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索恩丛书·北宋政治与保守主义:司马光的从政与思想(1019~1086)
》
售價:NT$
345.0
《
掌故家的心事
》
售價:NT$
390.0
《
农为邦本——农业历史与传统中国
》
售價:NT$
340.0
《
小麦文明:“黄金石油”争夺战
》
售價:NT$
445.0
《
悬壶杂记全集:老中医多年临证经验总结(套装3册) 中医医案诊疗思路和处方药应用
》
售價:NT$
614.0
《
无法忍受谎言的人:一个调查记者的三十年
》
售價:NT$
290.0
《
战争社会学专论
》
售價:NT$
540.0
《
剑桥意大利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NT$
740.0
|
編輯推薦: |
荣获了中国经济学界*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著作奖”。
|
內容簡介: |
世界贸易组织绝大部分成员是市场经济国家,世界贸易组织运作遵循着市场经济规则。但中国在参与世界范围的贸易中,在国外对华反倾销中被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Non-Market Economy Country 缩写为NMC),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事实上,中国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已经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为促进外国朋友对中国市场经济的了解,作者用对截止2001年底中国市场经济的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对市场化进程进行了评估测度,并与一些发达国家、转轨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经济程度进行了比较。 内容包括: 反倾销与非市场经济国家、从反倾销角度看市场经济标准、1978-2001:中国市场经济快速成长、2001年: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2001年:中国经济市场化测度结果、中国经济市场化测度的国内外比较、中国经济自由化程度领先于俄罗斯、中国是发展中的市场经济国家。
|
關於作者: |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所成立于2001年6月1日。研究院围绕“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新型智库”目标定位,积极开展以经济学为特色和支撑的交叉学科研究,主要有三个领域:一是基于真实进步指数(GPI)的区域创新发展与绿色发展;二是扶贫与共享发展;三是新兴市场与开放发展。迄今,依托研究所已建成多个国内外科研合作机构,如:联合国工发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绿色产业平台中国办公室、创新发展研究院、中国扶贫研究中心、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和城市绿色发展科技战略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
李晓西(1949— ),重庆江津人,知名经济学家。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倡导者之一,宏观经济学中国化的推动者之一,地区间绿色发展指数测度比较的学术带头人之一。现任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中方委员,中国市场学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名誉院长,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绿色产业平台中国办公室名誉主任。2009年入选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等单位主编的《影响新中国60年经济建设的100位经济学家》。2010年,入选重大出版工程《二十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科学家名单其传记收录于全书的经济学卷的第三册。
|
目錄:
|
目 录
总 论
一、从反倾销谈起
二、市场经济标准
三、经济自由化指数与市场经济程度指数
四、年:中国市场经济测度结论及其国内外比较
五、《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的结构和基本内容
章 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
一、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回顾
二、政府管理体制适应市场经济的现状
三、政府管理体制适应市场化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 企业的市场化
一、企业市场化的内涵
二、中国企业市场化改革回顾
三、非国有经济的发展
四、国有企业的市场化
五、从重点企业看中国企业的市场化
六、中国企业市场化发展展望
第三章 劳动力流动与工资决定的市场化
一、劳动力流动与工资决定市场化的历史回顾
二、劳动力市场化指标的选择及分析
三、劳动力流动与工资决定市场化的发展趋势
第四章 资本交易的市场化
一、中国资本市场化的演变进程
二、关于中国资本市场化程度的综合分析
三、中国资本市场化的发展趋势
第五章 土地交易的市场化
一、土地交易市场化的进程回顾
二、土地交易市场化程度的判断
三、土地交易市场化未来发展趋势
第六章 国内贸易的市场化
一、国内贸易市场化推进的历程
二、国内贸易市场化的标志和程度分析
三、国内贸易市场化的走势
第七章 对外贸易的市场化
一、中国对外贸易市场化进程的简要回顾
二、中国对外贸易市场化的判断与评价
三、中国对外贸易市场化趋势
第八章 中介组织规模及行为的市场化
一、中国中介组织的发展历程
二、中国中介组织的作用和职能
三、中国中介组织的市场化程度
四、中国中介组织的未来趋势
第九章 货币与金融的市场化
一、中国金融改革的基本回顾
二、中国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三、中国金融市场化程度判断
四、中国金融市场化趋势
第十章 中国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一、中国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二、法律对产权和公平贸易的保护
第十一章 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程度测度
一、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程度测度的过程
二、测度指标的选择、定义及评分
三、因素、子因素和总体市场化的分值计算
四、测算结果可靠性分析
第十二章 欧美关于“非市场经济”问题的立法比较
一、关贸总协定关于“非市场经济”及“替代国”问题的
规定
二、欧盟与美国反倾销法律中有关“非市场经济”问题的
规定
三、欧美反倾销法中关于非市场经济问题的比较
四、欧美对中国“非市场经济”的认定是不公平的
第十三章 经济自由度测算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一、经济自由度测算方法的国际比较
二、两大研究机构对中国经济自由度的评价
三、本课题组对若干样本国家经济自由度部分测度指标
的排序
第十四章 中国与发达国家市场化程度比较
一、政府管理体制的比较
二、企业的市场化程度比较
三、货币与金融市场化
四、对外贸易与国际资本流动的自由化
五、法律环境
第十五章 中国与经济转轨国家市场化程度比较
一、政府规模及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二、企业的市场化
三、货币与金融市场化
四、对外贸易与国际资本流动的自由化
五、法律和制度环境
第十六章 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市场化程度比较
一、政府在市场化中的作用
二、企业的市场化
三、货币与金融的市场化
四、劳动力和土地交易的市场化
五、对外贸易的自由化
附录一 重点行业的典型企业市场化调查统计分析
一、样本企业总体分析
二、样本企业分行业基本统计分析
三、样本企业中三家典型企业案例分析
四、中国新建集团公司市场化分析
附录二 农村市场化程度分析
一、中国农村市场化改革
二、中国农村市场化程度
三、中国农村市场化发展的未来趋势
附录三 美国传统基金会和加拿大弗雷泽研究所经济自由度
指数
主要参考文献
后 记
|
內容試閱:
|
再版前言
时隔18年后本书有机会再版,特别要感谢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与知识产权出版社的历史担当与改革情怀。再版改革开放40年来陆续出版的这批著作,不仅有助于理解走过的历程,也有助于面对现实的形势。
下面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及其报告的影响与进展情况略加说明。
一、《2003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的国内外影响
《2003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是针对国际上的反倾销而展开的。《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于2001年12月11日生效,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这意味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001年6月我工作调动到北京师范大学后,所做的件大事,就是接受商务部委托,组织了26位专家学者和30名研究生,围绕国际贸易中“非市场经济地位”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在撰写市场经济程度测度的报告中,我们有一考虑——在国际谈判中,需要“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我们既不是全盘接受他们的标准,也不是全盘否定他们的标准,而是提出我们自己的具有包容性并可进行谈判的标准。
2002年我们用了近一年时间,对截至2001年年底中国市场经济的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对市场化进程进行了评估测度,并与一些发达国家、转轨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经济程度进行了比较,形成约48万字的《2003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时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干事吴敬琏研究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厉以宁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所长张卓元研究员等18位著名经济学家对报告提出了认真的书面评审意见。该报告概括了美国、欧盟、加拿大反倾销法规中对市场经济标准的规定,从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和中国改革市场化进程的现实出发,提出了合理判断市场经济地位的五大依据,建立了包括33个基础指标的市场化程度测度体系,测度出2001年中国的市场化程度为69%,用数据和事实证明了中国总体市场化已领先于一些被西方承认为市场经济的转轨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得出了 “中国已经是发展中的市场经济国家”的重要结论。
《2003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中、英文版分别于2003年3月和8月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新华社发了新闻通稿,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社、全国数十家报刊予以报道或转载;《求是》杂志2003年第10期发表了我的“中国是发展中的市场经济国家——解读《2003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一文。该报告的英文本正式出版发行后,美国驻华大使馆、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均表示关注。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经济参赞Dr. Mike Adams曾两度与我进行了交流,认为这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成果。在2003年10月胡锦涛同志访问澳大利亚后,Dr. Mike Adams先生立即来到北京师范大学,他说:这次两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框架,双方在2005年10月前必须相互承认市场经济地位,才能启动正式的磋商机制。因此,希望能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有更多的了解,并愿意与我们合作。欧盟有关机构也对该报告给予好评,《美国商业周刊(中文版)》等国外诸多主流媒体纷纷报道。学术界众多专家对该报告予以充分肯定,该报告获第十一届(2004年度)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和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该报告作为中国进行市场经济地位磋商的基本资料,正式提交给欧盟、美国和其他国家,也发送给我国驻100多个国家的驻外使馆。该报告在促使欧、美从拒绝讨论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立场,转到同意并成立了专门工作小组进行磋商过程中,以及在促使多个国家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促使完善国内市场经济体系中,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此后,我组织完成了2005年、2008年和2010年三个年度的中国市场经济研究报告。英国阿什盖特出版公司(Ashgate Publishing Ltd)
以《2005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为基础版本,出版了《中国市场化程度的评估》 “Assessing the Extent of China’s Marketization”一书。在对此书的简评中,哈佛大学库珀教授说:“本书全面地记录了中国从中央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国家的进程”华盛顿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拉迪认为,“本书是对中国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全面分析”匹兹堡大学罗斯基教授认为,“这本覆盖面广、内容详实的著作将有助于外国人了解中国经济学家和政策分析者们如何看待他们国家的发展历程、制度结构和改革进程”。
二、中国要不要申请市场经济地位?
2004年6月,欧盟做出了暂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要求的初评意见,此后,国内出现了对是否申请市场经济地位的不同观点。下面我们简单地讨论一下这些观点。
有的同志认为,中国不需要申请市场经济地位。理由是:中国搞什么经济制度别人无权干涉;反倾销金额在我国贸易额中只是一个很小的比例,仅涉及中国出口贸易额的0.5%左右。我们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中国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是完全自主的选择,任何国家没权干预,这是不用争议的。但是在反倾销中,存在交易的双方甚至多方时,做事的规则就需要商量了。首先需要与当事国商量,即要进行谈判。这种谈判,就是一种斗争,但这是维护公平贸易原则的斗争。由于在入世的协议书中,有不利于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条款,虽然这是在入世谈判中有得有失的让步,而入世谈判总体上是成功的。没有人会相信,谈判不需要让步和妥协;没有人会以为,谈判的结果会全盘有利。但入世后,面对国际反倾销颇有增势的情况,面对企业提出承认公平地位的要求,研究机构纷纷提出确定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充分论据,政府就负有抓住机遇争取公平贸易条件的责任。商务部抓住了欧盟承认俄罗斯等市场经济地位的机遇,及时向欧盟提出中国的要求,是明智的,是必要的。欧盟做出回应,组织了专家组认真研究中方的申请,这也为中国早日解决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创造了条件。欧盟反复申明,它们完全支持中国的改革与开放,支持中国对经济制度的选择,无意对中国制度做总体判断,只是从反倾销调查角度提出疑问和担心,因为它们知道,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不会接受外国的干预,但听得进别人的建议,中国经济制度的选择权,完全在中国人民自己手中。
中国争取市场经济地位,首先是义,其次才是利。义者,中国经过26年改革,已成为一个市场经济国家,虽然相比发达国家,其市场经济制度还需要完善、需要健全。承认这个客观情况,就是尊重事实,就是承认中国企业的权益,就是义。反之,那些严重背离中国经济发展现实的界定,就是不公平的,不义的。当然,讲义也要讲利。我们看到,否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促使反倾销不断升级,已给中国出口进而国民经济造成了很大损害。1995—2003年,我国连续9年成为世界遭受反倾销调查数量多的国家。仅2003年一年,国际上针对中国的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立案就高达59起,涉案金额约22亿美元。虽然22亿美元在同年外贸出口额中仅占0.5%,但是,每年这样的比例,每年这样的金额,累计起来就不是小数字;虽然直接涉案金额似乎还不惊人,但与之相关联的经济损失就大得多;虽然就全国而言,就总额而言,损失率在千分之五,但对被征高额反倾销税的企业或行业,就可能从此被挤出国际市场,就是100%的损失。事实上,中国遭受反倾销涉及的出口商品类别相当广泛,几乎从低附加值到高附加值的各类商品都有,其中机电设备、纺织品、化工产品、基本金属等受到的影响为突出。一个企业败诉可能会连带其进口商和上下游的一批关联企业,进口商往往会转往其他市场寻找新的供货商。一个企业被征反倾销税会持续5年或更长时间,因此,影响是较长期的。企业败诉,还吓阻了想在本行业投资的外商和内资,更是直接影响到GDP的增长。与此同时,被反倾销的企业,员工就业也成了问题。比如,2004年我国虾产品在美国被初裁确定征收高额反倾销税,表面上受到影响的是我国100多个虾产品出口企业的利益,但这些企业后面则是我国数十万的虾农。又如,近期因美国反倾销,我国台湾家具厂商出现企业投资向海外转移现象,已影响我国相当数量的工人就业。
有的同志认为,市场经济地位是政治决策,技术层面之争没什么用。我们认为这个观点也是需要商榷的。由于市场经济地位的争论实际上是各国利益之争,是由政府出面商定的,因此,市场经济地位不完全是技术层面的问题,确实存在甚至有时主要是政治决策。但是,评定市场经济地位又与技术层面判断和争论分不开,市场经济地位磋商中技术层面是基础性的。技术层面的研究,能给政治层面提供有力的论据,这是常识,也是经验。有人认为,市场经济地位的获得纯粹是一个政治问题,欧盟承认俄罗斯是典型的政治决策。但当我们仔细研读俄罗斯的市场经济申请报告时,也看到其论述的全面和回复欧美标准的极强的针对性,换言之,也是以技术层面报告为根据的。事实上,自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经济已取得了较快发展,国家对企业的干预大大减少,市场化进程加速,虽然自由化指数总体上还是低于中国,但在某些方面的改革比中国进程要快。这个例子也在说明市场经济问题中技术层面的因素是基础性的,重要的。诚然,政治决策是政治家做出的,但什么叫政治家?政治家就是需要也懂得为政治决策找理由的人。若政治层面决定完全不顾技术层面,就会明显看出某些集团或国家的不讲理和霸权,就会引起公众的批评。这一点,欧、美都是忌讳的。欧盟特别申明自己这次初估不是政治层面的,以表明自己是讲理的。对一个巨大系统如对一个国家的制度分析时,要有一套理由,有成系统的指标,有国内外的比较,这就是所谓的技术层面。难道这是不需要的?
三、要关注把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从经贸领域引入政治领域的动向
2016年12月,中国与美国和欧盟就其市场经济地位再次出现争议。中国认为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时,协议要求WTO成员在中国入世届满15年时自动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而2016年12月,美国、欧盟和其他一些成员国认为中国没有兑现其加入WTO时所作出的开放市场的承诺,拒绝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2017年12月1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向新华社记者证实,美政府已向世贸组织正式提交书面文件,反对在反倾销调查中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待遇。2018年4月,美国以中国贸易环境不公平、不遵守贸易规则等为由,宣布对中国钢、铝等产品加征关税,率先挑起贸易战,并于2018年7月底,在WTO总理事会上提交对中国经济模式的指责意见,认为中国构建了非市场导向经济模式和非市场的资源分配方法,仍是中央计划经济体制,拒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美国这种认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很大,据估算与经验,意味着中国制造商每年出口损失将在数十亿美元。就美国的认定,中国外交部与商务部均表示,世贸组织成员在对中国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时,必须按照世贸组织通行规则,以中国企业的价格和成本为基础确定倾销幅度。这是中国作为世贸组织成员应该享有的权利,也是其他所有世贸组织成员必须履行的义务,其他世贸组织成员均应履行其放弃反倾销“替代国”做法的义务。按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5条规定,其他成员国不能再以“替代国”的方式作为判定中国企业是否进行倾销的标准。
非市场经济地位的这种认定,在政治上对中国影响更大。美国的报告,本质上是以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为托辞,以“改革”WTO为突破口,拉拢日本、欧洲等部分国家组成市场经济国家联盟,拟改变中美贸易战中,以全球化与反全球化为中心的争论中,中方支持者众而美国已开始孤立的境遇,借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来对付中国。美国当局把市场经济地位从经贸领域引向国家制度领域的用心,我们不仅要防范,还应适度反击。我们要看到,全球已经有80多个经济体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包括俄罗斯、巴西、瑞士、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荷兰以及部分北欧国家。我们现在持续发声、理论争辩,才能使这些国家向我们靠近或至少中立,而不能毫无顾忌地站到美方一边。总之,不能轻易放弃我们在申请市场经济地位中已经取得的成果。
四、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合法合规建设,加强对企业财产所有权的保护,非常关键。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实践证明,市场化的基础,是让千千万万的人民来决定生产、交换与消费。这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经典理论所认同的。市场力量的自发性和盲目性,会自我克服,也需要借助强有力的政府的力量来解决。强调“看不见的手”和“有形的手”相结合的两手理念,曾是东亚几国20世纪末崛起的因素,更是今天中国社会主义的特色。
2020年5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是社会主义基本
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指出:“我国市场体系还不健全、市场发育还不充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没有完全理顺,还存在市场激励不足、要素流动不畅、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微观经济活力不强等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仍存在不少体制机制障碍,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不移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不断在经济体制关键性基础性重大改革上突破创新”提出“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吸收借鉴国际成熟市场经济制度经验和人类文明有益成果,加快国内制度规则与国际接轨”“深化以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特许经营、政府监管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以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一市场、平等交换、公平竞争、有效监管为基本导向,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体系”。这些判断,太重要了。在新形势下,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了。
我们认为,对内坚持经济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对外坚持市场经济地位的争取,二者并不矛盾,不论国内国外,有理讲理,见招拆招!我们曾提出的测度标准或许有助于也将会继续有助于我们对内尤其对外讲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3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曾提出的5 条标准:一是“政府行为规范化”,二是 “经济主体自由化”,三是“生产要素市场化”,四是“贸易环境公平化”,五是“金融参数的合理化”,这些方面及内容界定既符合当前经济改革的需要,也有助于我们对外的讲理与进行高水平的外交。2021年国际形势尤其是WTO态度方面不容乐观,我们如何真正实现让市场在经济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如何争取更多的国际组织与友好国家的支持,不仅关系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更关系中国经济政治的未来前景。我心存担忧,也深深地祝福之!
2021年3月16日
课题组组成及人员
课题组负责人
李晓西
课题组成员
王世春 许宪春 王贺军 李晓超
刘丹阳 余本林 董礼华 王 强
撰稿人员(按姓氏笔画排列)
王雪磊 田 辉 刘学敏 刘 韬 李晓西 李建伟
李文锋 李 静 江明清 苏旭霞 吴振宇 杨 琳
余 明 余洁雅 张生玲 张国会 张江雪 和晋予
范丽娜 林 伦 周武光 侯万军 施发启 高明华
徐薇薇 袁培红 董念清 曾学文 蒲凌尘 鄢晓发
戴宪生
前 言
市场化进程的研究,既有理论意义,也有现实意义。它既有助于认识中国的市场经济,也有助于实现全球贸易的公平和无歧视。
我们撰写的《2003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遵循着一个明确的目标,就是要围绕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这个主题,有针对性地回答国外对华反倾销中各种带有普遍性的疑问,客观地揭示2001年中国经济市场化的现状和水平,通过国际比较展示中外市场经济的共性与差异。
这份历时九个月完成的报告,凝结着各方面人士的智慧和劳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领导、专家的大力支持和专业指导,国内外一批著名经济学家的指点和建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和国际统计中心专家的帮助,北京师范大学校领导的关心,新闻界朋友的关注,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高效率的工作,以及课题组全体人员的勤奋、认真与合作精神,使得课题得以如期完成。
虽然尽了的努力,但只能说这是一个有待完善的成果。我们欢迎读者的批评与指正,更希望能与外国朋友进行充分的交流。
让我们祝愿公平、公正的精神,伴随着新世纪的阳光,穿透天空那淡淡的乌云,融入五大洲正在回暖的大地。
评审专家:
吴敬琏教授 著名经济学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干事
厉以宁教授 著名经济学家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
张卓元教授 著名经济学家 全国政协委员
陈锡文教授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樊 纲博士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
马建堂博士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副秘书长
邱晓华博士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
易 纲博士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秘书长
宋 宁博士 国务院研究室宏观经济研究司司长
范恒山博士 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综合司司长
卢中原博士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
刘 伟博士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江小涓博士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陈东琪博士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经济研究所所长
陈宗胜博士 天津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青 锋博士 国务院法制办综合协调司司长
张春霖博士 世界银行驻中国代表处经济学家
汤 敏博士 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