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本书首先结合作品创作的历史文化语境,对野间宏、梅崎春生、大冈升平、武田泰淳、堀田善卫等战后派代表作家的战争小说进行解读,探讨其如何从自身的战争体验出发书写战争,描写战争的残酷及其给普通民众造成的肉体摧残和精神创伤。其次,在此基础上,对战后派战争小说的反战主题、人物形象、战争认知等进行综合性的探讨,并简要分析了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50年代日本战后派战争小说与中国当代战争小说的异同。
|
關於作者: |
何建军,汉族,河南登封人,文学博士,中华日本学会理事,国家社科基金同行评议专家。长期在洛阳外国语学院工作,现为湖南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日语系教授。研究方向为日本近现代文学,出版专著《大冈升平战争文学研究》,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获省部级教学、科研奖励多项。独立编著《日本近现代战争文学选读》《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八级考试辅导 语法?敬语快突破》等教材和教辅用书,参编教材多部。史军,汉族,安徽全椒人,文学博士,信息工程大学洛阳校区日语系副教授。出版专著《冲突、和解、融合——远藤周作论》,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刘青梅,女,汉族,河南驻马店人,文学博士,信息工程大学洛阳校区日语讲师。出版专著《森鸥外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
|
目錄:
|
前言
绪论
节 问题的提起
第二节 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章 野间宏战争小说论
节 战后初期作品群中的“肉体”苦痛
第二节 战后初期作品群中的精神创伤
第三节 《真空地带》中的反军主题和反战思想
第二章 梅崎春生战争小说论
节 青春的挽歌——《樱岛》
第二节 人性的拷问——《日暮时分》
第三节 漂泊的人生——《剧烈摇摆的风筝》
第四节 无常的人生——《幻化》
第五节 梅崎春生战争小说的特点
第三章 大冈升平战争小说论
节 人性的反思——《俘虏记》
第二节 战争与人性——《野火》
第三节 侵略者的赞歌——《莱特战记》
第四节 大冈升平战争文学中的反战思想
第四章 武田泰淳战争小说论
节 文学的出发点——《司马迁——史记的世界》《审判》
第二节 罪恶、灭亡与延续——《蝮蛇的后裔》
第三节 疯癫与救赎——《富士》
第四节 武田泰淳战争小说的主题思想
第五章 堀田善卫战争小说论
节 文学的出发点——上海体验
第二节 战后初期的混沌——《齿轮》
第三节 个人主义、民族主义与国际视野——《广场的孤独》
第四节 堀田善卫战争小说的特质
第六章 战后派战争小说概论
节 战后派作家的战争体验与文学创作
第二节 战后派战争小说的反战主题
第三节 战后派战争小说中的日本人形象
第四节 战后派作家的战争认知
第五节 战后派战争小说与中国当代战争小说之比较
参考文献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