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柳青年谱(增订版)

書城自編碼: 3631708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中国现当代随笔
作者: 邢小利 邢之美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020169931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06-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2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英国简史(刘金源教授作品)
《 英国简史(刘金源教授作品) 》

售價:NT$ 449.0
便宜货:廉价商品与美国消费社会的形成
《 便宜货:廉价商品与美国消费社会的形成 》

售價:NT$ 352.0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2024年新版)
《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2024年新版) 》

售價:NT$ 352.0
乐道文库·什么是秦汉史
《 乐道文库·什么是秦汉史 》

售價:NT$ 367.0
汉娜·阿伦特与以赛亚·伯林 : 自由、政治与人性
《 汉娜·阿伦特与以赛亚·伯林 : 自由、政治与人性 》

售價:NT$ 500.0
女性与疯狂(女性主义里程碑式著作,全球售出300万册)
《 女性与疯狂(女性主义里程碑式著作,全球售出300万册) 》

售價:NT$ 500.0
药食同源中药鉴别图典
《 药食同源中药鉴别图典 》

售價:NT$ 305.0
设计中的比例密码:建筑与室内设计
《 设计中的比例密码:建筑与室内设计 》

售價:NT$ 398.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94
《 望湖斋笔记 》
+

NT$ 252
《 长安文心书系:独向陌生 》
+

NT$ 330
《 文学与文坛的边上 》
+

NT$ 294
《 天真生活(季羡林精品散文精选。季羡林一生自在的活法。贾平凹、杨澜、白岩松、金庸、林青霞诚意推荐) 》
+

NT$ 405
《 清华十二景 》
+

NT$ 336
《 有本事 》
編輯推薦:
柳青是新中国深具代表性的一位作家,他长期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他的《创业史》是一部反映我国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史诗作品。《柳青年谱》以编年史的体例逐年逐月记录了柳青一生的生活、工作和思想情况,对于研究柳青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次增订版在*版的基础上新增了三万余字内容,并根据新发现的资料上进行相关内容修订,同时编者还查考了柳青不同时期发表的文章,特作补录以及补充了一九五一年柳青随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苏联等国的旅行细节和四十四岁《创业史》出版的相关内容。
內容簡介:
柳青是新中国深具代表性的一位作家,他长期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他的《创业史》是一部反映我国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史诗作品。《柳青年谱》以编年史的体例逐年逐月记录了柳青一生的生活、工作和思想情况,对于研究柳青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次增订版在*版的基础上新增了三万余字内容,并根据新发现的资料上进行相关内容修订,同时编者还查考了柳青不同时期发表的文章,特作补录以及补充了一九五一年柳青随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苏联等国的旅行细节和四十四岁《创业史》出版的相关内容。
關於作者:
柳青(1916—1978)
原名刘蕴华,陕西省吴堡县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到延安。抗战胜利后任大连大众书店主编。解放战争后期转回陕北深入生活。解放初期任《中国青年报》编委、副刊主编。1952年任陕西省中共长安县委副书记,后辞去副书记职务,在长安县皇甫村落户14年。“文革”期间被迫停止工作。是社会主义革命文艺的代表性作家之一,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种谷记》《铜墙铁壁》《创业史》等。

邢小利 1958年生,陕西长安人。编审。曾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小说评论》杂志副主编、文学创作研究室主任。现任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会长,陕西白鹿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书院学会副会长。主要著作有文艺评论集 《长安夜雨》《文学与文坛的边上》《陕西作家与陕西文学》,散文随笔集《回家的路有多远》《种豆南山》《义无再辱》《长路风语》《独向陌生》,中短篇小说集《捕风的网》,以及《陈忠实传》《陈忠实年谱》《陕西文学大事记1936-2016》等。

邢之美 哲学硕士,西安音乐学院讲师。
目錄
目 录
柳青小传…1
柳青年谱…6
后记…164

附录一:柳青晚年的读书与反思…191
附录二:和柳青有关的一篇文章…223
附录三:柳青《自传》…239
附录四:柳青著作版本目录…248
附录五:柳青研究著作目录…260
內容試閱
后 记

“文革”后期,我的中学时代,我读过柳青的《创业史》部。我是陕西省长安县(今改为长安区)人,柳青写《创业史》时,就住在长安,小说中写的也是长安的人和生活,所以,读起来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后来,因为一些临时任务,也写过零星的关于柳青的小文,写这样的文章,是先有一个框框和概念,再找材料填充之。这样的所谓文章,自然片面得很,写了也不自信,心虚。编过一些书,也选过柳青的作品,但多是依据着别人的评价,很少有自己认真研究后的选择。前年,有人要拍柳青的纪录片,要我就柳青谈些意见,我觉得不好谈,因为我对柳青了解不多。柳青的著作和研究柳青的著作,我有不少,也看过一些,但不能说有深入的了解,更不敢说有全面的研究。
但是,柳青确实是值得重视的一个作家。我有藏书的癖好——藏是为了择日阅读或研究,柳青一直是我重点收藏的对象,凡是与柳青有关的书——柳青的或研究柳青的,我见了都买,没有见过但是知道了的也会想方设法去买,买不到的就借来复印。柳青同一著作的不同版本,也是每见必买,每闻必
下功夫找着买。二十多年下来,关于柳青的藏书比较而言还算丰富。二十多年来,也断断续续地记了一些阅读柳青其人与其文的笔记,整理过一些资料。2013年冬天,我开始系统地阅读和研究柳青。先是想写一部《柳青传》,后来觉得如果是传记的话,就要把柳青一生每个重要的阶段都写得很饱满,全书不能忽紧忽松,而从我掌握的柳青资料来看,有些地方无法充分展开,比如“文革”时期。也有人建议,写一部“评传”,在“评”中表现这个时代对柳青的一个认识。我觉得,离柳青所处的这个时代太近,固然有许多切近的感受和看法,能“评”固然好,但“身在此山中”,很难从“远近高低”各个角度观察。我常常觉得,史料——真实而尽可能详尽的史料有时可能是好的,事实就摆在那里,它把一切都说明了,“评”反而是画蛇添足。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后决定编一部年谱。
编年谱,对于我来说,主要的是为了全面地深入地了解柳青。从方法论意义上说,我有一个体会,在文学研究特别是对一个作家的研究中,只凭有限的资料,是很难全面、准确地把握一个作家的。根据有限的资料或部分资料,谈一些观点,管窥蠡测,难免片面。有一句话叫“窥一斑而知全豹”,这种“知”,基本上是猜测和想象,很难准确。而你如果知道了“全豹”,再来看这“一斑”,就有可能对这“一斑”有特别深入的理解,也才能知道这“一斑”在“全豹”身上的地位和意义。
近两年来,我不断地梳理柳青的资料,企图把柳青的每一
天都还原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柳青的形象在我的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看着柳青一生的足迹,我以为,可以把他这一生分为四个阶段。
个阶段,从1916年至1938年5月,也就是柳青从出生到22岁这一年。这个阶段,是柳青从童年、少年到青年的阶段,他从一个孩子长大成人。这一个阶段,他的人生履历主要是求学,可注意的有三点:一是他从小病弱,落下了肺病的根,使他有了一个多愁多病的身;二是他由学习英文爱上了文学,确定了文学写作的人生方向;三是由少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到青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的思想倾向在现代中国纷繁的思潮中属于左翼。
第二个阶段,从1938年5月到1952年5月,柳青从22岁到36岁。这个阶段,柳青到延安参加革命工作,到山西抗日前线,到米脂下乡,到大连接管大众书店,再回延安到米脂县了解沙家店粮站有关工作和生活,再到北平(北京),后回到西安。此一阶段,柳青一方面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做着革命工作,另一方面他在革命工作和生活中,主要还是进行文学写作,写了一定数量的报告、散文和短篇小说,写了长篇小说《种谷记》和《铜墙铁壁》,积累了较为深厚的文学创作经验。此一阶段可注意的也有三点:一是他虽然写了一些报告、散文和短篇小说,但他重点还是写长篇小说,从1945年到1951年,在紧张的战争环境和革命工作中,他连续完成了两部长篇小说,可以认为写短章是他的练笔,写长篇才是他的重心所在。二是
他的文学创作与现实生活紧密关联,他写的是正在发生的或刚刚发生的生活,而这样的生活,又是他亲身经历的或是亲临现场采访、体验的。也就是说,在这个时期,柳青已经明晰并形成了自己的创作模式:写与大时代紧密关联的大作品;全身心地投入自己将要描写和表现的生活,面对面地观察,亲身体验、感受;写正在发生和正在发展着的生活。三是形成了要建立一个长期的甚至是终生的生活根据地,一边生活一边创作的想法。依笔者所见和推测,启示柳青有了这个想法的,一是他在米脂下乡的经历给了他丰厚的文学回报;二是他在大连住在安适的二层洋楼上畅快写作的亲身感受;三是他1951年出访苏联时参观列夫·托尔斯泰故居,托氏住在乡间庄园边生活边写作的生活方式对他的触动。
第三个阶段,从1952年5月到1966年12月,从36岁到50岁,这是他在长安的十四年,也是著名的被称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写《创业史》的十四年。这一个阶段,他从北京回到西安,先在西安周边寻找栖身地,后选定长安县为生活和写作的根据地。此一阶段,柳青有两点闪光被载入了当代文学史:一是“深入生活”,这被看成是实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作家的楷模,一是写成了反映中国农村正在进行的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创业史》部,第二部写成了部分文字,成为“十七年文学”被人津津乐道的“三红一创”(《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保林青山”(《保卫延安》《林海雪原》《青春之歌》《山乡巨变》)之一,是那个时代文学上
的代表作。
除了人所共知的这两点,我认为,柳青在此一阶段还有这么六点需要注意,或者说需要强调:
一、柳青对生活根据地的精心选择。1952年的柳青,已经是一个成名的新中国的代表性作家,而新中国刚刚成立,去处甚多,以他当时的资格和条件,他可以有多种选择。他之所以选择离开首都北京,回到家乡陕西,又从西安这个比较大的城市来到长安县农村,其考虑无疑是长远的,他显然是要寻找一个后半生的安顿之处,以使自己的生活和写作有一个稳妥的所在。非如此不能理解柳青的用心。所以,我们看,柳青先是不仅在西安周边各县精心选择,即使后来选定了长安县,他也是一波三折,一步三回头,后才选定落户中宫寺。请注意,是中宫寺,中宫寺在皇甫村边,但不是在皇甫村里或村中,它与皇甫村这个农民聚居的村落保持了一个“切近的距离”。在长安县,他先住长安县委大院约半年,再住神禾原畔皇甫村西的常宁宫近两年(常宁宫可不是一个寻常的地方。它是唐太宗李世民为其母窦氏建造的皇家寺庙,常宁宫其名就由此而来。1940年前后,胡宗南驻陕,主持西北军政,并兼黄埔军校七分校主任,七分校在常宁宫东南方向七华里处,胡宗南常来常宁宫游览,深感这里风光秀丽,地势险要,于是在这里为蒋介石建造行宫。蒋介石于1943年至1946年间三次来陕就在此居住。蒋介石的二公子蒋纬国与西北纺织实业家石凤祥之女石静宜小姐的婚礼也是在这里举行的,而后更成为蒋纬国
夫妇的度假别墅。新中国成立后,它又是当时陕西省的高干疗养院),后扎根于常宁宫东、神禾原半坡、皇甫村边的中宫寺。请看这个中宫寺的历史和位置:中宫寺是一座古旧的破寺,约建于清代,地处皇甫村罗家湾,靠着村子北面的神禾原,坐北面南,南面远处是终南山,近处是一马平川的王曲川,视野开阔。皇甫村东边有个元君庙,当地人称东寺,西头有常宁宫,人称西寺,这儿就叫中宫寺。早先,中宫寺香火不断。抗日战争时期,张学良的别动队住在这里。后来蒋介石在王曲修了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皇甫第七分校,开始,胡宗南当主任,把中宫寺修饰一番,住过半年;之后,第七分校的副主任、张治中的女婿周家斌住过五六年;再后,第七分校的一个姓丘的副主任和顾祝同也住了一段时间;后,由解放军把中宫寺接管下来。柳青通过组织,用西安的一所房子,从西北军区手里换下这所寺院,自己花钱把这个破寺略加修葺,便搬了进去。寺内一大一小并排两个庭院,柳青住在靠里边的院子里,有三间正房。里边的院子是柳青的写作之地,外边的院子是柳青的生活之所。这样的地方是一个什么地方?我以为,它是柳青为自己创造的一个生活和创作兼顾的“王国”。
话再扯远一点。其实,自古以来,中国的文人,对自己生活与写作的居处,其选择是很讲究的。明代文人屠隆认为理想的居处和做人的姿态是:“楼窥睥睨,窗中隐隐江帆,家在半村半郭;山依精庐,松下时时清梵,人称非僧非俗。”理想的居处环境是“半村半郭”,清静,又不清冷,既有乡村的宁静与
清闲,又有城郭的繁华与方便,进退有据;理想的身份是“非僧非俗”,亦僧亦俗,闲适,又不空寂。这种生活方式,可进可退,占尽人间一切便宜。柳青是受党教育和培养的作家,总体上看,他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也不大,他与中国传统文人的格调还是有很大的不同,但一个人特别是一个文人,他在有条件对自己的生活方式进行选择的时候,他总会按照一种理想——自觉不自觉的文人理想对自己的生活方式进行选择和安排。柳青在延安时期就在文化机关待过,新中国成立后又是中国作家协会西安分会(陕西省作家协会前身)副主席(1954年中国作家协会西安分会成立,马健翎是主席,柳是排名的副主席;1956年柯仲平任中国作协西安分会主席后,马健翎虽然成了排名的副主席,但马此后待在工作地戏曲研究院,不再来作协机关;再后,1964年柯仲平病逝,职位空缺,1965年马健翎自杀,职位空缺,柳青就成了这个作协机关排名的作家),中国作家协会西安分会刚成立时,柳青还主持着一些工作[看一看这个机关当时的领导构成就能明白柳青不担着一些工作就不成。那时的中国作家协会西安分会没有党组,主席是马健翎,副主席是柳青、郑伯奇(党外人士)和胡采(西安市文化局局长兼任)],但他显然对当什么和手中的权力不以为意,于是千方百计把胡采从西安市文化局局长的位子上调来顶替他主持工作,他脱身了。柳青说过一句话,“文人宜散不宜聚”,这应该是深深的经验之谈。所以,柳青之安居于皇甫村畔的中宫寺,是精心的选择。

柳 青 小 传

柳青,1916年7月2日(农历六月初三)生于陕西省吴堡县张家山寺沟村一户富裕农民家里。原名刘蕴华,小名成福,字东园。“柳青”,是刘蕴华1935年在上海开明书店出版的《中学生文艺季刊》秋季号发表散文《待车》时开始使用的笔名。
他从小读书刻苦,思想进步。1928年在米脂县东街小学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入榆林县陕西省立第六中学,学习期间阅读了许多左翼书刊和中外文学名著。由于读了大量的英语文学作品,他对文学发生了兴趣。1934年入西安高中,练习写散文、诗歌和短篇小说。1935年“一二·九”学生运动燃及西安,他积极参与,任学生刊物《救亡线》编辑。1936年“西安事变”前后,任西安学生联合会刊物《学生呼声》主编。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中共陕西省委临时宣传委员会工作。1938年5月到延安,在成立不久的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早期称陕甘宁边区文化界救亡协会。简称“边区文协”或“文协”)工作,任该协会下属的海燕社秘书、民众娱乐改进会秘书,兼做机关党的工作。他进边区党委组织部时,带的介绍信上写的名字是“刘蕴华”,从组织部出
来,再带的介绍信已经改名“柳青”了。从此,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发表文章,他都用这个名字。1939年8月请求去抗日前线,到晋西南八路军一一五师独立支队任二团一营教育干事,主要从事新闻报道。1940年10月回延安,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工作。1941年8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从“边区文协”独立出来,被分配到“文抗”,任机关党支部宣传委员。同年12月,转绥德文协,做文化站工作。这期间写的短篇小说,后来部分收入光华书店1947年2月出版的短篇小说集《》。
1942年,他参加了延安整风运动,学习了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高了思想,明确了方向。1943年,分配到米脂县印斗区三乡任乡政府文书。在艰苦的环境中,他努力学习马列主义和思想,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群众打成一片,虚心向农村基层干部和群众学习,改造自己的世界观。近三年的群众工作,对他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45年初,他根据这一时期的生活,创作他的部以反映陕北解放区农村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种谷记》初稿,1946年在大连写第二稿,1947年7月,《种谷记》由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书店在大连的分店光华书店出版。这部小说通过描写王家沟农民围绕集体种谷而展开的斗争,反映了农民在组织变工队,实行生产合作过程中的思想变化。全书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是贯彻文艺工农兵方向的新文学比较成功的作品。

抗战胜利后,柳青到了大连,任大众书店主编。1948年8月回到延安,准备创作陕北解放战争和战争中的陕北人民为题材的作品,深入米脂县,了解沙家店粮站有关工作和生活。之后根据调查得到的材料和多年的生活积累,于1951年3月完成了他的第二部长篇小说《铜墙铁壁》,该书于同年9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初版。小说以淳朴的语言,表现了人民群众在革命战争中的伟大力量,歌颂了人民战争的思想。小说中描写了人民领袖和周恩来的形象,表现了领袖和人民之间的亲密关系。在我国当代长篇小说中,这是塑造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形象的次尝试。
1951年4月,柳青参加创办《中国青年报》,任编委和副刊主编。1952年4月在上海参加“五反”运动。9月到陕西省长安县,任县委副书记,分管互助合作工作。次年辞去县委副书记职务,到皇甫村深入生活、写作,参加了农村合作化运动的全过程。现实生活给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1956年11月作家出版社出版了散文特写集《皇甫村三年》。1958年3月写成中篇小说《咬透铁锹》,刊《延河》当年4月号;1959年11月,陕西的东风文艺出版社出版单行本,改名为《狠透铁——一九五七年纪事》。1959年,他的第三部长篇小说《创业史》(部)以《稻地风波》为名在《延河》4月号开始连载,从8月号起,改题为《创业史》,至11月号全部载完。《创业史》部脱稿时间是1959年10月3日下午4时。《收获》杂志当年第6期发表了《创业史》(部)修改稿。1960年5月,中国青年出
版社出版《创业史》部单行本。这是反映我国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史诗性作品,是柳青长期深入生活、深入群众的劳动结晶。在这部小说中,他运用革命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广阔而深刻地描写了我国农村改变私有制的社会主义革命,表现了这一时期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和农民群众心理的变化过程,塑造了社会主义新人形象。《创业史》(部)被译成英、日、德、西班牙、朝鲜等多种文字,受到国内外读者的称赞。
在“文化大革命”中,柳青受到迫害和诬陷,他在斗争中坚持自己的党性和人格,阅读历史著作,对生活进行反思。他的爱人和助手马葳被逼自杀,他的身心受到严重摧残,使他无法如愿完成《创业史》的全部创作计划。“四人帮”被粉碎后,他坚决拥护党中央。在病势垂危的情况下,他以惊人的毅力修订再版了《创业史》(部),改定出版了《创业史》第二部上卷(1977年6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在《延河》连载了下卷的前四章(1978年《延河》第2期连载《创业史》第二部下卷第14、15章,第3期连载第16、17章)。1978年6月13日,他病情突然恶化,不幸逝世。终年六十二岁。
柳青一贯坚持深入生活,刻苦创作。他反复强调“生活是创作的基础”,“六十年一个单元”,“三个学校”(生活的学校、政治的学校、艺术的学校),“要想写作,就先生活。要想塑造英雄人物,就先塑造自己”。这既是他的经验之谈,又是他生活和创作道路的高度概括与总结。他几十年如一日,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文艺路线。他把《创业史》(部)的稿酬,全部交给了王曲人民公社,为党的文学事业贡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他的作品丰富了我国文学艺术的宝库,他生活与创作的道路为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提供了宝贵经验。
柳青历任第四届、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届陕西省政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会理事、西安分会副主席等职。
他活着在群众之中,死后愿与人民永远在一起。根据他的遗愿,他的骨灰一部分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一部分安葬在皇甫村的神禾原上。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