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售價:NT$
1367.0
《
欲望与家庭小说
》
售價:NT$
449.0
《
惜华年(全两册)
》
售價:NT$
320.0
《
甲骨文丛书·古代中国的军事文化
》
售價:NT$
454.0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套装全4册):从未见过的王朝内争编著史
》
售價:NT$
1112.0
《
半导体纳米器件:物理、技术和应用
》
售價:NT$
806.0
《
创客精选项目设计与制作 第2版 刘笑笑 颜志勇 严国陶
》
售價:NT$
281.0
《
佛山华家班粤菜传承 华家班59位大厨 102道粤菜 图文并茂 菜式制作视频 粤菜故事技法 佛山传统文化 广东科技
》
售價:NT$
1010.0
|
編輯推薦: |
本书总体上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分析框架,具有如下特色:1. 基于经典产业组织经济学理论框架,对MP和ES归一化商业银行绩效研究模型进行扩展,将金融创新和技术进步纳入商业银行绩效研究模型之中,构建了FITC绩效模型。该扩展模型为商业银行绩效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并在绩效影响机制研究上提供了新的分析思路。2. 从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个层面深入研究金融创新、技术进步对中国商业银行绩效影响机制,并且分析了金融创新、技术进步对中国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在绩效影响程度和影响机制上的差异性。相对于现有文献仅仅探讨金融创新或技术进步与绩效之间的直接关联性,本书关于金融创新、技术进步对银行绩效影响机制和间接途径的研究则更为深入。3. 研究了金融创新与技术进步的协同效应对中国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本书在对金融创新与技术进步在发展演进过程中呈现出的协同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技术进步冲击下的被动金融创新、金融——技术一体化创新和银行再造这三个方面探讨了金融创新与技术进步协同效应对商业银行绩效的重要影响;本书的实证研究证实这种协同效应对于银行整体绩效改善具有显著的正面作用。
|
內容簡介: |
全书一共由导论、六章论述和结论部分构成。*章基于经典产业组织经济学分析框架,对现有商业银行绩效理论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MP和ES理论的归一化绩效模型进行了扩展。第二章对中国商业银行绩效的决定因素进行全面分析。依据*章商业银行绩效理论分析和提出的FITC扩展模型,第二章结合中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和技术投入特征、商业银行业市场格局和货币政策以及宏观经济运行背景,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研究决定中国商业银行绩效的主要因素;在金融创新和技术进步之外,系统分析了效率、资产规模、资产质量、风险承担、公司治理、市场集中度、市场份额、经营区域、银行监管、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对中国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第三章在前两章分析基础之上,进一步研究金融创新对中国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对其直接和间接影响机制进行了具体分析。第四章着重研究技术进步对中国商业银行的绩效影响。在对中国商业银行技术投入与应用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直接影响和间接机制两个方面研究技术进步对中国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第五章研究金融创新与技术进步协同效应对中国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在第六章,本书采用DEA前沿分析方法和面板数据模型,基于*章提出的FITC绩效扩展模型以及第二章至第五章影响因素分析和机制研究,重点检验金融创新、技术进步及其协同效应对我国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机制。在*后的结论部分,本书对主要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为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金融创新和技术应用给出参考对策,对商业银行和金融创新的监管提出政策建议。
|
關於作者: |
周志刚,男,金融学博士,武汉商学院经济学院、科技金融研究中心教师,研究方向:银行管理、金融创新与金融科技。
|
目錄:
|
导论(1)
章商业银行绩效理论分析与扩展(21)
节经典产业组织经济学框架下的商业银行绩效理论(21)
第二节商业银行绩效研究模型(27)
第三节绩效研究模型的扩展:金融创新、技术进步的引入(29)
第二章中国商业银行绩效决定性因素分析(35)
节影响商业银行绩效的微观因素(36)
第二节影响商业银行绩效的中观因素(46)
第三节影响商业银行绩效的宏观因素(54)
第三章金融创新对中国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58)
节中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现状分析(58)
第二节金融创新对商业银行绩效的直接影响(62)
第三节金融创新对商业银行绩效的间接影响(66)
第四章技术进步对中国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78)
节中国商业银行技术投入与技术应用现状分析(78)
第二节技术进步对商业银行绩效的直接影响(84)
第三节技术进步对商业银行绩效的间接影响(87)
第五章金融创新与技术进步的协同效应对中国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99)
节金融创新与技术进步的协同发展趋势(99)
第二节中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与技术进步协同发展现状分析(104)
第三节协同效应对商业银行绩效的改善(107)
第六章金融创新、技术进步对中国商业银行绩效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113)
节实证研究假设与检验模型(113)
第二节基于Malmquist DEA方法的技术进步测度(117)
第三节金融创新、技术进步与商业银行绩效直接关联性检验(129)
第四节金融创新、技术进步对商业银行绩效的间接影响机制检验(147)
第七章结论、对策与建议(154)
参考文献(160)
致谢(176)
|
內容試閱:
|
近年来,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随着实体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升级,逐步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商业银行业与实体经济紧密相关,在新常态背景下,中国商业银行也正在经历深远的变革:资产规模增长趋缓,利息净收入占比下降,存贷利差收窄,资产质量下滑,净利润增速开始同步大幅放缓。与此同时,中国商业银行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一方面,金融创新在中国商业银行中层出不穷,信贷产品创新、理财产品创新、衍生金融工具创新、金融服务创新促进了商业银行业绩持续快速增长;另一方面,技术进步日新月异,中国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对技术进步的依赖程度不断提升,但同时也受到了外部金融技术一体化创新的冲击。移动通信、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电子商务、物联网、物流技术和环境技术等新技术的涌现对商业银行绩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电子银行、移动支付、信贷工厂、产业链金融、供应链金融、互联网金融、绿色金融等紧密依托于技术进步的新业务对中国商业银行提升核心竞争力、获取新的利润增长点、应对外部技术冲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这种新的发展趋势并没有受到众多中国商业银行绩效研究者的充分关注和系统考察。本书通过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重点研究金融创新和技术进步对中国商业银行绩效的作用机制和影响效果,这对于中国商业银行绩效提升和发展战略规划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基于经典产业组织经济学框架,本书将研究具体分为绩效理论分析与扩展、绩效决定性因素分析、影响机制研究和实证研究这四个层面,深入研究金融创新、技术进步及二者的协同效应对中国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章首先对经典产业组织经济学框架下的商业银行绩效理论进行综合分析,然后对MP理论和ES理论加以扩展,引入金融创新与技术进步变量,构建FITC模型,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分析基础。一般的商业银行绩效研究将效率、市场集中度、市场份额、资产规模、公司治理、宏观经济等因素作为绩效的影响变量,研究这些变量与商业银行绩效之间的作用机制和相关程度;基于产业组织经济学框架的SCP理论、RMP理论和ES理论分别研究市场集中度、市场份额和效率对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这些绩效理论为商业银行绩效研究提供了分析范式和研究思路。本书基于SCP理论、RMP理论和ES理论,主要借鉴ES理论的研究方法,进行理论扩充;在市场结构变量、效率变量和一般控制变量之外,增加金融创新、技术进步这两个新的研究变量,并关注金融创新和技术进步对商业银行绩效的间接影响机制,构建FITC模型,从新的视角对中国商业银行绩效展开研究。第二章基于理论分析和FITC模型,具体针对中国商业银行发展状况,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系统分析影响中国商业银行绩效的潜在因素。在金融创新和技术进步这两个主要研究变量之外,第二章逐一分析了效率、资产规模、资产质量、公司治理、市场集中度、市场份额、经营范围、金融监管、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等变量对中国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其中,效率和市场结构变量分别通过改变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能力和决定市场势力对商业银行绩效产生影响;而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波动通过对流动性、资产规模、资产价格、资产质量、业务需求和筹资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对商业银行绩效产生冲击性作用。金融创新和技术进步可能对这些变量的绩效效应产生作用或将这些变量作为中间变量,从而形成商业银行绩效的间接影响机制。因此,绩效决定性因素分析不仅是对中国商业银行绩效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研究,为实证研究变量选取和样本划分提供理论依据,而且是为研究金融创新、技术进步对商业银行绩效影响机制奠定基础。第三章研究金融创新对中国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机制。金融创新对中国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是从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这两个层面展开分析的。从直接影响层面来看,商业银行通过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服务创新、衍生金融工具创新和筹资方式创新等获取了新的利润增长点,增加了资产规模,提升了利润水平,实现了资产配置和投资工具的多样化,提升了风险管理和外部融资能力,从而改善了绩效。从间接影响层面来看,金融创新不仅可以通过效率、市场势力、多元化与范围经济、风险管理、规避监管等途径对商业银行绩效产生间接作用,而且可以通过平滑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冲击对商业银行绩效形成间接影响。具体而言,对于效率途径,金融创新作用主要是通过配置效率、运营效率、组织效率和规模效率四个方面的优化与改善实现的;对于市场势力途径,存在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规模经济、要素竞争、价格和品牌等多种潜在中间变量或影响因素;对于宏观经济变量,金融创新主要是从信贷规模、资产质量、流动性、息差、资产价格波动、需求变动等方面缓解宏观经济变量冲击,从而实现对绩效的平滑作用。第四章研究技术进步对中国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机制。在直接影响方面,技术进步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新的生产要素选择及要素组合方式、金融技术产品、技术服务以及信息化电子银行渠道,这直接使商业银行降低了经营成本,增加了收入来源,提高了盈利能力。在间接影响方面,技术进步对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途径与金融创新基本类似,也能够从效率、市场势力、多元化与范围经济、风险管理、规避监管等途径或通过平滑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冲击对商业银行绩效产生间接作用。技术进步和金融创新虽然在绩效间接影响途径上类似,但每个途径的具体影响方式和机理有所不同;金融创新主要以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服务创新和衍生金融工具创新等方式产生间接作用;技术进步通过提供新技术、新手段和新渠道,凭借对其他要素的高边际替代率以及技术应用的低边际成本等优势对效率、市场结构、规模经济和其他中间变量产生作用,形成对绩效的间接影响。第五章探讨金融创新和技术进步的协同效应对中国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一方面,技术进步为金融创新提供了新的工具、方式和要素,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越来越依赖于技术进步的支持;另一方面,技术进步对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不仅仅孤立地局限于技术要素层面,而且还体现在与金融创新相结合的一体化创新以及在技术进步驱动下适应于新需求的金融创新之中。协同效应对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主要通过三种表现形式:技术冲击下的被动金融创新、金融技术一体化创新以及对银行再造的促进作用。第五章首先分析金融创新与技术进步的协同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与技术进步的协同发展现状,然后逐一研究上述三种协同效应表现形式对中国商业银行绩效的改善作用。第六章采用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和面板数据模型对理论分析和机制分析得出的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重点分析金融创新、技术进步及二者的协同效应对中国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程度、作用机制以及这些影响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差异性。实证研究首先基于商业银行投入产出中介法指标界定方法,采用Malmquist DEA方法对中国商业银行技术进步指标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关联性假设和协同性假设进行实证检验。在面板数据模型中,除了金融创新、技术进步这两个主要解释变量之外,其他变量的选取和子样本的划分主要根据第二章对中国商业银行绩效决定性因素的分析。中国商业银行样本按照银行类型被划分为国有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区域性商业银行三个子样本;通过对这三个子样本分别进行面板回归分析,金融创新、技术进步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绩效影响的差异性和间接影响机制得到检验。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中国商业银行绩效与技术进步显著正相关;金融创新在现阶段只对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绩效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国有商业银行和区域性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能力尚待加强;金融创新或技术进步通过效率、市场集中度和市场份额途径对中国商业银行绩效的间接影响机制得到证实;金融创新与技术进步的协同效应对中国商业银行绩效提升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金融创新和技术进步对中国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绩效影响的差异性得到证实,这种差异性不仅表现为影响程度的显著差别,而且体现于影响机制上的显著差异。综合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本书认为中国商业银行在未来发展中应该重视金融创新、技术进步及二者的协同效应对绩效的重要作用,针对金融创新和技术进步对商业银行绩效影响的内在机制和作用途径进行战略规划,进一步提升金融创新和技术应用能力,注重金融技术一体化创新;鉴于不同类型商业银行之间的显著差异性,商业银行要充分发掘并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通过加强金融创新,追加技术投入,实现差异化、专业化和精细化经营,提升核心竞争力,从而保障绩效持续提升。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同样不能忽视金融创新和技术进步对中国商业银行长远发展的关键性作用,在引领商业银行进行适度创新和持续追加技术投入的基础上,重视金融创新和技术进步的协同发展特征,对新涌现的金融技术一体化创新应予以及时关注,并进行适度监管。商业银行监管应考虑不同类型中国商业银行之间的差异性,尤其应对区域性商业银行依托技术进步积极开展合理适度金融创新予以激励扶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