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训释词义是训诂的基本工作,也是核心工作,历史上积累了大量的实践成果,但作为训诂学的研究课题,成果并不充分。迄今没有一部关于该题的理论著作,没有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具体表现在:一、现有成果大都重局部,轻整体,重个案孤立分析,轻宏观理论概括。二、“释义之训诂”的研究,在方法上重视本体性,轻视文化性和跨学科性。三、忽视训释语言的研究。基于此,我们对训诂释义进行研究,以通释语义的专著及古注等文本为主要材料,以构建训诂释义理论体系为目标。考察训释词语与被训词两个不同的词语结构系统,界定了训诂释义的概念。结合词义的文化特性,分析语文义和文化义的训释;结合词义的模糊性,分析确切意义和模糊意义的训释。从词训、语训、综合训、类比释义这四部分论述了训诂释义的方法。借鉴词典学元语言研究的*成果,探究了汉语释义元语言的本源与传统。
|
關於作者: |
王建莉,博士,博士后,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导。中国传媒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点汉语言文字学方向学科带头人。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兼职博导。内蒙古自治区社科联常委,内蒙古自治区社团委员会委员,内蒙古语言学会常务副会长,内蒙古文化传播力建设研究基地副主任,内蒙古自治区政协智库专家,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带头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内蒙古自治区“国学经典普及传播研究创新人才团队”负责人,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个人,内蒙古自治区321人才一层次。专业是汉语言文字学。主持11项省部级以上项目,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出版6部专著(包括合著),参加修订了《辞海》(第六版)和《辞源》(第三版)。发表50余篇论文。获得8项省部级以上奖项和荣誉称号,其中《〈尔雅〉同义词考论》(中华书局,2012年版)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一等奖。
|
目錄:
|
绪论
章 训诂释义的内涵及特性
节 训诂释义的内涵
第二节 训诂释义与词义
第三节 训诂释义与训诂方法
第二章 训诂释义的类型
节 语文义的训释
第二节 文化义的训释
第三节 确切意义的训释
第四节 模糊意义的训释
第三章 词训
节 词义的等值训释
第二节 词义的准等值训释
第三节 词义的非等值训释
第四章 语训
节 义位的完整训释
第二节 义位的局部训释
第三节 名物释义模式
第五章 综合训
节 词义的两项式训释
第二节 固定与临时意义的分层训释
第三节 泛指与特指义的训释
第六章 类比释义
节 同义词的训释
第二节 多条同义释义系统
第三节 反义词的训释
第四节 类义词的训释
第七章 训诂释义语言
节 训释语言的功能
第二节 训释语言的结构
第三节 训释语言的风格
第四节 训释语言的语义特征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