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月与蟹(青鲤文库)荣获第144届直木奖,天才推理作家经典作品全新译本。一部青春狂想曲,带你登上心理悬疑之巅。
》
售價:NT$
230.0
《
索恩丛书·盛清统治下的太监与皇帝
》
售價:NT$
403.0
《
透过器物看历史(全6册)
》
售價:NT$
2234.0
《
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读名画
》
售價:NT$
500.0
《
尼罗河往事:古埃及文明4000年
》
售價:NT$
347.0
《
一个人·谁也不是·十万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反思自我的巅峰之作)
》
售價:NT$
250.0
《
重写晚明史(全5册 精装)
》
售價:NT$
3560.0
《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
》
售價:NT$
602.0
|
編輯推薦: |
【关于本书】
本书是“讲谈社·日本的历史”第三卷,讲述的是日本平安时代前期的历史,在时间上相当于中国的隋唐。
★日本史学家坂上康俊的经典力作,以“内行人”的视角解读“其实很有趣”的9世纪日本
九州大学教授坂上康俊精通奈良时代、平安时代史,也熟知东亚古代史和中国隋唐史,是一位具有“跨文化”视野的史学家。本书以9世纪的日本为核心,着力展现了不为大众所熟知、但在学者眼中格外有趣的平安时代早期历史。
★一个逐渐摆脱中国影响、走向文化成熟的时代,以国际视野讲述“和风”的诞生。
全面刻画桓武天皇迁都平安京后,日本在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尤其是从“唐风”到“和风”的转变,并着力描写了日本靠近中国又远离、在不段试错中前进的过程。
★写历史如同写故事,笔法生动有趣、扣人心弦。
奈良朝王公贵族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空海、zuì;澄等日本僧侣在中国的艰难求学,在作者笔下宛如历史小说一般精彩纷呈,读来酣畅淋漓。
【关于“讲谈社·日本的历史”】
“讲谈社·日本的历史”(中文版)共十卷。史学名家汤重南、王勇、王新生、刘晓峰郑重推荐。
|
內容簡介: |
9世纪,随着桓武天皇的即位,日本进入了平安时代,开始摆脱中国的影响,形成自己特有的制度、法律甚至文化心理。天皇的“纯洁性”更受重视,血统成为正统性的唯/一凭据;朝廷放弃军国体制,不再防备来自大陆的威胁;遣唐使的派遣次数减少,向中国学习的热情减弱;承袭自唐朝的律令制逐渐本土化,更加符合日本的实际情况……
本卷以历史学家的独特趣味,聚焦向来不被重视的9世纪,洞悉王朝贵族社会抵达辉煌鼎盛前,日本在不断试错中发展的进程。
日本的9世纪,对日本知识人来说也难以厘清,却又恰是其历史发展的关键转折点。作者全面描写了这个从律令国家向王朝国家转变的时代,读者从中也可以理解“唐风文化”很快转变为“国风文化”的深层次历史背景。
——北京大学教授王新生
|
關於作者: |
坂上康俊,1955年生,毕业于东京大学文学部,现为九州大学名誉教授,放送大学福冈学习中心客座教员。研究领域为奈良时代史、平安时代史。主要著作有《日本古代史系列4:平城京的时代》《唐令拾遗补》《宫崎县的历史》《安艺国高田郡司藤原氏的所领集积与传领》等。
石晓军,文学博士,现任日本姬路独协大学人间社会学群教授,研究领域为中日文化交流史及隋唐外交史,著有《中日两国相互认识的变迁》(台湾商务印书馆)、《隋唐外务官僚的研究》(日本东方书店)等,译有《绚烂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丝绸之路与唐帝国》等。
|
目錄:
|
章迁都平安京与皇位的继承
节革新与回归的桓武朝
第二节不安的平城、风雅的嵯峨
第三节两统迭立与承和之变
第二章应该如何定位天皇?
节从神到人
第二节天皇与谱系
第三节天皇与作祟、污秽
第三章帝国的重组
节国际秩序构想的转变
第二节对日本列岛内部帝国构造的清算
第三节边界的内与外
第四章求法之人
节澄与空海
第二节圆仁求法之旅
第五章政务处理与法
节处理政务的流程和场所
第二节官僚机构的再编
第三节格式的编纂
第六章摄关制度的建立
节摄政藤原良房
第二节关白藤原基经
第三节宇多天皇及其时代
第七章征税逻辑的转变
节律令税制的逻辑
第二节去神话化与地税的确立
第八章地域社会的转变
节消失的聚落
第二节郡司的变化与郡衙的消失
第九章受领与负名
节受领的诞生
第二节名与负名
结束语开始的结束、结束的开始
|
內容試閱:
|
前言 模糊不清的9世纪印象
本书讨论的范围是8世纪末至10世纪初,论述中心是9世纪。换言之,本书主要论述平安时代初期的内容。人们通常对这一时期抱有怎样的印象?恐怕半数以上的人对该时期都有着模糊不清的印象吧。受众多美术作品、文学作品以及保存下来的古建筑的影响,即便不深究细琢,人们也能对天平时代、王朝贵族的时代建立起清晰的形象。与之相对,人们却很难把握平安时代初期的情况,可以说对这一时期人们是比较生疏的。
一般人即便想不起来不空羂索观音像的面容,也不会忘记日光菩萨、月光菩萨尽显尊贵的体态,而鸟毛立女图和吉祥天女丰腴的身姿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因此我们也能理解为何每年秋天日本都要举办正仓院展,而且每次正仓院展总是排着长队了。另一方面,《源氏物语》《枕草子》等日本文学古典名著也不遗笔力地描绘了10世纪后半至11世纪王朝贵族社会的图景。同时,秋天的净琉璃寺也呈现出一种不可言传的雅趣。
诞生于9世纪、夹在上述两个时期之间的文化在日本文化史上被称为“弘仁、贞观文化”。这一时期的文化虽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却缺乏魅力和亲民性。主要代表为密教佛像、佛画以及汉文学作品。这些密教佛像很难看出什么大慈大悲,姿态也并不能震撼人心。即便有人能背诵几首唐诗或《万叶集》里的和歌,但要完整背诵一首平安时代的汉诗,恐怕也已经是万里挑一了。当然,笔者也不例外。总而言之,在今天看来平安时代的作品是缺乏魅力的。其中能让人感受到美感的,也只有室生寺的五重塔之类吧。
如此看来,9世纪通常并没有那么受欢迎,这与历史学家的评价有些出入。历史学家们认为,9世纪是非常有趣的时期。不过也有人认为,学者多少有些古怪,所以他们才那样说。有鉴于此,笔者想先针对这个因人而异的9世纪印象展开简单的说明。
首先,请大家在脑海里描绘一幅“律令国家重建”的画面,然后推倒重建,描绘一幅“律令制瓦解”的画面。这样一来,由户籍造成的差异便明显地显现出来,伪籍一目了然,班田收授也随之越来越难施行。可以说,上述几点正是这一时期的典型特征。
然而,有实力的农民在同一个时期成长起来,向负名、田堵,甚至是名主阶层发展。尽管武士团的起源问题存在很大争议,但有一点毋庸置疑,即地方武装势力为其提供了有力的基础。如果说像原胜郎所指出的那样,9世纪是日本从模仿中国文化之皮毛的状态中脱离出来,并形成亚洲一个类似于西欧的封建社会的萌芽期,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一切为什么会发生在9世纪?当我们这样思考时,9世纪在日本史上的重要地位便不言自明了。北山茂夫论述该时期的著作《平安京》(《日本的历史》第4卷),就是他在兼顾上述两个方面的前提下,以一般读者为受众得出的研究成果。
然而在当时的研究动向中,“从国际关系看日本”这一视角被完全抛弃。简而言之,当时的学界认为,既然日本已经逐渐脱离东亚世界,那么不考虑国际关系也相当自然。因此,研究人员多也就是把国际关系当成了其中的一个插曲。
还有一个被忽视的方面。桑原武夫在批评前述北山茂夫的著作时说:“北山氏似乎对孕育出《古今和歌集》的社会环境并不持有肯定态度……这里面有一种与日本永恒的美密切相关的东西,难道不是吗?”(桑原武夫《日本史的特色》)的确如此,《古今和歌集》虽然是10世纪初编纂的,但收录于其中的和歌却是在9世纪中期臻于完善的。在论述所谓的历史发展时,历史学者重视的是生产现场的形态以及变化。不过也有人认为,从文化史的层面来说,9世纪是10世纪的母体,因此我们应该重新评价9世纪。
而如何理解日本律令制的发展这一问题,又与上述问题微妙地交织在一起,成为迄今为止的研究中的一个基轴。我们是否可以说,律令制在奈良时代渗透至社会的各层面,然后又在平安时代土崩瓦解呢?积极研究这一问题的吉田孝认为,9世纪时,日本已完成古典国制的建设。他在为普通读者重新撰写的《古代国家的足迹》 (《大系日本的历史》 第三卷) 及 《日本的诞生》 等著作中,向我们明确阐释了其这一观点。历来的研究往往是在9世纪寻找中世社会的萌芽,而吉田孝则提出了新的观点。他认为,9世纪是日本古代的完成时期,同时也是中世以后的范本。不过,吉田氏用来佐证日本古典国制的具体例子仅仅是征夷大将军、摄政、关白等,不免给人稍欠脉络、徒以罗列之感。
另一方面,在北山氏和吉田氏之间,早川庄八也围绕这一时期撰写过一本面向普通读者的通史著作《律令国家》(《日本的历史》第4 卷)。在其后的研究中,早川庄八基于对宣命的语言分析,认为天皇的形态以9世纪的桓武朝为界开始出现变化,并成为其后制度的基础(早川庄八《律令国家、王朝国家中的天皇》)。从这一观点来看,9世纪之初应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