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古今“书画同源”论辨——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的关系问题兼中国画笔墨研究
》
售價:NT$
602.0
《
《日本文学史序说》讲演录
》
售價:NT$
332.0
《
无尽的海洋:美国海事探险与大众文化(1815—1860)
》
售價:NT$
454.0
《
治盗之道:清代盗律的古今之辨
》
售價:NT$
556.0
《
甲骨文丛书·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套装全2册)
》
售價:NT$
959.0
《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售價:NT$
1367.0
《
欲望与家庭小说
》
售價:NT$
449.0
《
惜华年(全两册)
》
售價:NT$
320.0
編輯推薦:
在“大脱钩”的时代隐忧中,
回望一艘中式帆船的西洋之旅,
体察中西方早期“接钩”的荒诞与艰难……
鸦片战争结束后,一艘以两广总督耆英命名的中式帆船,成为*艘(也是*一艘)自行从中国出发经好望角驶入北大西洋的中国船舶,同时,它也是有史以来首艘既抵达了英国又造访了美国东海岸的中国造船只。
它抵达纽约时,著名诗人惠特曼曾登船参观;在船员分裂以致对簿公堂时,美国著名汉学家卫三畏亲自出庭为中国船员辩护……
它到达伦敦时,维多利亚女王携王室成员一行亲自到访;小说家狄更斯以新闻记者的身份参观,并撰文评论……
然而,160多年来,它的故事一直不为人知……
內容簡介:
1846年12月,一群英国投资人购入一艘中式帆船,并以签署《南京条约》的时任两广总督耆英的名字命名。该船在广州和香港招募了中国船员与欧洲船员,并装有供流动展览用的形色色的中国物件,计划从香港驶往伦敦大赚一笔。“耆英号”的航程一波三折,途中问题不断,更意外地抵达了大西洋的彼岸——波士顿和纽约,并因拖欠船员的工资而在纽约对簿公堂。在经历了多起船员分裂事件后,它终于在1848 年抵达伦敦,在泰晤士河畔公开展览至1853 年。之后,它在被拍卖后被拖送至利物浦,最终被拆毁。作者通过现存的文字和图像资料对该船结构、船员和航程进行了深入调查,为读者讲述了一个曲折跌宕的航海和商业故事。
關於作者:
戴伟思(Stephen Davies),曾在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服务多年,后进入香港大学任教,教授历史和政治学,并在香港电台(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担任电视演讲人。2005年出任香港海事博物馆首任馆长,2011年被法国授予 “海洋功勋”荣誉骑士勋章,后成为中国船舶建造公司的首位研究员。他还是一位自由撰稿人,撰写了一千多篇文章及数十本著作,大部分以历史和海事为主题,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历史、政治理论、考古、造船等方面。戴伟思并没有把他的研究局限在图书馆里,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他曾驾驶一艘1150米长的单桅帆船航行8万多千米,并利用自己的经验撰写了红海和东南亚的游艇自驾指南。现为香港大学香港人文社科研究所荣誉研究员。
目錄 :
导论:东洋西洋,景象有别/ 1
香港码头一瞥/ 4
传统中国船只/ 6
西方船只/ 8
舰船不同,管理迥异/ 9
驾蒸汽轮驶向未来/ 11
将至:横帆舣装/ 12
为何“耆英号”看上去大不相同:造船工艺大相径庭/ 14
无情的目光/ 23
野心勃勃的航海者/ 29
中式帆船的世界/ 31
审视“耆英号”/ 35
部分“耆英号”的旅程/ 39
章 起因、采购、出航/ 41
其船其谋/ 41
投资人/ 46
中国船?英国船? / 53
项目花费/ 56
黄埔船员,香港船员/ 63
准备起航/ 66
第二章 船名由来/ 75
第三章 船员,以及前往纽约的航程/ 86
下定决心,则万事俱备/ 86
段航程/ 101
起初一帆风顺/ 101
行进缓慢,问题浮现/ 110
第二段航程/ 117
依旧迟缓/ 117
风力微弱,船底附着/ 126
帆船的转向系统/ 130
中式帆船的性能/ 135
在圣赫勒拿岛/ 140
第三段航程/ 142
慢上加慢/ 142
船员制度对比/ 146
蜗行牛步,驶向西北/ 151
果断抉择/ 152
第四章 停留纽约,遭遇麻烦/ 161
抵达/ 161
娱乐大众/ 169
“耆英号”被自己的船员扣押/ 171
就灯塔税上诉国会/ 183
体察背景/ 185
一艘帆船,两种管理/ 187
第五章 后一段航程——驶向终点/ 194
离开纽约/ 194
逗留波士顿/ 200
横渡大西洋/ 205
遭遇风暴,海上维修/ 208
抵达英吉利海峡/ 212
评价“耆英号”的表现/ 214
第六章 旅程终点:停驻伦敦/ 219
第七章 残局/ 229
“耆英号”的后时光/ 229
船员的命运/ 239
查尔斯·凯利特/ 239
中国船员与中国帆船/ 244
销声匿迹/ 250
第二部分 就船论船:类型、建造及性能/ 255
第八章 “耆英号”是什么样的船? / 257
第九章对 “耆英号”可能形状的再评估/ 277
第十章 “耆英号”的尺寸与形状/ 289
第十一章 它能开多快?/ 306
第三部分 历史的废料场/ 315
第十二章航程终结/ 317
附录“耆英号”的画像/ 325
索引/ 342
內容試閱 :
在1846 年至1848 年之间,一次非同寻常的航行创造了一项纪录,至今未被改写。一艘名为“耆英号”(Keying)的中国船成为艘——也是一艘——自行从中国出发经好望角驶入北大西洋的中式帆船。同时,它也是有史以来首艘既抵达了英国又造访了美国东海岸的中国建造的船。
上述史实并不广为人知,本书旨在阐述这段历史的前因后果。
这次航行由一群香港投资人组织,他们中有些人后来成了香港一些主要机构的创始人。执行航行任务的船员东西方混杂,其中一小部分是英国高级船员和水手,大部分是广东水手及其船长。随同航行的还有少许乘客,包括一些投资人、一名真伪莫辨的五品文官、一名画师,甚至还有一名裁缝、一名道具商人和一个有名的戏班子。由于天气和帆船性能的双重原因,这艘船不得不折向美国东海岸,分别在纽约和波士顿停留,经历多起船员闹事分裂事件之后,这艘船终抵达伦敦。
这是经证实驶入过大西洋并抵达美国和欧洲的中式帆船。其目的既非科考也非探险——此二者乃19 世纪非商业非战斗航海活动的主要目的——而具有典型的香港特色:它是一项商业策划,意在通过向游客展示船员们在甲板上的生活场景以及甲板下面船舱内收集的古怪的中式物品来赢利。它是一个超前的主题乐园。
这艘帆船完成了它的航行,就此而言算是成功的。不过航行过程非常缓慢,它临时绕道美国,再加上船员间发生纠纷以至于在纽约对簿公堂,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它的航程的拖延。预期4~6 个月的航程实际花费了15 个月。而在伦敦,一项我们如今或许认为过于冒险的商业计划让整个项目每况愈下。因此,本书也讲述了该次航行在1848 年至1855 年的后续发展。到了冗长的结局后,除仅存的几位船员散佚于历史记录,这艘帆船几乎完全被人们忽视了,在利物浦对面默西河的泥滩上屈辱地走到了生命尽头。
“耆英号”的故事有两点值得特别关注,随着时光流逝,这两点几乎都模糊到难以辨认,因为在漫长的19 世纪,无论在西方世界还是在中国,人们生存和看待问题的方式都导致这一段历史插曲几近湮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