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乾隆制造
》
售價:NT$
398.0
《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售價:NT$
1316.0
《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售價:NT$
1367.0
《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售價:NT$
332.0
《
紫云村(史杰鹏笔下大唐小吏的生死逃亡,新历史主义小说见微之作,附赠5张与小说内容高度契合的宣纸彩插)
》
售價:NT$
449.0
《
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华现代学术名著3)
》
售價:NT$
296.0
《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新版)
》
售價:NT$
352.0
《
德国天才4:断裂与承续
》
售價:NT$
500.0
|
編輯推薦: |
★全网600万粉丝时尚专栏作家@Bamboo刘筱关于女性成长作品!
★作者以经常产出百万阅读量的观点类文章被广泛熟知,她的文章被誉为“全面、综合,格调与深度共存”。
★知名主持人杨澜温情推荐:“这是一本有画面感的书,能让人体会到美和愉悦。我们需要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坚持自我的初心,也需要宽阔的胸襟去容纳多元的美。刘筱的书让我感到平和与欣慰,透过这本书,我见到了一位温柔又坚定的姑娘。”
★书中有情感,有情调,有对人生的清晰思索,有对世界的总体观感,还有对内心世界的审视……不贩卖焦虑,只带我们找寻真正的自己。
★全书四色精美印刷,内附大量作者精美照片以及她随手拍下的惊艳瞬间。既是一本给人以温暖力量的书,也是一件时尚单品。
|
內容簡介: |
我们是否要为普世的审美改变自己?
我们该如何坚持心底*深的向往与热爱?
我们该如何更好地爱人与悦己?
作者从自己成长、留学以及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故事出发,讲述如何接纳不同阶段的自己,如何保持天真的智慧,如何做一个快乐的悲观主义者,如何爱人,如何知己,如何练就宽广坦荡的胸襟和任事情面前都沉得住气的定力。
这里有情感,有情调,有对人生的清晰思索,有对世界的总体观感,还有对内心世界的审视……
愿我们既能心怀天地,又能着眼于当下的温柔,去拥有比美更广博的事物。
|
關於作者: |
刘筱
伦敦国王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硕士毕业,知名时尚生活方式撰稿人,公众号“Bamboo专栏”创始人。专栏涵盖范围广阔,这里有时尚和艺术,审美和好物,也有社会和人间。作者以深度观点类文章被广泛熟知,有独特敏锐的女性视角。
她行走四方、文风舒朗,擅长从生活细节的观察中提炼哲思。关注美,更专注美背后的力量。
|
目錄:
|
辑 一
不被浪费的人生
很多人在我的年纪甚至更年轻的时候,就为臆想中的压力背起了沉重的担子,但你不,你好像永远无所顾忌。不提琐碎,不计得失,对世界保持好奇,笑声响亮,像一种英雄气概。
山中夜晚
乌托邦
写字的地方
“不快乐”与“得不到”
极简主义
我有我的蝴蝶
立春
不被浪费的人生
你也在这里吗?
一年
彩色的朋友
穿衣记
亲爱的,文森特
沙漠的柔情与可怖
日记
巴黎的型格
秋食
香
活山
看海
情书
辑 二
玫瑰的名字不重要
女性力量从来不用站出来摇旗呐喊。做自己热爱做的,做自己可以做的,不被性别标签干扰了方向,便能在自己的一方天地里熠熠生辉。
我感谢我所身处的时代和环境,纵有一些不如意,但允许女孩也有自己的梦。
梦想
玫瑰的名字不重要
不结婚的30岁
难解的符号
美好的生活,是温柔的报复
如爱人,如知己
但愿你会老,那就天下太平了
女强人
性感的高尚
气场修炼手册
写字的女人
辑 三
天真的智慧
26-30岁,2016-2010年,写于每年的平安夜,也是我的生日。
不要轻易地顺从和投降,不要轻易地丧失浪漫和敏感,不要只看到生活永恒的苦涩,却不体会这过程中片刻的生动。
但愿我们的眼睛始终能看到繁星、月亮、鲜艳的玫瑰花、清晨的露珠,并始终为此心生欢愉。
26岁|不能心安理得地做一个“傻白甜”
27岁|保持天真的智慧
28岁|感知美好的能力
29岁|做一个快乐的悲观主义者
30岁|做一棵自由生长的树
|
內容試閱:
|
序:比美更广阔
从2018年开始,陆续有几家出版社来找我约稿,我内心自然是高兴,承蒙错爱,让我这样一个平凡的写字人也有了近距离接触梦想的机会。但更多的心情是惴惴不安,我想:我有资格出书吗?我的文字承受得了出版物的质感与厚重吗?即使在交稿、修改了几个版本之后,中途还是冒出过几次想放弃的念头。如果不是我的编辑一直在鼓励我——更重要的是——严厉督促我遵守截稿时间,或许没有今天这本书的诞生。
身边的朋友常说我是他们见过的彻底的悲观主义者,对一切未来的事都不抱以积极美好的憧憬,凡事先预设“我不行”,再小心翼翼地伸出一只手来试探可能性。
但也因为这悲观主义的底色,使得我在得不到时并不感到极大的失落,得到时处处有意外的惊喜。
比如从2015年开始半道写作,至今也坚持了将近6年;比如竟有这么多人关注着我,陪我一同成长;比如在30岁这年实现了幼时“有一本属于自己的书”的缥缈的梦想。
这些都不在我曾经的预设之中。或者说,我对自己的人生从无预设,不敢期待。真正实现了,我满心的感激和快乐。
我是个习惯将目光放在当下的人。我的梦想和朝气都不是出鞘的利刃,没有那么张扬和闪光,只是肯在一条笔直向前的路上勤勤恳恳地走下去,撒播一些种子,等待着它在某一时刻缓缓冒出新芽,顺着藤蔓向着世界的光伸展。
我很喜欢三毛写过的一句话:“刻意去找的东西,往往是找不到的。 天下万物的来和去,都有他的时间。”
这一句,简直是我信奉的全部人生哲学。
写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工作身份被认证为“博主”,也就是在网络上有一定知名度的人。博主行业发展至今,已经鲜有人用文字来表达自我了,那未免有些太不高效了。在视频数据可以实时传达人类一举一动的年代里,沉淀一种思考、整理一种思绪,似乎是反射弧非常漫长的沟通。
但我仍觉得是文字表达是有意义的。常常脱口而出的话,并非经过审慎的反思,甚至不能表达一种浪漫,而文字的本身便是浪漫,是沉淀的、深邃的、值得经过时间洗礼的浪漫。我想为自己留下这点浪漫。
作为一个在初交往时十分慢热的A型血摩羯座,一个在五光十色的社交场合难以自如的人,写字时我感到放松和轻巧。
我的个性使得我喜欢的一切事物都是偏老成持重的。有时候读自己的文字,也觉得缺乏一种洋溢的热情或易碎的脆弱,我的文字好像也是有自我防卫性的,多一个语气词也会感到害羞,想要反复斟酌。
此处我试着更自由地敞开心扉。这本书集结了我于2017年至2021年间写过的一些随笔和记录,有一部分未曾向大众袒露过,但常常萦绕在脑海中;也有曾经聊过的话题,如今又有了截然不同的想法。
再讲一讲书名的来源。我写的东西杂,内容又跨越了剧烈成长的5年,很难一言以概之。我觉得,这肯定不算是一本纯粹的励志书,它的底色没有那么情绪高涨;但它也不只是关于美的散文表达,它应当比美更广阔。我曾经的目光关注于玫瑰、露珠与月光,但现在我能看到更多深厚坚硬的内核。女性力量可以春风化雨,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美也可以是一种自我表达的形式。
于是在某个初春的夜里,我坐在出租车里,开着窗,路过一片玫瑰丛,风吹来淡淡香气,我的脑海里突然冒出了这句:心存旷野,手握玫瑰。前半句是潇洒,后半句是温柔。玫瑰一样绮丽馥郁的女孩子,心中也有着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不要囿于一只花瓶、一个庭院、一片草地,要远比这些都浩瀚辽阔。就像我很喜欢的那句歌词:“我慕天地广,花语意铿锵。”
这个想法很快被大家认可,所以就有了这本《心存旷野,手握玫瑰》,也是我对自己的期待。他们讲这是一本新时代女性主义的书。我想,这是以个人视角讲述的一个普通新时代女人的一些生命片段,无论它是美丽的、平淡的、有力的、踟蹰的,甚至随着时间推移或许会有前后矛盾的,都是属于当下的真切的声音。
如果能借由这本书,与我同时代的女孩子讲些什么,我希望我们都能始终保持自由生长的野性,一生不为美感到羞耻,且永远相信:我们拥有的比美更广阔。
“不快乐”与“得不到”
我有时想,灵感真是这个世界上虚无缥缈、不着边际的东西,来时忽如雨下,去时枯竭干涸。做一份靠灵感而生的工作,有时候像买彩票,日复一日、勤勤恳恳地刮开涂层,等待着不可预知的幸运来袭。写得出的日子像金子般珍贵,而写不出的才是常态。
大概正是如此,作家很容易染上一些怪癖吧,酒精、远行、跑步、遗世独立,从生活中剥离……
作家梅·萨藤60岁时离开熟悉的城市,搬去新罕布什尔州的乡下,或者缅因州约克的海边小屋,四下无人,唯有安宁。她以独居的孤独苦痛开启生命的内省与思索,记录灵魂苦行的来龙去脉。灵感有时是黑暗煎熬的终救赎,却不是安稳生活的火星灵光。
我是平凡的写作者,时常会被“写不出”的压力折磨。我时常感觉内心是一座枯萎的花园,一片看不见星星的夜空。我极力想挖掘些什么,但向内窥探,只望见一片荒芜,了无生机,并随之陷入长时间的自我否定。
写作的苦,是把自己心里的痛挖开后再大卸八块与人分享,靠的是极为强大的内心力量,是伤口撒盐依然保持岿然不动的定力。人一旦脆弱下来,就会停止输出。
前段时间在饭局上,一个女孩聊起自己的梦想,说希望自己住在希腊某个远离喧闹的岛屿上的一座漂亮房子里,做一个写作人,写字的时候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出版社的编辑需翻山越岭来催稿——像电影里演的一样。
我笑说,无论你把写作想象得多么时髦美好,事实上大部分时候陪伴我的只有枯燥、难耐和艰苦,用超出你想象的自律坚持着。
每个行业的人对陌生领域都有着不切实际的梦幻憧憬。身处其中,一切兴趣爱好都会成为琐碎的细节,成为要和讨生活挂钩的营生,都不会那么浪漫。好比眼爱上的面目清秀的美少年,倘若与他同住,面对他邋遢、吝啬、不做家务、剔牙放屁等诸多恶习,接纳他五花八门的怪毛病,还能拍着胸膛说我爱他,恐怕那才能算是爱。
100分的爱也只能够抵挡丁点的痛苦,180分、200分的爱大约才能承受住大多数的糟粕。而这个过程,由自我折磨构成,其中充斥着大量的妥协、失望和无奈。
这世界上林林总总的快乐与喜悦,都是由着生命里常态的“不快乐”与“得不到”衬托而来。
正如伏尔泰说:“快乐不过是梦,忧伤却是现实的。”
仔细想,这世上大多数的事都如同写作的过程,写不出、得不到的才是常态。而灵感、爱情、幸福来临的时刻,都值得我们振臂高呼。
即使想要的都未曾来到,也总会为你留下些什么。得不到回应的爱,也一样会赠予你爱的心动感受;达不到的目标,同样会为你提供汲取诸多知识与经验的强大动力。
叔本华在《一个悲观主义者的积极思考》里写道:“把人生比作一次旅行,沿途所见景色跟开始的时候不同,当我们走近些,它又有变化。这就是真实的人生——对我们的愿望而言,更是如此。”
“我们时常找到些东西,一些甚至比我们所寻求的更好的东西。我们所要寻找的东西,往往不在我们着手寻找的那一途径上,而在另一条小路上。我们没有找到期望的欢乐与喜悦,我们获得的是经验、知识——一种真正而永恒的幸福,而不是短暂的、只在幻想之中才有的。”
我始终认为,这世上容易获得快乐满足的人大多有着悲观主义的底色。一旦接受了“所拥有的都是侥幸”这种设定,好像人生轻松了大半,可以为任何微小的收获而由衷地喜悦。
我常收到一些信件,信的主人说自己正处于绝望的状态,不知该如何走出低谷。我不知道要如何解答,因为我自己也一样,也有好多次陷入极致的焦躁与迷茫,摆脱不了,总觉得自己站在悬崖的边缘,轻轻一推,就会粉身碎骨。
好多次我闭着眼睛跟自己说“这个坎儿可能过不去了”,但不知道为什么,终总会跨过去。好像冥冥之中,命运就会做这样的安排,把你一次一次地扔到悬崖边上,让你痛哭嘶吼,再自己一步步地走回来。一个人所拥有的能量,远远超出自己的想象,它深似大海。
但我想,这些都是常态,是任何人应当每隔一段时间就进行的自我修复。麻木的快乐是无意义的,唯有经过思考和疼痛沉淀后的快乐才会真实地存在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