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甲骨文丛书·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套装全2册)
》
售價:NT$
959.0
《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售價:NT$
1367.0
《
欲望与家庭小说
》
售價:NT$
449.0
《
惜华年(全两册)
》
售價:NT$
320.0
《
甲骨文丛书·古代中国的军事文化
》
售價:NT$
454.0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套装全4册):从未见过的王朝内争编著史
》
售價:NT$
1112.0
《
半导体纳米器件:物理、技术和应用
》
售價:NT$
806.0
《
创客精选项目设计与制作 第2版 刘笑笑 颜志勇 严国陶
》
售價:NT$
281.0
|
編輯推薦: |
圣埃克苏佩里是法国著名作家,他的《小王子》被译成了三百多种语言,是全球销量仅次于《圣经》的书。圣埃克苏佩里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五十法郎上有他的头像,许多国家发行了纪念他的邮票,他的名字被用来命名街道、山峰和行星,世界各地都在举办“小王子”展览、开发“小王子”创意产品。圣埃克苏佩里已经成为一个传奇。《小王子》《南方邮航》《夜航》《人的大地》《空军飞行员》等都充满了其真实生活的映射。圣埃克苏佩里的人生与写作密不可分,至今仍传奇、神秘而激动人心,对他人生经历的了解有助于深刻理解他的作品。
作者希夫是普利策奖得主,在传记领域颇有成就,《薇拉:符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夫人》《埃及艳后:传奇的一生》《猎巫:塞勒姆,1692》均斩获大奖。作者写作本书时参考了极为庞杂的资料,包括圣埃克苏佩里的日记和信件,并访谈了其众多亲友,积累了丰富的一手资料。作者将精湛、严谨的学术写作与优雅动人的文学手法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重现了圣埃克苏佩里精彩的一生,使读者宛如亲历亲见。
|
內容簡介: |
他创作了《小王子》,《小王子》给了他永生。圣埃克苏佩里热爱自由与冒险,飞行与写作是他毕生的挚爱。他是飞越雪山、沙漠递送邮件的先锋,几次坠机被困,凭借惊人的意志脱险。二战期间,圣埃克苏佩里流亡美国。1943年,他不顾伤病和亲友劝阻,重回飞行侦察中队,投身抗击纳粹德国的一线。1944年,他在执行第八次侦察任务时失踪,时年四十四岁。圣埃克苏佩里的经历与观看了四十四次日落并离开地球的小王子极为巧合,是法国文学史上的一则传奇。“他写出了这个时代☆温柔的文字,他的人生远比他透露的更丰富。”《小王子》等作品都充满了真实生活的映射,同时饱含着一位孤独的高空飞行员的深沉思索。圣埃克苏佩里的人生与写作密不可分,至今仍传奇、神秘而激动人心。
|
關於作者: |
斯泰西·希夫,普利策奖、古根海姆奖、美国国家人文奖等重大奖项得主,著有多部畅销作品,被誉为“当代美国极具诱惑力的非虚构类作家”。其中,《薇拉:符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夫人》获得普利策传记奖,《埃及艳后:传奇的一生》获得美国笔会奖,《猎巫:塞勒姆,1692》获《时代周刊》年度好书。
|
目錄:
|
序言
章 无垠高空之王
第二章 祖 国
第三章 天地万物
第四章 失落地平线
第五章 一线希望
第六章 漫步云端
第七章 高空的朋友
第八章 迅速完成任务
第九章 前往飞石国
第十章 光明降临
第十一章 超越职责的热爱
第十二章 飞机坠落!飞机坠落!
第十三章 城中暮色
第十四章 何处寻踪?
第十五章 第五大道的抵抗
第十六章 远离尘世
第十七章 了无踪
尾声: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
后记
索引
|
內容試閱:
|
序言
有一本百科全书用两个词很好地概括了他出生时的困境,“赤贫贵族”。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的份工作是卡车销售员。到了年,他已颇有成就,成了一名飞行员,并出版了人生部小说。随后五年,他失业了,只能勉强糊口。1939年,圣埃克苏佩里摘得美国书商协会的国家图书奖,同年凭借《风沙星辰》获得法兰西学术院小说大奖;他似乎即将踏进法兰西学术院的殿堂。然而,五年后,由于政治立场,或者更确切地说是由于缺乏政治立场,他成了一个不受欢迎的人,并自此蒙羞居住在阿尔及尔,满心悲伤,作品也受到审查。也正是在那一年,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失踪,是伤亡人员中著名的法国作家,时年四十四岁。
圣埃克苏佩里英年早逝,人们却因此对他更加着迷,如同对一切夭折的人与物,如玛丽莲·梦露,又如“泰坦尼克号”。他的死亡之谜在《小王子》中有精准的预示——主人公观看了四十四次日落,这也使得他的死愈加扑朔迷离。除此之外,还有对他的颂悼之词:虽然圣埃克苏佩里已逝世五十多年,他的时代却一直延续至今。靠着众多善于言辞的朋友,他活了下来。这些朋友几十年来的赞美如同一场雪崩,在其重压之下,他的形象变得扁平。这场雪崩自然又引发了下一场:一些人不遗余力、乐此不疲地提醒我们,圣埃克苏佩里是人,不是神。贬低他的人不过是充当了狂热崇拜的护卫者,反而突显了圣埃克苏佩里其人;他们只是纠缠于传说,而这些传说现在使得作家备受其苦。
隐藏在传说之下的这个人绝不平凡,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也并不超凡。圣埃克苏佩里无疑是勇气过人的,他绝不是一名训练有素的飞行员,只是短时飞行运送邮件,加起来也不到六年。他经历了航空业的开拓时期,却并不是其中杰出的实践者;他更像是早前的鲍斯韦尔。他同样不循常规。他表现得极度缺乏个人野心,是一位坚定的独行者。在他看来,不顺从更能展现出英勇。他的友情很可靠,但其中一半忠诚一半争吵。他的情感史充满痛楚。同时,圣埃克苏佩里又是个性非常强的一类天才人物。这种个性对他挫折不断的人生几无影响,只有一部分渗透进他的作品。晚餐时,他激情四射地讲述自己在利比亚沙漠中险些渴死的故事,听众入了迷,感同身受好像也脱水了,瘫坐在椅子上。凡见过他的人都忘不了他。
一名飞行员如何成为作家,如何能像圣埃克苏佩里一样,写出如此抒情的作品?一位贵族何以担任空中邮差?两个职业都不含有预先确定的因素,并且对于一个同时涉足文学和航空两个世界的人而言,两者的交集比他希望的更少——尤其是在年代的法国。通常来讲,这两个职业并不很搭配。作家与日常经验保持一定距离,他的任务是重铸经验;飞行员的工作特点是高度的即时性、完全的在场。作家可能重塑事件,而飞行员必须敏捷地适应事件。于圣埃克苏佩里而言,这两个职业——以及与它们相关的生活和作品——难解难分。他的传记作者享有得天独厚的便利。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纪实性的,虽有些浪漫主义色彩,但仍具有传记性质;也有一些不如纪实作品一般单纯直白,但也足够容易解码。这部传记虚构的内容很少,想象的成分也不多,其中事实浩瀚如海。尽管圣埃克苏佩里是健忘的——婚后六年,他就忘记了婚礼日期——但他既不篡改,也不掩盖过去。他不说谎。他为事物增添了光晕,但他也正是为光晕而活,为堂吉诃德式行为而活,这种行为终使他走向毁灭。他塑造那些诚实故事的方式,终向我们展现的与这些故事本身一样多。它使得我们能够开始想象他生命中真正至关重要的时刻,那些他独自身处几千英尺高空、任何传记作者都无法触及的时刻。
作品忠于作家的生活,但它们仍然不能完全代替他。作家在纸页上放飞思绪,就如同他在驾驶舱中一样;有一句话常用来评价圣埃克苏佩里:“在A处思想B。”作品很简单,而圣埃克苏佩里并不简单。在早期作品中,找不到那位写出暴躁、愤怒、饱受压迫文字的作家。这里,那些传说又一次影响了我们:圣埃克苏佩里的传记作者致力于厘清小王子,就是那位毫无戒备心的B-612星球来客的缘起。到目前为止,他人生的记录者们假装这位写出了我们这个时代温柔文字的人没有个人生活,只是深陷婚姻的泥沼。我们如果过多地拘泥于传统的披风战士形象,就不容易理解小王子;如果只从他的文字解读,也很容易埋没圣埃克苏佩里。他的人生远比他透露的更丰富,而超验特质更少——描述这些超验特质的文献不可计数——他的人生远比看起来的更世俗。
他的名字有个注释,标注了发音Sant Exoopairee,所有音节都重读。名人改名很出名。圣埃克苏佩里承认,他有“一个美丽的姓”,并且对这个姓感情很深,以至于他不许两个女人——姐姐和妻子——以它署名发表作品,从而分享它。(终两人都违背了他的意愿。)朋友和熟人自作主张地按照他孩童时期的绰号,叫他“圣埃克斯”(Saint Ex),尽管他本人并不这样称呼自己,后来他以这个名号成了传奇飞行员。在名字方面,他仅有过一次让步。法国陷落之后,旅居纽约期间,他授权美国的出版商在他名字里加一个连字符,以免有些人总是称他为“埃克苏佩里先生”。在这本书中,我保留了这个迟来的连字符,不这样的话,他的名字在英语中会让人觉得有些奇怪。“他是法国的圣徒吗?”1940年,查尔斯·林德伯格的儿子就很困惑,曾这样问母亲。有趣的是,安妮·莫罗·林德伯格回答,从不太通常的意义上来说,圣埃克苏佩里确实算一位圣徒。一年之前,她便已经为这位法国人倾倒了。
第二章 祖国
1900年6月29日上午8点,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出生于里昂的佩拉街。他第二天受洗,取名安托万·让巴蒂斯特·马里·罗歇·德·圣埃克苏佩里,昵称托尼奥。他总说,自己出生在里昂纯属偶然——父母都不是里昂人,全家人几乎没怎么在那里待过——而里昂也似乎听到了他的抗议。里昂对这个名人儿子的诞生是非常谨言少语的,只在市政厅入口上方悬挂了一块匾额作为纪念。这条街叫阿方斯·福希耶大街,短时间内不会有更名之虞。除了对美食的拉伯雷式品位、对法国大城市的爱恨交织,圣埃克苏佩里受法国第二大城市的影响很小。在法国这个一切都以巴黎标准衡量的国家——计算距离的起点是巴黎圣母院门前地面上铺嵌的一块小石头——里昂仍然以地方特色为傲。终,不管圣埃克苏佩里是来自里昂,还是并非来自巴黎,都已不再重要。
他的父母都是地方贵族,巴黎贵族称这个阶层为“小猎鹰”,是将他们比作一种体形较小、只捕杀小猎物的猎鹰。这个词很准确,它意味着,当地人给予地方贵族的尊重,与有头衔的巴黎人给予他们的尊重是成反比的。巴黎贵族现在只打理他们的酒窖,把葡萄园留给其他人看管。圣埃克苏佩里家族来自法国中部的利穆赞地区,是法国古老的家族之一,可追溯到十字军东征时期。圣埃克苏佩里的祖父迎娶了阿利克丝·布卢基耶·德·特雷兰,她的家族居住在图尔。圣埃克苏佩里母亲的家族是布瓦耶·德·丰斯科隆贝,其父系一方来自普罗旺斯的埃克斯,其母系一方是罗马内·德·莱斯特朗热家族,也是南方人,来自维瓦赖,就是现在法国东南部的阿尔代什。父母家族都有头衔和庄园,有时也有财产。圣埃克苏佩里的祖父是伯爵,外祖父则是男爵。家谱的细节对作为飞行员的圣埃克苏佩里来说无关紧要,他并不沉湎于法国过去的辉煌,只有说起法国现在的弊病时才会非常笼统地谈及。(他作品中仅有几行回忆祖辈的文字,写的不是家族的成就,而是曾祖父的厨子那一成不变的乏味。)然而,他显然有“一个好名字”。父亲的家族出过一位法兰西学术院成员,也出过很多优秀的军官;高祖父曾随拉斐德侯爵参加美国独立战争。母亲的家族出过一位大主教、一位宫廷大臣、几位杰出的音乐家和多位骑士。圣埃克苏佩里有他非常喜爱的家人,在感情上和物质上极度依赖他们。但他不认为血缘关系本身足以为一个人赢得爱,令他母亲沮丧的是,他甚至不认为它足以赢得礼貌的对待。他从父系家族继承了“奇妙的欢乐”和魅力;从母系家族得到了对音乐、艺术和精神生活的鉴赏力,以及与之匹配的敏感。
圣埃克苏佩里外形和身高都像他的父亲让·德·圣埃克苏佩里,父亲1863年出生在弗洛拉克,当时祖父费尔南是专区区长。后来,一家九口定居勒芒,费尔南·德·圣埃克苏佩里任职于一家保险公司;对于曾在四个不同的区担任区长的伯爵来说,这可能不是一个好的职业选择,但它非常稳定,特别是在1870年后刚刚建立的民主世界里。费尔南·德·圣埃克苏佩里似乎向让推荐了这个职业,让当时从军官学校辍学参加工作——后来他的弟弟替他赎了这个罪过——1896年到里昂时,他成了太阳公司的督察。尽管他父亲当时负责公司在两个区的业务,在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的出生证明上,他父亲却自述为“无业”,这透露了他出生的那个时代的许多信息。
让·德·圣埃克苏佩里可能是在到达里昂的年,遇见了比他小十二岁的玛丽·布瓦耶·德·丰斯科隆贝。两人算是远亲,在玛丽的姑外祖母和教母特里科伯爵夫人的公寓里经人介绍相识,后来伯爵夫人在这个年轻家庭的生活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伯爵夫人闺名加布丽埃勒·德·莱斯特朗热,1896年时六十三岁。她的丈夫和的女儿都早已去世,女儿是在1869年,没到四岁生日就夭折了。特里科伯爵给遗孀留下一套俯瞰里昂中心的时髦公寓,到了冬天的那几个月,她就住在这里。也许对她来说,更珍贵的是她继承过来的位于城市东北面四十五英里的庄园,1896年6月8日,让·德·圣埃克苏佩里和玛丽·布瓦耶·德·丰斯科隆贝在这座庄园里举行了婚礼。到1897年1月,这对夫妇在佩拉街安顿下来,大女儿玛丽马德莱娜出生。一年零一天后,即1898年1月26日,二女儿西蒙娜出生,她显然是圣埃克苏佩里家族光宗耀祖的人选。两个女孩后来成了家中的“姐姐”。1900年安托万出生,1902年家里又添了二儿子弗朗索瓦,1903年5月三女儿加布丽埃勒出生,她是圣埃克苏佩里喜欢的妹妹,大家叫她迪迪。
1904年3月14日晚,让·德·圣埃克苏佩里在妻子家附近的火车站候车室中风,这个家庭破碎了。当时他四十一岁。他倒下几分钟后,一位医生赶到了,但没能使这位年轻人苏醒过来;让·德·圣埃克苏佩里在妻子的怀抱中,在拉福克斯车站接受临终圣礼,当时一列东行的火车到站,很多旅客正走出车厢。孩子们不在他身旁,我们不清楚他们是怎样获知父亲死讯的。安托万那时还不到四岁;他的生活将因为这件他可能并不记得的事情发生重大改变。自那时起,他受到的影响来自一位女性:特里科伯爵夫人。现在玛丽·德·圣埃克苏佩里成了一位二十八岁的寡妇,要养活五个孩子,却没有固定的收入,伯爵夫人自己曾两度失去亲人,她同情、支持玛丽。那年一家人离开了佩拉街的公寓,在伯爵夫人的圣莫里斯德雷芒庄园里借住了六个月,如果让·德·圣埃克苏佩里活着的话,他们肯定不会去那里住。在那年余下的时间里,他们住在伯爵夫人在里昂白莱果广场的公寓,或者与玛丽·德·圣埃克苏佩里的父母住在拉莫勒庄园。拉莫勒庄园在圣特罗佩附近,由修道院改造而成,带有两座中世纪的塔楼和私家热带森林。庄园自1770年以来一直属于圣埃克苏佩里家族,让·德·圣埃克苏佩里的葬礼就是在这里举行的。
玛丽·德·圣埃克苏佩里优雅、温柔地履行了家庭责任。她是一位爱孩子的母亲,永远怀着怜爱、柔情,永远慷慨、尽心,她的这些品质都会在大儿子那里经受考验。她不一味赞同,因此她的祝福很有分量。丈夫去世使她的存在更显眼,这对安托万产生了一种违背物理定律的影响:他对母爱百尝不厌。缺席的父亲会以奇怪的方式在场,让·德·圣埃克苏佩里的影子很长。他的儿子从未写过丧父之殇——不过其作品可以理解成给失丧的男性亲情谱写的安魂曲——似乎也从未谈起过父亲。即使他不因这个问题而情绪低落,也不遗憾,但私底下他确实在与焦虑作斗争。他认为父亲死于梅毒,并且相信这种疾病是具有遗传性的。这并不是一个离谱的想法,当时梅毒的死亡率达到15%,福楼拜在《庸见词典》中将梅毒定义为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得的病。不管怎么说,这种关切不便让人去发挥奇特的想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