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不废风雅 生活的意趣(汪曾祺风雅意趣妙文)
》
售價:NT$
280.0
《
东亚世界形成史论(新版)
》
售價:NT$
490.0
《
奶奶的半个心愿 “课本里的作家” 中考热点作家孙道荣2024年全新散文集
》
售價:NT$
190.0
《
天生坏种:罪犯与犯罪心理分析
》
售價:NT$
445.0
《
新能源材料
》
售價:NT$
290.0
《
传统文化有意思:古代发明了不起
》
售價:NT$
199.0
《
无法从容的人生:路遥传
》
售價:NT$
340.0
《
亚述: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帝国的兴衰
》
售價:NT$
490.0
|
編輯推薦: |
《环境公共品的有效供给机制及路径研究——基于居民参与治理的视角》围绕环境公共品的供给问题展开讨论,从环境公共品的空间外部性以及代际外部性问题出发,对相关概念及理论流派进行梳理和回顾,探讨了在政府引导下如何促进居民参与环境公共品有效供给的机制设计。本书为“公共经济与城市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丛书”分册之一。“公共经济与城市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丛书”致力于探索用经济学和社会学相结合的方法去解决城市社会治理的重大社会现实问题,以期推进上海市和长三角区域乃至我国公共经济与城市社会治理创新发展,达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的目的。丛书内容包括城市公共产品供给、城市移民与公共治理、城市社区基金会发展、城市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城市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的社会机制、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环境公共品供给、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城市公共服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共享经济的发展等。本丛书的出版得到了国家出版基金和上海市文教结合“高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出版工程” 的资助。
|
內容簡介: |
本书主要围绕环境公共品的供给问题展开讨论,从环境公共品的空间外部性以及代际外部性问题出发,对相关概念及理论流派进行梳理和回顾,探讨了在政府引导下如何促进居民参与环境公共品有效供给的机制设计。本书的创新点在于建立了居民参与环境公共品供给的代际交叠模型,为现实中有利于子孙后代的“前向型代际公共品”供给长期严重不足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并运用幸福感测度法测量居民参与环境公共品供给的可行性,对比研究了政府提供以及政府、居民和企业共同供给这两种环境公共品供给模式,提出了具有理论基础且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本书可供从事环境治理的政府、高校、研究机构的专业人员借鉴学习,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参考用书。
|
關於作者: |
杨继波,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经济学系副教授,经济学博士。主持并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青年项目、上海市科研创新重大项目等;主持上海市重点课程《宏观经济学原理》,编著《西方经济学教程》《宏观经济学》等多本教材;注重科研和教学相结合,以科研促教学,曾获华东理工大学首届“青年教师授课风采大赛三十佳”称号、上海化学工业区“理工教学创新奖”,先后多次获学校教学成果奖、“模范班导师标兵”“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
目錄:
|
01 章 绪论?001
1.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001
1. 1. 1 研究背景/ 001
1. 1. 2 研究意义/ 004
1. 2 研究目标、研究框架及思路/ 006
1. 2. 1 研究目标/ 006
1. 2. 2 研究框架及思路/ 007
1. 3 研究方法/ 008
1. 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之处/ 010
1. 4. 1 研究的主要内容/ 010
1. 4. 2 本书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014
第2 章 理论基础及文献研究?016
2. 1 研究的理论基础/ 016
2. 1. 1 公共产品与代际公共品理论/ 016
2. 1. 2 公共品供给机制理论/ 018
2. 1. 3 利他主义理论/ 020
2. 1. 4 契约理论/ 023
2. 1. 5 不完全契约(合同)理论/ 026
2. 2 环境公共品的研究综述/ 029
2. 2. 1 代际公共品的特征分析/ 029
2. 2. 2 环境公共品研究的路径/ 031
2. 2. 3 环境公共品供给机制研究/ 033
2. 2. 4 环境公共品供给对策/ 035
2. 3 对研究文献的几点评述/ 038
第3 章 环境公共品供给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040
3. 1 环境公共品的供给严重不足/ 040
3. 1. 1 国内与国际空气污染情况对比/ 040
3. 1. 2 我国水污染现状/ 047
3. 1. 3 我国垃圾污染现状/ 051
3. 2 环境污染的源头分析/ 053
3. 2. 1 工业污染依然严峻/ 054
3. 2. 2 居民的生活污染逐年递增/ 056
3. 3 环境公共品供给所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060
3. 3. 1 环境公共品供给政策重行政干预轻市场调控/ 060
3. 3. 2 环境公共品供给模式单一/ 066
3. 3. 3 促使污染企业外部问题内部化的政策力度不足/ 068
3. 3. 4 缺乏激励居民参与污染治理的有效措施/ 069
3. 4 本章小结/ 070
第4 章 环境公共品供给的国际比较?072
4. 1 发达国家环境公共品供给的实证分析/ 072
4. 1. 1 美国: 从保守的环保政策到市场化运作政策/ 073
4. 1. 2 日本: 从以治为主到以防为主/ 077
4. 1. 3 英国: 坚持法治思维,疏、堵、治多管齐下/ 082
4. 1. 4 德国: 环境保护依法治理,教育先行/ 086
4. 2 发达国家居民参与环境公共品供给对我国的启发/ 088
4. 2. 1 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优势/ 089
4. 2. 2 发达国家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模式借鉴/ 090
4. 2. 3 发达国家环境治理过程中政府的主导作用/ 091
4. 3 本章小结/ 092
第5 章 居民参与环境公共品供给的理论模型构建?094
5. 1 基本模型假设/ 094
5. 1. 1 个体/ 094
5. 1. 2 厂商/ 096
5. 1. 3 政府/ 096
5. 2 环境公共品完全由政府提供的基本模型/ 097
5. 2. 1 政府提供环境公共品的模型分析/ 097
5. 2. 2 政府供给环境公共品的模型结论/ 099
5. 3 政府主导下居民和企业三方合力提供环境公共品模型/ 099
5. 3. 1 政府、企业和居民共同提供环境公共品的模型构建/ 099
5. 3. 2 政府、居民和企业共同提供环境公共品模型的结论/ 102
5. 4 环境公共品供给的博弈分析/ 102
5. 4. 1 企业自愿提供环境公共品的机制/ 102
5. 4. 2 政府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智猪博弈” / 105
5. 5 本章小结/ 107
第6 章 居民参与环境公共品供给的可行性研究?109
6. 1 居民参与环境公共品供给的主观意愿分析/ 109
6. 1. 1 居民对环境污染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109
6. 1. 2 居民对改善环境有一定的支付意愿/ 115
6. 2 居民的环保支付意愿评估方法/ 116
6. 2. 1 显示偏好法/ 117
6. 2. 2 陈述偏好法/ 117
6. 2. 3 幸福感测度法/ 118
6. 3 幸福感测度法度量居民的环保支付意愿/ 120
6. 3. 1 幸福感测度法的测量优势/ 120
6. 3. 2 已有研究所测度的居民对环境公共品边际支付意愿/ 121
6. 4 本章小结/ 123
第7 章 居民参与环境公共品供给的影响因素拓展分析?125
7. 1 物质生活对居民参与环境治理的影响/ 126
7. 1. 1 收入水平对居民参与环保意愿的影响/ 126
7. 1. 2 技术进步对居民参与环保意愿的影响/ 129
7. 2 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分析/ 132
7. 2. 1 我国居民在环保意识上有比较强的政府依赖心理/ 132
7. 2. 2 我国居民环境保护的有关知识相对薄弱/ 135
7. 3 本章小结/ 137
第8 章 环境公共品供给的实证分析———以洁净空气为例?139
8. 1 基本模型构建/ 140
8. 1. 1 数据来源及变量描述/ 140
8. 1. 2 模型设定及结果/ 142
8. 2 对居民洁净空气支付意愿异质性的分析/ 144
8. 2. 1 变量选择及基本描述/ 144
8. 2. 2 模型回归结果/ 145
8. 3 幸福感测度法度量居民的环保支付意愿/ 146
8. 3. 1 幸福感测度法变量选择/ 146
8. 3. 2 模型回归及结论/ 148
8. 4 本章小结/ 151
第9 章 环境公共品供给的案例研究———浙江省“五水共治” ?153
9. 1 浙江省水污染的现况及其防治困难/ 153
9. 1. 1 浙江省水污染的现状及治理起因/ 153
9. 1. 2 浙江省水污染的源头分析/ 154
9. 2 公众参与的“五水共治” / 155
9. 2. 1 “五水共治”的具体含义及规划/ 155
9. 2. 2 “五水共治”的机制设计/ 158
9. 3 浙江省“五水共治”对我们的启发/ 162
9. 3. 1 政府主导下媒体、社会组织及公众的有序参与/ 162
9. 3. 2 将公共产品治理提升到与粮食、公共安全同等重要的
位置/ 162
9. 3. 3 政府系统性、综合性进行水治理的重要性/ 163
9. 4 本章小结/ 163
10 章 环境公共品供给的案例研究———上海市垃圾分类?165
10. 1 上海市生活垃圾污染的严峻事实/ 165
10. 2 上海市生活垃圾污染治理历程/ 167
10. 2. 1 上海市生活垃圾治理的政策/ 167
10. 2. 2 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处理实况/ 170
10. 2. 3 上海市生活垃圾治理的核心机制/ 171
10. 3 典型案例: 上海长宁区“政府引导,居民自治,多方协作”
模式/ 175
10. 3. 1 上海长宁区作为首批试点生活垃圾分类区域的
原因/ 175
10. 3. 2 上海长宁区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模式/ 177
10. 3. 3 上海长宁区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180
10. 4 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现况及展望/ 182
10. 4. 1 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 182
10. 4. 2 上海市生活垃圾治理的核心/ 186
10. 5 本章小结/ 191
11 章 环境公共品的有效供给机制设计?192
11. 1 激励居民作为环境公共品供给侧的逻辑路径/ 192
11. 2 环境公共品供给机制设计的理论基础及框架/ 194
11. 2. 1 理论基础/ 194
11. 2. 2 机制设计框架/ 197
11. 3 代际外部性视角下居民参与环境公共品有效供给的对策/ 203
11. 3. 1 政府必须摈弃短视,从长期政府出发/ 204
11. 3. 2 设计合理的“代际契约”,兼顾代际公平/ 205
11. 3. 3 引入竞争性的“环保基金公司”,避免政府失灵/ 207
11. 3. 4 加强环保教育,普及环境保护的常识/ 208
11. 3. 5 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及信息披露制度/ 209
11. 4 本章小结/ 211
12 章 我国居民参与环境公共品供给的路径?213
12. 1 居民作为环境供给侧的意义/ 213
12. 2 居民参与环境公共品供给的作用及障碍/ 215
12. 2. 1 居民参与环境公共品供给的作用/ 215
12. 2. 2 居民参与环境公共品供给的主要障碍/ 216
12. 3 居民参与环境公共品供给的对策研究/ 218
12. 3. 1 居民参与环境治理需要梳理的问题/ 218
12. 3. 2 居民参与环境公共品供给的路径探索/ 219
12. 3. 3 居民参与环境公共品供给存在的问题/ 223
12. 3. 4 因地制宜,渐进式引导居民参与环境公共品的
供给/ 228
12. 4 本章小结/ 231
13 章 主要结论及展望?232
13. 1 本书的主要结论/ 232
13. 2 本书的不足及展望之处/ 234
参考文献?236
致谢?250
01 章 绪论?001
1.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001
1. 1. 1 研究背景/ 001
1. 1. 2 研究意义/ 004
1. 2 研究目标、研究框架及思路/ 006
1. 2. 1 研究目标/ 006
1. 2. 2 研究框架及思路/ 007
1. 3 研究方法/ 008
1. 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之处/ 010
1. 4. 1 研究的主要内容/ 010
1. 4. 2 本书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014
第2 章 理论基础及文献研究?016
2. 1 研究的理论基础/ 016
2. 1. 1 公共产品与代际公共品理论/ 016
2. 1. 2 公共品供给机制理论/ 018
2. 1. 3 利他主义理论/ 020
2. 1. 4 契约理论/ 023
2. 1. 5 不完全契约(合同)理论/ 026
2. 2 环境公共品的研究综述/ 029
2. 2. 1 代际公共品的特征分析/ 029
2. 2. 2 环境公共品研究的路径/ 031
2. 2. 3 环境公共品供给机制研究/ 033
2. 2. 4 环境公共品供给对策/ 035
2. 3 对研究文献的几点评述/ 038
第3 章 环境公共品供给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040
3. 1 环境公共品的供给严重不足/ 040
3. 1. 1 国内与国际空气污染情况对比/ 040
3. 1. 2 我国水污染现状/ 047
3. 1. 3 我国垃圾污染现状/ 051
3. 2 环境污染的源头分析/ 053
3. 2. 1 工业污染依然严峻/ 054
3. 2. 2 居民的生活污染逐年递增/ 056
3. 3 环境公共品供给所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060
3. 3. 1 环境公共品供给政策重行政干预轻市场调控/ 060
3. 3. 2 环境公共品供给模式单一/ 066
3. 3. 3 促使污染企业外部问题内部化的政策力度不足/ 068
3. 3. 4 缺乏激励居民参与污染治理的有效措施/ 069
3. 4 本章小结/ 070
第4 章 环境公共品供给的国际比较?072
4. 1 发达国家环境公共品供给的实证分析/ 072
4. 1. 1 美国: 从保守的环保政策到市场化运作政策/ 073
4. 1. 2 日本: 从以治为主到以防为主/ 077
4. 1. 3 英国: 坚持法治思维,疏、堵、治多管齐下/ 082
4. 1. 4 德国: 环境保护依法治理,教育先行/ 086
4. 2 发达国家居民参与环境公共品供给对我国的启发/ 088
4. 2. 1 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优势/ 089
4. 2. 2 发达国家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模式借鉴/ 090
4. 2. 3 发达国家环境治理过程中政府的主导作用/ 091
4. 3 本章小结/ 092
第5 章 居民参与环境公共品供给的理论模型构建?094
5. 1 基本模型假设/ 094
5. 1. 1 个体/ 094
5. 1. 2 厂商/ 096
5. 1. 3 政府/ 096
5. 2 环境公共品完全由政府提供的基本模型/ 097
5. 2. 1 政府提供环境公共品的模型分析/ 097
5. 2. 2 政府供给环境公共品的模型结论/ 099
5. 3 政府主导下居民和企业三方合力提供环境公共品模型/ 099
5. 3. 1 政府、企业和居民共同提供环境公共品的模型构建/ 099
5. 3. 2 政府、居民和企业共同提供环境公共品模型的结论/ 102
5. 4 环境公共品供给的博弈分析/ 102
5. 4. 1 企业自愿提供环境公共品的机制/ 102
5. 4. 2 政府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智猪博弈” / 105
5. 5 本章小结/ 107
第6 章 居民参与环境公共品供给的可行性研究?109
6. 1 居民参与环境公共品供给的主观意愿分析/ 109
6. 1. 1 居民对环境污染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109
6. 1. 2 居民对改善环境有一定的支付意愿/ 115
6. 2 居民的环保支付意愿评估方法/ 116
6. 2. 1 显示偏好法/ 117
6. 2. 2 陈述偏好法/ 117
6. 2. 3 幸福感测度法/ 118
6. 3 幸福感测度法度量居民的环保支付意愿/ 120
6. 3. 1 幸福感测度法的测量优势/ 120
6. 3. 2 已有研究所测度的居民对环境公共品边际支付意愿/ 121
6. 4 本章小结/ 123
第7 章 居民参与环境公共品供给的影响因素拓展分析?125
7. 1 物质生活对居民参与环境治理的影响/ 126
7. 1. 1 收入水平对居民参与环保意愿的影响/ 126
7. 1. 2 技术进步对居民参与环保意愿的影响/ 129
7. 2 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分析/ 132
7. 2. 1 我国居民在环保意识上有比较强的政府依赖心理/ 132
7. 2. 2 我国居民环境保护的有关知识相对薄弱/ 135
7. 3 本章小结/ 137
第8 章 环境公共品供给的实证分析———以洁净空气为例?139
8. 1 基本模型构建/ 140
8. 1. 1 数据来源及变量描述/ 140
8. 1. 2 模型设定及结果/ 142
8. 2 对居民洁净空气支付意愿异质性的分析/ 144
8. 2. 1 变量选择及基本描述/ 144
8. 2. 2 模型回归结果/ 145
8. 3 幸福感测度法度量居民的环保支付意愿/ 146
8. 3. 1 幸福感测度法变量选择/ 146
8. 3. 2 模型回归及结论/ 148
8. 4 本章小结/ 151
第9 章 环境公共品供给的案例研究———浙江省“五水共治” ?153
9. 1 浙江省水污染的现况及其防治困难/ 153
9. 1. 1 浙江省水污染的现状及治理起因/ 153
9. 1. 2 浙江省水污染的源头分析/ 154
9. 2 公众参与的“五水共治” / 155
9. 2. 1 “五水共治”的具体含义及规划/ 155
9. 2. 2 “五水共治”的机制设计/ 158
9. 3 浙江省“五水共治”对我们的启发/ 162
9. 3. 1 政府主导下媒体、社会组织及公众的有序参与/ 162
9. 3. 2 将公共产品治理提升到与粮食、公共安全同等重要的
位置/ 162
9. 3. 3 政府系统性、综合性进行水治理的重要性/ 163
9. 4 本章小结/ 163
10 章 环境公共品供给的案例研究———上海市垃圾分类?165
10. 1 上海市生活垃圾污染的严峻事实/ 165
10. 2 上海市生活垃圾污染治理历程/ 167
10. 2. 1 上海市生活垃圾治理的政策/ 167
10. 2. 2 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处理实况/ 170
10. 2. 3 上海市生活垃圾治理的核心机制/ 171
10. 3 典型案例: 上海长宁区“政府引导,居民自治,多方协作”
模式/ 175
10. 3. 1 上海长宁区作为首批试点生活垃圾分类区域的
原因/ 175
10. 3. 2 上海长宁区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模式/ 177
10. 3. 3 上海长宁区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180
10. 4 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现况及展望/ 182
10. 4. 1 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 182
10. 4. 2 上海市生活垃圾治理的核心/ 186
10. 5 本章小结/ 191
11 章 环境公共品的有效供给机制设计?192
11. 1 激励居民作为环境公共品供给侧的逻辑路径/ 192
11. 2 环境公共品供给机制设计的理论基础及框架/ 194
11. 2. 1 理论基础/ 194
11. 2. 2 机制设计框架/ 197
11. 3 代际外部性视角下居民参与环境公共品有效供给的对策/ 203
11. 3. 1 政府必须摈弃短视,从长期政府出发/ 204
11. 3. 2 设计合理的“代际契约”,兼顾代际公平/ 205
11. 3. 3 引入竞争性的“环保基金公司”,避免政府失灵/ 207
11. 3. 4 加强环保教育,普及环境保护的常识/ 208
11. 3. 5 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及信息披露制度/ 209
11. 4 本章小结/ 211
12 章 我国居民参与环境公共品供给的路径?213
12. 1 居民作为环境供给侧的意义/ 213
12. 2 居民参与环境公共品供给的作用及障碍/ 215
12. 2. 1 居民参与环境公共品供给的作用/ 215
12. 2. 2 居民参与环境公共品供给的主要障碍/ 216
12. 3 居民参与环境公共品供给的对策研究/ 218
12. 3. 1 居民参与环境治理需要梳理的问题/ 218
12. 3. 2 居民参与环境公共品供给的路径探索/ 219
12. 3. 3 居民参与环境公共品供给存在的问题/ 223
12. 3. 4 因地制宜,渐进式引导居民参与环境公共品的
供给/ 228
12. 4 本章小结/ 231
13 章 主要结论及展望?232
13. 1 本书的主要结论/ 232
13. 2 本书的不足及展望之处/ 234
参考文献?236
致谢?250
|
內容試閱:
|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然而这些年来,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环境公共品的供给矛盾越发突出, 供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日趋严峻, 尤其是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垃圾污染。这些污染严重破坏了我们的生存环境, 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干扰, 严重阻碍了我们由物质生活迈向精神生活的步伐。如何平衡人民对于美好生活追求与发展的关系, 如何有效地供给环境公共品? 这是本书要讨论的核心问题。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目前有政府供给、市场供给、自愿供给和混合供给, 从公共产品“免费搭便车” 问题引申出来政府治理效率, 到政府也会失灵, 从而提出公共品供给领域可以引入市场机制, 再到市场化、社会化多元治理的模式, 到底哪种运作机制能够大限度揭示居民对公共服务的偏好? 哪种机制对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更加有效? 这是当前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鉴于对环境公共品的供给研究比较复杂, 涉及代际外部性理论、利他主义理论、公共品供给机制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合同理论和激励理论等, 本书的撰写思路主要是从环境现状出发, 分析问题的本质, 揭示容易被忽略的优质环境需求侧的居民事实上也是污染源之一, 重点从居民角度出发, 将公共产品理论的应用拓展到环境治理领域, 针对环境公共品具有的空间外部性和代际外部性, 分析居民的有效需求显示及其在供给过程中如何避免“免费搭便车” 问题, 阐述幸福感测度法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度量居民的环保支付意愿, 并进一步通过理论模型提出政府主导下的居民和企业共同提供环境公共品的供给机制, 为环境公共品的有效供给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书提供了居民参与环境供给的经典案例———上海垃圾分类治理以及浙江的“五水共治”, 力争反映环境公共品供给的新动态、新理念以及新知识等。本书的大部分内容来自著者近年来的研究成果, 吴中杰、孙燕萍、杜娟等先后参加了这项研究工作。其中第5 章的部分内容由孙燕萍执笔; 第9 章部分资料由杜娟提供, 杨继波执笔;10 章的案例研究主要由吴中杰执笔; 其他章节均由著者本人完成。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我们的研究工作先后得到了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计划项目重大课题“城市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研究” (2017 01 0700 02 E00008) 的资助, 以及上海市文教结合“高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出版工程” 项目、上海市重点课程以及华东理工大学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与研究项目、上海市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等的资助, 此外, 大部分调研数据来源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 项目组, 在此一并表示感谢。由于环境公共品的有效供给是正在迅速发展和探索的领域, 书中对于某些内容的叙述和取材难免会有谬误或不当, 我们真诚地欢迎各界人士批评指正。
|
|