之苦难,谁人可知?不知曹公之苦难,何以谈读懂《红楼梦》?
然而,《红楼梦》写的终究是世道,是人间,毕竟要回归到生活,回归到人。读者需要对曹公笔端的人的人性进行冷静的观察和分析,才能更好地理解社会人处事方式的复杂性。人性的复杂,不只是《红楼梦》人物中表现的善与恶,只要在有人的地方,有人的生生不息,人性的善与恶就会不断上演。
每个人出身的家庭环境和个体差异不同,所以,他为了生存下去,为了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采取的方式就会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在一定社会形态下,体现在不同阶层和不同人身上,使得社会出百态,呈现众生相。在社会里,普通人仅仅为了生存下去,要克服的难题就远远多于富贵人家。
如果进行人体扫描,可以发现,千万年来,人体骨骼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事实上,人性也如此。由于笔者思维水平的局限性,无法解读《红楼梦》的全部内容,只能通过对重复闪现的人性特点进行观察,与大家分享《红楼梦》中展现的人性。通过阐述历史事件、分析文学作品及联系生活情境,观察人性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反过来认识人性,加深对人性的理解,同时也为《红楼梦》的推广阅读,增加一个新的视角或阅读思路。
在分析人性方面,笔者将结合《红楼梦》中人物的故事,并对比其他历史人物的故事,讨论他们在谋求生存面前所表现的复杂人性。
《红楼梦》中家族的命运和人物的命运,不是这个群体特有的,而是在其他很多历史时期都有相似的例子,在现在也有相似性格的人物面临相似的命运。正所谓,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借鉴历史上的成败得失,对我们的未来有指导作用。曹雪芹用悲伤的笔调书写曾经绚丽的生活,有了凄凉的结局,回过头来看曾经的繁华,就会显得更加凄凉!
《红楼梦》展示了贾府的荣华富贵生活,可能很少人能觉察到安逸背后的危机,实际上,贾府生活的危机是客观存在的。人们往往被眼前的美景迷惑而放松警惕,甚至堕落。当危机来临时,就失去抵御危机、转危为安的能力,随波逐流,一路败北,最终从繁花似锦的天上人间跌落到举家食粥的凡尘俗世。落差之大,方显悲惨之切、忘危之痛,也见修身克己之贵。原先出生在富贵之家的人,不能想象自己也有落魄的一天,变成自己以前看不起的普通人。这不是个别剧情,而是几千年来都重复着的,只是何时落到自己身上而已!
是为序。
后记
当我敲下《平视红楼》最后一个字时,我感觉到自己再次与曹雪芹先生进行了一次对话,这个对话是跨越时空的。我个人的阅读体会:明代的小说中,从《三国演义》看政治,从《水浒传》看江湖,从《西游记》看神魔,从《金瓶梅词话》看市井;清代的小说中,从《儒林外史》看文人,从《红楼梦》看权贵。这些作品的相同之处在于都写了人性,因为写得浓缩,所以是精华。用最小的语言单位组合,写出无限大的内涵。
《红楼梦》无疑是最伟大的古典小说,我已经数不清自己又阅读和思考了多少遍,每次阅读总会有一些新的认识和体会。解读《红楼梦》的先贤们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资料和历史的厚重感,红学家的热情让《红楼梦》一直处于众星捧月式的研究中,没有降温,“红粉”们的激情也从未减退,因此这部伟大作品今天依然以魅力无限的风采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当下中国物质文明已经有质的飞跃,中国的综合国力地位也逐步从世界边缘走到舞台中央。物质文明高度发展后,更加需要精神文化的滋养。《红楼梦》作为中华文化一座丰富的宝藏,需要更多人来认识、热爱它,因为它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精华,是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的一个浓缩体,蕴含着超越平常的文化基因和文化表象。历经久远依然能流传下来,并形成专门的学问研究,这就更加证明《红楼梦》的伟大。
伟大的作品往往被抬得很高很高,甚至祭上神坛,解读分析成为金科玉律,最后这些金科玉律形成了围栏,而后来者又一道道地加上围栏,最后将这部伟大著作变成活生生的“木乃伊”。看似有生命却让后来者不敢接近,将鲜活的文学作品钉在高高的丰碑上,大众读者只能仰视膜拜,难以延续文学的生命。
本书试图以个人生活的阶层视角和个体生存的必须为基本点,揭示《红楼梦》中鲜活的人性;通过揭示《红楼梦》中人物的人性,观察当下的人性,对比随着生存的需要,生活中挣扎显示的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一个善于生存的人,经常会有强烈的危机意识或忧患意识。古人也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红楼梦》中展示人性的复杂,哪怕遇到危险,如果提前有准备,那么“有备无患”仍然是应对危机的一个有效策略。《红楼梦》悲剧背后,是对美好的期望,如果人能预先了解,就不会有太多悲欢离合,会更加珍惜生活,让生活更加美好!
由于我个人水平所限,可能有些观点不完全正确,但这是我目前能达到的理解极限。面对一部伟大的作品,我只是从一个小点来观察,无法理解全貌而有失完美是必然的,我依然在努力挖掘《红楼梦》的精华,与读者分享。
感谢我的亲人给我的默默支持,没有他们的支持,我是无法完成写作的;感谢南方日报出版社的领导对笔者的肯定,是他们的鼓励让我有了持续写作的动力;感谢南方日报出版社的美女编辑郭海珊女士的辛苦努力,是她的修改润色使书稿表达更加流畅;感谢我身边朋友们的鼓励和支持!
再次感谢在我的身后默默支持我的亲人们!
李谋宏
2020年10月6日于广东虎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